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共8个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共8个专题

ID:755731

大小:4136960

页数:69页

时间:2021-07-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18 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共 8 个专题)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 【回归教材】 一、中国近现代召开的重要会议 名称 背景 内容 意义 中 共 一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 主义传播;阶级基 础工人阶级队伍 不断壮大;组织干 部基础共产主义 小组的建立 (1)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 主义。(2)中心任务是领 导工人运动。(3)选举了 党 的 中央 领 导 机 构 中 央 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 记。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 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 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 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遵义 会议 长征初期,红军渡 过湘江准备去湘 同二、六军团会 合,在前有堵截后 有追兵的紧急关 头,改向敌人力量 薄弱的贵州前进。。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 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 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 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 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 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 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前 夕 (1)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 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 群众,壮 大人民力量,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 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 义的中国。( 2)毛泽东在 大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 的政治报告。 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 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 第一 届中 国人 民政 治协 商会 议 国民党政权被推 翻。人民解放战争 取得胜利的情况 下召开的。 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 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 旗,以《义勇军进行曲》 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 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 年。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 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 备,政治协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 共 八大 三大改造基本完 成,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基本建立 起来。经济建设取 得了一定的成就。 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 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 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和文化需要。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 开端。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 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文化大革命” 结束,国内开始出 现了安定团结的 政治局面。关于真 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为十一届三中 全会奠定了思想 基础。 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做出把党和国家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 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中共 十三 大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中共 十四 大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 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 十五 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 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历程 重大事件 历史地位 新旧交替时期 (1919—1921 年) 五四运动 1919 年掀起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来源:Z.Com] 中共成立 1921 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她的诞 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年) 黄埔军校 建立 1924 年,广州黄埔岛,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地得 名称“黄埔军校”。它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建立 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 1926 年 7 月,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消灭了吴佩孚、孙传 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 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 持武装斗争。 国共十年对峙时 期 (1927—1936 年) 南昌起义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这一枪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的立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 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道 路 1927 年 9 月,在秋收起义进攻城市受挫后,从进攻大城市 转移到向敌人力量相对溥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从而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路。 红军长征 1934 年 10 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 的正确领导。1936 年 10 月,红军长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 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 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 九一八事 变 1931 年 9 月 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 政策导造成东北沦丧,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 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年) 七七事变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又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从 此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台儿庄战 役、百团 大战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 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中共七大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 件。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 100 多年来中 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年) 挺进大别 山 1947 年夏刘邓率领晋冀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南强渡黄河, 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们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像一把利剑 插入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统治的 中心南京和武汉,同时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 进攻。从此,人民解放军由守转入攻,开始了外线作战, 将战争引向了国统区。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 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 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 22 年之久的国民政府的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一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 5 战术。二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这是尤为重要的因素。 四是国民党统治腐朽,致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败亡。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探索及建设 新中国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 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过渡时期 (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为社会主义 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2)一五计划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 化开始起步;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探索时期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2)1966~1976 年党中央 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新时期 序幕:1978 年底,中共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探索:(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2)对外开放:经 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形成了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理论创新: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成就: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 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考预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国内有利因素. 国际因素:①资本主义体系被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畴,形成一个世界 体系。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6 国内因素:①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被推翻。②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共产 党。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2.三大改造取得成功的因素。 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人民政权的巩固。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③党中央从国 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法及策略。④苏联农业集化为中国提供经验教训。④党中 央富于创新的精神。⑤三大改造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3.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国际国内有利因素。 国际因素: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提供大量可参考经验;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家的大力支援。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稳定。亚非会议成功并圆满结束。 国内因素:①1952 年土改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②1954 年宪法颁 布保证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全国人民积极高涨 的建设热情。 4.我党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国际国内因素 国际因素: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②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③周边一些国家 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国内因素: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②“文革”结束后,出现安 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③人们思想的解放。④外交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5.比较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异同。 (1)相同点:①历史阶段相同,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主要矛盾相同,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③主要任务相同,建设社会主义。④思想路线相同。 (2)不同点:①历史阶段不同,中共八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中共八大没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了正确 的思想路线。③中共八大走苏联模式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6.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开拓创新的实例。 (1)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在少数民族地 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4)建国 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5)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巨大发 展。(7)实行改革开放,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7 (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10)科技创新: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中考专练】 1.下列纪念邮票承载的史实,集中反映“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主题的是( ) A. B. C. D. 2.某同学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判断他研究的主要是( ) 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 斗争。 出席情况:正式代表 547 人,候补代表 208 人,代表全国 121 万名党员。 主要任务: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蒋介石有一通致张学良电,中云: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 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 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避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这张通电主要针对(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4.针对以下表格中反映的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重大措施不包括( ) 国民党迫害革命者数据统计 1927 — 1928 上 半年 1927 — 1932 年 33.7 万人 100 万人以 上 A.发动北伐战争 B.发动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1927-1937 年,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7.6%,而且这种增长突 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 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 65%,占工农业总产值 的 24.48%。随后,中国现代化工业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被彻底打断的主要原因是( ) 8 A.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B.西安事变爆发 C.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6.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 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 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 战役 C.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下图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通过此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 战争开始 1942 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 场 太平洋战 场 东南 亚 中国战 场 太平洋印度 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 北) 东南亚太平 洋 35 个师 团 10 个师团 7 个师 团 37 个师 团 15 个师团 111 万多 人 不到 10.9 万 人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主要的战场 B.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的牺牲 C.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某学校网站历史教研栏目刊登了以下评论,判断与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9 评论 1:“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 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评论 2:“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签约,结为 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 评论 3:“……毛泽东先生来了!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 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们高兴,我们庆慰!”