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突破3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真题突破3

ID:749634

大小:212292

页数:28页

时间:2021-07-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语文真题突破 3 注意事项:试题分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I 卷(单项选择题 共 36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面各组词语屮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 A.禀赋(bin) 啜泣(chud) 潸然泪下(san) B.澎湃 (pai) 甬道(yong) 鋁出马脚(lu) C.脱臼 (qiu) 热衷(zhong) 颓垣断壁(yuan) D.纽带 (niu) 绽出(din) 擅自做主(shan) 【答案】B 【解析】A“禀赋”应读 bing,啜泣应读[chudqi],“潸然泪下”应读 shan; C“脱臼”应读“jiFl D“绽出”应读 "zhan^o 故选:Bo 禀赋:读音为 bingfu,指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或者天赋。亦作“禀赋 S 谓人所禀 受的体性资质。宋梅 尧臣《新婚》诗:“幸皆柔淑姿,禀赋诚所获。"《红楼梦》第五五回:“谁知风姐禀 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时争强斗 智,心力日亏。”徐迟《牡丹》二:“(魏紫)具有艺术的禀 赋,是一块可造之材。” 潸然泪下:读音 shan ran lei xia,汉语成语,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多在无法控制情绪时发生。出 自唐•李贺《金铜仙人 辞汉歌(并序)》。【例句】1、看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潸然泪下。2、得知再也 见不到哥哥了,我潸然泪下.3、(选自苏教 版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爱之链》作者杰尼•巴尼特,罗依•李):女 店主不禁潸然泪下。 脱臼:[wOjili]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 肘、下颌及手指关节最易发生脱位。 绽出:绽,zhan,裂开:破〜|开〜|皮开肉〜◊脸上〜出了微笑。开放。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 字、方言误读七类,命 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咅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咅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 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 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名师点睛】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考查的方向主要是平时的读音习惯和方言 习惯,要求学生识 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正确字音,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记忆。字音题考核 的内容有多咅字、形似字、咅近字、形声 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咅 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 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 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认读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辗转 死心塌地 琐屑 虎视眈眈 B.笨拙 一代天娇 勾勒 老谋深算 C.附和 绫罗绸缎 糟粕 兵慌马乱 D.震摄 举止泰然 岔开 钻牛脚尖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的辨析,B 项,一代天娇一代天骄;C 项,兵慌马乱一兵荒马乱;D 项,震摄…■震慑,钻 牛脚尖■…钻牛角尖。 一代天骄:|其创意來自伟人毛泽东对世界历史风云人物成吉思汗的赞颂与点评,出自《沁园春•雪》中 的“一代天骄,成 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如:在足球场上,荷兰飞人克鲁伊夫因其球技精湛,在各个 赛场上功勋卓著,也被人尊称为足球场上 的“一代天骄”。 兵荒马乱「读音 blng huang ma luan,荒、舌 L: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彖。 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 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 攻打陈国,陈君连 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外面兵荒马乱,乐工继续奏乐,弟子们强拉 他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 震慑,|汉语词汇。拼音:zhen she 震惊恐惧。示例,内外朝臣莫不震慑。——《后汉书•任隗传》 钻牛角尖是一个成语,读音是 zuanniujiaojian,是指一个人死脑筋,遇事不灵活的表现。比喻费力研 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 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多为贬义)【示例】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 (老舍《神拳》第三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都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字音和字形,没有生僻字,没有难为学生。本题釆用 直接直接书写的 形式,难度不大,也在平时的训练范围内。 【考试方向】纵观近几年试题,我们就会发现,“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这一考点,重点考 查那些与社 会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用频率高又容易误读的字。主要有多咅字、形似字、咅近字、 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 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 (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 我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实力自立门户,因此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慢慢积聚能量。 • • • • B. 每个音符在空中打斗而奏乐的人却各玩各的,相安无事,这最是昆明人性格的明证了。 • • • • C. 乡里乡亲,难免有些磕磕绊绊。遇上大事情,有法律有政策,该怎样就怎样。 • • • • D. 笑能治病,但也要有一个限度,恰如其分。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不宜大笑。【适可而止】 • • • • 【答案】3、D (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题干由选正确的改为选不正确的,难度稍大。ABC 三项使用错误: A.韬光养晦:“韬光养晦”rtr 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 头露面。 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屮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 书•皇甫谧传》中又有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 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 等;“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 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 中则有“公著荐于朝,得崇文院校书;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 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 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 Z 夜,昏暗 不明。此处使用符合语境; B. 守正不阿: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符合“每个咅符在 空中打斗而奏 乐的人却各玩各的''的语境; C. 磕磕绊绊,读音 kckc-banba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 引申义为办事不 顺利,总有市人为或坏境带來的麻烦。到后来两冃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 《野叟曝言》也用于形容人一生的不顺利与坎坷,例:人生总会有磕磕绊绊,不用太失落的样子。符合“乡 里乡亲”的语 境。 D. 正确区分恰如其分和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如其分【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侧重于 适合)【示例】: 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常握了这种方法。恰到好处【解释】:指说话 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侧 重于最合适)【示例】:在驾驶员考试屮,她发挥岀色,车停的位置恰到好 处。要正确区分恰如其分和适可而止:适可而止, 比喻做事恰到好处或者劝诫他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咄 咄相逼。出自《论语•乡党》。D 项应该选用适可而止。 所以选 D。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成语的辨析的题目,重在成语的运用,成语较为常见,考核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考试方向】此.