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ID:733735

大小:17

页数:3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5 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难点:实验设计证明气孔的存在、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三、教 学 预 设: 【引入】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显得很燥热,为什么会有这 么大的差别呢?这与植物的什么有关呢? 【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 你认为什么是蒸腾作用呢?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实验说明:选用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以及“不要透气、浇水后阳光照射”,都是希望蒸腾 作用能加强,而使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观察。 实验现象:能观察到水珠的产生。 实验结论: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蒸腾作用的存在。 一、叶的结构 【引入】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实验】实验说明: 1、氯化钴蓝色滤纸:氯化钴如果不含结晶水,则呈蓝色,若含结晶水,则呈红色。因此, 向氯化钴蓝色滤纸呵气,水汽会使滤纸变红色。 2、实验前要用滤纸将上下表皮上的水分洗干,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选用同一张叶片,目 的是进行对照,因为叶片大小会影响实验结构。 实验现象:贴在叶表皮表面的氯化钴蓝色滤纸都会变成红色。下表皮滤纸先变色,并且颜色 会深一些。 实验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 来的水分。 【设问】从刚才的实验可知,不是叶表皮的每一处都在散发水分。那么,水又是从上下表皮 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观察、实验】 实验说明:取材不能撕得太厚,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实验现象:1、表皮细胞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保卫细胞呈现半月形。 2、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素,气孔周围得细胞壁较厚。 3、叶片受热后,气孔内的气体会排出体外,在叶表皮表面形成气泡。形成气泡 数目多,说明气孔就多。--气孔是叶片排出气体的门户。 【小结】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经导管运输到叶;水从 气孔中蒸腾而出。(根尖吸收--根、茎木质部中的导管--叶柄中的导管--叶肉细胞(利 用或经气孔散失)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图表:一株玉米植株整个生长时期的吸水情况 提问:吸收了多少水?剩余的水哪里去了呢?一株小小的玉米一生中需要消耗如此大量的水, 约有 99% 散失到大气中。这是不是一种浪费?蒸腾作用对植物体有没有意义呢? 学生主动探究“蒸腾作用的意义”。 (1)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并能促进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 机盐向上运输。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如此高大的植物体,为什么水分能够源源不断 的从根运送到几十米高的树梢呢?教师出示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动态过程,学生尝试着解 释原因。 学生观察模拟动画,意识到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产生的重要意义: 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并能促进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向上运输。 (2)炎热的夏天,人站在骄阳下暴晒久了容易中暑,那植物会不会也 “中暑”呢?为什么 露天地如同火烤,而树林中却是清爽宜人?“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为什么不会被阳光灼伤 呢? 教师出示资料: ①据测定,在干旱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树林,每天能向空中散放大约 6 千克的水;热 带雨林降水较其他地区频繁,林区的降水量比无林、少林地区增多 30%左右;据科学家测算, 某热带雨林的降水量是 1950mm/y,蒸腾量是 1570 mm/y。请算一算:蒸腾量占降雨量的百分 之几?该组数据又能说明什么? ②在蒸腾过程中,1g 水化为水蒸气时,在 20℃条件下吸收能量约 2.45kg;有人测量过,城 市露天下气温高达 35℃时,树荫下只有 22℃;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比非 绿化地区的气温低 0.8℃,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 1.3 ℃ --3.2 ℃ 。这些数据能 说明什么? 学生阅读资料,对比分析数据,推测得出蒸腾作用其他方面的意义: 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量,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进一步认同蒸腾作用的 重要性。 三、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讨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1、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银柱会上升。 --因为在春天的阳光下,使气孔打开,且气温升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2、放在烈日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夏天的烈日下,水柱不会缩短。 --因为夏天的烈日下,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基本停止。 3、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阴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上升,但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 --因为阴湿的环境中,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不大,蒸腾作用就弱。 4、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水银柱会迅速上升。 --因为电吹风可以营造气孔周围的小气候--水分散失快,气温高,蒸腾作用会加强。 5、设计关于蒸腾作用的实验: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启发学生提出与 蒸腾作用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交流: 1.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园艺工移栽植物时,往往选择阴天或傍晚? 教学反思: 学生进入初中后课业负担突然加重,多数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学习。在生物学习上,不 少学生只是想一味地接受新知识,特别在实验方面,根本没有考虑到课本的编排人员为什么 要做那样的安排,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材料用具,为什么要安排那样的实验顺序。只是在不 断的模仿,书上说用什么,他就用什么,书上说第一步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基本是照葫芦 画瓢。这样长此以往,不但抹 X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逐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丧失。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