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 9.右图中的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 A.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B.内战烽火燃烧到国民党统治区 C.国共主力战略决战开始 D.解放南京,宣告蒋家王朝覆灭 10.“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 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 整。”毛泽东、朱德联名下达到目的命令后,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A.井冈山会师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1. 党史专家金冲及评论某事件时说:“(其)划时代意义,还有许许多多话可说, 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是它的三个要点。”被评论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三大改造完成 1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新社会的突出标志。世界真的变了。 ‘为人民服务’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的标准。人们相互以 ‘同志’称呼,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再有‘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区别……”这位 史学家描述的“新社会”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改革开放 13.《人民日报》载:“从此以后,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得以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奴 役,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里来,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 导下,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样,共同享受着民族平等的权利”与这段评论相关的历史事 件( ) 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14.1950—1953 年,在毛泽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战争。以上一系列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C.沉重打击美国帝国主义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0 15.“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 业、手工业的合作化;断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 分的比重稳步增长。”这段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C.三大造和“大跃进”运动 D.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 16.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下列 宣传画最晚出现的是( ) A. B. C. D. 17.人口的变化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 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 1950—1990 年中国城镇 人口变化趋势图。其中影响图中 D 点到 E 点城镇人口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影响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影响 D.改革开放的影响 18.胡锦涛总书记在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30 周年的贺信中指出:“30 年来,厦门 11 经济特区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人民群众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窗口和 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作出了独特贡献。”材料中 主要论述了经济特区设立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作用 19.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 的是( ) 一届人大 1954—1958 年 二届人大 1959—1963 年 三届人大 1964—1975 年 四届人大 1975—1977 年 五届人大 1978—1982 年 5 4 1 1 5 A.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纲 20.下列对“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四次会议 关键词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工业化建设——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 图二 经济特区示意图 (1)图一中 “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图二中代表我国第一 个经济特区的字母。 (2)分析指出图中中国两件大事得以成功实施的有利国际背景。 12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个最大实际。 材料二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 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1)材料一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分析促进我国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第 一人及其核心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 专题二 大国崛起(国别史) 【回归教材】 一、美国崛起 国家 发展历程 美 国 (1)18 世纪中期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美国 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2)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 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取代英国成为世 界工业霸主。 (4)1929 年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 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展,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做出巨大 贡献(5)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胜。 (6)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发生动摇。 两级格局结束后,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二、日本崛起 日 (1)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 13 本 主义道路。 (2)19 世纪晚期和 20 世纪初在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 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日本趁“一战”之机独霸中国,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使它在中国的山东权利合 法化。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4)20 世纪 30 年代发动了侵华战争,但最终战败经济受严重破坏。 (5)战后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加之美国的扶持,以及日本政 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引进先进科技成就,使经济迅速发展。 (6)20 世纪 80 年代后,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随着 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军费开支增加,引起邻国的关注 和不安。 三、俄国崛起 俄 国 (1)1861 年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浓 厚的封建残余。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激烈竞争中与英法结成协约,参加 一战。 (3)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源:Z.Com] (4)1921 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8——1937 年苏 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5)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地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6)二战后在美苏均势的基础上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 争霸。 (7)随着体制弊端的日益暴露,苏联开始着手改革。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先后 进行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体制的束缚。1991 年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 用之下苏联解体。 四、法国崛起 法国 (1)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1804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 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14 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 (3)19 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立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工业国家。 (4)一战中,法国损失惨重,实力削弱。二战前法国与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使法 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时,法国短短的 40 多天内战败投 降。二战后,法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5)二战后在经济上接受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加入“北约”和“欧 共体”。 五、英国崛起 国 别 崛起历程 英 国 (1)新航路的开辟和疯狂的殖民掠夺,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资本主义经 济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通过 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 资产阶级 统治。 (3)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进入大机器时代和蒸汽时代,成为世界工厂,成为 世界霸主国家。 (4)英国宪章运动是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对其制度进行了 改良完善。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后起的美德超过。后起的帝 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为维护殖民利益,英国调整了对外政策, 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核心国。 (6)“一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二战使美国削弱, 在国际事务中落后于美国,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军事上 加入北约。 (7)20 世纪 50——70 年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加入欧共体。 六、德国崛起 国 别 崛起历程 德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于其他国家。(代表: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创 15 国 建汽车公司。)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赶上并超过英法,随着经济实力增长,要 求重新分割世界。为争夺殖民地,与英法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 矛盾。与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结盟,组成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3)1914 年,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1918 年, 向协约国投降。1919 年,在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遭到严重削弱。 (4)1929—1933 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1933 年,希特勒上台,建立 法西斯政权,欧洲策源地形成。20 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与意大利和日本组成轴 心国集团。 (5)1938 年 9 月,召开慕尼黑会议,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 (6)挑起二战:1939 年 9 月 1 日,对波兰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 发。 1941 年 6 月,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 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7)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20 世纪 50—70 年代,联 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与法国等其他国家成立欧共体组织。1993 年,欧盟成立后,成为了重要成员国。 【中考预测】 1.促使美国《独立宣言》中自由平等、民族独立等思想形成的国内外因素。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统一市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美 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民主意识增强);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2.结合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全面分析美国能够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吗?请说 明理由。 不能,理由: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正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欧盟、日本、 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及国家联盟实力不断加强成为制约美国称霸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 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第三世界(获得独立亚非拉国家)不断崛起等 3.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变化?这种变化分别产生了怎样影响? 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日本政治、经济落后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明治维新中日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成为亚洲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 16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 4.造成近几年中日之间关系紧张的因素有哪些?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日本做了一系列伤害中国及亚洲人民 的做法(或非法“购岛”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不尊重中国领土主权;日 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确定;不尊重历史和《开罗宣言》精神背道而驰等。 5.在俄国近现化发展史中哪些历史事件改变了其社会性质?这些历史事件对俄国及 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俄国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2)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 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1991 年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结束使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6.17—19 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文艺复兴运动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 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从事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巨 额财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发展。启示:注意变革与调整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意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7.法国近代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影响并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1)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拿破仑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颁布《法 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3)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社会 进步,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产生了一定 影响。巴黎会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工,丰富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推 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4) 8.比较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同点:采取的方式和对世界及本国的 影响有很大的不同。美国通过新政的方式使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 为后来反法西斯斗争创造了条件。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 为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 17 9.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其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 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点: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 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 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0.中美两国的发展之路,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启迪? (1)要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2)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3)要大力发展 科学技术等。 