题考核的较为直接,就是判定成语运用的是否正确。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 力层级为表达运 用 E. o 【得分要点】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 题;③从用法角 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注意常见的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错 配、似是而非、语法错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 • A. 近日,10 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遇导游强制消费和辱骂一事引起了泰方关注。 B. 随着自贡彩灯产业的壮大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C.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坏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D. 中国高铁成功投入运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B 项,缺主语,和语序不当,应该为:随着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自贡 彩灯产业不断壮大, 但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C 一面对两面,应改为两面对两面:善待自然就 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坏决 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D 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关键 在于”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名师点睛】纵观近儿年的中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 盯住这些标志词 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 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 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 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病句类型不多,只要 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 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 最常用的判别 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 搭配不当、结构混 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 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述有一个简 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 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 可 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屮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注重田野调查 2 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3 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 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5 一双脚丈暈写在大地上的屮华文化血脉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首先了解整段的大概内容,从提示语“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 精神”来看,下面 谈的应该是什么样的研究态度“坐在书斋里”? “植根大地、连通地气"?,结合关联词“不… 而要",确定前两句④切不可坐在 书斋里和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紧接着总结应有的科学态度③为此, 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标志性的词语是“因 此然后谈实践“①注重田野调查”和⑤一双脚丈量写在 大地上的屮华文化血脉。所以正确的语序为:研究屮国文化、探究屮国文 化精神,切不可朋在书斋里,而 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田野调查,一双脚丈量写在 大地上的中 华文化血脉。答案选 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 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如本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o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喑示前两句谈态度,后三句谈实践。 6、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A.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用來泛指文学。 B.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叙事散文《济南的冬天》都是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C.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我有一个梦想》是他一篇著名的演讲。 D. 老子、庄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哲学家。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把握。A 项,是考查对“风骚”的理解,风骚,《诗经•国风》和《楚 辞•离骚》的并称。 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后代用來泛称文学, 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 领风骚,正确。B 项,是考查対老舍先生各种体裁作品的认识, 其屮“叙事散文《济南的冬天》”表述错误,应该是“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CD 两项对马丁•路德•金 和老庄的表述是 正确的。所以选 B.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 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 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二、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_9 题。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1 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 1/3 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 动物屮,蜜蜂的传 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 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 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2 蜜蜂被称为洎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 100 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 但其短暂的 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 30 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 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 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 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3 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乂被誉为“月下老 人”“农业之翼”。 蜜蜂是口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4 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 22 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 16 万种靠昆虫传 粉,其川依靠蜜蜂传粉的占 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 1330 多种作物屮,有 1000 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5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 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 15%—20%,果树增产 20%—30%,部分果蔬 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 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 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 100 倍 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6 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 质量监测员 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屮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 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 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 方。 