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53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53张)

ID:736528

大小:5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1-06-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表 达 技 巧 1 修辞方法 2 表达方式 3 表现手法 4 结构技巧 一、修辞手法 l 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l 设问、反问、对比、对偶 l 谐音、双关、互文、通感等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正面描写(白描、细节):直接、实 侧面描写:间接、虚 细描:对事物特征细致刻画,使用修辞 白描:抓住事物主要特征,用简练笔墨,不 加烘托、渲染、铺排,进行粗线条勾勒 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记叙主观 感受、心理反应、思想感情等。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托物言志 乐景哀情 二、表达方式 三、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 手法包括表达方式。 1、描写: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细节(言、行、神、 貌)、心理、白描;点、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 写;远、近描写;反衬(乐景写哀情)、烘托、对比、渲 染、视听声色 2、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 物言志、借古讽今、乐景衬哀情、用典 3、表现技巧:联想、想象、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 染、烘托等等 四、结构形式  l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 l 重章叠句、先总后分、以小见大、 l 以景结情、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l 画龙点睛、过渡、铺垫、伏笔、欲扬先抑 等。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漕水向东流去,送别朋友,在这黄昏时分,顿时愁情满怀。 我久久逗留在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发现夕阳已经照着孤山。 向前望,数千里之中,没有蒲草和稗草。 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微波荡漾。 举酒道别,月亮已升至树梢;解衣入睡,沙滩上水鸟鸣叫。 今夜我在这寺庙,梦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见。 想起此次别离我就叹息不已,想着你一路远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 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 远去的不舍。 解析:首先要结合《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 陈渲染。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 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 本诗也是一样,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 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 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 “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知识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古 歌 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 转。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首句直抒胸臆,“秋风萧萧愁杀人”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 风。“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胡地 多飙风,树木何修修”两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杀人” 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诗人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 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肠中车轮转”这一 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感 人!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①·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③香满路,凤箫④声动,玉壶⑤ 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⑥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⑦处。 【注】 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 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 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 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突破一 修辞手法 • 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 设问、反问、对比、对偶、 • 倒装、互文、谐音、双关、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格;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 如何运用的;(分析)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的艺术效果, 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形象、意境、情感、主旨)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①比喻,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先点出其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知识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①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③。 【注】 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g):快乐。③衰翁:指诗人自己。 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③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 情。 沧浪亭中独步亦感无趣,登高四望派遣心中惆怅。 深秋时节,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 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你来了一刻又原路返回,无人陪伴我喝酒吟唱。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 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①比拟、排比。 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 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 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③“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 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 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 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 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 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 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 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 ③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 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 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 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突破二 表达方式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 含蓄,耐人寻味。 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 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 第一步,指出诗歌手法的显著特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手法如何运用; 第三步,简析手法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 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 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 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 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 利。 [知识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回车驾言迈 无名氏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②?奄忽随物化③,荣名以为宝。 【注】 ①驾言迈:驾车远行。②寿考:寿命。③奄忽:很快。随物化:指死亡。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回车……摇百草”四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借景抒情。已用“悠悠”修饰“道”,又添“长”字,更显其前路漫漫,强 化了诗人的迷茫怅惘之感;东风拂草本是春季之景,但着一“摇”字,写百草 飘摇之态,感觉衰飒如秋,暗示年华易逝、人生无常,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紧张、 焦灼与悲哀。(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 ②诗人用林中的奇鸟——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表现自己高洁的品 性和远大的志向,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 的悲伤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 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 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②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 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第一 步)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 写,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第二步)营造出了冷寂、 凄清的 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第三步) 突破三 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包 括表达方式。 1、描写: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细节(言、行、神、貌)、 心理、白描;点、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远、近 描写;反衬(乐景写哀情)、烘托、对比、渲染、视听声色 2、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乐景衬哀情、用典 3、表现技巧:联想、想象、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 托等等 三、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 手法包括表达方式。 1、描写: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细节(言、行、神、 貌)、心理、白描;点、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 写;远、近描写;反衬(乐景写哀情)、烘托、对比、渲 染、视听声色 2、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 物言志、借古讽今、乐景衬哀情、用典 3、表现技巧:联想、想象、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 染、烘托等等 【手法导引】 1.对比 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 果?                                                                      2.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与对比有何不同?                                                                      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 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 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衬托。作者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此处衬托与对比不同, 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3.渲染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花。”(赵师秀《约客》)诗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4.用典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词句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答: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 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5.比兴 《孔雀东南飞》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有何作用? 答:                                     6.