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ID:772041

大小:636

页数:9页

时间:2021-09-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名称:《平行线的性质》 作者 工作单位 教学内 容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 3 节的内容,平行线的性质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行线与角 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 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 计算;通过对比,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实验、归纳、推理等手段, 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 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难点 教 学 重 点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运用. 教 学 难 点 平行线的性质推导过程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学习者 特征分 析 本校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比较差,所以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 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 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教 学 方 法 引导发现法,探索法 学 习 方 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 前 准 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 尺。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回顾旧知 :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 么? 根据右图,填空: ①如果∠1=∠C, 那 么 _ _ ∥ _ _ ( ) ② 如果∠1=∠B 那 么 _ _ ∥ _ _ ( ) ③ 如 果 ∠ 2 + ∠ B = 180°, 那 么 _ _ ∥ _ _ ( )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个别回答 复习平行线的 判定方法,温故 而知新,同时为 辨析平行线的 性质与判定埋 下伏笔 活动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 趣: 一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 公路上骑车,两次拐弯后, 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 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 行),若测得第一次拐弯时 ∠B 是 140°,则第二次 拐弯时∠C 应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 回想生活中弯曲的山路,独立思考抽象 出的数学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 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由此引出课 题 板书课题:10.3 平行线的性质 由熟悉的现实中 的 实 际 问 题 入 手,设置情景问 题,使学生懂得 数学来源于现实, 服 务 于 现 实 生 活,激发学生对 生活热情和求知 欲望。 活动三:探索平行线的性 质 (一)在练习本中找 两条平行的直线 a 和 b, 并任意做一条直线 c 与直 线 a、b 相交。如图所示: (1)图中有哪些同位角? (2)分组操作: 方法一:用量角器测 量它们的角度; 方法二:裁剪下来, 再叠合。 (3)通过以上操作过程, 您得到了什么结论? c a b 1 5 2 3 4 6 7 8 验证猜想:再画一条截线 d,你猜 想的结 论还成 立 吗? 教师活动一:提出问题,任务分组, 指导学生度量和剪裁 学生活动一:动手画图,用量角器度 量角度,或把角剪下与同位角叠合 教师活动: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 见解,并适时指导学生出现的问题,鼓励 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并表扬 突出学生。 学生活动二:小组代表上来写出实验 所得结果, 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活动二:设问:是不是图中所用 的同位角都相等?找出图中相等的 同位角。 学生活动三:再画条截线试试,小组 总结规律 教师活动二:教师进行分类板书对踊跃 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 学生活动四: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 在启发性设问的引导下发现规律,最后 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在 已 有 的 知 识 基 础 上 提 出 问 题,引导学生分 析,自己动手, 实际操作,进行 度量、裁剪、观 察、猜想,激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通过小组内 交流,积累较充 分的事实基础, 有效的进行归纳 和概括,逐步培 养 学 生 善 于 观 察、乐于思考、 勤于动手、勇于 表 达 的 学 习 习 惯. 让学生通过动 手实验解决问 题,在操作过程 中探索获得新 知。不仅充分发 挥学生主体作 用,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问题的 能力和实践探 究能力。 思考 1 如果直线 a∥b, 那么内错角∠2 与∠3 有 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活动三: 教师和学生还要一起总 结平行线的性质的符号语言,并写在黑板 上指导学生概括总结,板书结论 4 c a b 1 2 3 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 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板书 数学符号语言: ∵ a//b (已知) ∴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等) 学生活动一: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书写推理过程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总结结论 得出平行线的性质 2:两条平行直线 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 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数学符号语言: ∵ a//b (已知) ∴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等) 让学生自己总 结,既锻炼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 力,又能加深学 生对知识的掌 握和理解。培养 学生的数学语 言及思维。 由试验到猜想, 再到验证的过 程,呈现了研究 探索问题的全 过程,注重思想 方法的渗透再 次验证结论的正 确性. 培 养 学 生 的 “顺势”联想意 识与合作意识。 探索、推理、发 现平行线的性 质,使学生获得 成功.学生对得 到的结论进行 表述培养学生 分析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符 号语言的表示 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数学语言 的简洁性. 思考 2 如果直线 a ∥b,那么同旁内角∠2 与 ∠4 有什 么 关 系 ? 为什 么? 随堂练习: 1、看图填空: (1)如图, AB、CD 被 EF 所 截,AB∥CD. 若∠1=120° 则∠2= _ _ ( ) ∠ 4= _ _ ( ) ∠3= __ -∠1=_ ( __) (2)看图填空: ∵∠1 =∠2(已知) ∴ ∥ ( ) 又∵BF//DG(已知) ∴ = 。 ( ) 学生活动:仿照教师的示范来验证性 质 3,同学之间可以协助完成 师生活动:和学生一起总结 得出平行线的性质 3:两条平行线被 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 数学符号语言: ∵ a//b (已知) ∴ ∠2=∠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互补)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完成填空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及时纠正 学生在模仿的 过程中来掌握 推理说理的能 力,注重培养学 生书写的规范 性,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第(1)题是对 学生自己探究 出的性质进行 简单的应用,让 学生初尝成功 的喜悦.进一步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积极 主动的学习意 识,学会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 第(2)题是巩固 平行线的性质, 同时对比复习 练习,让学生辨 析平行线的性 质与判定的联 系与区别。 比较辨析: 平行线的“判定” 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区分不同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由角的关系得到 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 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 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 质. 通过练习辨析 平行线性质与 判定.为以后的 运用打好基础。 活动四:学以致用 1、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 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 决? 自行车 运动员在一条公路上 骑车,两次拐弯后, 和 原 来 的 方 向 相 同 (即拐弯前后的两条 路互相平行),若测得 第一次拐弯时∠B 是 140°,则第二次拐弯 时∠C 应是多少度? 2、例题讲解: 如图:已知点 D,E,F 分别 在 △ ABC 的 AB,AC,BC 上, 且 DE//BC, ∠B=48 ° (1)试求∠ADE 的度数 (2)如果∠DEF= 48 °, 那么 EF 与 AB 平行吗? 学生活动: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 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 教师活动:板演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尝试书写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例题,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掌握解题过程, 引导学生书写过程,板演规范的书写 过程 感受数学来源于 生活,应用于生 活。 通过例题和练 习加深对平行 线性质的理解, 学生逐渐熟练 的运用性质 3、巩固练习: (1)如图,直线 AB//CD, 直线 EF 分别交 AB 于点 E、交 CD 于点 F,且∠ AEF=90°,求∠DFE 的 度数。由此你能得到直线 EF 与直线 CD 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 ( 2 ) 如 图 , 在 四 边 形 ABCD 中 , AD//BC, ∠ C=71 °,试求∠D 的度 数 。 A C D 109 ° B 4、能力提升: 如 图 , 已 知 , ∠ B= ∠ ADB =30°,DB 平分∠ ADE,求∠DEC 的度数 学生活动: 让学生小组分析,个别 同学发表自己的分析过程,后学生书 写过程。 教师活动: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 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尝试运用符号 语言进行推理 教师活动:老师适度点拨,规范书写推理 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 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 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 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 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 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书写推理过程 循序渐进提高难 度,提高灵活运 用新知的能力, 使学生加深对平 行线性质特点的 理解,并进一步 提高用符号语言 进 行 推 理 的 能 力。 通 过 反 馈 学 生 对平行线的性质 和判定的综合运 用,教师可以掌 握学生对性质的 理解程度.这样 学生也可以很好 地区分平行线的 性质和判定,明 白判定和性质各 自的作用,进而 突破难点. 活动五:反思提炼,课堂 小结 本 堂 课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研 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吗?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 别? 学生独立交流,教师对学生总结的知识 点给予重现.及时解答学生困惑. 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 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的关系 性质:平行的关系→角的关系 使学生对本节课 所学知识的结构 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能抓住重进 行课后复习.以 及通过对学习过 程的反思,掌握 学习与研究的方 法,学学会思考。 活动六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 10.3 第 3,4 题. 学生独立完成 使学生巩固本节 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0.3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1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 2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性质 3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教 学 评 价 本节课通过回忆已学知识,从而引入新 课,衔接得当。再通过在各环节设置一系 列问题,让学生能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考、 讨论,进行学习。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 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间的交 流活动在实验探索过程中进行,使他们通 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 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 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的目的。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平行线判 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创设问 题情境—身边弯曲的山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 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节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 质的得到过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 操作,进行度量,剪叠,,得到猜想, 再通过验证发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 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 心。 3、设置的练习题层层递进,是对新 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 4、利用性质 1 去说明性质 2 和性质 3,及时总结性质和符号语言。进一 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今后力争做 到精讲精练。 2、讲解和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够,学 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 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