7 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我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 物杂交概率,为其 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 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 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 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而 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 只能活 4 年!” (摘编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A. 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 1/3 人口的粮食。 B. 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 C. 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 10%以上。 D. 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 项理解错误,原文是“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 球 1/3 人口的粮食生产”,而非生产了; C 理解错误,原文是“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 普遍到达 10%以 上”,而非“全部”,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D 理解错误,原文是“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坏 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 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而并没说“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属于无屮生有:B 项理解正确。所以选 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基本事实,分析主体对象与 基木事实 Z 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结合选项 Z 间的关系做出准确判断。 8、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B.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 C. 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進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進确计算。 D. 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 4 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及说明性文体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此 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 都是否定的。D 项对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的作用分析错误,作用应该是意在说明“蜜蜂一 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杲、木材等植物 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 都将面临崩溃",而非“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 粮食只够人类生活 4 年 S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及说明性文体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9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在众多传粉动物屮,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 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 C. 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 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答案】C 【解析】9.这是一道考查对材料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价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内容, 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查各选项说法是否合乎文本实际,是否正确。题屮,C 项说法不合乎原文“⑤有数 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來的效益是其直接产 值的 100 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己经毫 不重要”的说法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 I『大相径 庭,因此选 Co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 概扌舌主要内容。第 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 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 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 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 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 三、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 Z。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 帝大悦。明日,复 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①养马,妻执 炊爨驚 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 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 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 Z,更选孤 贫志行 Z 人以处曹任④,于是争赊⑤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 ■ 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妙诸子或吋速止迦叱遣 NJi 人 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其无私若此。性质意,少文釆,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 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对 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 • • 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_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白《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 处曹任:担任部门 职务。⑤赊:贿赂。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B.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C.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见:看。 D.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答案】10.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上下文,可知“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的意思是:缺少威严仪表,因此而受人轻 视。因此 C 项“以此 见轻”中的“见”是“受到”或,被”的意思,而非“看雹 所以选 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o 【名师点睛】「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冋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 形推断法、对称结构 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此题只要根据上 下文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该“见'‘为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以此见轻'‘中的“见"是“受到''或“被”的意思, 而非“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 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B. 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C. 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D. 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 Z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答案】A 【解析】1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 违心。