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语言基础知识 (PPT版 ) 共389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语言基础知识 (PPT版 ) 共389张

ID:736656

大小:4.98 MB

页数:389页

时间:2021-06-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三 板 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语言基础知识 语 文 2022 高 考 总 复 习 优 化 设 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内 容 索 引 学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学案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 学案三 语言表达的连贯 学案四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学案五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学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热点。对词语的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 准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词语。主要有两种常见题型:一种是根据语境辨析使用词语,包括近义词语; 另一种是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近三年全国卷对词语考查的重点略有不 同,2018年侧重考查的是成语的辨析运用,2019年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运 用,2020年考查的既有成语的辨析运用,也有近义词语的辨析运用。 题点•必备知识 题点一 词语的辨析运用 根据语境选用词语,是2018年全国卷试题出现的新题型,2020年全国卷Ⅱ中 的“容易”“易于”就考查了近义词语的辨析运用。其特点是:在语段中的横 线处,要求选用恰当的词语,而所给的词语,不同于一般的近义词,它们在意 义上没有关联性,只是根据语境需要决定选用哪一个。对这类词语选用的 判定,语境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汉语词语中有不少这样的词语,它们在某个角度上与别的词语意义相同或 相近,这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或近义词。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 的词义常常同中有异,虽然有些词语意义完全一样,但不能无条件地替换使 用,因为它们还有不同的语体色彩,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双音节的同义词或 近义词,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在那个不同的 语素上。近义词语在词典里的意思都差不多,但在具体使用上略有不同。 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词义的轻重、词义的侧重点、使用的范围、适用的 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法功能、构词要素等方面。 作为现代汉语虚词的一部分,关联词语既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也在语句结 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全国卷Ⅱ语言运用题中就考查了关联词语。 备考•关键能力 一、根据语境选用词语的三个角度 角度一:根据语境需要的意义选用词语 【例1】 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并简单分析其差异。 民政部应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为困难群众、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 群体提供基本社会服务,促进资源向薄弱地区、领域、环节倾斜。积极培 育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多元参与主体,推动搭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 公共服务平台。  职能 任务 分析 职能: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任务:指定担负的责任,指定担 任的工作。从语境看,“为困难群众、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提供基本 社会服务……推动搭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是民政部的职 责和功能,据此可知,应选“职能”。 角度二:根据语境需要的逻辑关系选用词语 【例2】 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并简单分析其差异。 (1)自卑的人经常为自己辩解,辩解通常显得      。因为他们并没 有一定之规,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语气常常是犹豫不决的,决定常常会在 压力下改变。  苍白化 懦弱化 分析 “苍白化”,没有旺盛的生命力。“懦弱化”,软弱,不坚强。语境是说 自卑的人为自己辩解时缺乏说服力,不是说自卑的人软弱无能。因此,横线 处应选“苍白化”。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的“文饰”作用加强,人们用文字对器物美化的 意识尤为突出。以越国剑器为例,铭文造型与剑身、剑格、剑首浑然一体, 铭文采用错金银与镶嵌工艺,更是        。  锦上添花 画龙点睛 分析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 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语境说的是越国 剑器在“铭文造型与剑身、剑格、剑首浑然一体”的情况下,又“采用错金银 与镶嵌工艺”,这真是好上加好,美上添美。故选用“锦上添花”。 角度三:根据语境中词语的对应关系选用词语 【例3】 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并简单分析其差异。 (1)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   的 不智之举。  削足适履 舍本逐末 分析 解答这道题,可以用到“找对应词”技法,句子中出现了“砍”“删”,选 词中“削足适履”的“削”与这些词有一种对应关系,填入句子中检查之后确 实合适,由此得出答案。 (2)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 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 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    。  逼真感 准确性 分析 从句子前部分“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 度”“有限的职能”“平等态度”可知,应选“逼真感”。 二、辨析近义词语的八个角度 角度一:从词义轻重的角度辨析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 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以下 各组词的程度均是前轻后重: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 制造——创造;研究——探讨;损坏——破坏;固执——顽固;希望——期 望——渴望;轻视——蔑视——藐视。 【例1】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擅长 善于 例句:2020年4月11日,被称为最    科普的英国数学家约翰·康威在美 国去世。  相同点:两者都有“在某方面有特长”的意思,都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面。 不同点:“擅长”是独具某种特长,表示在某一方面特别精通;而“善于”含有在 某一方面好一点的意思,并不含有特别精通之意,程度比“擅长”差得多。选 “擅长”。 (2)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例句:手机持有者哪怕只是半天时间不见手机,都会        ,这 种现象被称为“手机依赖症”。  相同点: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不同点:前者形容心神不定,词义轻;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 激而行为失常,词义重。选“魂不守舍”。 角度二:从词义侧重点的角度辨析 有的词语具有迷惑性,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点在 “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 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 辩”意思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例2】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从而 进而 例句:近年来交通事业迅速发展,    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 的条件。  相同点:都是连词。 不同点:“从而”重在表因果关系和目的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选 “从而”。 (2)柔韧 柔顺 例句:看看驮着雪的墨绿勃发的常青树,看看杨柳        而不干 枯的枝条,你一定不会否认冬天绝不是一片死寂。  相同点:两者都有“柔”的意思。 不同点:“柔韧”,柔软而有韧性;“柔顺”,温柔和顺,多指人的性情。根据语境, 应选“柔韧”。 角度三:从使用范围大小的角度辨析 如: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事情——事故;时代——时 期;战争——战役——战斗;广阔——宽阔。 上面各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又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把荒芜的土地开发 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同义范围较 小;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例3】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抚养 扶养 例句:我国《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互相    的义务。这是法定 义务,不因双方约定而免除。  相同点:两词都有“供养”的意思。 不同点:“抚养”指保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使用范围小;“扶养”一词 有“帮扶、供养”之意,使用范围大。选“扶养”。 (2)向来 从来 例句: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    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动员 范围如此广泛,民族觉醒如此深刻,民族精神如此振奋。  相同点:两者都有“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 不同点:“向来”使用范围较广,后面跟肯定式和否定式都可以;“从来”含有 “一贯”的意思,后面多跟否定式。选“从来”。 (3)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例句:11月27日,一场        的“农业知识竞赛”在中国农科院果 树研究所举行,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相同点: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不同点: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 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使用范围较广。选“别 开生面”。 (4)大吹大擂 自吹自擂 例句:印度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成功下水,这让一向视印度为盟友 的美国为之    了一番。  相同点:都有“吹嘘”之意。 不同点: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后者只能是自己。选“大吹 大擂”。 角度四:从适用对象的角度辨析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 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 【例4】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贯注 灌注 例句:没有谁的成功是偶然的,那些成功开放的花儿,必然被    了种 植者的汗水与心血,才会如此茁壮地成长。  相同点:两个词语都有“融入”“投入”的意思。 不同点:“贯注”指精神、精力等集中,如“把精力贯注到学习上”;而“灌注”指 浇进,注入,多用于具体的事物,也用于心血、感情等抽象事物。如“这些成 绩的取得,灌注着老师的心血”。选“灌注”。 (2)对于 关于 例句:有人读了几本    政治经济学的书,便自诩是经济领域的专 家。  相同点:两者都是介词。 不同点:“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关于”,引进关涉的对象。表示 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 况可以用“关于”,也可以用“对于”。 (3)青云直上 扶摇直上 例句:如果下半年铜需求正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回暖,那么铜价就会         。  相同点:两者都表示上升得高,上升得快。 不同点:前者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后者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 上升。选“扶摇直上”。 (4)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例句:近年来,缘于对母婴消费的重视,我国婴幼儿家电市场得到了快速发 展。不过有关调查发现,由于相关标准缺失,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有些产 品        ,质量参差不齐。  相同点:都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意思。 不同点: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的对象是 物,指拿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选“鱼目混珠”。 角度五:从感情色彩的角度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是感情色彩; 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是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注  释 例 子 褒义词 表达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鼓舞、成果、抵御 贬义词 表达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煽动、后果、抗拒 中性词 不表达褒贬感情 鼓动、结果、抵抗 又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 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是中性词;“鼓舞”指受到好的影响 而积极奋发,是褒义词;“煽动”有挑唆、怂恿之意,是贬义词。 【例5】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大事 大肆 例句:临近节日,商场    促销,引导消费者购买。  相同点:两个词的意义相近,都有“大力从事某件事”的意思。 不同点:“大事”是中性词,指大力从事。“大肆”是贬义词,指毫无顾忌地(做 坏事)。选“大事”。 (2)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 例句:我国055驱逐舰能对几百公里之外高空中的卫星和导弹予以拦截。 能够拥有如此装备,我国的防空体系将        。  相同点:两者都表示增添了力量。 不同点:前者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 加凶恶;后者则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选“如虎添翼”。 (3)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例句:在“互联网+”时代,我市国税局在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把廉政 提醒做到了“        ”。  相同点: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 不同点:前者形容关怀、照顾得细致周密,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 得出来,含贬义。选“无微不至”。 (4)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 例句:这场战斗真是激烈,敌人        ,企图组织全部火力封锁 我们后续登陆部队。  相同点: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 不同点: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后者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 负。选“孤注一掷”。 角度六:从语体色彩的角度辨析 词语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雅和 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这些我们称之为语 体色彩。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 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 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中。如: 口语 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 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例6】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表彰 表扬 例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    2020年度全市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 人的通报》。  相同点:两者都有“赞扬”的意思。 不同点:“表扬”的对象一般为好人好事,“表彰”的对象是功绩或事迹。“表 扬”的方式较随便,可书面,可口头;“表彰”的方式较严肃、庄重。选“表彰”。 (2)万马齐喑 死气沉沉 例句:高考改革,“不拘一格”才能避免        ;建立健全“多元考 录”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  相同点:都形容没有一点生气。 不同点: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选“万马齐喑”。  角度七:从语法功能的角度辨析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意见。 交换——物资、礼物、资料。 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如“阻碍”,是动词,“障碍”是名词;“强大”是形容词,“壮 大”是动词。再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 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可在句 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也可 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例7】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满足 满意 例句: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有助于更好     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相同点:两者都表示达成了某种愿望。 不同点:“满足”是从需求角度来说的,“满意”则是从心愿角度来说的。“满 足”,使动用法比较常见,如“满足人民需要”。而“满意”不能这样用。选“满 足”。 (2)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 例句: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双方不仅深入讨论双方政治、 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还        地提到享誉世界的音乐大 师肖邦。  相同点:都表示不用商量而想法一致。 不同点:前者只能作状语;后者是动词,可以作谓语、定语、宾语。选“不约 而同”。 角度八:从构词要素的角度辨析 【例8】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例句中 的横线处。 (1)化装 化妆 例句:    侦察是侦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档节目中,武警“雪 豹突击队”队员们向大家展示了硬汉是如何变身“美丽小姐姐”的。  相同点:都是动词,都有“改变”的意思。 不同点:“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如“他化装成算卦先生”。“化妆”专指用 化妆品修饰容貌,使美丽。选“化装”。 (2)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 例句:作为公益型国企的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行业,一定要心系国 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要        ,为民谋利,为国争光。  相同点:都包含“大家的期望”的意思。 不同点:前者中“不孚”,意思是不能使人信服,“不孚众望”即不能使大家信服; 后者中“不负”,意思是不辜负,“不负众望”即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选“不 负众望”。 (3)一文不名 一文不值 例句:收藏爱好者们经过一番仔细研究,最后认为这种所谓的“长江奇石”实 际上        。  相同点:都指很少,一点都没有。 不同点:“名”,占有,“一文不名”即一个钱都没有。“值”,价值,“一文不值”即 一文钱都不值。选“一文不值”。 (4)见危授命 临危受命 例句:成人应该具备智慧、不贪心、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孔子 说:“见利思义,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相同点:都是在危难之际的行为。 不同点:“授命”,献出生命;“受命”,接受任命。选“见危授命”。 三、关联词语选用的两个原则 1.明确关系,注意搭配 句子中间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明或强化相互关系,使用时应先辨明关系,再 选择准确的关联词语,否则就会导致关系错乱。 在使用关联词语时需要注意相互搭配。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 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 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常用的关联词语,如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既……又(也)……”。 表承接的:“首先……然后……”“……就……”“……于是……”。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 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 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为什么……是因为(原来)……”。 【例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      有多方面的原 因,      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 全责任意识不强。      ,要想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通 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才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B.固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答案:B  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与“但是”搭配。“所以”后 一般不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因此”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只有”与“才” 成套搭配。 2.注意位置,务必精简 使用关联词语是为了强调语句之间的关系,使用时,务必精简,务必注意位 置。