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ID:734175

大小:19

页数:3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感。 2、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 的审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 一、导入 杜甫晚年在西南漂泊,他怀念长安,曾写过两句诗:“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他年 轻时在长安住过很久,他的先祖杜预也是长安人,所以长安既是当时国家的首都,又是他的 故乡。中国人的乡土观念一向很重,杜甫也是,他想回乡终老,于是开始从四川出发还乡, 可是没有回到长安就病死途中。当时长安在安史之乱沦陷后,又在肃宗之后的代宗时期一度 沦陷在西藏吐蕃人手中,而且唐朝从玄宗后期到肃宗时代,中央政府逐渐失去威信,地方上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从四川到长安的陆路很不平静,只能依靠水路。这首诗就是写 杜甫在旅途中坐船来到湖南,登岳阳楼的感触。 二、诗歌解读 问题 1:诗题是“登岳阳楼”,第二句点明“今上岳阳楼”,则诗歌的内容一定是关于杜 甫在岳阳楼上所见所思,他的立足点是岳阳楼,不是洞庭湖;重点也是写在岳阳楼上眺望, 不是只写洞庭湖的湖景,这是必须要注意的。那么谁能找到诗人杜甫登上岳阳楼所眺望景象 的诗句,并且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答 1:第二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二国在岳阳楼的东南方向分界,太阳 月亮整天漂浮在洞庭湖上。 问题 2:根据课下注释我们了解到“坼”是分裂的意思,这位同学理解为吴楚二国在岳 阳楼的东南方向分界,太阳月亮整天漂浮在洞庭湖上。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几幅地图,请大 家仔细观察,杜甫在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是符合事实的吗? 答 2:不符合。从地图上看,第一,吴国并不在楚国的东南方向,而是在正东方,甚至 可以说是东偏北一点;第二,吴国离岳阳楼相距甚远,杜甫不可能见到“吴楚东南坼”的景 致。 问题 3: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杜甫不可能见到“吴楚东南坼”的景致。就“乾坤 日夜浮”一句说,杜甫这次登岳阳楼,应该是在白天,最多是傍晚,他只能见到洞庭湖的昼 景,不可能见到整个洞庭湖“乾坤日夜浮”的景致。所以,这两句诗,不全写的是实景,而 是有一定的想象成分在里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为什么写得这么虚虚实实的呢? 这里老师在给大家补充一份材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地坼”是不详之兆,唐人是深知这一点的。杜甫在这里运用这 样一个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答 3:杜甫写景带有想象成分,显然是要传达一些言外之意的,实指对唐王朝即将分崩 离析表示深深的忧虑。后来,辛弃疾用了杜诗的典,也是用来惋惜当时南北分治的局面的, 他的《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有:“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 无尘迹。”这跟杜甫的寓意一脉相承。 问题 4:接下来是“乾坤日夜浮”,在《易经》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站在 岳阳楼中,上面是无际的天光云影,下面是无边的波涛起伏,波涛映照着天光云影的起伏, 就好像天空在湖水中动荡。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水的浩渺无涯。中国诗歌常讲气势,这两句 的气势非常雄伟,整个天地都在笼罩之中。现在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答 4:“吴楚东南坼”的虚实描写表现出来的是世事大势,“乾坤日夜浮”表现出来的是 自然变迁。