他的儿子们有 时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吏员们上奏及斟酌处理的意见,他也都封好上 报。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诸子、 吏人)、动词、虚词(亦)进行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 可以停顿。同时还要 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另外要特别注意 “曰"“乎"“于''“而"“之也”唉”“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B. 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C. 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D. 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儿子吃穿。 【答案】12. D 【解析】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 任用送马的人'‘不正 确。文中“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表明第五伦自认 为有私心是因为他对送马之人''心不能 忘"。所以选 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 地点、官职,人物的 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 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耍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5 分) (一)文言翻译(8 分) 9. 把第 I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大意 1 分。以为、到官、追拜译正 确一处,1 分) 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大意 1 分。 虽、竟夕、若是译正确一处,1 分) 【解析】第(1)句的“以为”是让一做的意思;“到官”是到任 Z 意;“追拜”是又任命的意思。第二句的“虽”是“虽 然”, “竟夕 S 整夜;“若”:像这样。 【考点定位】翻译文屮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评】作答文言翻译题,要先根据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读懂大意,然后认真揣摩命题者在该句中设置的采 分点,把每个采分 点的意思分析正确,再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该句意思。一般来说,命题者设置的采分点多为通 假字、多义字、古今界义字和特殊句式, 翻译时一定要把这些地方翻译准确。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蜀相: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壳。丞相祠堂即成都诸葛武侯祠。 10.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5 分) • • • • (1)诗歌用设问开篇,“何处寻"写出了找寻的艰难,表达出对先贤的追慕 Z 情。(A) (B) 【答案】 (2) 第二句写丞相祠堂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翠柏丛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肃穆的氛围。(A) (B) (3) 三、四句描写丞相祠堂景色,动静结合,春草青青黄鹏声声,一派春意盎然。〔A) (B) (4) 春草自碧,黄祸空鸣,“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咅难觅的慨叹。(A) (B) (5) 五、六句转入议论抒情,概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他忠心报效蜀汉朝廷的一生。(A) (B) 【答案】(2) (3) (5)正确,(1) (4)错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1) “何处寻”写出了找寻的艰难。理解错误,丞相祠堂何 处寻?锦官城外柏森 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 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 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4)项,“自”“空” 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应该是:忧 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理解错误,“自”和“空”互文, 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最物之中,使 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 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屮的 诸葛亮形 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考点泄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 而理解,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止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5•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5•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之情,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尚未实现而身先死; (2 分)又表达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以及自身处境而产生的惺惺相惜之情,不由得发出了英雄泪满衣襟的浩 叹。(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 难度并不是太大,存 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屮表情 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 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 情感而放弃诗句。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 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 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 壮 志未酬的深深惋惜之情,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尚未实现而身先死,又表达了诗人血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以及自 身处境而产生的惺惺 相惜 Z 情,不由得发出了英雄泪满衣襟的浩叹。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 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 量。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 歌中的景物及其 特点,五是诗旬中的情感词。 (三)默写名句名篇(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颠《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 o (苏轼《水调歌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o (《教学相长》)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o (《鱼我所欲也》)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16 •万里赴戎机 山回路转不见君 芳草萋萋鹦鹉洲 高处不胜寒 天下英雄谁敌手 然后能自反也 故不为苟得也以中有足 乐者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 借助字义來识记字形。注 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1)句的“赴皿戎”不能写错;第(2)句的“山回路转” 不要写成“峰回路转 S 第(3)句的“萋 萋”“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第(4)句的“胜”第(6)句的“自 反”,第(7)句的“苟得",第(8)句的“以", 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学生要养成回头望的 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 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耍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 的记忆,理解是根本, 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五、文学作品阅读(18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17—20 题。(18 分) 槐花飘香 申琳 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 乡。 故乡,是屮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 是春天繁花满树、 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 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 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媳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 经不远。