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三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八)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语文三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八)

ID:732671

大小:26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语文三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 (八)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①(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②化枯枝。 湘东一目③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②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 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③湘东一目:南朝梁湘 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 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破题,写诗人公事之余,难得闲暇,于是生发出与友人弈棋的雅兴,引出 后文对下棋的描述。 B.颔领联以“蛛丝游碧落”“蜩甲化枯枝”描写对弈情状,逼真传神,堪称精妙, 可以见出弈棋之趣。 C.颈联“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写出落后一方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 扭转颓势的情景。 D.尾联以反问作结,写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因一心鏖战,连星沉月落也都忘 却,风趣而令人回味。 (2).这首弈棋诗颔联和颈联分别写出了怎样的理趣?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初到临平①见山二首(其一) 李纲 我见青山若故人,峰峦照眼自相亲。 只应今日爱山意,便是他时傲世因。 点缀白云春缥渺,萦回绿水晚奫沦②。 君恩若许归田里,定卜山间老此身。 【注】①临平:今属浙江杭州。②奫(yūn)沦:深广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热爱山水,不仅因为景美,也有其文化 心理基础。 B.“只应”二句为流水对,上下联一气呵成,结构紧凑,于整齐凝练中见 灵动挥洒。 C.第五、六句宕开一笔,正因白云、绿水的映衬,青山才不会重拙,而有 “缥渺”之致。 D.律诗篇幅有限,因而需要避免重字,本诗“山”字连用三次,不能不说 白璧微瑕。 (2).诗人是怎样表达对临平青山的热爱的?试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其一)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 禁:消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诗人的喜爱之 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 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 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 趣。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小重山 陈亮①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 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②。江南阔,无处觅征 鸿。 【注】①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②据《丽情集》 记载,唐朝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 泪为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气氛,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 调。 B.“冷烟浓”中的“冷”,既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也暗示着词人的冷寂心境。 C.下阕用典,体现出词人的满腔忠诚,同时有忠心无处可诉的悲苦,用语含 蓄。 D.“江南阔”中的“阔”,指地之辽阔,使全词在哀婉之上添了一丝悲壮与豪 放。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上阕的写景艺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织妇叹 [宋]戴复古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 X 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了织妇之勤。 B.三四句道出了织妇的处境。绢丝未成,就想着用它们去缴纳赋税和赎回典 当之物。 C.五六句与宋代张俞《蚕妇》中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 工之妙。 D.这首七言律诗以织妇口吻,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通篇饱含强烈慨叹,感 人肺腑。 (2).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似浮云鬓似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萧处士勾勒出一幅肖像 画。 B.颔联表明,萧处士淡视名利、性情豁达,他把诗、酒视为生命的一部 分。 C.颈联通过写景,交代了萧处士的行程,也表明萧处士急于踏上旅途。 D.诗歌前两联着意刻画人物,后两联侧重于写景抒情,全诗层次清晰。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 ﹙815 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 X,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 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1).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 (2).诗人表达思想情感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 处。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1)颔联: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心 似蛛丝游碧落”的比喻,写出下棋者殚精竭虑,和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 甲化枯枝”借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写出下棋者意志集中,已达 忘我之境。用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深刻的道理。(2)颈联:揭示了做事须意志 坚韧、从容乐观的道理。“湘东一目诚甘死”借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的典故, 写出下棋只剩一眼的危机情形;“天下中分尚可持”笔锋突转,指出只要不轻 言放弃,精心运筹,仍有平分天下的希望。