【中考专练】 1.右图漫画出版于 1782 年,作为英国代表的“不列颠娜”放下 了盾牌,把象征“自由”的旗帜交给了其流浪的女儿:美利坚——一 个身披烟叶的印第安少女。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2.“他阻止了美国的分裂,废除了奴隶制,从精神上解放了全体美国人,使美国进 入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材料中主要论述了( ) A.华盛顿贡献 B.林肯贡献 C.罗斯福贡献 D.杜鲁门贡献 3.以下两幅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华盛顿的和平鸽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B.殖民侵略与殖民扩张 C.东西冷战中的对峙局面 D.亚非拉的奋起 18 4.右图中明治天皇的装束,发式等,反映了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之一是( ) A.废藩置县 B.文化开化 C.允许土地买卖 D.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5.“1941 年 12 月 8 日,美国和大不列颠向日本宣战,三天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 国宣战……至此一场全球战争形成了。”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C.德国突袭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7.一战后,在如何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美、英、法、日等国各自心怀鬼胎,日本 的“如意算盘”是享有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结果日本有“得”有“失”。让日本“失” 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9.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 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这位名 震一时的枭雄对世界杰出贡献是( ) A.颁布《人权宣言》 B.颁布《法典》 C.制定 1787 年宪法 D.发动对外战争 10.下列对右图书承载历史事件意义表述最准确的是( )[来源:学科 网 ZXXK] A.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C.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D.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11.历史教师为了方便记忆编写了一首歌谣中写道:斯图亚特真专制,英反詹姆与 查理。议会重开始标志,克伦威尔议会军。共和国后又复辟,宫廷政变才结束。□□□ □限王权,君主立宪至今传。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 年宪法 12.美国学者 R.R.帕尔默说:“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之初,英国已经建成为一个殖民 帝国,把整个美洲和欧洲市场都置于其控制之下……攫取利润的动机,激励他们去寻找 19 更迅速地提高生产的办法。”材料中“他们”寻找“提高生产的办法”促进了(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君主立宪进程的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3.某班同学在历史课本剧表演中,使用如下道具,他们表演的故事是( ) 请愿书 (一)凡年满 21 岁、精神正常、未判过 刑的男子,均有普选权; (二)实行秘密投票制,以保障选民充 分享有投票……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英国宪章运动 C.巴黎公社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14.历史漫画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分析漫画中“文明的火炬”所指( ) 注: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这幅画形成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 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A.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 B.俄国军国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C.彻底废除了落后农奴制度 D.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统治方式 15.恩格斯曾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 3—4 年,有 800 万—100 万士兵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战争 结果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的发生应验的是世界战争( ) A.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 B.规模空前、破坏巨大 C.将长达 3—4 年 D.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 16.某学校九年级(2)班小明同学收集整理苏俄历史上某一次重大改革的内容简表。 从表格中可感受到这次改革主要特点是( ) 项 目 内 容 农业方面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余粮归自己 支配 工业方面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20 商业方面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17.对图表数据的变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单位:年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产值 1951-1955 年 10.8 11.3 13.1 1956-1960 年 9.1 9.0 10.4 1961-1965 年 8.5 6.6 8.6 A.赫鲁晓夫改革改变了苏联经济落后局面 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很大的 成效 C.赫鲁晓夫改革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的经济走出困境 D.赫鲁晓夫摧毁了斯大林模式 18.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 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句话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纳粹主义兴起借经济危机的机会 B.发的战争所指第二次世界 C.南京大屠杀是他暴行的记忆之一 D.反映了德国在战后进行了深刻反思 19.分析对比能力是学习历史基本能力要求之一。对比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的历程,不同之处体现在( ) A.都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建立的 B.都是以军部为核心建立起来 C.都促使了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D.都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0.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 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 A.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世界人民厌恶战争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21 图一 德国失业率的变化 图二 美国失业率的变化 (1)造成德国和美国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来源:Z.Com] (2)针对高失业率两国分别采取了不同措施,这些措施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影 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苏联对工业化存在客观上的要求,是苏联整 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落后状况所需要的,但他们认为在新经济政策的框架内实行加速 工业化的方针,是可行的,而斯大林却中断了新经济策,实行了消极后果较大的加速工 业化方针。这一方针引起重工业、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衡,社会过度紧张,在政治上、经 济上采取了非常措施。 材料二 世界各国工业的三种道路简介 方式 简介 特点 第一种:民间发 动 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地从轻纺工业到 重工业、机器制造业 经历时间较长, 比较协调,效益 好 第二种:政府发 动 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 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比完整的工业体 系 速度快,对巩固 第三种:民间和 政府共同发动 以德国和日本为典型代表,注重民间资 本与政府政策相结合,依据市场进行调配 民间和政府各 取所长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俄罗斯大多数历史学家对苏联的工业化的评价持何种态度? 你认为这种态度客观?并说明理由。[来源:Z.Com] (2)新中国成立之后为采取了哪种道路发展工业化道路?试分析采取这种方式发展 22 工业化的原因。 (3)依据以上材料及问题,分析一个国家发展工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专题三 科技文化发展史 【回归教材】 一、三次科技革命 项 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 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背 景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使资产阶级统治在英 国得以确立。直接原因: 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 海外市场的需求 资本主义制度在 世界范围内确立, 科学研究的发展, 人类在技术上取 得了重大突破 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推动 时 间 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 纪上半期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 40 年代 20 世纪 40 年代至今 标 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发 [来源:学科 网] 明 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 机、汽船、火车机车 发电机、电动机、 电灯、内燃机、汽 车、飞机等 核电站、宇宙飞船、地球卫星、航 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等 特 点 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 渐向法、美等先进国家扩 展;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 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 工人技师进行;把资本主 义推进到“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 几个先进国家同 时进行;科学技术 成就迅速应用生 产,产生巨大影 响;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 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起着越来越 重要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配合, 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 影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 大大促进生产力 推动了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3 响 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 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 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与 工业无产阶级;资本主义 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 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 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 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的局面 的发展,密切了世 界各地之间的联 系,为经济的发展 提供了更广泛的 途径。使资本主义 国家由自由资本 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并加紧 了对外扩张 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 会,知识经济到来。促进了社会经 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一大批新兴 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推 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变着人 类的衣食住行等。进一步扩大国家 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 到调整 二、中国科技人物 时期 人物 突 出 贡 献 近代 詹 天 佑 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 铁路。侯 德 研制出“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对碱业的垄断。 现 代 邓 稼 先 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 “中国原子弹之父”。 袁 隆 平 1973 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 二、中国科技成就 领域 年份 成 就 核技术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 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6 年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 的导弹。 航 天 技 术 1970 年 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 1999 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 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005 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4 “863” 计划 1986 年 3 月 《863 计划纲要》,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技 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重点,1996 年又增加海洋高技术为计划的 第八个领域。 【中考预测】 1.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对近代中国及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影响? (1)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 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2)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有线 电报、照相、电影等技术相继传入中国,大大改为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3)陆地交通 的发明也带来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问题等。 2.推动陆地交通工具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大胆 创新精神;新能源与新机器的发明与应用。 3.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 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三次科技革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人类社会生活哪些共同影响?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强了人 与人之间沟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密切联系。 5.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及其认识。 (1)落后的原因:①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争 的严重破坏,在解放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经济的残破状况不可能为科技发 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②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中国处于内战时期。③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 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④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管理体制。⑤50 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50 年代后期,中共“左”倾错误不断 发展,导致 60~70 年代出现文化大革命。 (2)认识:①国家独立、政治局面稳定是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的必要前提。②认清 25 国情、实事求是。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把中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把教 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的投入;“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一 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7.如何正确地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和广阔美好 的前景;另一方面又为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造成自我毁灭提供了条件,给人类的未来 笼罩上阴影。人类应该合理利用与开发科技趋利避害。 8.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引起了工作方式的革命,不必限制在车间或办公室中,从而提高了效 率,增加了工作乐趣。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完善,而且为教育提供了 新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给人们创造了一个 虚拟的社会。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 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9.我国面对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形势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中考专练】 1.工业革命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它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真正解 放出来的伟大发明是( ) 26 A. B. C. D. 2. 1851 年 5 月,英国人举办“万国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兴建了一座“水 晶宫”,以展示工业革命的各项技术发明。博览会造成轰动,维多利亚女王还亲临剪彩。 在这次博览会中,游客有可能看到的展示品是( ) A.收音机 B.电话机 C.蒸汽引擎 D.汽车 3.1845 年至 1849 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 43%。1850 年,英国加工了全 世界 46.1%的棉花。在 1844 年至 1846 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 95%。上述材料反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是( ) A.如何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B.如何增加商品的销售途径 C.如何防止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D.如何获取更大的原材料提供地 4.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及城市化 B.