进得村来, 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 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 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來,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 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 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 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 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 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 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 舌尖甜到心底…… 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 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 不知道咽了多少口 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 上面漂一层香喷喷 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 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 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 扑簌簌飘下來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 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 麻油的蒜汁。看我 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 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 "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出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 攒的绿肥一锹锹挖 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 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 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 缓缓走过槐尼飘飞、清香卩 q 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 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 满树洁白…… 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 静地站在这棵槐树 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人民日报 1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两项是( )( )(6 分) • • • A. 文章第一段由小区里的槐花开了,联想到飘着槐花香的故乡,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故乡的回忆,行文简洁 自然。 B. 有小孩子“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匕是因为他们经不住槐花香味的诱惑,己经等不及吃槐花蒸菜了。 C. 作者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心理,比如在写等待槐花蒸菜出锅吋,用“心不在焉”一词,就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们 的期待心理。 D. 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爱上了槐花蒸菜,拿筷子夹了一块,我们家的故乡情愫也开始传承到儿子身上。 E. 伯父院里的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着对伯父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答案】BI)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艺术特色。B 项“已经等不及吃槐花蒸菜了”错误,属于 无中生有;D 项 “我们家的故乡情愫也开始传承到儿子身上”错误,也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人物情感,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 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结合小说主旨和艺术技巧作出准确判断。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彖的塑造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 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 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 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 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 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小,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 还是侧面,选 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 否有问题; 有无坏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18. 文章回忆童年生活,充满童年生活的情趣。请以第③段为例,进行简耍分析。(4 分) 【答案】18•文章绘其声描其行描摹其态,均能抓住儿童特点。(1 分)绘其声,一人问说,众人呐喊应和, 喊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描其行,“呼哧呼哧”嗅鼻子声的模拟,(2 分)这些描写把儿童的天真烂漫描写得栩栩如 生,充满童趣。 (1 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描写方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拨】这是一道考察现代文阅读描写手法的题。首先要明白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人物描写 分为: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肖像等。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 惟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 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 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 的感觉。 19. 文章以“槐花飘香”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19•“槐花飘香”是作者对故乡的深刻回忆,以此为题,能形象、集中地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2【答案】 分)“槐花飘香”又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展开对故乡的回忆,线索分明,内容集中,易于表现主 题。(2 分) 【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的深层 含义,然后分析此题 目对作品的作用。 【考点定位】探讨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名师点睛】|首先,此题题目中的“槐花'啲是指家乡的槐花,“飘香”是在说家乡美好,令人回忆和怀念。 同时,全文 内容的展开都紧紧围绕着“槐花飘香所以标题的好处是:“槐花飘香"是作者对故乡的深刻回忆, 以此为题,能形象、集屮地表达 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槐花飘香''又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槐花 飘香"展开对故乡的回忆,线索分明,内容集中,易 于表现主题。 标题作用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有以下 6 点: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作为文章的线索;彖征人物的形彖或精神;概括文章内容;含蓄的或形彖的揭示 文章中心;作者感情的 触发点。为了方便记忆,以上六点可以提取关键词组合成两句口诀:“吸读^线”“象”, “概括,”沁情”。其中“吸读”是指 吸引读者,“线”是线索,“象,是象征,概括即概括内容,“心"指文章中心, “情”是指作者情感。 20. 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加点词语,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父亲述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 • • •••• •• 斯理。 • • 条斯理”等形容词描写父亲吃蒸菜的情态,表现了父亲朴实、沉稳的性格特点,形象逼真。(2 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耍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 写作手法、表现的情 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动词、 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的理解和赏析,要从内容 好人情感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上:“蹲”“靠”等动词,描写的是父 亲吃饭的姿势;大块大块”“慢条斯理”描写的是父亲吃蒸 菜的情态。情感上,“蹲”“靠"等动词表现的是对农 村充满生活气息的热爱,大块大块”“慢条斯理"等形容词表现的是父亲朴 实、沉稳的性格特点。 