将局势的危急和弈棋者的坚持努 力进行对比,借弈棋者心理状态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解析:“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分析有误,应是表现希望通过精 心运筹,背城一战,最终与对方平分天下。 2.答案:(1).D (2).①运用比喻、拟人。将临平青山比作老友,山光照眼,让人感到非常 亲近。②直抒胸臆。诗人直陈爱山之深,哪怕他日傲对世人都不在意。③ 融情于景。春日山间,白云点缀,绿水萦回,让人无比喜爱。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 项,“白璧微瑕”错误。律 诗避免重字,是一般性的要求,但不能绝对化。诗人为了表意、表音的需 要,有时会有意重复使用某些字词,以达到前呼后应、强调语意的效果, 或者造成特殊的韵律感。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杜甫的“舍南舍 北皆春水”、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都不避重 字、重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此诗连用三个“山”字,读来丝毫不 觉累赘,相反突出了诗人的“爱山”之情,给人一往情深之感。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运用多种手法,生动 传达出了对临平山水的热爱之情。他先将青山比作“故人”,又直接抒发 “爱山”之意,接着具体描绘了临平山水的美景,寄寓了自己的喜爱之 情。 3.答案:(1).C;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 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的描写, 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 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4.答案:(1).D; (2).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清冷幽静的秋景中寄寓浓浓的愁 情。②多角度描写,富有层次。从视觉、听觉、触觉、远近、高低等角度 描写。③选取景物,渲染烘托。描写啼鸟、暮霭、月光等景物,渲染烘托词 人内心的悲苦。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用红绡喻晚霞,比喻贴切。 解析:全诗风格哀婉,无“悲壮与豪放”。 5.答案:(1).D; (2).(1)感叹织妇命运的悲苦。织妇的悲叹,不在“输官”、不在 “赎典”,也不在“布衣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的情况下,才发出“愁 X 我”的 喟叹,逐层铺垫,深刻表现出织妇连最低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悲苦境 遇。(2)感叹社会的不公。织妇一年到头“为蚕忙”,织的是绫罗锦绣,穿的却 是“布衣仍布裳”,对比中表现出社会的不公。(或:“输官”“赎典”句,暗示了官 府租税和高利盘剥是导致百姓贫苦的社会根源,拓宽了“叹”的内容,寄予了 诗人的深切同情。); 解析:“七言律诗”有误,七律讲求平仄相对,颔联颈联须对仗;“通篇饱含强烈 慨叹”有误,应是层层递进,逐步表达出织妇的感叹之情。 6.答案:(1).C (2).①前一句写黔南环境恶劣,不喝醉怎么敢前往,表达了诗人对萧处士 前往黔南的担忧,也表达了诗人对萧处士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后一句描写 月色苍茫之景,营造出凄凉的意境,衬托了诗人内心离愁之深。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 项,“表明萧处士急于踏上 旅途”理解错误。颈联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萧处士的依依不舍之 情,而非萧处士急于踏上旅途。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不醉 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意思是那里环境恶劣,想到如此让我心 忧,那么就让我们今天在磨围山伴着苍苍明月,痛饮美酒,不醉不休。本 文是送别诗,面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诗人心中有对友人的不舍,想借酒表 达惜别深情。“磨围山月正苍苍”,展现磨围山月色苍苍,辽阔无边,暗 含着对友人此去前路漫长、路途艰辛的担忧。 7.答案:(1).①首联写风云变色,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②颔联写红 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苹生长。③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 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④尾联总写江南景色之“好”。⑤诗 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霁后花鸟图。 (2).①首联动静结合,②并以“风”、“云”和“晴”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③ “断”一语双关,暗示作者被贬的肝肠寸断。④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 苹的绿叶。⑤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⑥视觉与听觉相结合,⑦并以 “白雁”、“ 黄鸸”自比,“重”写心情之沉重,⑧“语未成”写自己受打击后的噤 若寒蝉。⑨尾联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反衬。⑩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 并直抒胸臆写心情的低落。 解析:译文: 春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温暖又明 快。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生的绿苹,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沉重,只得低空飞行;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 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渐渐的体弱多病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8.答案:(1).BE;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 项,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 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E 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 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回答问题可 以从诗歌描写的内容和使用的手法入手分析。这句诗可以拆分为“下 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作 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是动中见静的方法。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