海外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5.1846 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 4400 万吨,成为欧洲及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 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以上描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爆发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第二次工业的开展 D.殖民掠夺进行 6.1920 年 12 月 23 日,约翰•乔治驾驶小汽车来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 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 今晚我将乘坐 8 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 家,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您的儿子:约翰·乔治 1920 年 12 月 30 日 事件所涉及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成果的共有( ) A.1 项 B.2 项 C.3 项 D.4 项 7.有学者称:从英帝国的衰败中我们仍可以找到很多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英 国虽然抓住了煤炭时代,但错过了石油时代。该学者强调英帝国衰落的原因是( ) 27 A.丧失科技优势 B.殖民地广阔 C.石油资源贫乏 D.煤炭资源丰富 8.19 世纪最后 30 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 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 年,世界贸易增长了 3 倍多。这种现象的出 现,主要是由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9.2013 年 10 月 25 日德国、法国、墨西哥、巴西,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声讨 美国窃听丑闻的队伍之中,愤怒的气氛让白宫越来越觉得难以驾驭。美国窃听其他国家 高级技术手段主要借助了(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 命 10.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它们的共同点是(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生物工程出现重大突破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1.2014 年 4 月 26 日是他诞辰 152 周年纪念日,他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又 被周恩来总理评价为中国人的光荣,他修筑的京张铁路大涨了中国人志气。这里论述的 “他指( ) A.张謇 B.侯德榜 C.史蒂芬孙 D.詹天佑 12.“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 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13.1964 年 10 月 16 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 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14.漫画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漫画中人物巨大贡献 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8 B.使我国成为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C.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加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15.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其中第 ④阶段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C.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D.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 16.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 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材料中“中国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名称是( ) A.长征Ⅰ号 B.长征Ⅱ号 C.东方红Ⅰ号 D.东方红Ⅱ号 17.2013 年 3 月 7 日,由国家科技部主办、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承办的国家“十二 五”863 计划主题项目“基于IGCC 的 CO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启动会顺利 召开。材料中表述内容属于 863 计划中哪个领域( ) A.激光技术 B.能源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技术 18.见下图中的图表,这是在“九五”计 划中在“863 计划” 六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图表中没有涉及到的两个领域是( ) A.航天技术、农业技术 B.农业技术、激光技术 C.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D.航天技术、激光技术 19.下表是 1931—1966 年诺贝自然科学奖欧美主要国家获奖人数统计。由些可见 ( )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人数 68 人 31 人 6 人 19 人 A. 美德成为第二次工业的中心 B.近代以来英法科技始终落后于美德 29 C.美国科技处于领先地位 D.新经济在美国初显端倪 20.右图培育绵羊过程主要运用的技术领域研究成果是 (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空间技术 D.原子能 21.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1913 年美国福特汽车厂 图二:越来越严重的塞车现象 (1)追溯历史,谁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图一中福 特汽车具备的哪些特点使其成为普通民众的交通工具?(4 分) (2)图二中的现象在中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2.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英国一条工业革命的强国之路。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人在开幕式上专门用《混乱时代》向曾经的世界工 厂致敬和对这一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时期进行反思。 史学家大多同意将 1708 年 9 月定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当时英格兰西部的什罗浦 郡一个名为阿布拉罕·达比的修士利用焦炭取代木材冶炼钢铁。这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 开端。 工业革命时代又称机器时代,机器首次取代人成为生产线上的主角。机器的广泛使 用,导致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英国成为世界首富,军力随之骤升, 将战火燃烧到了世界各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工业革命的喧嚣》解说词(节选) (1)工业革命是“英国在成功应对 17—18 世纪粉墨登场的一系列全球化经济挑战 30 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结果”。英国能够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具备了哪些因素?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出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影响? (3)史学家大多同意将 1708 年 9 月定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你认为还哪一时间 可以作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阐述理由。 专题四 中外民主法制建设 【回归教材】 一、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 国别 简介 英国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是世界近代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美国 1776 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等不可转让的权利。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确立了“三权 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 黑人奴隶获得人身自由,从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1933 年罗斯福新政颁布开创 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法国 1789 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它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立法规范。 俄国 1861 年改革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承认农奴在法律是自由人,使农奴获得 解放。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二、中国近现代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事件 地位 维新变法运 动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虽以失败告终,但在社 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扫荡,它 开启了民智,促进了国人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1 重庆谈判 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 内战的阴谋,经过共产党的努力,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54 年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文化大革命 “文革”期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 重践踏。 十一届三中 全会 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 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法律框架。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 路迈进 【中考预测】 1.如何客观评价《人权宣言》?[来源:Z.Com] 《人权宣言》既有历史的进步性,又有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它提倡“自由”“平 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又明 确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这部法律是保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性。 都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都维护了资产阶 级的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3.推动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③思想解放的影响。④资产阶级政权 的建立。⑤人民群众的作用。⑥法律的保障。⑦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等。 4.如何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进步性: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产生的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主要 表在: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以法律的权威代替了君主的特权,在为近代社会在政治 法律的权威代替了君主的特权,成为近代社会在政治法律上的必然选择。资产阶级的民 主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 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也就是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有民主原则和实际是脱节的, 32 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充分享受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强调全体公民一律平 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根本不可能达到平 等。因此,资产阶级的民主理在民主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专政。 5.中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成就:(1)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 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 正、平反冤假错案;1982 年宪法颁布实施(第四部);其他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6.中外近现代民主法制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你从中能得出哪些重要感悟与认识? 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建设要依据各国国情, 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国模式。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同 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 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利益;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 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到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民主平等。 【中考专练】 1.“1688 年政变给英国带来了政治的稳定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 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支持……”哪一法案 的颁布有助于国民对政府持有好感( ) A.《权利法案》 B.《人民宪章》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2.世界近现代法治思想及重要法律文献,既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进步的标志,又 是不同阶级统治原则的体现。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 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处“统而不治”地位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 济 C.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公民替代臣民 D.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 权 3.“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原则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它出自(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人权宣言》 33 4.法国的《人权宣言》同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稍后进行的美国独立战争中通过 的《独立宣言》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压迫剥削,要求平等、民主、自由 C.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5.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 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 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 中“精巧的设计”是指(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苏俄的《土地法令》 C.美国的《1787 年宪法》 D.法国的《民法典》 6.“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 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对文中的 “机会”理解正确的是( ) A.打破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独立 B.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C.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D.制定 1787 年宪法 ,确立三权分立 7.南方的奴隶主咒骂林肯是“魔鬼”,把宣言的发表说成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的最惊人的政治罪行、最愚蠢的政治错误。”这里“宣言”发表的作用是( ) A.加速了独立战争的进程 B.扭转的南北战争的局势 C.解放了全国的黑人奴隶 D.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机制[来源:Z.Com] 8.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其内容可见,研究的文献是( ) 时间:1933 年 内容:规定各行业企业指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 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局限: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经济危机的根源还存在。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共同纲领》 D.《国家工业复兴法》 9.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华盛顿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而拿破仑毫无疑问 是法国人眼中的英雄。他们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打击封建势力 D.推动民主政治进程 34 10.右图邮票是为纪念苏联颁布一部宪法 41 周年而 发行,其中苏联颁布此宪法的目的是( ) A.为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B.为落实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 为工业国 C.为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用法律形式固定下 来 D.为了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11.1933 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 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 第一页。” 美国采取“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B.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程度 D.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12.下列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 13.“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 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 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材料中主要论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戊戌变法变法的影响 C.辛亥革命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4.为挽救颓唐局势,清廷仓皇推出一部《宪法》——这部《宪法》1911 年 10 月 22 日开始着手制定,11 月 4 日完毕,共十九条……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宪法》。出笼之 仓促和消失之迅速,创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之最。