【考点定位】理解文屮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 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答案】20.运用“ 靠”等动词,描写父亲吃饭的姿势,充满乡村生活气息; (2 分)运用“大块大块”“慢 六、综合性学习(8 分) 根据要求,完成 21-22 题。 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腹有诗书气自华 S —本好书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个人成长,离不开阅读;国家、 民族的发展,同 样离不开阅读。青少年时期,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为鼓励同学们热爱阅读,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 氛围,学校团委会决定组建一个读书 会。 21. 你是八年级 1 班学生王华,你想参加这个读书会,需要向学校团委会提出申请。请你写一份申请书。(4 分) 【答案】21 •示例 申请书 学校团委会: 我是八年级 1 班学生王华,喜欢阅读,更想和喜欢阅读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组建读书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交 流、学习的平台。 因此,我特申请加入读书会。请批准。 申请人:王华 2018 年 6 月 18 日 (内容 2 分,格式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申请书的格式和运用。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表述愿望、提出请求 时使用的一种文书。屮请书的使用范围广泛,屮请书也是一种专用书信,它同一般书 信一样,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申请书要求 一事一议,内容要单纯。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申请书,常见的 有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等。 注意事项 (1) 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2) 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3)语言耍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格式要求: (1) 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书”,另一是在“申请书”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书”、“调 换工作申 请书”等,一般采用第二种; (2) 称谓:顶格写明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尊敬的校领导: (3) 正文: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 要写得清楚、简洁。 (4) 结尾: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 礼”礼貌 用语。 (5) 署名、日期: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学生:XXX XXXX 年 XX 月 XX 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2. 读书会准备举行一次以“阅读经典的收获,,为主题的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交流会发言开场白的一部分,请在横线上 再补写一个 句子。要求:紧扣主题,选取你读过的经典名篇或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作为素材;与前面的句式保持一 致,构成排比句。(4 分) 读《骆驼祥子》,从祥子悲剧的一生,我了解了旧中国“使人变成鬼'啲黑暗现实;读《背影》,在父亲肥胖的、 蹒跚的背彫屮, 我读出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示例:读《水浒传》,从鲁提辖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仗义出手中,我感受到了古代英雄好汉的侠肝 义胆。读《范进 中举》,从疯癫的范进身上,我看到了八股取士制度下读书人的痴狂与悲哀。读《木兰诗》,从木 兰替父从军的决定屮,我看到了屮 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强性格。 (句式 1 分,作品、内容一致 1 分,收获 1 分,语意连贯 1 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又考查了仿写的能力,对谓一箭双雕。 仿写是指仿照给定 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屮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 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写句子的基本 要求: 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 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 的要求。这里主要谈谈隐性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 容要有内在的联系, 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 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 方而。)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 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 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 考生仿写前仔细观 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 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 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 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 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 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七、作文(63 分) 23.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63 分) (1)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的家乡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最美是家乡"为题,写一篇文章。 耍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注意根据提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得套作,不得抄 袭。③文屮的人名、 地名、单位名一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全文不少于 500 字,最多写满格。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 地名、单位名一 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全文不少于 500 字,最多写满格。 【答案】略 【解析】(1)“最美是家乡”是全命题作文,这类作文学生易错点分析: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 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 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 得私自换题。这点望考生切记! 2、不辨题 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 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 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 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 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 最起码的要求。 (2)是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來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 材料来立意、构思, 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 说材料作文由 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 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 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1 弓 I: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耍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耍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 析后,或摘要或 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2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 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3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4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 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 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 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5 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 ? 