一般情况下,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语应该放置在主 语之后;如果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就应该把关联词语放置在主语之前。 【例2】 (2016·全国卷Ⅱ)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 国为例, 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②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 数千千米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③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 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④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⑤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⑥ 了解了它的杀伤 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 词语的搭配。第①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第②处是结果,无须关联 词语;第③处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④处,紧承上文 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⑤处和第⑥处构成转折关系。据此可断定答案为 D项。 对点训练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处。 (1)雁门关,不要说身临其境,只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里曾是中原与塞外的    点。站在最高处的雁塔下,整座关城可以 一览无余。(交界/交接)  (2)从历史经验来看,    英雄作为“社会集体无意识”,是民族精神建构 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崇信/崇尚)  交界  崇尚  (3)尽管丝织品花纹也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它是一种工艺美术,与帛画的       不同。迄今发现的战国及两汉时期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 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护,多数只能观其片段。(原创性/原生态)  (4)汉字之美    体现在汉字自身,    体现于汉字与其载体的构 成关系上。比如,史前刻画符号多集中在器物外口沿、上腹、正中、圈足 底部等,也有些居于器物的柄部,均以特定器体的中轴线为参照。(既…… 又……/不仅……还……)  原创性  不仅  还  解析:(1)交界:两地相连,有共同的疆界。交接:连接,移交和接替。这里强调 的是相连的地区,应选“交界”。(2)崇信:尊崇信仰。崇尚:推崇,尊重。根据 词语的适用对象,应选“崇尚”。(3)原创性:作品等具有的首先创作或创造而 非抄袭或模仿的性质。原生态:没有经过加工、修饰、雕琢的原始状态。 根据文意,不是指帛画处于原始状态,而是指帛画具有丝织品花纹没有的创 造性,所以用“原创性”。(4)“既……又……”表示前后句是并列关系。“不 仅……还……”表示意思更进一层。语境中“汉字之美”“体现在汉字自身” 和“体现于汉字与其载体的构成关系上”两句是递进关系,故选用关联词语 “不仅……还……”。 2.(2020·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 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     ,解民 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 一部     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不屈不挠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以身许国”,意思是把自己的身体 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意思是试着亲身去做触犯 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是贬义词。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 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可知,这里主语是临难不顾的志士仁人,因此应选 “以身许国”。“多难兴邦”,意思是国家多灾多难,可以激发人民发愤图强,战 胜困难,使国家兴盛起来。“一言兴邦”,意思是指一句话可以兴国。根据语 境应是“多难兴邦”,而非“一言兴邦”。“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 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 体,分寸恰当。从题目可知,这里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发愤图 强,使国家强盛,故应选“不屈不挠”。因此答案为A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 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的趋势。还有 媒体日前对全国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 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 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    。此外,要养 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且有规律,坚持体育锻 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A.谈虎色变 唏嘘不已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 B.岌岌可危 唏嘘不已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 C.岌岌可危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 D.谈虎色变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答案:A  解析: “谈虎色变”,泛指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岌岌可危”形容 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根据语境,人们对脱发的话题的态度应选“谈 虎色变”。“唏嘘不已”,因为一些遗憾或悲哀的事情而感慨不已,连连叹息。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根据语境,应选“唏嘘不已”。“木 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 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根据语境,应选“木已成舟”。“对症下药”比喻针对 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 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根据 语境,应选“对症下药”。 4.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 所      。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培养高情商,越 要重视      ,越要大力提倡人文精神……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科 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      ,尤其与道家自然主义的科学精神       。  A.领悟  人生观  吻合  并驾齐驱 B.觉悟  人性化  契合  并行不悖 C.觉悟  人生观  契合  并驾齐驱 D.领悟  人性化  吻合  并行不悖 答案:B  解析: “领悟”,体会,解悟,多用于对文章、话语等的理解。“觉悟”,醒悟明白, 多指人由迷惑而清醒或思想认识提高。语境说的是人类认识到了高科技 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第一处选用“觉悟”。“人生观”使用范 围大,而“人性化”范围小,能与“高情商”“人文精神”照应。因此第二处选用 “人性化”。“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与句中“高度” 重复。因此第三处选用“契合”。“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并 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地 位相当。语境说的是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不违背。因此第四处选用 “并行不悖”。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       懂得很多道理,     未必真有用处,      正像温室里的花卉 似的,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  A.如果  那么  无论  都  就 B.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因为 C.因为  所以  无论  都  因为 D.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就 答案:B  解析: 此句为一假设复句,故可排除C、D两项;“懂得很多道理”与前面是让 步假设关系,用“即使”,故可排除A项。 题点•必备知识 题点二 成语使用辨误 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成语或判断成 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 特点,把握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一 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使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时不我 待”,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 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 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 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比喻 见解、议论深刻。 3.完整性 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 来。如:“义无反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 把这四个字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头,亦指为正 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正是因为成语具有上述三个特点,在成语使用时要注意:整体理解成语,不 能望文生义;辨清形近成语,不能混淆误用;看清使用对象,不能张冠李戴;辨 明成语色彩,不能褒贬不分;看准使用语境,不能重复赘余。 备考•关键能力 辨析成语的八个角度 角度一:弄清语境,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有其整体意义。理解成语时要注意 其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尤其是一些特殊语 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例1】 下面都是错用成语的句子,请指出它们错在哪里。  ①( 2017•全国卷Ⅰ)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                    ,继续以高昂的士 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错因分析:    ②(2017•全国卷Ⅰ)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 领域,而他                    ,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错因分析: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 进军的号令)。此处属望文生义。                    “守正不阿”,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成语中的“正”是 “公正”的意思,不是语境中的“该领域”之意。此处属望文生义。 ③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 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                  的。 错因分析:    ④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                   ,随着歌手的狂 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错因分析:                       “并行不悖”,指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比喻 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这里属望文生义。  ⑤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                   ,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 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错因分析: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 把灾祸推给别人。显然是望文生义。 角度二:看清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成语的适用对象有人和物之别。用于人方面的成语,还有主客、男女、尊 卑、长幼之分。如果不了解成语的适用对象,就容易张冠李戴。 【例2】 下面都是近年高考试题中错用成语的句子,请指出它们错在哪里。 ①(2017•全国卷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 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                  ,跃跃欲试。 错因分析:    ②(2017•全国卷Ⅱ)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                   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错因分析: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用在“对未来” 错误。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适 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的山水。 ③(2017•全国卷Ⅱ)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                 的节目走红,引起 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错因分析: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适用对象错误。  ④(2017•全国卷Ⅲ)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 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                  ,整整一间屋都摆满 了。 错因分析:    ⑤(2017•全国卷Ⅲ)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 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                  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错因分析: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 书非常多。适用对象错误。  “滔滔不绝”,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适用对象错误。  角度三:辨明色彩,切忌褒贬不分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不同的成语常带有 不同的感情色彩,同一个成语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在使用 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3】 下面都是近年高考试题中错用成语的句子,请指出它们错在哪里。 ①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                   ,成功 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错因分析:    ②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                  的小说中引起 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错因分析:    ③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 制订上可谓                  。 错因分析:    “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力量,多用于贬义语境。  “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贬义词。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词。  ④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 的去路,二人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错因分析:    ⑤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 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                 。 错因分析:    “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贬义词。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 某种事物。贬义词。 角度四:看准称呼,切忌谦敬错位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是表示恭敬的言辞,只能用于 对方。一些成语在用法上有谦敬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4】 下面都是错用成语的句子,看看它们错在哪里。 ①这次参加“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论坛的学者、专家都表达了自己对未 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说了自己的                   。 错因分析:    ②一名多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说:“嘉宾讲话时都希望听众                    , 所以,此时我们应注视嘉宾的眼睛,认真聆听。” 错因分析:                       “一得之愚”是谦辞,指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见解。而此句中是 说“老专家的看法”,谦敬失当。                     “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只能用于自己, 不能让对方“洗耳恭听”。 ③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                 ,及时 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错因分析:    ④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                 的即席发言博得了全场 一片掌声。 错因分析:                      “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 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 在地位高低的问题。                    “抛砖引玉”,属于谦辞,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用于第一人称,而句 中用于“李校长”,属谦敬错位。 ⑤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 定会使居室                 。 错因分析:                      “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 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此词只能出自自己之口,以表示对 别人的尊敬,否则就会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之嫌。此处属谦敬错位且重 复赘余。 角度五:看清前后,切忌矛盾重复 成语若使用得当可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若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 较对照,就容易造成语义重复。如“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莘莘”含有 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如“他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中“隐”就 是苦衷的意思,“苦衷”与“隐”重复;如“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 生命也可以闪光”,“芸芸众生”原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平凡普通的人,句中 “普通”与之重复。还有些成语有固定的意思,如果不明白,极容易造成前后 矛盾。 【例5】 下面都是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错用成语的句子,看看它们错在 哪里。 ①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                    ,回忆起一同出 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错因分析:    ②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 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                  。 错因分析: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该成语与句意 矛盾。  “平分秋色”,指的是“双方”,此处是“几家”。  ③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 六家                ,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错因分析:    ④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 康教育,可以                  ,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错因分析:    ⑤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 要从根本上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错因分析:    “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这里是“五六家”。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 似的损失。与“萌芽状态”矛盾。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前面“从根本上”重复。  角度六:辨形悟神,切忌形近误用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似,意思接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 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一文不名——一文不 值”“不负众望——不孚众望”等。对这些易混成语,一要辨其“形”,看“异”在 哪;二要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细微差别。 【例6】 下面都是错用成语的句子,看看它们错在哪里。 ①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                的状 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错因分析: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这里用错语境,应用 “不温不火”。“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 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②《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 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                   的审美 感受。 错因分析: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形容“审美感受”应用“耳 目一新”。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                   ,衣 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错因分析: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应用 “目不交睫”。 ④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错因分析:    ⑤一辆核载26人的校车居然挤进了115个孩子,面对严重超载可能造成的 危险,校车司机却                  。 错因分析: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和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 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这里应 用“不以为意”。 角度七:体察词义,切忌轻重不分 有些成语词义程度较轻,有些成语词义程度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 环境恰当使用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7】 下面都是错用成语的句子,看看它们错在哪里。 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 个                    ,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错因分析:    ②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                     。 错因分析: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用在句中轻 重失当。                    “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 的饥民。句中大词小用。 ③这位团长无论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打仗都不怕牺牲,                  ,这对战 士们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错因分析:                      “以身作则”,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此词表意程度轻。联系 上下句看,“不怕牺牲”“极大的鼓舞作用”,这些内容构成的语境宜用表意程 度重的词语,可用“身先士卒”。 ④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错因分析:                      “日理万机”,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 人每天忙于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较重,用在句中属大词小用。 角度八:洞察多义,切忌盲目排除 有些成语含义不是单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有的甚至感情色彩相 反。对这类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切忌盲目排 除。 【例8】 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答案:“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 而有力。句中用于人是正确的。 答案:“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句中形容景色 是正确的。 答案:“灯红酒绿”常被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 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句中采用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 答案:“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句中采用 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 答案:“淋漓尽致”有两种感情色彩,既可以形容文章或谈话等详尽透彻,发 挥充分,用于好的事物;也可以形容暴露得很彻底,用于不好的事物。这里 用的是后一种义项,使用正确。 对点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①“叠床架屋”指语言重复累赘。②“与虎谋皮”比喻跟所谋求对象有 利害冲突,一定不能成功。此处与语境不合。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指上 层和高位的人喜欢什么或有什么爱好,下面的人就一定会喜欢、爱好得更 强烈。④“冬温夏清”指子女对父母孝顺。此处望文生义。⑤“风流云散” 指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消失,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⑥“好 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此处望文生义。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作的序中,更是     地指出:文艺 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 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     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 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      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       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一语破的  清贫  偃旗息鼓  竟是 B.一针见血 清苦 销声匿迹不啻 C.一语破的 清苦 偃旗息鼓竟是 D.一针见血 清贫 销声匿迹不啻 答案:B  解析: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一语破的”,一句话就 说明关键。一般不带宾语。“清苦”的范围比“清贫”广,更符合语境。“偃旗 息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 停止批评、攻击等。意思与前面的“退却”重复。“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 来或不公开露面。这与“退却”构成递进关系,符合语境。“竟是”有出乎意 料的意思。“不啻”,指不只,不止,表示程度或重要性很高。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①“洛阳纸贵”,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使用对象不当。②“如 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③“珠联璧合”,比喻 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④“天马行空”,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 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不着边际。⑤“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 过多、过长。感情色彩不当。⑥“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不合句意。 4.(2020·浙江卷,改编)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生水起     B.络绎不绝 C.眼花缭乱                 D.短小精悍 答案:A  解析: 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语境中是说“屏幕 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文的“扣人心弦”呼应。 5.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井离乡 B.寿终正寝 C.席丰履厚 D.功成名就 答案:D  解析: “功成名就”,意思是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语境中没有“名就”的 意思。原文是“功德圆满”。 学案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近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题近两年一改以往对“辨析”的考查,侧重于对 “修改”正误的判断。所给语句的语病类型依然不外乎“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大类。解答修 改病句题,一是对六大病句类型要有清楚的了解,知道错在哪里;二是对每 一类的修改方法要了然于胸,多就少改。 题点•必备知识 题点一 从六个角度辨析病句 “病句”,是指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高考考查的病句类型 有六种(见下表),可分为语法性语病和语意性语病。“辨析”,即对病句进行 识别和分析。“修改”指在熟知病句类型的基础上,运用恰当有效的方 法,“对症下药”,修改语病。 语法性 语病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四 种属语法方面的错误。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有利于准确 地辨析这四类病句。 语意性 语病 “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意性语病。这类病句要结 合具体语境,体会表意是否符合事理逻辑。 备考•关键能力 角度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多层定语的语序不当、多层状语的语序不当、关联词语 的位置不当、并列词语或分句语序不当等。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一般可按以下顺序排列。 (1)表领属或表时间、处所的定语; (2)表名称或数量的定语; (3)动词或动词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5)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1】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8·天津卷)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 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修改]    ②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 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修改]    语序不当。“一批”应在“支持”前面。  将“历时三年”放到“开展的”之后,同时在“历时三年”之后加“的”。  ④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 家族必备的要素。 [修改]   ③《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 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修改]   “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针对”而非“四川”。  “最为宝贵的”应放在“精神财富”前面。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一般按以下顺序排列。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 (3)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 (4)表范围、程度、频率的副词; (5)表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 (6)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应放在谓语中心语前。 【例2】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7•全国卷Ⅰ)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 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修改]    ②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 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修改]    将“三个月内”调到“每名学生”后。              “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该放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修饰限定承办 演出的时间段。 ③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 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修改]                “将”字调至“推行”前;“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 政策”。 ④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 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修改]   介词位置不当,将“每当”移至“火车”前。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语放在第一个分句 的主语之后;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放在每个分句的主语之 前。如: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都不能飞到高 空。 【例3】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②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 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修改]   “自从”应放到句首。  ①(2019·天津卷)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 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修改]    语序不当,“经过”应放到句首。  ③东汉虽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但是汉献帝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方针增加了不少人气,使曹操有了剿灭各路诸侯的理由和旗帜。 [修改]                “东汉虽然……但是汉献帝……”,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把“虽然”调至 句首。 4.并列词语或分句语序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往往有先后、轻重之别;在一个复句 中,分句与分句间也有这种区别。如果不注意这些,也会造成语序不当。要 特别注意关联词语前后的分句是否存在颠倒问题。 【例4】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 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修改]    ②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 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修改]    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改为“培养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 兴趣,从而引导这些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 ③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 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修改]                语序不当,应改为“当时的设计者们希望该过程中不仅技术活动是 富有创造性的,而且艺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5.分句间逻辑关系颠倒 一个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各分句之间常有主次、因果、承接、递进、条 件、假设、转折等逻辑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分句间语序不当、逻 辑关系颠倒的问题。 【例5】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修改]    ②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修改]                分句间关系顺序不当。“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是最终目的,而“加 强宣传教育”“靠制度保障”以及“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是实现这一目 的的手段,整个句子可改为“杜绝……除了……,还要靠制度调控盲目扩张 的逐利行为,以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关联词“不仅”“还”后面引导的句子在逻辑上不构成递进关系,应将 关联词后的内容互换位置。 角度二:搭配不当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词语之间的搭配都有一定的规范,如果违背这些 规范,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具体表现为: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 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两面与一面(或一面与两 面)搭配不当等。 1.主谓搭配不当 所谓主谓搭配不当,是指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不符合常理或者不符 合语言习惯。主谓搭配不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词语的意思或词 性的误解。 ①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 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修改]    ②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周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 [修改]                 “大街”和“启动”主谓不搭配。应改为“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 大街对外开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也同步启动”。 “老龄人口”与“高于”不搭配,应在“老龄人口”之后加“比例”。  ③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 显减少。 [修改]    把“阅读率明显减少”改为“阅读率明显下降”。  2.动宾搭配不当 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 中心语间隔很远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不搭配。另外,当 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一个宾语也容易和 这个谓语动词不搭配。                     (2019·天津卷)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 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 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修改]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例2】 ①              “扩大……吸引力与知名度”搭配不当,改为“提高……吸引力与知 名度”。 ②(2017•全国卷Ⅰ)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修改]               “推动……企业广泛受益”,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推动‘互联网+’ 快速发展,让企业广泛受益”。 ③(2017•全国卷Ⅲ)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修改]   “开创”与“成就”搭配不当,可将“开创”改为“取得”。  ④(2017•全国卷Ⅱ)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 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修改]   谓语“录取”和宾语“名额”不能搭配,可将“两个名额”改为“两个人”。 3.主宾搭配不当 主语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当一个主语同时和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宾语搭配时,后面的宾语容易出现与主语不搭配的问题。 【例3】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7•浙江卷)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 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修改]   “大型客机”和“标志性工程”不搭配,可在“大型客机”后加“的研制”。  ②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 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修改]    ③“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 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修改]                “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与“形象代言之一”和“奇葩”搭配不当,可将 “它的”改为“具有独特的”,使“京剧”作主语。 主宾搭配不当,去掉“是”。  ④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 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修改]               “重庆夜景……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主宾搭配不当,把 “夜景城市”改为“城市夜景”;另外,“进入……之一”也搭配不当,把“进入” 改为“成为”。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或限制语在中心语前面不合习惯或不合事理的应用会造成表达上搭 配不当的情况。主要有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例4】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 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修改]                “……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其中“矛盾”不能和“分担”搭配。 可在“社会矛盾”后加“的解决”。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是指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表示两方面意思的词语 (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 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表示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语与之相对 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不协调的现象。 