动静结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该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不由得让人 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到统摄全 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7.虚实结合 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景有何特点?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词中“春风十里”是虚景,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 青”是实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8.点面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请赏析诗歌写景的表现手法。 答:                                     点面结合。“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 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 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 卓然而立的品格。 9.调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结合等) 试赏析《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是如何描写蜀道的。 答:                                     使用夸张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恬亭的栏杆面临小溪绿树围绕,小溪的岸上高高低低的在翠微之中。 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水中幽静的大树上栖息着飞鸟。 清静地游览才觉得心不累,幽静的地方有谁知道世上还有事情。 想着到了深夜还要再徘徊,然后在秋风中望着天上挂着的斜月坐着 钓鱼船回去。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 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 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 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知识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②,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苍:苍天。 请简要分析本诗颔联用典的作用。 水国秋风萧瑟被西风摇落片片黄叶,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绪被撩拨得乱如 发丝。 像是屈原在江边深情吟诵的地方,又像是白居易江边送别的时候。 你们怎么能诋毁中伤我的道义所在,我的这份心思只有那苍天才知道。 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增添了些许白发,现在想辞官归隐已经太迟了。 用了屈原被流放和白居易被贬逐的典故。 作用:①内容上,借屈原和白居易被贬之事写出了自己遭受冤屈、谪 官异乡这一现实。 ②主旨上,以屈原和白居易自喻,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品德高尚、 节操坚贞。(若答“结构上:承接上文‘羁绪’二字,是对作者此时万千 愁绪的具体阐释”亦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 美和祝福。 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 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 顾。 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 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 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 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解析:题干中要求赏析的是“虚实相生”,答题时找到词中的虚实,然后分 析效果即可。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片中的“记得”“六年”“犹寄”等词语看 出所写内容为虚,上联的最后是眼前的场景,为实,效果要结合情感分析,根 据词中的“与故人倾”“飞诏下青冥”“横槊看诗成”等句子可知是“对友人 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突破四 构思技巧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抑扬、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①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头上已经满布稀疏白发,回到故乡已整整三年。 醉酒后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大宋山河破碎,仕途狭窄;人到中年疾病缠身,时 光飞逝眼看已步入晚年。 穿着铁甲衣历经沙场百战,时刻空自想着要报效国家;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 声,内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 明天早上我要去被烟雨笼罩的桐江岸边,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 以“丹枫”照应“秋”;尾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达技巧,想象自己 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知识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庭中有奇树①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 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滋:当“繁”解释。“发华 滋”,花开得正繁盛。③荣:犹“花”。 试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 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 突然得到升华。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 港① 柯茂谦②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 人歌鬼哭都堪史,木落江空正独吟。 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 【注】 ①鲁港:地名。1275年,南宋主力与元军在鲁港交战,宋军主帅贾 似道听闻前线溃败,未见元军便鸣金收兵,仓皇逃跑。鲁港之败,宋军主力覆 没,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②柯茂谦:南宋遗民。 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 ②从“独吟”到“无语”,此时此地,任何语言都成了多余,诗人眼前只有 一片黄茅白苇,几面酒旗在萧瑟的秋风中飘动。 ③景物描写渲染了全诗的悲凉氛围,烘托出诗人孤寂、哀痛之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 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1)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②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2)①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②进一步点出画家 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突破一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生活杂感、别离愁绪 、贬谪失意 【回顾拓展】 请填写下表,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① 杜甫《春望》、文天祥 《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②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③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 屈原《涉江》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⑤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⑥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边关思乡 告慰平生的喜悦 别离愁绪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贬谪失意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 楼上吹笛》 ⑧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坦陈心志的告白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 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别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 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 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知识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①·春闺 陈子龙② 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 【注】 ①选自《倡和诗馀》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馀》收录了陈子龙等六 人在顺治四年(1647年)暮春的唱和之词。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 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 投水殉国。③惯:照例。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 能至血出。 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 朵难以庇护。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 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①词的上片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 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②“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 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③“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 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④“杜鹃啼”, 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 内容。                                                              ①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 ②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 ③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意思对即可)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 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突破二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 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 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 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 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 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 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恬亭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绿树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青 翠的山峦。 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互相依偎。 清静地游览才觉得心不累,有谁知道这世上幽静的地方还有几个。 想着到了深夜还要再徘徊,然后在秋风中望着天上挂着的斜月坐着钓鱼船回去。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 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要关注“清”“静”二字,这既是景物的特点,更是诗人心情的映射;“无 累”体现了诗人的悠闲与轻松;“谁知”体现了诗人抛却俗事,飘然出世的心态。 [知识迁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 杜甫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 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 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 “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 贤传》) 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 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说疏雨超过高城。叶心朱实际上看时落,台阶面长满青苔 先自己生。又有楼台叼黑景,不必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多笑,肯相信我兼 任吏隐姓埋名。 尾联意为浣花溪畔的菊花一直在笑我劳碌无功,她肯否相信我在幕府为吏、 回草堂为隐而兼有其名呢?尾联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他在幕府的秋风 中怀想浣花溪畔的草堂,寄人篱下而碌碌无为,想回到草堂又迫于生活的压力, 对当前处境非常无奈和矛盾。 2.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纵笔三首① 苏 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 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 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②膰: 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只鸡斗酒:汉·曹操 《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 痛勿怪。”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 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渴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 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再 见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