这部宪法出笼的背景是( ) A.“百日维新”开始 B.同盟会成立 C.辛亥革命爆发 D.中华民国成 立 15.中国近代的民主历程,从“君主立宪制”到“民权主义”再到“提倡民主,反 对专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包括下列哪一运动的实施( ) 35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和平与民主成为所有中国人心中的渴望,但下列哪一文 件的诞生只是给予人民一种暂时的慰藉,一场为独裁而战的内战即将打响(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双十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17.“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被迫 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和成员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 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流动……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了严重的政 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以上情形发生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来源:学。科。网 Z。X。X。K] 18.“这部宪法继承和发扬了一九五四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原则,深刻总结 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 富经验,增加了适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规定,充分 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材料中的“这部宪法”颁 布于( )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29.请根据小明同学为进行研究学习而搜集的 如下资料,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B.社会主义法律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 A.195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初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制定了 1982 年宪法 D.依法治国是当前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 《实施 情况的调查报告》 《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 《》 36 图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图二《双十协定》[来源:Z#xx#k.Com] (1)两部法律文件分别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颁布的? (2)图中文献最终执行情况如何?产生了怎样影响? 22.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为实现民主政治,17~19 世纪,英、美、 法等国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的斗争。经过反复、曲折的较量,西方资本主义民 主政治得以确立。 (1)17—19 世纪,英、法、美国家为推动民主政治进程分别颁布了哪些文献?这 些文献起到怎样共同作用? (2)17—19 世纪,推动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3)19 世纪中国资产阶级为顺应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 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影响。 专题五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回归教材】 一、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 人物 核心思想 作 用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世道必进,后 胜于今” 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 势力,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被梁启超称为 “中国西学第一人”。二、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名 代表阶级 核心主张 作 用 37 称 及人物 戊 戌 变 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君主立宪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 亥 革 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民主共和(或三民 主义)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 文 化 资产阶级激进派(陈 独秀、李大钊等) 民主、科学 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 了 条件三、中国现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 项 目 过程 具体事件 意 义 第一次 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 的讨论 是建国以后一次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此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次 1992 年 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四、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 名称 核心主张 作 用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解放了人们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 础。 启蒙运动 自由、平等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 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共产党 宣言》发 表 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 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考预测】 38 1.魏源和严复思想异同。 相同点:都学习西方,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不同点:魏源是地主阶级代表,译著《海 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抵抗外国侵略。严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译著《天 演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变法维新。 2.为什么 19 世纪末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当时人们把发 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厂自救”,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由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经济力量增长了。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一部分反映民族资产阶级愿望的人物,从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出发,开始了政治活动。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 动。[来源:Z,xx,k.Com] 3.辛亥革命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 民国;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冲击了封建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取得了胜利。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 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是失败了。[来源:Z|xx|k.Com] 4.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 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在 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 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 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解放人们的思想, 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不同点:文艺复兴兴起于 14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启蒙运动兴起于 18 世纪资本 主义发展时期。兴起地点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法 国启蒙运动将其推向高潮。内容不同: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 6.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背景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9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从国际形势看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东欧 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从国内形势看人们对社会主义缺乏 信心,出现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中国的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伟大的历 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实行国企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中共十二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中共十三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邓小平理论(中 共十五大);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 8.近现代思想解放的启示。 (1)思想的活跃,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前兆,或者说在社会的重大转型之前,必有 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2)任何思想解放过程都是一种反思、批判的过程,甚至是自我 的否定,因而是痛苦的,是需要勇气的。(3)任何思想解放过程都是遵循规律的过程, 在当代中国就是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去求得思想的解放。(4)思想解放过程必 须与实践相结合,不是胡思乱想,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5)思想解放并 不是特定时期 的特定产物,是长期而艰苦的漫长过程。 【中考专练】 1.“以甲兵止甲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 “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以上观点均摘自( ) A.《四洲志》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2.19 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 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式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的“思想上的大解 放”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历史课上刘老师请同学们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意义进行讨论,其中出现了以下几 40 种答案,刘老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 ) ◎回答一: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孔子的地位 ◎回答二: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个沉重打击 ◎回答三: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回答四: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使语言和文 字紧密地结合起来 ◎回答五: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A.辛亥革命革命的历史意义 B.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D.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它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它大胆 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在它的灯塔下,不断前进, 并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材料中“它”标志(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毛泽东思想诞生 C.邓小平理论诞生 D.三个代表诞 生 6.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 为 A.思想解放 B.民主革命 C.政治改革 D.民族解放 7. 他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 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这里表述的“他” 指( ) A.但丁 B.莎士比亚 C.达芬奇 D.伏尔泰 8.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 1600 年以后,中国作 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 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 资源,交换货物,扩 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 启蒙运动 9.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共同作用( )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准备条件 B.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41 C.促进思想解放 D.推动经济特区设立 10.导致右图中①阶段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A.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C.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 了法国!”以上史料可以佐证的观点是( ) A.启蒙运动将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里驱逐出去 B.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思想动员 C.启蒙运动为美国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D.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12.某影片中有这样的情景:“‘到巴士底狱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 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最后一座封建堡垒。”从思想动员的角度分析,影响 他们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新航路开辟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3.《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首壮丽赞歌——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的艰 难历程》一文讲述和分析了学术界纠正历史上强加给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一系列 “罪名”的过程。文章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是指( ) A.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B.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 思想 C.形成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实施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14.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面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思想 大解放,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理论的精髓是( ) A.发展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命是思想理论的实践。依据上述观点, 下列哪些因果拾配是正确的( ) A.启蒙思想——《人权宣言》 B.文艺复兴——拉美独立运动 42 C.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D.生物进化论——洋务运动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人物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图二人物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判断 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2)他们思想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各自对本国社会产生了怎样影响? 17.探究题。 材料一 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 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例如,伏尔泰(1694—1778 年)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伏尔泰认为,到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人 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通史》 材料二 2011 年 1 月,中国日报旗下的《中国日报欧洲版》创刊后,迅速覆盖欧洲众 多国家。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日益重要,因此,中国日 报在英国和欧洲出版《中国日报欧洲版》的决定是很及时的,非常值得欢迎。他说,大 多数人都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方式, 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成就。中国日报副总编辑曲莹璞说,中国和欧洲是当今世界 的重要力量,只有增进了解各自迥然不同的发展背景与模式,加强沟通各自的核心利益 与关切,才能实现互利双赢,并为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环境资源等诸多挑 战而做出更大的贡献。[来源:学#科#网 Z#X#X#K] ——2011 年《中国日报》报道 43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7 世纪至 19 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发生了什么变 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关注在哪些方面? (3)《中国日报欧洲版》的发行是中欧交流不断密切的表现之一。中欧密切交流产 生的影响有哪些? 专题六 中外历史人物史 【回归教材】 一、著名的政治领袖 1.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 华盛顿:在大陆会议上任命为大陆总司令。参与起草《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主持制定了 1787 年宪法,当选为美国第一任 总统。 