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

ID:734353

大小:33

页数:6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无言之美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知识梳理 《无言之美》一文的作者是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 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笳(jiā) 着想(zháo) 颦蛾眉(pín) B. 惨戚(qī) 寂寥(liáo) 顷刻(qīng) C. 倘若(tǎng)擒住(qín) 狗吠(fèi) D. 呼号(háo) 相称(chèng) 譬如(p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呈露 怆然 信手捻来 瞬息万变 B. 飘缈意蕴 铢两悉称 丝毫不爽 C. 尽致 深巷 轻描淡写 不舍昼夜 D. 鼓瑟 凄凉 心旷神怡 惟妙惟宵 3.下面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用“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B. 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 出来的“无言之美”。 C. 作者认为雕刻塑像中的金刚怒目比菩萨低眉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作者认为音乐音调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才会让人体会出音乐上的无言之美。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中考的冲刺阶段,周老师的课越发讲得惟妙惟肖 , 课堂效率极高。 B. 刚买了新居,家徒四壁 , 老王决定要多方参照、精心设计后再动工。 C. 面对日方屡次宣称钓鱼岛是其固有领土的谬论,所有国人都感到义愤填膺。 D. 年轻时读过许多小说,现在回想起来,最使我顶礼膜拜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B. 通过这篇文章,使我们认识到,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C.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宁可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D. 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语言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无言之美”。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 B.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C. 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 D.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 7.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附丽 悌下 笼统 姑且 惨戚 尽致 譬如 颦蛾眉 缥缈无踪 翼彼新苗 轻描淡写 金钢怒目 两两相称 沉默渊穆 丝豪不爽 冰泉冷涩 目不忍睹 悲茄数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意蕴________ 散碎________ 寂寥________ 谚语________ 怆然________ 呈露________ 狗吠________ 颦眉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 铢两悉称________ 栩栩如生________ 9.近日,重庆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重庆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 完成下列任务。 (1)【诵读我宣传】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 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 字以内。) (2)【节目我主持】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 朗诵朱自清的《背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3)【活动我策划】在名家诵读的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 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10.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 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诗词之美】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________青。(A.松枝;B.柳条)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 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________ (3)【雕塑之美】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 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 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 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 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________”与“________”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________”后加“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 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了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 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又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 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 之如玉,不唯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 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 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从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又是 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 禹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 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 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忍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 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式侠 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 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 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 21 世纪履行构建使命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 入新内涵。既要弘场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 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根据第 3 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炫更须自制 桑林峰 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撞翻了一个展 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 135 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 ②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③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迭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 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种渴求交往的。理表 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 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理慰藉。 ④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 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恃。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 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 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 圈。 ⑤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恩: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 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⑥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 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⑦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继承 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迭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 重式表演。 ⑧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 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 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 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迭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 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⑨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 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的喝彩。 (选自《光明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如何才能做到自制?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的论述层次。 首先,________。 接着,________。 最后,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句式,在第④段末尾,再补充一则事例。 有些人喜欢________,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 三、写作题 13.《无言之美》作者阐明了”无言”的意蕴,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无言之美”, 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无言之美 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含蓄之美,你能对含蓄之美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吗?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C 2. C 3. C 4. C 5. A 6. D 7. 悌—涕;钢—刚;豪—毫;茄—笳 8. yùn;suì;liáo;yàn;chuàng;chéng;fèi;pín;xiào;zhū;xǔ 9. (1)名家示范入耳。经典作品润心;学名家诵读。赏经典魅力;跟随名家读经典。启迪智慧悟人生。 (2)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的 勃勃生机。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为我们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 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 (3)课文诵读大比拼;诵读技巧分享会;诵读好处大家谈;古典诗词朗诵会。 10. (1)B;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 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展想象感悟意境 (3)从;雕像;智慧;的感觉 二、阅读理解 11. (1)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或第①段首句)。 (2)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 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了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相照应;第②股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 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 (3)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证中 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4)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 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等等。 12. (1)自炫更须自制(或“自炫时代要做到自制”)。 (2)①自尊、自敬,有底线。②形式上要自我控制;③确立(或“树立”,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从反面揭示乱炫的实质;从正面指出学会自制的好处;通过举旅游的例子,并引用柳宗元的名句, 对此进行论证 (4)去博物馆;为了欣赏收藏品;走马观花,乱拍一通,发朋友圈求点赞 三、写作题 13. 【参考例文】 听者不同,感悟迥异。每个听曲者听到同一首曲,感受都差异甚大。即使是最具备鉴赏力的听者,也许 也无法完全理解曲作家的意境,这就是音乐的含蓄之美。因为有 1000 个读者就有 1000 个哈姆雷特:正因 为曲中之意的含而不破,才让听者想象无穷。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赏析,让听者沉浸于美好当中。 可是很多人认为诗词只是用最简单的词语--k-概括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这是对诗词认识的极大错 误。诗词其实是作者一种最为含蓄的表达情感的形式而已。诗词贵在意境的塑造,贵在言而不明的无限深 意当中。让读者去细细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这种细细品味是去感受诗词所创造的情境,去体 会作者那种强烈而又含蓄的情感,这就是诗词的含蓄之美。听曲读诗如此,其他艺术亦然,如果能够恰到 好处地使用意境、情境的塑造,巧妙地运用含蓄之美,就能够取得远强于单刀直入的效果。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