必须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看起来有上述之类的两面词,但不存在一面对两面 搭配不当的问题,切不可机械地记忆“单起单承”“双起双承”而忽略了句意 逻辑。因为有些词语本身就会有两面性,如“行动”“水平”“质量”等词属隐 性均衡,不可一律当成病句看。 【例5】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 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修改]    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修改]                “汽车本身的状况”可能好也可能坏,属于两方面情况,而“保证行车 安全”是一方面情况,二者不能呼应。可在“本身”后加“良好”。 一面对两面,应删除“看能否”。  ③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 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修改]                “胜负”是两面词,“赢得……胜利”可以,“赢得……负”不通,应把“胜 负”改为“胜利”。 ④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 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修改]   一面对两面,把“能”改为“能否”。  ⑤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 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修改]  去掉“能否很好地”,在“传承”前加“的”。  角度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导致句 子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其中主语和宾语的 残缺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成分赘余,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本不该 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 修饰成分赘余等。 1.主语残缺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中,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句子都要有 主语,有些病句由于句首滥用介词或省略或暗换主语而使主语残缺。 【例1】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8·天津卷)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 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修改]    ②(2017•全国卷Ⅱ)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 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修改]    ③(2017•全国卷Ⅱ)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 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修改]                  “蝉联榜首长达100周”一句主语残缺,应将前面“写作了《人类简 史》”中的“了”改成“的”。 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可去掉“使得”。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去掉“在”“身上”。  ④(2017·山东卷)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 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修改]    ⑤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 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修改]    滥用“使”导致主语残缺,可去掉“在”“中”。             “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 播的”主语不能是“实时性”,应在“是通过”前面添加“新媒体”。 2.谓语残缺 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是对某些词语词性的误判。另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 注意:一是句首陈述对象(主语)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开头,产生了一 个新的主语,造成谓语残缺;二是缺少与宾语呼应的中心词,造成谓语残缺。 ①(2019·浙江卷)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 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 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修改]   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  【例2】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③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 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修改]                 缺少与“阵痛”相应的动词谓语,可在“正”后面加“经受”,也可删除 “的阵痛”。 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 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 [修改]   在“由”前面加“是”;也可理解为成分赘余,删除“的调查项目”。  ④《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 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 郁的中国情。 [修改]               “《美丽中国》”与“大写意”是主宾关系,不是并列的分句,可在“一 幅”前加谓语“构成”或“形成”。 3.宾语残缺 一般来说,结构简单的语句不会存在宾语残缺的问题,所以应重点关注修饰 限制成分多、结构复杂的语句,看是否存在“定长忘宾”或“以定代宾”现象。 【例3】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7•浙江卷)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 划。 [修改]    ②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 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 营。 [修改]    “按照”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生态乡”后加“的目标”。              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 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 ③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 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修改]   在“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后加“的方法”。  ④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 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 奇妙的平衡。 [修改]  搭配不当,“对……惊叹不已”不搭配,应为“对……赞叹不已”。  4.虚词残缺 在结构复杂的长句中,介词(或连词)和介词结构相连接使用时,往往有遗漏 虚词的问题,这类问题十分隐蔽,要特别注意。如“他就是与他关系密切的 同学在一起,也从不说心里话”一句中,“与”后面缺介词,可在“与”后面加介 词“跟”。 【例4】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修改]    ②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 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修改]    ③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 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修改]    可在“有关部门要”后加“以”。  可在“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前加“对”。  可在“要”后加“以”。  5.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这种语病,在日常口语或书面语中常见,它的主要特征是语意重 复。 【例5】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8·浙江卷)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 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 的全面再造。 [修改]   成分赘余,可以去掉“的原因”或“仰赖的”。  ②(2017·天津卷)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 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修改]    ③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 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修改]    “15%到30%”就是一个概数,与“左右”重复。可删掉“左右”。  “妇孺”包括妇女和幼儿,与“孩童”不能并列。  ④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 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修改]    ⑤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 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 恢复。 [修改]                  “可说”和“堪称”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保留其中一 个即可。  “短期内”与“一时”语意重复,去掉“一时”。  角度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是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句式杂糅、中途 易辙或藕断丝连等语病的语言现象。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个句子中,该结束的地方不 结束,前后交叉错叠的现象。这种病句类型已经成为近年病句考查的热点 和难点。 【例1】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9·天津卷)“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 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优化育人环境。 [修改]               “旨在……为目的”结构混乱,该句把“旨在……”和“以……为目的” 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留其一。 ②(2019·浙江卷)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 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 闻之色变。 [修改]               句式杂糅,“当……的情况下”结构混乱,应改为“在……的情况下”或 “当……的时候”。 ③(2017·全国卷Ⅰ)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 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修改]   “根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保留一种即可。  ④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 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修改]    ⑤“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 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修改]    句式杂糅,应为“受……影响形成的”或“在……影响下形成的”。              “围绕……为重点”句式杂糅,“以……为重点”“围绕……”两种句式 保留其一。  2.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是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新说起。 【例2】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9·天津卷)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 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修改]               结构混乱,前一句话没有说完,后面的主语改成了“超级黑洞照片”, 中途易辙。 ②(2018·浙江卷)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 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 个必选项。 [修改]    ③(2017·全国卷Ⅱ)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 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修改]   中途易辙,可在“是建院90年来”前加上“今年”。               中途易辙,“出版社除了……外”的主语是“出版社”,下一分句的陈 述主体却变成了“图书营销”,可以将“图书营销”移到“必选项”之前。 ④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 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修改]     ⑤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 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修改]               句子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边缘人”这类形象,而最后一个分句把主语 偷换成了“人们”,造成句子结构混乱,可以把最后一个分句修改为“这类形 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人们”,最后一个分句主语被偷换成了“与这些 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删去“被”。 3.藕断丝连 藕断丝连是指一句话的结构本已完整,却又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部 分的开头,也就是把两句话不恰当地合并成一句话。也叫前后两兼(将一个 句子的结尾部分兼作另一个句子的开头)。 【例3】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7•全国卷Ⅲ)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 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修改]    ②“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 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修改]    藕断丝连,可将“看”去掉。              前半句主语是“地坛书市”,后半句“依旧热情不减”的主语应为 “北京市民”。  ③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 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修改]    ④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 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修改]    第二个“都能”改为“使他”。  应在“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前加“使之”。  角度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歧义,二是指代不明。 辨析表意不明有两种方法。 (1)区分真假歧义句 真歧义是指一句话既能这样理解,又能那样理解,使人无所适从。假歧义是 指有的句子就局部看具备了歧义句的特征,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会让 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2)辨表意不明词 一看数量短语。数量短语与“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二看多音、多 义词。这些词语往往容易造成歧义。三看代词。代词如“这”“这些”“其” 等在句中易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四看“和”字。“和”既可作介词又可作 连词,因为词性不同,在句中作用也不同,容易产生歧义。 1.有歧义 有歧义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因多义词造成歧义,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既 可以理解为“父亲”是医生,也可以理解为“父亲”是病人;二是因结构不定造 成歧义,如“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身患重病”修饰“工人”还是“女儿” 不明确。 【例1】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 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修改]               是“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多个弹壳”,还是“一个目击者提供的两个弹 壳”,表意不明,可把“两个”移至“弹壳”前。 ②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 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修改]               该句句意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日本在野党的指责是极不负责任的,一 是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可将全句改为“财务大臣‘口无遮拦’、 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日本在 野党对此强烈指责”。 2.指代不明 句子前面叙述了多种事实情况,后面又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这 些事实情况,由于前面叙述的是多种情况,所以对代词指代的对象会有多种 理解,从而造成指代不明。 【例2】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7•山东卷)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 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修改]    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 不拘小节的人。 [修改]                “这位”指代不明,是指“前方记者”还是“专家”,不明确,可把“这位” 放到“专家”前。             “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 也可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可把“不像在银幕上那样”移至句末。 ③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 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修改]               “这表明……”中的“这”指代不明确,从句子来看,“这”应指上文“指责 这一学说”的行为,但因为用了“对于……人”,造成“这”指代不明确。 角度六: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没有道理,不符合客观事实。这种语 病有的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错误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语言表达不 妥而产生的。具体有概念混乱、否定不当、主客倒置、数量误用、关系 不当等。 1.概念混乱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种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 成属(大)种(小)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1】 ①(2019·浙江卷)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 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 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修改]    ②“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 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 洋楼生活。 [修改]                “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删去“历 史资料”。 “文明”是“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应是“遗址”是“文明的见证者”。              “须眉”是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与“须眉”不能并列使用,把“须眉” 改为“年轻职工”。 ③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 是不让须眉。 [修改]    ④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 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修改]               种属并列以致不合逻辑, “床上用品”从属于“生活用品”,可删除“以 及床上用品”。若要强调床上用品,可把“以及”改成“尤其是”。 2.否定不当 多重否定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但若运用不当,很容易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 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肯定式反问句本身 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例2】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 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修改]    ②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 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修改]    多重否定不当,可删除“不得”。               “提防”表隐性否定,“不”表显性否定,前后连用表双重否定,可删除 “不”。 ③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 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修改]   否定不当,“没”与“漏举”都表否定,可删去“没”。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 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和表达的混乱。 【例3】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2019·浙江卷)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 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 址的见证者。 [修改]               主客颠倒,应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 证者”。 ②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 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修改]               主客颠倒,后一分句主干是“语速较快……感到困难”不通,宜采用 “对于……来说”的结构,可在“人”后面加“来说”,或删除“对于”,让“人”作后 一分句的主语。 主客颠倒,可在“对外国人”后加上“来说”。  ③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 以抗拒的诱惑。 [修改]   ④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非常 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修改]   主客颠倒,“这项住房政策”应与“低收入家庭”调换位置。  4.数量误用 一般来说,句子中出现了“增加”“缩小”“提高”“降低”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 数、分数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相符,“增加”“提高”要用倍数,“下降”“减少” 要用分数。 【例4】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 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 [修改]               “约90%以上”前后矛盾,接近90%为“约”,过了90%才能说“以上”,二 者不可连用,可删去“以上”。 ②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 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修改]                搭配不当,原句主语“该型飞机”与谓语结构“是……1.3至2倍”不搭 配;数量误用,不合逻辑,“运营成本”“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与“优 势明显”相矛盾。 5.关系不当 复句中分句间总是存在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体现就是关联词语。 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 子,则会造成病句。 【例5】 找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 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修改]   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自相矛盾,把“前者”改为“后者”。  ②本品用金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 [修改]                此句前面讲配制,后面讲功能,两者之间并无语意上的并列关系。 可删去“并且”。  对点训练 1.(2020·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 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 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 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 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 原声。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推进全球公共卫 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一句,“必要性”缺少谓语,可在该句前面加上“凸 显”,或者把“的必要性”换成“势在必行”。B项,中途易辙,第一句主语是“长 征五号B运载火箭”,第二句主语换成“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可将 “自从”调整到句子最前面,让“自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展开 以来”作状语,这样全句保留一个主语,即“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D 项,搭配不当,第二句提取主干后为“观众看到图像和电影原声”,“电影原声” 不能“看到”。故选C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某学习App是一款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客户端应用,让学习者在线就能 根据个人习惯为中心进行学习。 B.“巨婴”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和道德约束,常会情绪失控,制 造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C.我国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终身学习的更高需求,也 为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未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学习之门。 D.享誉世界的“钢琴诗人”肖邦才华横溢,命运多舛,如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 在短暂的39年的生命里,闪现出璀璨炫目的光彩。 答案:D  解析: A项,“以……为中心”和“根据……”句式杂糅,删除“为中心”;B项,搭 配不当,“制造”与“过激的非理性行为”不搭配,将“制造”改为“产生”;C项,语 序不当,“不仅……”和“也……”领起的内容应互换位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河北邢台市所有用于公务的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基本可以实现公 务出行便捷高效、交通费用规范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 B.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实践中,成功开启了中 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新篇章,也成为广西与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员工们带着深深的关怀和祝福,为饱受疾病折磨的小博轩献爱心捐善款, 帮助年仅11岁的小博轩解决一些治疗费用问题,早日康复。 D.作为人民法官,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提高抵制干扰的定力,严格依法办 案,让人民群众努力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答案: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目标”。C项,暗换主语,“早日康复”当 事人应是小博轩,应将最后一句改为“使小博轩早日康复”。D项,语序不当, 把“努力”移到“让人民群众”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部分高新科技处于突破的临界点,一旦实现突破进入市场后,就会形成巨 大的科技力量,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跨入一个新的科技 时代。 B.“财政悬崖”问题只是表象,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 问题造成的,是美国式“经济结构”问题,它的化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C.近日,上海警方成功打掉了一个在网上大肆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严重损 害国家形象的犯罪团伙,6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D.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 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答案:C  解析: A项,“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暗换主语,其主语不应是“高科技”,应 改为“使人类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B项,“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 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句式杂糅,“它的根源是……”和“……造成的” 杂糅。D项,语序不当,“倘若”应放在“学生”之前。 题点二 修改病句的原则与方法 题点•必备知识 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 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对症下药,有针对性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问题,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问题,就用相应 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语病的原因进行 修改。 2.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 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 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 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 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 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根据语境,简洁修改 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 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 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和具体的 语境。 但是,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 问题就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对象一 致。 备考•关键能力 修改病句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有无问题,如果觉得句子别 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用这种方法做题,要胆大心细。胆大 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 2.筋脉梳理法 综观全局,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 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问题;再理清句子的枝叶(补语、 定语、状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我们一时无法判断是否有语病,这时可以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 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4.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容易从语法上发现,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违 背事理。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推理等多个侧面对句子进行分析。 5.规律标志法 句子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标志性词语、短语,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而快速地识 别病句,辨清病因。 (1)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概念并列不当、语序不当。 ①每逢节假日,他时常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耍。 [修改]                “和”使用不当。该句可理解为“他”与妹妹两人去公园玩耍,也可理 解为“他”丢下工作、妹妹,自己去公园玩耍。将“和”字换成“带”字即可消 除歧义。 ②人生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 [修改]   语序不当,应为“羡慕、崇敬、膜拜”。  (2)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颠倒、主语残缺。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 [修改]   介词使用不当,应将“关于”换成“对”。  (3)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连词)残缺、关 联词位置不当。 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修改]    ②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修改]    ③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 本比沿海的高。 [修改]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关联词位置不当造成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前,将“不是”调 至“质量”前。  (4)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①这会儿你不能去找他,他正在考场考研究生。 [修改]    ②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和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修改]    语意不明,“他”指代的是“主考老师”还是“考生”并不确定。  语意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删去“为此”。  (5)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修改]    ②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预防沙尘暴,减少沙 尘暴造成的损失。 [修改]   “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损失”后加“的目的”。  ①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礼让”才被社会遗忘,马路上才会 出现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相让”后加“的现象”。  (6)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①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 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修改]    ②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 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修改]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7)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我们已经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现代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谁又能否认 我们现在就不需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了呢? [修改]   反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8)出现了“是”字句,可能是主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①杭州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修改]    ②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起来呢?关键是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修改]    主语“西湖”与宾语“季节”搭配不当。  “关键是知识”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杂糅。  (9)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①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 于社会。 [修改]    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 [修改]    ③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 [修改]    “诸”即“之于”,“于”与“诸”重复。  “堪”即“可以”的意思,与“可以”重复。  “由衷”即“在心里”的意思,与“在心里”重复。  (10)出现了“的”字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 当。 ①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起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 心里非常着急。 [修改]    ②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修改]    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前。  (11)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 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修改]    ②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临到姑妈头上。 [修改]    “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担心……会不会”不合逻辑。  (12)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 辑(否定不当造成表意相反)。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修改]   “防止……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去掉“不”。  (13)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 是语意不明。 ①学校的通知说,让我们20日前去报到。 [修改]    ②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修改]    ③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 [修改]    是“20日之前去”还是“20日这一天去”,语意不明。  “新生”是指“新同学”还是指“新生命”,语意不明。  “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14)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赘余、歧义、不合逻辑。 ①他大约五十上下。 [修改]    ②几个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 [修改]    “大约”与“上下”重复,删除其中一个。  “几个学校领导”有歧义。可把“个”改为“名”或“所”。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恰如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所指出的:“想象力是重要的, 不仅其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我们通过 它能够看到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但梦想和猜测若无严密的推理作为支撑, 也只是胡思乱想而已。”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不仅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 们能够看到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B.其不仅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我们通 过它能够看到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C.不仅其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并且通过它 能够看到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D.不仅其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让我们通过 它能够看到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画线语句存在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和主客颠倒的问题。“不仅”应调 至“其”后面,“我们通过它能够看到”应该改为“它使我们能够看到”。据此 可以判定答案为A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 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 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 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答案:B  解析: 画线句子有两个错误,一是“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句式杂糅, 二是“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搭配不当。A项,“它们通过海岸 线等作为参照”句式杂糅;C项,“辨析方向”搭配不当;D项,“它们通过海岸线 等作为参照”句式杂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人类利益出发考虑,我们所希望的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 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 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 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B.从人类利益考虑,我们所希望的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而是有利于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C.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我们所希望的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 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D.从人类利益角度考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而是 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答案:A  解析: 画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从人类利益出发考虑”是典型的成分赘 余,“出发”和“考虑”要删除其中一个;二是“我们所希望的不是与人类利益 相敌对的生态”成分残缺,“所希望的”后面缺少中心词,根据后面的提示,应 补上“生态”;如果不补,整个语句须调整为“我们所希望的不是与人类利益 相敌对的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中间不能用逗号停顿。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 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 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样的大家族往往办家学,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 可以来上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的大家族往往办家学,不仅收本姓人,也收外姓人,在中国古代非常 兴盛。 B.这样的大家族往往办家学,本姓人能上学,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在中国 古代非常兴盛。 C.这样的大家族往往办家学,不仅收本姓人,也收外姓人,这些家学在中国 古代非常兴盛。 D.这样的大家族往往办家学,收本姓人,同时也收外姓人,在中国古代非常 兴盛。 