林肯:领导南北战争,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 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 河;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杜鲁门:1947 年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 共产主义的渗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 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尼克松:1972 年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 奠定基础。 2.中国的三个时代伟人 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 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提 出同盟会纲领,后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此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 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三大改造,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 44 邓小平:民主革命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指挥淮海战 役。建设时期:提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了邓小平 理论。 3.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仑:法国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夺取政权,稳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把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拿破仑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拿破仑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拿破仑还把当时较先进的资 本主义制度带到他统治过的地方。但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后期成为他的掠夺战,损 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4.苏联的领导人 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方面积极探索,实施新经济政策,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 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斯大林:领导完成第一、二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从 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领导苏联人民取得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 赫鲁晓夫:曾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 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 经济体制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开始对苏联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首先进行 的经济改革失败后,又开始政治改革,结果事与愿违,导致了苏联解体。 5.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玻利瓦尔: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率领起义军 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许多殖民地,被誉为“南美洲解放者”。 章西女王:19 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在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战斗 中壮烈牺牲,显示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 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左宗棠:收复新疆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45 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是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自己身 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保证部队完成任务,以身殉国。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 仍岿然不动,壮烈牺牲。以他们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6.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 动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48 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伏尔泰: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 调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 魏源:地主阶级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一书,他提出“师夷长技”思想被洋务 派转化现实。 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他的译作《天演论》,介绍了进化思想,他的主张对当时 的救亡图存、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7.伟大的科学家及发明家 牛顿:天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微 积分的创立;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 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出版《物种起源》在欧洲及至整个世 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20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提出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瓦特:他改良的蒸汽机,在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后人 为纪念他,把功率单位为“瓦特”。 卡尔·本茨:德国著名工程师。1885 年,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 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 莱特兄弟:1903 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机者一 号”。 爱迪生:美国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在 1879 年研制成功耐用碳 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还发明了很多的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 46 多种,被称誉:“发明大王”。 8.中华民族杰出的科学家 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被称为“中 国铁路之父”。 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支援了抗战,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袁隆平:1973 年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 惠及世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9.著名的艺术家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是长诗《神曲》。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品有《哈姆雷 特》、《罗密欧和朱丽叶》等。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 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创办的《青 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陈地。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胡适和鲁迅撰文反对封建 主义,宣传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德莱塞:代表作《美国的悲剧》,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批判了美国的生活 方式,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讴歌者。代表作是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在思想 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和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宏大。 毕加索:西班牙,立体派绘画大师。1937 年他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 尔尼卡而创作《格尔尼卡》,是 20 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徐悲鸿:美术大师,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等。 47 聂耳和冼星海:人民音乐家,代表作品分别为《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创作《屈原》等历史剧,表达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 也表达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10.创业时代英雄 张謇:清未状元,弃官从商,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 族资本主义企业。 王进喜:大庆油田的工人,艰苦奋斗,被称为“铁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 国依靠洋油的时代。 焦裕禄:被誉为“人民的好干部”。 11.复杂的探险家和殖民强盗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他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 古巴、海地等地。他的探险精神值得学习,但作为早期的殖民者,他的殖民活动给殖民 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克莱武:是野蛮掠夺印度人民财富的殖民者代表。他大肆纵容部下抢劫,为英国攫 取了巨额的财富,英国议会宣布他“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中考预测】 1.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 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三次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三次巨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 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立宪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国家 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中国近代思想家重要思想产生的共同原因。 西方思想的不断传入;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 发展等。 3.中外近现代思想家的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影响?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社会革命与改 革的出现;促进了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 4.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8 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后,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到 中国后,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思想条件。此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5.近代世界一系科学家能够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思想的自由;科学家的个人努力;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国家 的高度重视等。 6.影响文化人物创作艺术作品的因素 社会或历史背景;作者的个人思想;文化人物所属于阶级;文化人物的个人阅历等。 7.历史上杰出经济人物出现相同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国家或民族都面临经济困境;影响:使一个国民或民族摆脱经济困境,稳定 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别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 8.中外不同领域的历史人物相似之处: 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坚强的意志、创新的精神;都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勇 气;各个领域的历史人物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是不适 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是时代造就了这些人物;他们的成就推动了社会进步,特别是科 学发明和创造改变了世界面貌。 9.中外杰出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 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富于创新的精神;表现出不畏权贵、敢于探索, 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中考专练】 1.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们大致都持的观 点是( ) A.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B.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来源:Z|xx|k.Com] 2.右图书中人物足迹不会被编撰其中的是( ) A.1894 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B.1905 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49 C.1911 年领导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帝制 D.1926 年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统治 3.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 世纪 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他领导的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产生的共同影 响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C.沉重打击美国帝国主义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4.历史教师为了方便记忆编写了一首歌谣中写道: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 动,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毛泽东,闹得湘东遍 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 是( ) A.武昌革命 B.秋收暴动 C.广州起义 D.遵义会议 5.右图为 1951 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 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 敌人。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中苏《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 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美苏“冷战 ”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D.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 6.美国《时代周刊》写道:“1978 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 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 认识了中国。”材料中“中国模式”的开创者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7.“然而现实给另一部分人的启示是:政权及制度形式的更迭,并不是一场革命完 成与否的标志,必须用‘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再塑国民,为辛亥革命补课……”材料中 “另一部分人”包括( ) A.林则徐、魏源等 B.康为有、严复等 C.孙中山、黄兴等 D.陈独秀、胡适等 8.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他为了国家富强 而“出所学”“尽所知”的表现主要体现在( ) 50 A.水师训练方面 B.铁路建设方面 C.近代工业方面 D.领导辛亥革命[ 9.《胡适自传·在上海》中写道: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 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 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导致以上现象原因是 ( ) A.《海国图志》出版 B.《天演论》出版 C.《申报》问世 D.《新青年》发表 10.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漫画中拿扫把的人物在社 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最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十月革命 B.推行“新政”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进行两个五年计划 11.胡耀邦(《快乐老人报》中写道:他亲自指挥了美国的□□ □□,亲手建立了那个国家,亲自参与了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但他只当了一届总统,为 以后历届领袖做出了榜样。所以,美国只有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才能打破总统连选两任的 法律。” 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伟大“新政” D.反法西斯战争 12.根据如下图书目录,判断该书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绪论 第 01 章 家养状况的变异 第 02 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 03 章 生存斗争 第 04 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 05 章 变异的法则 A.鼓舞了全世界无产者为争取解放而斗争 B.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C.首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D.开启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51 13.康有为上书强调:“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日本曾)受俄、德、美大 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这表明 康、梁共同的主张是( ) A.对日开战收复台湾 B.揭露列强侵略日本 C.鄙视日本扬我志气 D.学习敌国变法维新 14.小明同学研究一位历史名人时,收集到如下资料。据此判断研究的历史名人是 ( ) 在他 71 岁生日时,他坚决谢绝了为其组织庆祝会的主张, 他说:“马克思和我从来都反对为个别人举行任何公开的庆祝 活动,除非这样做能够达到某种重大的目的;我们尤其反对在 生前为我们举行庆祝活动。”“我将以我余下的有限岁月和全部 精力,一如既往地完全献给我为之服务近 50 年的伟大事业— —国际无产阶级事业。” A.华盛顿 B.恩格斯 C.玻利瓦尔 D.林肯 15.对以下三位历史人物共同点表述有误的是( ) 但丁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A.都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B.都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C.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君主执政 16.