写景之中侧重了感受的抒发,寄托了杜甫的寓意。 问题 5: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他的《春望》,现在来一起回顾一下。 答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 6:《春望》这首诗前两联写的是“国愁”,第三联写的是“家恨”,尾联写的是“己 忧”。我们能不能把这三者情感试着对应到这首诗来? 答 6:前两句是写“国愁”,第三句是写“家恨”和“己忧”,这四句写出了杜甫心情 的黯淡,将他的落寞、孤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问题 7:戎马,战争,战乱。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我 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将“涕泗”解释为:“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这是没有可 靠根据的说法,大概觉得杜甫悲伤时流鼻涕不雅观而自己凭空猜测出来的一个解释吧。古书 上“涕泗”连用还没有偏义复词的其他用例,为什么这里要“偏义复指”呢?这是过度使用 偏义复词来解决问题的一例。其实“涕泗”正是形容杜甫极度伤心痛苦的好词语。 三、总结 杜甫的诗歌主要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因为这份关怀出自他的天性,他的胸 襟比一般人博大,感情的分量也比一般人厚重。他把道德伦理的感情与他自己私人的本性情 感结合起来,打成一片。他所写的那种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大众的情感是如此真挚、深厚、 博大,这也正是造成杜甫在古典诗歌上“集大成”的重要原因。 附录材料:关于“地坼”的材料 “地坼”是不祥之兆•唐人深知。《开元占经》卷四《地占》“地坼”条: 《秘徵篇》曰:“三公秉执.卦录在心.则地坼。”《考异邮》曰:“臣恣.地裂坼。”《汉 含孳》曰:“大夫专权.兵陵地坼。‘'《海中占》曰:“主好听谗言.废置大臣.女子为政.刑 法诛 X 不以道理.则地坼。”京房《对灾异》曰:“阴倍阳,则地坼;臣叛君.则义废;此人 君不亲.上下不厚.致此灾也。不救.则骨肉相残,父子分离.羌夷叛去。”《演孔图》曰:“地 坼.阴畔不静.阳不施,臣下专恣.故天下以谋去主。”《潜潭巴》曰:“地裂.下分威执.曰臣不 臣。”《汉书》曰:“和帝永元七年.赵国易阳地裂。”京房《易传》曰:“地坼裂者.臣下 分离,不肯相从.灾及王公。”张衡上书曰:“土裂者,威分。"《月令》曰:“季秋行冬令. 则土地分裂。”《尚书说》曰:“黄帝相亡,则地裂。”京房《易妖占》曰:“阴倍阳.地分 坼。”又曰:“地分.下叛主。贤明退.不肖者进。”又曰:“地劈大者.此谓兵起天下。分 离长一里以上.及成谷.其中有水且至。所谓地劈者.坏也。”又曰:“地劈于邑.城毁废;劈 于邑朝.天下有大兵.其邑独亡.春夏无伤;劈于朝廷.邑分离为数乡;劈于宫殿.室邑社稷灭 亡;劈于社稷.乃大祠,其下邑有大殃;劈于兵冢,下民大死亡。” 《抱扑子》曰:“军中地裂,急徙居•不则军败。”《地镜》曰:“地裂劈.臣下有分离;若 在城门.骄臣从中起.邑有谋兵;地裂朝廷.分其乡部;地裂社稷.天下有大兵;地裂市里居家. 不出三年.大兵起.国有忧;王道中忽坼.不出四年.王道绝.有分天地。居地分裂一里以上. 或山阜破.丘有水.天下流亡。 地劈有音.及见杂物形.若于朝廷、宗庙、丘社、道中咸为兵乱、国乱;地坼有声.天下 不安,国分,急兵起。地夏裂一丈以上.X 五谷。秋裂.民流亡。冬裂.大凶;兵起,国主亡。” 京房《易妖占》曰:“地以正月劈.有伤岁。以二月劈.人主吉•岁乐。以三月劈.岁熟,吉。 以四月劈.人主吉.岁熟.五谷登。以五月劈.五谷收。以六月劈.此岁定。经七月劈.此惊骇. 兵起发。以八月劈.兵大作.民流亡。以九月劈.煞兵行.人主恐亡。以十月劈.有亡.邑有兵。 以十一月劈•民不安.兵大作。以十二月劈.人主大降将凶。”《潜潭巴》曰:“地鸣而坼.君不 专政.臣叛作。”《易坤灵图》曰:“黄之人精.兵起.地大裂.土化为人。”《易妖占》曰: “地劈有状.掌掌阑阑.此兵急。邑分有音."匈啕乱.天下不安.传驿相从。”“地分坼.军破 将急出.去不可止。”汉阳嘉二年六月.雒阳宣德亭地坼.长八十五丈.时李固对策,以为阴类 专恣.将有分离之象.上帝以戒陛下。”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