答案:C  解析: 画线语句存在两处语病,一处是中途易辙,一处是藕断丝连。“不仅收 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主语不一致,应为“不仅收本姓人,也收外姓 人”;“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的主语应是“家学”而不是“这样的大家族往往 办家学”。准确修改这两处的只有C项。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 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有人对弗兰克的 “存在的空虚”说法并不认同并提出批判。我们认为其缺乏理论支持,缺少 事实依据,这是毫无道理的。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认为指责的人缺乏理论支持,缺少事实依据,这是毫无道理的。 B.我们认为指责的人缺乏理论支持,缺少事实依据,其指责是毫无道理的。 C.我们认为弗兰克缺乏理论支持,缺少事实依据,这种指责毫无道理。 D.指责弗兰克缺乏理论支持,缺少事实依据,我们是毫无道理的。 答案:B  解析: 画线语句存在表意不明的问题。“其”“这”指代不明。根据语境,最简 明、最符合文段整体意思的修改方式应为B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天是生命力勃发的季节。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以往的新的感觉,所 以自然的节气我们要顺应,借此激发我们人性的力量,让我们有一个昂扬的 姿态和精神,在一年里走得顺畅,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新感觉,所以自然的节气我们要顺应,借此激发我们 人性的力量。 B.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以往的新的感觉,所以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节气, 借此激发我们的力量。 C.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以往的感觉,所以自然的节气我们要顺应,借此 激发我们人性的力量。 D.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新的感觉,所以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节气,借 此激发我们青春的力量。 答案:D  解析: 画线的语句有多处不合逻辑的地方。“不同以往的新的感觉”,“新的 感觉”就是“不同以往的”,可删除一处;“自然的节气我们要顺应”,主客颠倒, 应为“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节气”;“季节”和“人性”没有必然的关系,应把“人 性”改为“青春”“人生”之类的词语。 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联合发布首张人类历史上黑洞 照片。②黑洞照片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实施获得的。③ 该张黑洞照片,人类第一次看见了位于星系中心的引力怪兽。④这个黑洞 距地球约5 500万光年左右,其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⑤看见黑洞不仅再次 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⑥也为将来揭开与黑洞有关的种种谜底奠 定了基础。⑦一张看似简单的黑洞照片,其背后凝聚了科学家们多年的心 血。⑧从数据分析到设备建造,再到最终的成图,⑨耗费了全球200多位科 学家近两年的时间。 答案:①语序不当,“首张”放在“黑洞照片”前;③结构混乱,句子主语是“该张 黑洞照片”,而不是“人类”,所以“人类”前加“使”;④语义重复,“约”和“左右” 保留一个;⑧不合逻辑(语序不当),“从数据分析到设备建造”应改为“从设备 建造到数据分析”。 学案三 语言表达的连贯 语言表达的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 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 文气前后贯通。其实质是考查句子的内在逻辑联系,考查说话的条理性。 近年来,语言表达的连贯与词语的使用、病句的修改、标点符号用法的判 断统一置于一个文段中考查,使语境更加具体,考查形式更加灵活。 题点•必备知识 题点一 客观连贯题 客观连贯题应关注“四点” 1.中心句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 一中心。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关键,对句序的认识就会清晰。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 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2.行文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 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 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就能找到“句链”。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常常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文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 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 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 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 逻辑等)。 3.逻辑顺序 一段话,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都有着某 种合理的逻辑顺序或意义归类。命题人经常利用这一点来设置题目。常 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远 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 另外,复句中分句或语段中句子之间常常有递进、顺承、转折、因果、条 件等逻辑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 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等。 4.语脉标志 一个语段中往往会有一些显示语言脉络的标志性词语,它们主要是: (1)显示层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2)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等; (3)表示承前叙述的衔接性词语,如“所谓”“同时”“换句话说”“与此相反”等; (4)表示举例的词语,如“例如”(用在举例前)、“诸如此类”(用在举例后)等; (5)表示指代意义的词语,如“这些”“上述”等; (6)显示复句分句间意义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虽 然……但是……”“如果……就……”等; (7)提示结论的词语,如“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 抓住这些标志,有时就能直接找到答案,或至少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语段中联 系最紧密的句子的顺序。 备考•关键能力 (一)选句连贯要注意四点 1.话题、对象保持一致 要注意前后句子所谈论的话题应属于同一个问题,前后的对象要相同,只有 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句子前后连贯。 【例1】 (2018·全国卷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 是(  )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 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 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一句的主语是“创新”,C项和 前面的叙述主体一致,上下文衔接更顺畅;C项是常式句,简洁自然。A、B、 D三项要么换了陈述对象,要么用被动句或添加不必要的介词结构,破坏了 句子的简明性和连贯性。 2.句式结构协调得当 要注意句子之间的疏密关系,善于比较各选项与前后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 选项之间的异同。根据前后文的语境需要,确定答案。 【例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 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如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 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现存的高 达67.3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 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 建筑群。 A.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 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 B.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早已走 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 C.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河北赵县的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 前列的安济桥,建于隋代 D.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是科学技 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 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谈论的是“中国建筑的悠久历史传统和光辉成就”,文段整体 呈解证关系。要求补写的内容在4个并列的事例中,从括号前后的语境看, 相邻语句都采用了一样的陈述句式。B、C两项句式上与前后语句不同;A 项和D项对比而言,D项“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是科学技术同艺术 的完美结合”句序不当。 3.转换照应自然、妥帖 有些语段的层次之间有转换的文字标志,句子之间有一定的照应关系,要注 意这些转换、照应的语句。 【例3】 (2020·全国卷Ⅱ,改编)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  )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 今仍然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 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 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 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答案:C  解析:分析语境,由括号后“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 文相对于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且主语应当 是“甲骨文”,排除B、D两项;而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困 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A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青 铜器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排除A项。 4.意境、风格和谐融洽 意境要和谐,风格要统一。风格除了指景物、意境特点之外,还有文言与白 话、典雅与通俗等语言特点。 【例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         )。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 凉意。 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 答案:D  解析:文段写了黄梅时节的不愉快感受。抓住前后句出现的“雨”“帘幕低 垂”“并不愉快的凉意”等,思考语句营造的意境和情绪。然后比较选项可 知,D项,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 雨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一致的。 (二)排序连贯的三个步骤 满分解构 【例题】 (2020·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项是(3分)(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 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 ②回视小金山 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 得 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又在另一拱门中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 【思维流程】 根据横线前 的内容确定 第一句 观察四个选项可知,④的“最巧”与前句“妙在巧”有呼 应关系,要排在第一位;②有“回视”,可见要先看了正面 的景物才能有“回视”,不能排在第一位。据此排除A项 和B项。 找出必须紧 紧相连的两 句 分析剩余的句子可知,①中的“圆拱门”与②“回视小金 山”、⑤“又在另一拱门中”语意连贯,即先看“圆拱门 内”白塔与五亭桥二景,再回看“另一拱门中”的小金山 一景,这三者必须连接在一起;③中“于此方得”是对前 文的总结,应排在最后,排除D项。 根据横线后 的内容,确定 最后一句 根据上述思考,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的“此”总 结上文。③后为句号,符合原文思路。如果前两步就 能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再进行第三步的分析。 [答案]     C  对点训练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鹊桥”相当于架设在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中继站”,是颗小卫星,携带 一大一小两个相机,大的可以给月球和地球拍合影,小的专门观察卫星天线 的展开情况。(   )。“鹊桥”携带了由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未 来将开展在轨科学探测试验,这个低频射电探测仪可以聆听低频的宇宙之 声,这些宇宙之声携带着宇宙大爆炸后几亿年时间里的蛛丝马迹。这一科 学探测能否破解宇宙的些许奥秘,我们拭目以待。 A.“鹊桥”在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的同时,也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 障使命 B.为了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鹊桥”同时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 新序幕 C.为了拉开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鹊桥”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 D.在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的同时,“鹊桥”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 序幕 答案:D  解析: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中继站“鹊桥”的用途。括号前的语句介绍鹊桥两 个相机的用途,括号后的文字介绍的是另外一个仪器射电探测仪的作用。 比较四个选项看,A项不符合逻辑;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完成通信中继保障 的使命”与“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B、C 两项错误。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题名对观赏者来说是一种“有意图”的文字。         ,        ,        。        ,        ,        。 ①意思是浇水种菜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 ②而且蕴意深邃,让人回味无穷 ③其隐晦表达了另一层含意:从政者是拙笨人干的事 ④这些文字往往经过推敲,与环境非常贴切 ⑤如拙政园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⑥直接反映或间接影射出景观本身的内容或主题 A.⑥⑤①②③④     B.⑤⑥①③②④ C.④⑤①③②⑥           D.④⑥②⑤①③ 答案:D  解析: ④中的“这些文字”紧承语段首句“‘有意图’的文字”,应排列在最前 面。⑥紧承④并照应开头的“园林”,②承接⑥进一步对④进行了阐释,①紧 承⑤,是对“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的解说,而③又是对“此亦拙者之为政 也”的解说,即④⑥②总说,⑤①③举例说明。故选D项。 题点二 语句补写题 题点•必备知识 语句补写要关注“三点” 1.语段性质 语句补写题选取的语段从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是记叙性语段、说明性语段、 议论性语段。这类语段结构层次清楚,语言表达条理性、逻辑性强。 2.语段结构 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领起、展开、过渡、总结四部分。领 起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展开话题、叙述主要语意,过渡部 分为承上启下,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由此形成了总分总 关系。除这种结构关系较为典型外,还有总分、分总等关系。 3.语段文脉 弄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 列、转折、因果、条件关系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备考•关键能力 (一)补写常考的六种语句 1.引领句 在一段话或一层意思的开头,引出下文要说的话或要谈论的话题的语句,这 类句子语意简明,有很强的概括性。对这类句子的补写,重点要关注其引领 的内容。 【例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也许,我们需要把注意点从消 极的事情转到积极的事情上。如果我们换个想法,先想“有好多快乐的事”, 并把这些快乐的事情都列出来,就会发现:咦,快乐的事情也很多呀!除了体 味自己和别人拥有过的快乐,我们也可以自己创造新的快乐。多巴胺经常 被吹捧为“快乐激素”或大脑的“奖赏中心”,但研究表明,它跟我们寻求奖励 的过程的联系,可能比奖励本身更密切。  [答案整合] 怎样才能感到快乐呢 解析 此段文字论述大脑的快乐机制。横线处处于句首,并且是一个问句, 引出下文内容,下文内容讲的是快乐的产生机制,所以填“怎样才能感到快 乐呢”。 2.总括句 一般处在段(层)首或篇首,总领下文。这类句子,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 言表述上简洁严密。对这类句子的补写,重点要关注其总括的区间,把握其 内容要点。 【例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历史上,                   。两千年前的《尔 雅·释木》,载有“楔”和“荆桃”名称,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说,两 者均指樱桃。古人观察到,莺鸟喜含食樱桃,故樱桃又称莺桃、含桃;战国 末期的《吕氏春秋》载,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宋代科学家苏颂在《本草 图经》载,樱桃深红色者为朱樱;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载, 樱桃熟时正紫色者为紫樱;明代李时珍认为,樱桃形如珍珠,故称樱珠。  [答案整合] 樱桃的名称不止一种(或“樱桃有多种名称”) 解析 从这句话所在的位置看,横线处居于段首;从后文的内容看,后文列举 了不同时期的典籍中对樱桃的称谓。据此可知,横线处是要填入一个总括 句,以总说后面的内容。这段文字谈的是樱桃的名称之多,据此可得出答案。 3.过渡句 过渡句是承接或总结上文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文内容的句子。对过 渡句的补写,要注意内容的前后关联,结构上的承前启后,恰当地使用表各 种关系的连词。 【例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在快节奏的当今时代,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我们吃饭时尽量避免过度饥饿后 进食,最好在开始就餐时喝点儿热汤或者温粥等。吃饭如此讲究,                     。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都要科学安排。不要等口渴的时候再喝水,因为 当你真正感到口渴时,事实上机体的细胞已经处于疲劳失水的状态了,这时 再狂喝一气,也很伤身体。  [答案整合] 喝水也是有讲究的 解析 这段文字讲的是如何“吃饭”“喝水”,对横线前一句“吃饭如此讲究” 和后一句“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都要科学安排”分析可知,横线处要填写一 个过渡句,向如何健康喝水过渡。因此可填写“喝水也是有讲究的”。 4.展开句 展开句就是展开说明或论述的句子。展开句的补写与仿写、续写相似,要 注意前后文的相因相承关系。 【例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谱承载着的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之所 以如此说,是因为家谱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对家族成员资格的认定,                     ,即成为决定和颁布家庭成员在宗族内的身份、等级的资格证书。同时 家庭成员资格的确认,还保证了个人对于家族共有财产的权利,甚至在百年 之后,家族成员资格的拥有还能保证家族对其提供墓茔的维护、血食的供 给,还能保证对其子孙的荫庇。  [答案整合] 家谱一经纂修完毕 解析 这段文字,谈的是家谱的意义。横线处与其后的句子,是对家庭成员 资格认定的进一步阐释,属于展开论说的语句,结合后面的“即成为……资 格证书”可知,应填写“家谱一经纂修完毕”之类的语句。 5.照应句 照应句是指前面提出的内容,后文有照应;后面出现的内容,前文有所交代。 前后句子相互照应,和谐统一。 【例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把遗忘看作是记忆的一个小故障。然而,过去10年里,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而更 像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主动遗忘。  [答案整合] 记忆的丧失并不是被动的过程 解析 此处填写的内容,在下文有明显的照应,根据下文“而更像是一种主 动的过程”,“而更”表语意的递进,该处可补写“记忆的丧失并不是被动的过 程”之类的语句。 6.总结句 总结句是对前文进行概括总结的语句。与“总括句”不同的只是“总结句” 在语段中的位置,“总括句”一般处在段(层)首或篇首,“总结句”一般处在段 (层)末或篇末。 【例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非大猩猩莫属,两个物种的基因相似度高达 98%。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和所有灵长类的大脑结构分析发现,两者的大脑 结构大同小异:大同是指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小异是指每个部位的脑神经 细胞数量的差别。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所承担的功能就越多。 在黑猩猩的大脑中,负责瞬间记忆的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数量超过了人类,因 此,                    。  [答案整合] 黑猩猩瞬间记忆的能力比人类强 解析 这段文字采用对比的方式,简述了黑猩猩大脑与人类大脑的异同。 横线处在文段的末尾,从横线前的“因此”一词看,此处填写的明显是一个总 结句,要给前面的论述作一个总结。结合“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数量越多, 所承担的功能就越多”可以推知“黑猩猩瞬间记忆的能力比人类强”。 (二)语句补写要落实四个步骤 满分解构 【例题】 (2020·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 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 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              ,这两组人都没 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 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 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 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思维流程】 明确话题 抓中心 这段文字围绕有氧运动能改善记忆力展开,介绍了实验的 过程和实验结果。 