历史数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分析导致下表数据信息发生变化的关键性人 物是( ) 俄国 19 世纪 60 年代初和 90 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52 年 份 棉 花 加 工 (吨) 冶 铁 (吨) 1861 年 [来 源:Z.Com] 30951 327610 1891 年 171994 992210 A.亚历山大二世 B.列宁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7.拿破仑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同时也是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既是军事家, 也是政治家。下列作品中,有助于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拿破仑的是( ) A.《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B.《英特纳雄耐尔》《进化论》 C.《哈姆雷特》《复活》 D.《阿 Q 正传》《神曲》 18.三百年前,人们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 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 却根根无法认知和把握。解答这些“当时却根本无法认知和把握”的问题,得益于(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化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法拉第的电磁学原理 19.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沿着牛 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以牛顿 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这里的“他”指( ) A.达尔文 B.法拉弟 C.爱因斯坦 D.莱特兄弟 20.为改变右图现象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的直接有 效的经济举措是( ) A.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C.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D.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 21.读图,回答问题。 53 “改良蒸汽机”纪念邮票 电灯及其发明人 (1)上机器械图中两位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中人物的伟大发明,在当时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影响? 22.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林则徐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 实 1838 年 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 1839 年 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 鸦片 20200 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1840 年 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 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 1841 年 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 犁。 1842 年 他抵达伊犁,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 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 俄威胁。 (1)依据大事记,概括林则徐一生集中领导、参与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怎样影响? (2)依据大事记,指出道光两次革职林则徐的理由。从革职理由中充分暴露出清政 府的何种本质? (3)依据大事记,分析出林则徐抵达伊犁时清政府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而此时林 则徐又开始重点关注国家的什么问题? 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54 【回归教材】 一、 近代中外的改革 事件 情况 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 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 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戊戌变法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1861 年改革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近代的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 新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二、 现代世界的改革 事件 情况 新经济政策 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 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罗斯福新政 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指导。 它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 济的先河。 赫鲁晓夫改 革 1954 年至 1964 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 入 60 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东欧国家的 改革 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使国内经济 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中考预测】 55 1.20 世纪 50—6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革高潮的因素。 民族独立浪潮推动下更多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西欧、日本、美国经济迅速 发展给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造成威胁;苏联大量的经济援助;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美 苏争霸一定程度上苏联放松了社会主义国家控制。 2.推动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外一系列改革的因素。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扩展到其它国家;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落后国家民族危机 出现;启蒙思想及达尔文化进思想不断传播;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确立;落后国家 受战争触动等。 3.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共同作用。 推动了资本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思想解放;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推动了 民主法制的进步;延续并巩固了原有政权等。 4.中国进行一系列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 共同因素:一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改革;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将本国特色与西方模式相结合加以大胆创新;党中 央正确的领导等。 5.东欧与苏联一系列失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最终结局如何?这对我国当前社会 主义改革有何重大启示。 结果: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 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 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7.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错误方针。 从党的工作重心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来源:Z&xx&k.Com] 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改变,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过渡。 从对外政策看:从封闭保守到对外开放。 从文化上看: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识到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56 8.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 1861 年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 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 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 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 内战。(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 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9.当今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 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 行的。 (2)内容: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 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 行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 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 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 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 略决策。 10.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而中国却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原因。 (1)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只是有了初步的发展,而在 19 世纪中期,日本 资本主义有较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有强弱之 别。 (2)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有利于倒幕力量的迅速壮大;中国封建专制统治 长期延续,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利于维新力量的发展壮大。日本倒幕派掌握了较 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而中国维新派未能掌握实权,因而只能依靠没有实权 57 的皇帝。 (3)明治天皇新政权建立后,大刀阔斧地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而维新 变法却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立宪法等政治主张, 也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 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之日正是西方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之时,不可能让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1.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有何不同。 不同点:(1)前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的目的在于 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2)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农业方面;后者侧重于对工 业的调整。(3)手段不同:前者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特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 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后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 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12.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②要求改革的新力量的强大,保证了改革的顺 利进行;③改革的措施得当;④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⑤国家最高领导的 支持 影响:①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②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 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④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⑤ 巩固了国家统治⑥加重了广大底层劳动者的负担,生活更加贫困。⑦促进民族融合,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⑧摧毁了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13.中外成功改革具备的主要因素及启示。 成功原因: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 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 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 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改革应注意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改革,除旧布 58 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 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 【中考专练】[来源:学,科,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30 分) 1.某同学围绕改革的主题整理了一组复习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俄国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D.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或者湮没于 世界之中。20 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 A.辛亥革命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新中国成立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C.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3.解放前我国粮食最高年产量为 2 774 亿斤,1949 年是 2 263.6 亿斤;1951 年 增长到 2 873.7 亿斤,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产量,1952 年更达 3 278.2 亿斤,超过解放 前最高年产量 18.1%。粮食最高年产量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建立后( ) A.广大农村获得了平和稳定的生产环境 B.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被彻底废 除 C.一五计划实施增强了农业机械化能力 D.土地改革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 性 4. 2013 年 12 月 2 日汕头联合海南、厦门、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联合举办“相 聚汕头 共建幸福”经济特区残疾人艺术交流活动。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上城市其特殊 性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行使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5.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先辈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决定向邻国日本学习,发起 了戊戌变法,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相同点的是( ) A.都主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B.都是资产阶级的改革 C.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D.都面临着民族危机 6.“以建立工农经济联盟为目标、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促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它为现实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材料中主要论述了( ) 59 A.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改革开放的影响 7.清御史魏睦庭在一份著名的奏折:“谓火器为军营决胜之技,近年以西洋为最 精。西洋以商贩为立国之本,英、法现皆愿助剿平乱,使洋货益为畅流……中国不少奇 才异能之士,果实力讲求,则船炮军械,大可胜于西洋。” 材料中论述的思想主张符 合( ) A.洋务派观点 B.资产阶级维新派观点 C.资产阶级革命派观点 D.无产阶级观点 8.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 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 材料充分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C.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D.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9.下表格反映了 19 世纪俄国生铁产量、铁路里程与英国的差距巨大,为改变这一 现象,俄国采取的措施是( ) 19 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 比表 1861 年俄国、英国铁路里程对比 表 俄国 英国 比例 俄国 英国 比例 26 万吨 385 万吨 1/15 1500 俄里 15000 俄里 1/10 A.进行农奴制改革 B.开始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进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0.某历史学家搜集以下一则评论,判断他研究的历史人物是( )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 敬,正是他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卢日科夫市长 A.亚历山大二世 B.列宁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 11.小明同学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60 A.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工人运动 C.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D.东西方冷战对峙 12.一个旅日德国医生贝立兹曾评论说:“我们欧洲经过五百年才达到的文化发展, 日本国民只需要十年就达到了。这是文化革命,而不是文化发展。”日本文化迅速发展 主要得益于( ) A.明治维新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科技立国政策 13.19 世纪 60 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 ) A.避免国家分裂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反抗殖民压迫 14.1921 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 1913 年的 20%,1918 年至 1920 年,彼得 格勒失去的 75%的人口,莫斯科减少了 50%。