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教案

ID:735852

大小:18

页数:8页

时间:2021-06-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和真菌 第一课《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 布。 3.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 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策略 在本节教学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交流一下对以下问题的看 法:“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细菌和真菌在哪儿?”“我是怎样知 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通过学生的发言, 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 知识的情况。 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或教师培养的菌 落实物,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知道如何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 菌和真菌,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它们。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所采用的方法,知 道生物技术在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如何去研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呢?教师可以利用课文 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课上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 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 种不同的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 成员要做好分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在各个小组的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同时建议全班各组 选择的环境尽可能不同,以保证探究实验的结论更接近事实。教师要 关注各个小组的观察情况,在实验结束后,要利用课上时间让各个小 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注意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 件。 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下的细菌和真菌 探究讨论 1.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 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 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 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 养基。 2.提示 4 中的操作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 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4.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 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因为 灭菌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 5.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 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不同细菌、真菌菌落的介绍 1.细菌菌落特征 各种细菌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主要 有以下特征:菌落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程度,等等。 这些特征的形成又与组成菌落的细菌结构及生长状况有关,如具荚膜 的肺炎球菌就形成光滑型菌落,其表面光滑、黏稠;不具荚膜的就形 成粗糙型菌落,其表面干燥、皱褶。又如炭疽杆菌在培养基中成链状, 其菌落表面粗糙、隆起,菌落边缘有毛状突起。 2.霉菌菌落特征 霉菌的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由于霉菌菌丝 较粗而长,因此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 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些霉菌生长较快,其菌丝可在固体 培养基表面蔓延,使菌落没有固定的大小。因为霉菌形成的孢子有不 同的形状和颜色,所以霉菌菌落表面常常呈现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 颜色。 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的配制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3 g 蛋白胨 10 g NaCl 5 g 琼脂 15 g 水 1 000 mL pH 7.4~7.6 1 kg/cm2 蒸汽压灭菌 30 min。用于培养细菌(也能培养真菌)。 2.玉米淀粉培养基 玉米粉 60 g 琼脂 20 g 水 1 000 mL 玉米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 500 mL,文火煮 1 h;另用 500 mL 水加琼脂,煮沸熔化,倒入煮好的玉米糊中,搅匀,补足水量,自然 pH,用 1 kg/cm2 蒸汽压灭菌 30 min。用于培养霉菌。 第二课《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4.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5.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与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区别在于不是“描 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而是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 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 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第一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 出“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它们的存在对人类 有没有益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来?”等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利用发酵制作食品的过程,许多学生未曾见过,因此,教师要在 课前准备好演示实验。同时,要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 或利用教材中的彩图,作为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感 性材料。由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学生对于发酵作用的原理不容易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或者制作一个复合投影 片,也可以利用板图表示某些细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 葡萄糖,再分解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 为葡萄糖,再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总之要在观察演示实验后,引 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 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就是要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 条件。练习第一题可以作为这部分教学效果的反馈。 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但它又是现代 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尝试制作甜酒。课上 要让学生交流制作的经验,还可以将家长品尝甜酒的评语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 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制作各种不同的发酵食品,如 酸奶、泡菜等,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布置 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在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教师要重 视在各个小组成员以及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 中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讨论并总结出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以 及要注意的问题。练习第三题可以作为学生讨论活动的反馈。通过这 部分的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明确保存食品就是要防止或抑制细菌和真 菌的生长。针对本地区人们使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启发学生继续思考 “当前食品保存的方法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为什么?”“怎样保存食 品更有利于人的健康?”等问题。 在进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练习第 二题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现代科学技术 在医药方面应用的内容,如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的生产及应 用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健康 有什么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等问题;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关注基因技术在 医药生产上的应用。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内 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了解本地区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 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认同人类与 细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演示实验—发酵现象 酵母是一种真菌,适于在温暖富含糖的液体环境中生存。当它们 利用糖类物质生活时,通过对糖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在培 养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气体会 使挤瘪的气球胀大。 原理: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压力将推 动红色液柱移动至排出。 材料:125 ml 广口瓶、温度计、自制多组 U 形管、小烧杯、水 浴锅、药匙、玻璃棒、小试管、红墨水。 方法步骤: 1.实验前将器材准备好,橡胶塞打孔,广口瓶置于 40 ℃~45 ℃ 的水浴锅中。 2.U 形管中注入 5 cm 高的红墨水(如图中位置),橡胶塞插入 温度计与 U 形管,温度计置于广口瓶中部,广口瓶中的 U 形管口距 液面保持一定距离。 3.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保持广口瓶及连带装置在水浴锅中稳 定直立),加入一勺糖搅拌溶化,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广口瓶中倒 人适量酵母,快速搅拌后加盖橡胶塞(注意密封)。 4.用彩笔记录初始状态下的红色液柱位置。U 形管口另一端接 一盛清水的烧杯。 5.随着发酵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U 形管中红色液 柱缓缓移动,直至排出,烧杯中的水变红。 6.若想检验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可在红色液柱排净后将其 插入事先制备好的澄清石灰水中,也可以观察是否能使燃着的火柴熄 灭。 分析: 教材上观察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需要时间长,在学生课下进行实 验的基础上,课堂上采取这种方法实验可使学生在几分时间内观察到 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还能直接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学生对 发酵以及菌类生活的适宜温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注:此反应必须在水浴锅中进行,否则反应开始时会因温度下降 导致红色液柱向广口瓶中回流。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