理清关系 划层次 这段文字共六句话,第一句是引出句,第二句是观点句,其 余四句是证明观点的材料。第①②横线处要填入的是展 开句,第③横线处要填入的是总结句。 揣摩 材料 重细 节 第①处,上文有“即使进入老年阶段”的表述,下文有“你仍然可 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可知改善的对象是“记 忆力”;所以填入①处的句子应与老年人的记忆力情况有关。 第②处,上文说“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下文有“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这两组人”应指上 文所说的“30名被试人员”,故此处可填写“他们被随机分成两 组”。 第③处,下文“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的“而”表转折, 可推断所填内容与此构成转折关系;且陈述的对象是“有氧运 动组”。 [答案整合] ①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 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 ③有氧运 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对点训练 1.(2020·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①               ,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 一定高度时,②              ,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 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③              ,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参考答案: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③如果音量过大 解析:第①处,注意“暴露时间短,会产生……”与“暴露时间长”前后对比,所 以需填入人在噪声环境暴露时间长的后果,同时关注后面语境递进句子 “甚至失聪”;第②处,注意前文语境“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 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以及后文语境关键句“均会产生永久性听 力损害”,应补写“无论暴露时间长短”;第③处,注意画线处应补写假设关系 的前半部分,与后文“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照应,同时根据前文语 境“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补写处需强调“如果音量过大”。 2.(2020·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 到跑步,小到眨眼,①              。食物中提供能量的 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②               ,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 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③              ,又称为膳 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 现。  参考答案:①都要消耗能量 ②直接吸收利用 ③食物热效应 解析:第①处,根据前面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可知应填运动的 共同点;再根据前后出现的“食物”“能量”等词语,可得出“都要消耗能量”之 类的答案。第②处,根据后面出现的句子知道人体对营养素只能吸收小分 子,自然得出答案“直接吸收利用”。第③处,根据“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得 出前面应填写概念类内容,再结合最后“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可 得出答案。 学案四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修辞可以分 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类,积极修辞就是我们常说的使用修辞手法的修 辞,消极修辞包括修饰词语和修饰句子。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根 据特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格来表情达意。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九种。对修 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识,二是灵活运用。 题点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题点•必备知识 一、比喻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 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 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 喻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 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 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 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 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荷花的美) 二、比拟 比拟是赋予某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 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 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拟的种类 (1)拟人。 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 成人。例如: ①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 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呢。(斯妤《北 海的早晨》)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 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③那花瓶中的花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似乎已断绝了求生的希望。 ④(帆板)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 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⑤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 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 (2)拟物。 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 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 宏儿。(鲁迅《故乡》) ②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谢雪畴《“老虎团”的结 局》) ③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④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 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 “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 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富 有幽默感。 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8)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夸 张。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 “夸大”和“缩小”两种形式。 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给人以启迪; 或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态度,烘托某种气氛,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 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夸张的三种形式 (1)扩大夸张。例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缩小夸张。例如: ①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例如: ①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②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对偶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律美,读来朗朗上口,便 于吟诵和记忆;语句凝练概括,抒情酣畅淋漓,表意集中,富有表现力和概括 力;能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也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更加强 烈,褒贬分明。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2.对偶的几种形式 (1)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2)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 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即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而 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六、排比 排比不但内容集中,节奏鲜明,可增强气势,还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条分缕析,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加严密,更加透彻,从 而起到强调观点的作用;在记叙文中,运用排比叙事透辟,可以增强语言的 气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 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①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 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2)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①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八 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③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了;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 变得淡远起来了。 (3)复句排比。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 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 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 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 自动寻找、识别、追踪 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七、反复 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同时 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 如: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概念 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 辞格。 2.反复的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八、设问 设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 下文、承上启下,使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的作用;用在议论文中, 还能使论证更加深入,脉络更加清晰。 ①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生命的路》)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 是最可爱的人》) ③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 早就用他那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 《乡音》) 九、反问 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语气坚定有力, 发人深思;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1)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①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历史吗? ②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 (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 ③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郭沫若 《习习谷风》) ④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 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2)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 ①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 有呢? (丰子恺《山中避雨》) ③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 么言语? 备考•关键能力 准确辨析易混修辞 1.明确各类修辞的效果,明辨易混淆的修辞格 熟练把握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及易混淆修辞格的区别,是用好修辞格的前提。 修辞格中的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等修辞手法最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 (1)比拟和比喻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 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 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 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 不出现。 (2)借喻和借代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如下: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 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3)对偶与排比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 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对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 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4)设问与反问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反问主要是加强 语气,用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2.根据语境确定修辞格 某种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乃至全文的中心紧密相连的,修辞 往往是上下文文意的延伸或含蓄表达,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文意,联系 修辞句的客观语境。 满分解构 【例1】 下列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 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凘凘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 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 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 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 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没逻辑, 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A.夸张 对偶 排比     B.比拟 夸张 借代 C.排比 对偶 比喻 D.排比 比拟 比喻 【思维流程】 析语句 定手法 “一声雷,可以无端……一阵杜鹃啼,可以斗 急……一阵风起,每一棵柳……” 排比 “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比喻 “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 成花面” 比拟 [答案]     D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村的宁静有利于内心的安静。倘若要解决一个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问题, 或者是在灵感无法到达自己身边的时候,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乡村。 在这里,也许一切复杂的想不开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许干涸的心灵之田 也会遇到一股清清的艺术之泉的浇灌。乡村是无言的大书,是老子的大道 归真、道法自然。宁静的乡村可以让你放下所有的恩怨、所有的负重,在 宁静的乡村里你会变得目光清澈,心胸开阔。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思维流程】 明确修 辞特点 “乡村是无言的大书”是暗喻,将乡村比喻为无言的大书,“书” 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在“乡村”,“一切复杂的想不开的问题都 会迎刃而解”,“干涸的心灵之田也会遇到一股清清的艺术之泉 的浇灌”,两者具有相似点。 拆解修 辞运用 “书”是无言的,乡村是宁静的,两者相似。“乡村”是广阔的,“书” 是大的,两者具有相似点。 学会规 范答题 先分析整个比喻的相似点,然后再分析细节的相似点,分条作 答。 [答案整合] ①句中把乡村比作无言的大书,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广阔的 乡村,能滋润干涸的心灵与书的内容丰厚,能启迪人的思想相似;③乡村的 宁静与书的无言,都具有老子大道归真、道法自然的特点。 对点训练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答案:A  解析: B项,“红巾翠袖”是借代;C项,比喻,将“潭面”比作“镜”;D项,“怒”,比拟。 2.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答案:B  解析: B项运用了拟人,其余三项运用了借代。A项,“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 名门望族;C项,“干戈”代指战争;D项,“蛾眉”代指杨贵妃。 3.下列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那是山坳里的一个小镇,祖屋与其他房子就像克隆了似的,老旧复老旧,斑 驳又斑驳,立在杂乱的小街两旁,透着岁月的沧桑。从山巅远眺如一长溜废 弃的火柴盒。门前苍翠的松树挣扎着伸长脖颈越过房檐欲与天边的白云 诉说情愫,炊烟缭绕的傍晚,松香味儿在秋风里徘徊。 A.比喻   拟人   反复 B.反复   比喻   对比 C.拟人   比喻   夸张 D.对比   对偶   比喻 答案:A  解析: “老旧复老旧,斑驳又斑驳”是反复,也是对偶;“如一长溜废弃的火柴 盒”是比喻;“松树挣扎着伸长脖颈越过房檐欲与天边的白云诉说情愫”和 “松香味儿在秋风里徘徊”是拟人。文段中没有对比、夸张。 4.下列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胡杨可谓“沙漠活化石”,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仿佛 是长在艺术殿堂里的树,超现实的树。在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灰褐色的树皮 粗裂如沟壑的胡杨树,虬曲苍劲,有的似负重的骆驼,有的如蜷地的龙蛇,有 的似曲踞的狮虎,有的如哀鸣的骏马……即便匍匐于地,肢断骨折,在天幕 下,也依然挺起不屈的脊梁,犹同黄铜雕像。 A.借代 排比 比喻 B.比喻 借代 夸张 C.比喻 拟人 排比 D.借代 排比 夸张 答案:C  解析: “胡杨可谓‘沙漠活化石’”“树皮粗裂如沟壑”是比喻;“有的似负重的 骆驼,有的如蜷地的龙蛇,有的似曲踞的狮虎,有的如哀鸣的骏马”既是排比, 也是比喻;“挺起不屈的脊梁”是拟人。 5.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 银色的薄纱。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沙沙沙,沙沙沙,在人 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地流着。我喜爱夜的柔和、舒缓;我喜爱夜的 安宁、恬淡;我更喜爱夜使一切浮华和喧嚣退去,让我们重新找到了自己。 A.选段首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月夜的和谐之美。 B.选段中把“月光”比喻成“银色的薄纱”,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胧美。 C.选段中连用“沙沙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 D.选段中运用“我喜爱……”的排比句式,突出了作者对山村月夜的喜爱。 答案:C  解析: C项,“沙沙沙”是拟声词,运用拟声词来描写杨树的叶子,以动衬静,突 出春天夜空的幽静。不是反复,也没有突出“夜晚的喧嚣”。 6.对下列句子中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乐以特有的音乐旋律,表达了他“要扼住命运咽 喉”的心声。 “咽喉”比喻生命的安危。 B.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彝族聚居区时,红军首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建立 了手足之情。 “手足”比喻关系像弟兄。 C.鲁迅先生把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称为 “中国的脊梁”。 “脊梁”比喻在中华民族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D.刘备在临终之前,把辅佐后主刘禅“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了股肱之臣 诸葛亮。 “股肱”比喻诸葛亮是得力的辅佐人才。 答案:A  解析: A项,“‘咽喉’比喻生命的安危”错误,这里的“咽喉”指像咽喉对于生 命的重要性一样的东西,指命运里最关键的地方。贝多芬借此指要自己掌 握自己的命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火了。那堆梭梭柴 就这样在院墙根待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 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 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 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 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 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 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作者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 绪。 