7 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干旱造成了巨大的灾 荒,全俄约 300 万人至 1000 万人饿死。为改变上述危局苏俄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两个五年计划 15.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 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蹬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 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C.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16.下图为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其中挽救窘境中“山姆大 叔”(代指美国或美国政府)的医生是( ) 61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17.1953—1964 年,莫斯科地铁建设速度比斯大林时代快一倍以上,解决了城郊边 缘地区的交通难题……大建廉价的五层楼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材料说明赫鲁晓夫改 革( ) A.农业为突破口 B.注重改善民生 C.取得实质进展 D.反对个人崇拜 18.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 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19.学术界对他的功过评价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他功大于过,说他是一 个勇敢的改革家,他敢向斯大林权威挑战,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另一种看法认为, 他大反斯大林制造了思想的极大混乱,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 裂,也被使自己下台。学术界评价的这位人物是( ) A. 亚历山大二世 B. 列宁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0.小明正在阅读《匈牙利改革风云录》这本书,本书阐明了五六十年代匈牙利人 民共和国改革的历史,并对改革的原则和各个领域的改革情况做了分析。下列内容不可 能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是( )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B.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C.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 D.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21.读图,回答问题。 轮船招商局 拓荒牛 62 (1)“轮船招商局”创办和“深圳”的崛起分别是什么时期?图片中反映的事件都 注重学习西方的哪一方面? (2)两幅图片中反映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共同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上折奏报,火轮船“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为“今日救时之 第一要务”。左宗棠为曾国藩代拟的《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运津折》提出,“师夷智以造 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李鸿章也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中称,“中 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必须购买外国枪炮,设局制造 枪炮,“以资攻剿”。 ——摘自:2013 年 9 月 1 日《真相》第 1 期 材料二 办“洋务”30 年间,中国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由 1860 年前的 7 个增加到 1894 年的 34 个,外国的进口额,也由 1864 年的 5100 余万两,激增为 1894 年的 1 亿 6 千余万两……出口的货物,80 年代前主要是茶和丝,80 年代后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长。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 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 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 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 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共同思想主张。并分析促使该思 想主张出现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 发生变化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Z。X。X。K] 专题八 中美、中俄、中日关系 【回归教材】 一、中美关系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是英国的追随者。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是英法的帮凶。 63 (3)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4)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九国公约》为其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5)抗日战争中,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国,相互支持、支援和 配合,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 战争的胜利使美国的企图破产。 (7)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 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扼杀新中国。 (8)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 交。 (9)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关系一度恶 化;当今,中美两国友好发展是主流,但发展中有许多曲折;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采取遏制政策,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二、中苏(俄)关系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 米的领土。[来源:Z.Com] (2)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 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抗日战争期间,1945 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原 因之一。 (5)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6)在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等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大量援助。 (7)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逐渐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 发展,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三、中日关系 (1)1894——1895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列 强侵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2)1900——1901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在 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64 (4)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5)1937 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6)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中美关 系得以改善的推动下,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7)建交后,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华等一系列问题上 不尊重历史、不反省自己,导致中日关系曲折前进。 (8)2012 年开始,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一再挑衅,造成中日关系严重困难。 【中考预测】 1.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 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从美国方面讲: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70 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改善中美关系,以华制华,可增加对付苏联的 实力。从中国方面讲,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台湾问题, 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国的发展打开局面。 (2)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 20 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 开始正常化。从此,日本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缓和国际局势,有利于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美国也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同时有利于 第三世界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1)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 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2)在发展中美关系时双方应着眼大局,立中长远,以互利互赢的时代思维审视和 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 3.日本近代历史中有哪些主要侵华史实?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894~1895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 湾。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签订《辛丑条约》,并获得 大量赔款。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州国, 65 实行殖民统治。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1937 年 12 月制造南京大屠杀。 日本对华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是什么? (1)1894~1895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 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 军纪败坏。 (2)1931~1945 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 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中日关系的发展对我们有何启示? (1)根本问题: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日本能不 能正视历史, 军国主义势力复活、抬头的危险。日本前政府领导 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2)启示: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两国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中考专练】 1.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 能不改革了。丙申年(1896 年,光绪二十二年)前后,我们一部分同官,经常在陶然亭 聚会,谈论朝政。”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导致以下表中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农业税 收入 工商杂 收入 其他 收入 总收 入 1849 3281 969 …… 4250 1885 3071 3923 …… 7708 A.洋务运动的推进 B.工商业迅速发展 C.近代企业产生 D.《马关条约》签 订 3.《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将黑 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60 多万平方千米)划归俄国。该条约签订的历史背 66 景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4.1936 年 12 月 28 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 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 A. 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 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 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 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5.下列对右示意图战役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B.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嚣张气焰 C.给国民党的投降、妥协活动以沉重打击 D.是中国自抗战以来取得最重大的胜利 6.甲午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事隔 50 年,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 要因素取决于( ) A.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武器是否先进 7.为了让日本青少年了解日军制造的六周内屠杀 30 多万中国人的真相,你会带他 去参观( )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七七事变纪念馆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细菌战受害者纪念馆[来源:Z.Com] 8.1972 年 2 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 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这句话表明 了( ) A.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D.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 当把敌人打败后,它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 他们争霸的痕迹。据此回答 9—10 题。 9.下列史料能佐证材料中“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的典型事例是( ) A.三国同盟建立 B.三国协约建立 67 C.轴心国集团形成 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0.材料中“当把敌人打败后,它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它们正式成为仇 者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 11.网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小明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的关键词是“70 年代 中国外交的突破性进展”。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2.分析右侧“1979-1989 年中美贸易 示意图(单元:横轴“年”,竖轴“万美元”)”,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两国建交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B.中美贸易额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C.1983 年的中美进出口额基本持平 D.两国贸易摩擦和纠纷呈减少趋势 13.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 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 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材料中分析的形 势直接促成了(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尼克松访问中国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14.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13 年 3 月 2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指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 重要的一组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读中俄关系大事记,探究相关问题。 中俄关系大事记 时间 史实 1858 年 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在黑 龙江爱辉城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 条约》。 68 1949 年 苏联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新中国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 交的 17 个国家之一 1960 年 中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中苏交恶,反目成仇,势不两立 1985 年 开始实行较为缓和的外交政策,得到中国方面的积极回应 2001 年 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确立了中俄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为中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 年),中俄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除大事记中涉及 还有哪些?(列举两例即可) (2)依据大事记及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个欧洲大国最早承认新中国?新中国这一 重大外交事实对我国有何意义? (3)依据以上大事记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出自 20 世纪 60 年至今中俄关系发生 了怎样变化?分析促使这种变化出现国际、国内因素。[来源:学。科。网]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 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他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 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 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 年 7 月 6 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 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 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的战略处境, 美国开始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 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 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 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69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华政策。为此,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 些?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了怎 样的影响? (4)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角度有何不同?认为导致角度 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