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6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 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 是提出话题的背景, 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小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 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 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 料是 i 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 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 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 读懂材料必须全面 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 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 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 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 2004 年哈尔滨市屮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 样雕出这座完美 的雕塑的? “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 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 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 过程当中多 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 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 中心,显然是跑题了。 二、 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 懂材料的基础上, 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 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 Z 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 力争做到“人无我 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 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來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 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 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 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 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 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范文】 最美是家乡 我的家乡白洋淀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下面就让我带你逛逛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白洋淀水域辽阔、风景秀丽,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于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极大, 历史上有许多名胜 古迹,有著名的新安八景、濡阳八景、十二联桥和康熙、乾隆行宫四处遗址。空年,白 洋淀重新蓄水后,安新县又先后建设了 鸳鸯岛、九龙潭、圣水玉等景点,开发了高空缆车、飘伞、游泳等 项目。 我们先到白洋淀码头乘船,白洋淀旅游码头是华北内陆湖泊中最大的码头。位于安新县城东北 5 公里 处的白洋淀畔。码头 座西朝东,呈凹形内弧避风港式。码头全长 317 米,占地 91 亩,建有 60 个舶位,可 同时停靠画舫、快艇、木船等 450 艘船只。 下面为你介绍的一个景点是荷花大观园。荷花大观园百花争艳、荷花飘香、凉爽宜人。荷花大观园像 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镶嵌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占地 2000 亩,园内荟萃了我国南北各地 216 种荷花品种, 其屮名贵品种 156 个,野生品种 60 个, 成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荷花展示基地。荷花大观园 内空气不仅清新湿润,而且负氧离子含量大大高于城市及陆 地,非常有利于游客身体健康,你如果能在那 里定居,肯定会活 100 年。在园内,你可以泛舟而行,微波荡漾,芦苇滴翠,清风拂面,荷多花飘香;亦可 行进浮桥上,近闻荷 香,细品荷态,体会水相亲人荷合一的境界;还可以看荷莲起舞,听百鸟鸣唱,美的感 受胜似于西湖苏堤。在荷花大观园内,游 客夜晚可参与燃篝火、放烟花、放荷灯、观荷塘夜景,其感受比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更迷人。 游完了荷花大观园,我们再来观光一下民俗村观光景区这个景点吧!游客可以在这里打鱼、捉虾、放鹰、 荡舟、做水乡饭、 品渔家菜。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一种北国水乡渔民的特有的生活,一种做自然之子 回归自然的生活,一定会使游客留恋忘 返,一定会使假日休闲平添无穷乐趣。 出了民俗村观光景区,我们再来游览一下白洋淀博物馆。白洋淀博物馆是在原“水泊梁山宫”的基础上改 造而成,它是全 面展示白洋淀文化的一座大型博物馆,由前言导语、湿地历史、文物古迹、近代历史、三 维场景演示、民俗文化六大展厅构成。 以白洋淀历史变迁为主线,重点突出它的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让 游人了解白洋淀宣传白洋淀,爱护白洋淀。白洋淀博物馆是 文化积淀的精品,传统教育的基础。 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荡飞雪,稻俗飘香; 隆冬时节,坚冰 似玉,坦荡无垠。这里俯视白洋淀,烟波浩淼,百鸟云集,锦鳞游泳,游船如织,阅尽人 间春色。 我们家乡美丽的地方还数之不尽呢,希望有机会你可以亲自来这里观赏我们美丽的家乡。 最美是家乡 家乡,一个可爱又温暖人心的名词。 倘若你向往的地方是个纯朴的小镇,它四面环山,放眼望去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楼房,一条条狭长的 小道,一片片绿毯似 的农田,特别是在晴朗的夜晚,仰首可观看到满天缀满星星的天空……,那么就请你 来我的家乡——太姥山来看看,它虽没有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般动人,却别具韵味。 山清 朋友,如果你來太姥山,我愿意陪你去看一看,走一走。 我的家乡太姥山镇,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挺立于东海之滨。美名其口太姥山,是因为太姥山可是国家 5A 级风景名胜区, 小有名气。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所以它也有“海上仙都”之美誉。 太姥山的美不仅是因为她颇有仙气,更是因为她拥有无限柔情。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山泉,奇山异石、 神秘莫测的纵多山 洞,形成了太姥山独一无二的风景。 太姥山处处“怪石林立”,怎么个怪法?这些经千百万年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却依然屹立挺拔的石头,形 态各异。有的神 似人像,如山上标志性的景点“夫妻峰 S 有的又像动物,如“九鲤朝天”、“金猫扑鼠”、“玉 猴照镜”,有的也具有神话色 彩,女旷飞来石”、“望仙桥”等,在步换异景的过程,你可以不断的发挥你的想 像力,天马行空。古人有诗赞之:“太姥无 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彖在胸中。" 刚说到了石头,太姥山的山洞一样会让你留连忘返。有葫芦洞、将军洞、通天洞、七星洞、穿心洞……, 蹲、爬、侧身, 尽管使出你的全身招数。纵多山洞最有特色的还数“一线天",地段狭窄,只容一人侧身紧擦 峭壁挤过。但奇妙的是,无论你多 胖,都能侧身通过一线天,常常让人惊叹不已。来太姥山探洞,别忘了 带上你的“尖叫”! 如果你有情致逗留一晚,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太姥山 Hlllo 在太姥山上观日出,那才是真正的从海里 蹦出来的太阳,神圣 壮丽,给予人无限遐想,点燃你心屮的希望。 水秀 太姥山虽是个沿海小镇,但物产丰富。因此,又有“鱼米 Z 乡"Z 美誉。一年四季雨水充沛,若是你刚好 迎上雨季的清晨, 打开窗户,便能看见四周氤氤着一层迷蒙的薄雾,一切显得清新而又朦胧。朦胧中,好 似还微漾着一个淡淡的笑曆,一双清炯 水蒙蒙的大眼睛,显得那么迷人,人们终日劳作,都是要在她神圣 的注视 Z 下的。镇上所有事物,都将在她清凉而又温柔的抚 摸下慢慢老去,我把她称为“我家乡的神"。 太阳从春秋大梦中醒来,洒下初霁的阳光。雾气慢慢散开,凝成一滴滴水珠,落在草叶上。于是,清 晨的一切就汇聚成了 一张隽秀的水墨画。 人谐 我在这小镇生活,早己熟悉这副身体里的每一个器官,它们连缀在一起,才支撐起这座小镇的正常运 转。而我们,就像这 身体里的细胞。 每年节假日,都陆陆续续有游子回故乡,或是有游人来游玩,热闹非凡。也有人诗意地赞叹说:“这小 镇真好,轻快的步 伐,柔软的时光,鸡犬相闻的岁月。’‘实际上,小镇并不柔软,相反,也有些急性子。这 两年旅游业发展地如火如荼,商店、 宾馆遍地开花。人们口出而作,口落而息。夜晚,便是小镇一天最热 闹的时段,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大街上,小贩们吆喝声 四起,灯火和嬉笑声在夜空屮横冲直撞,喧喧嚷 嚷的一片。喧哗过后,也留下浅浅的醉和空空的惆怅。 我似乎听到了家乡的心跳,从泥土深处传来。 我似乎听到了家乡的声音,她在呼唤那些离乡的游子。她说:“诸血皆归于心。’‘这里是心栖息的家园。 我爱我的家乡,尽管她小,但也五脏俱全;尽管她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却给予我们用朴实的心去描 绘和建设家乡的力量。我爱我的家乡,在我心里,你是最美的!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