学案五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文的重要能力。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7种点号和9 种标号,分别是:句内点号即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句末点号即句号、 问号、叹号3种;常用的标号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共9种。从2019年和2020年的考题来 看,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落实在对标号特定性质的理解上。 题点•必备知识 题点一 判断标点正误 一、标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专名号。 1.引号 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引号的形式有 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左侧的为前引号,右侧的为后引号。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如: 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如: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 等。如: 示例1 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 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2.括号 括号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括号的 主要形式是圆括号“(  )”,其他形式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  ﹞”和方头括号“【 】”等。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①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如: 示例1 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示例2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热 烈鼓掌) ②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如: 示例1 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你好!”。 示例2 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如: [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如: 【新华社南京消息】 (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如: 国发〔2011〕3号文件 (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如: 示例1 〔奇观〕奇伟的景象。 示例2 【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移 居美国。 3.破折号 破折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破 折号的形式是“——”。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如: 示例1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示例2 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 么困难。 (2)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如: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4.省略号 省略号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省略号的形式是 “……”。 (1)标示引文的省略。如: 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如: 示例1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 要有的素质。 示例2 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 5.着重号 着重号标示语段中某些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着重号的形式是“A”, 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1)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如: 6.连接号 连接号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一 字线“—”和浪纹线“~”三种。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短横线。 ①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的编号。如: 示例1 3-戊酮为无色液体,对眼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示例2 参见下页表2-8、表2-9。 ②连接号码,包括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 如: 示例1 安宁里东路26号院3-2-11室 示例2 联系电话:010-88877766 示例3 2021-03-15 (2)标示下列各种情况,一般用一字线,有时也可用浪纹线。 ①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如: 示例1 沈括(1031—1095),宋朝人。 示例2 2011年2月3日—10日 示例3 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 ②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如: 示例1 25~30 g 示例2 第五~八课 (3)浪纹线连接号用于标示数值范围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数值 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 示例1 5千克~100千克(正) 示例2 5~100千克(正) 7.间隔号 间隔号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间隔号的形式是“·”。 (1)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如: 示例1 克里丝蒂娜·罗塞蒂 示例2 阿依古丽·买买提 (2)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如: 《淮南子·本经训》 (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如: 《沁园春·雪》 8.书名号 书名号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书名号的形式有双书名号 “《 》”和单书名号“”两种。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如: 示例1 《红楼梦》(书名) 示例2 《史记·项羽本纪》(卷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 现的作品的名称。如: 示例1 《渔光曲》(电影名) 示例2 《亮剑》(电视剧名) 9.专名号 专名号标示古籍和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特定类专有名词。专名号的 形式是一条直线,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1)标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 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等。 如: 示例1 孙坚人马被刘表率军围得水泄不通。(人名) 示例2 于是聚集冀、青、幽、并四州兵马七十多万准备决一死战。(地 名) (2)现代汉语文本中的上述专有名词,以及古籍和现代文本中的单位名、官 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不应使用专名号。必须使用标号标示时, 宜使用其他相应标号(如引号、书名号等)。 二、点号 (一)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形式是“,”。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如: 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 深沉。 (2)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①较长的主语之后。如: 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②句首的状语之后。如: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顿号 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的形式是 “、”。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如: 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如: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分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 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的形式是“;”。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 顿。如: 示例1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 养成一种习惯。 示例2 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 再长也没有用。 (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 之间的停顿。如: 示例1 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 声还余音袅袅。 示例2 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 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4.冒号 冒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冒号的形式是“:”。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如: 示例1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示例2 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示例3 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示例4 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2)表示总结上文。如: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1.句号 句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句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 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示例1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 (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如: 示例1 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2 我不由得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2.问号 问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问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 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 长短。如: 示例1 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示例2 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 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 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 后都用问号。如: 示例1 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示例2 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3.叹号 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叹号的形式是“!”。 (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 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 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示例1 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 示例2 你给我住嘴! 示例3 谁知道他今天是怎么搞的! (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如: 示例1 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示例2 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备考•关键能力 辨析标点正误“五策略” 1.弄清功用 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必须切实掌握它们的功用,特别是对于 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 2.揣摩语气 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像有的 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就应该用句号, 而不能用问号。 3.分析结构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我们在做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结构,不 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导致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 达。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同样复句结构即复句 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4.理解文意 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意,因此我们在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 要考虑对文章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标点。 5.留意套用 平时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的,使用时应当注意分析二者的 位置关系。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括号与点号的套用。 【例题】 (2020·浙江卷)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 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 “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 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 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 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 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 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 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A.甲   B.乙   C.丙 【思维流程】 选项 分  析 A 甲句有两处标点值得思考。①引号,“弹幕”是需要着重强调的 词语,加双引号,正确。②破折号,后面是对“形象称谓”的进一 步解释,正确。 B 乙句有三处标点值得思考。①顿号,“崇拜”“感叹”“剧透”“调 侃”“吐槽”是并列词语,中间用顿号正确。②引号,“前方高能反 应”“美爆了”“劝你善良”是引用的弹幕词条,加引号正确。③ 省略号,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 C 丙句有两处标点值得思考。①冒号,表示提示下文,正确。② 分号,“一方面”与“另一方面”中间用分号,正确。 [答案]     B  对点训练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虽然窄小,破旧而又阴暗,可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 迁、物是人非的时刻,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人对过去生活的深长久远的 回忆。 B.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缺少阅读的 生命是不完整的,其中文学阅读更是一种高贵的行为,直接和人的灵魂相关。 C.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有趣又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 正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平静而又美好的。 D.女子对男子的第一个称谓是“氓之蚩蚩”中的“氓”,《诗经注析》如此解 释:氓,民,此处指诗中的男主人公(程俊英、蒋见元,中华书局,1991)。 答案:C  解析: A项,“项脊轩虽然窄小,破旧而又阴暗”,将句中逗号改为顿号。B项, 将第一个句号放在引号里面。D项,将括号及其内容放在书名号后。 2.(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 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 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 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士 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 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 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从语意内容和句间关系看,乙 句中“显示”涉及的内容到“……满意度更高”结束,“满意度更高”后面的逗 号应改为句号。 题点二 分析标点作用 备考•关键能力 分析标点作用“三技巧” 1.把握常见用法 高考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考查,是以常见标点符号用法为基础的。因此,准确 把握常见标点符号(7种点号、9种标号)的用法是前提。对这些标点符号 的用法,一般可以从语气、停顿和位置三个方面考虑,如问号,一般表疑问 语气,是较大的停顿单位,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是句末点号)。 2.关注具体语境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重在对具体语境中用法的判断。具体语境准确来 说,一是标点符号的前文或后文,如顿号,表示前后短语是并列关系,破折号 前后可能是补充说明、话题的转换、话语的中断或间隔等多种关系;二是 标点符号适用的对象,如书名号、引号、括号运用的具体词句,可能分别表 示书籍报刊篇章名称、引用的部分、解释说明的部分。对具体语境的体 察,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3.分析选项特点 从目前的高考题型看,选项所给的语句,部分是课内文本中的语句,也有部 分是课外的句子。我们对课内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比较熟悉,可以先进 行判断;课外的则相对陌生,可结合具体语境体会。然后把四个选项中标点 符号的用法进行比对,再与文本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比对,谨慎确定答案。 满分解构 【例1】 引号的用法 (2019·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 一项是(  )(3分)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 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 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 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 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 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 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 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 前。 【思维流程】 关注具 体语境 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 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特殊含义的作用。 分析选 项特点 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 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特殊含义。 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 D项“文明”,引号是表讽刺否定的作用。 比对确 定答案 比较四个选项与文本,可知B项与文本用法相同。据此可确定 答案。 [答案]     B  【例2】 冒号的作用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的两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而儒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又对中国传统价 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儒家的观点,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便有至上 的性质:“君子义以为上。”这里确认的首先是义的内在价值。后来的宋明 理学进一步通过义与天理的沟通,对义的内在价值作了论证:“义者,天理之 所宜。”“理”具有普遍必然的品格,义所以具有至上性,即在于它体现了“理” 的要求。 A.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 字。 B.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 直性子。 C.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 D.会上,李书记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 训。 【思维流程】 关注具 体语境 文段中有两处冒号,其用法都是引出下文。 分析选 项特点 A项,表引出下文;B项,表总结上文,是对其“想不通”“想通”表 现的总结;C项,表引出下文;D项,表引出下文。 比对确 定答案 比较四个选项与文本可知:B项与其他三项不同,与文段中的 用法不相同。 [答案]     B  对点训练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铭文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书写来说是十分理想的对象,它所确立的词 汇、句法、篇章与修辞体系,已深入人心,并最终被归结为一种经典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这段概括 基本准确。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 一起啦!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B项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的断 断续续,C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D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 省略。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