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轮冲刺古诗词鉴赏练习(六)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三轮冲刺古诗词鉴赏练习(六)含答案

ID:732518

大小:32

页数:14页

时间:2021-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语文三轮冲刺 古诗词鉴赏练习(六)含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衡阳泅州寺 张抃①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②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 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 样子等。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 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 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 了表现空间。 (2).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 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 衰。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 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 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 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 (2).“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 析。 4.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 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 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 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 寻味。 D.相对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 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 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 启示。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① 刘禹锡 风云变化饶年少②,光景蹉跎属老夫③。 秋隼得时凌汗漫④,寒龟饮气受泥涂。 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诬⑤。 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⑥。 【注】①乐天,即刘禹锡的好友白居易。此诗作于在苏州任上,当时刘禹 锡因受排挤贬官至苏州任刺刺史。②饶:让。年少:指当时任宰相的李宗 闵、牛僧孺等人。③老夫:刘禹锡自谓。④汗漫:指没有边际的天空。⑤ 北叟之言:指《淮南子·人间》载“塞翁失马”故事。诬:虚假。⑥卢: 《演繁露》卷六:“凡投子者,五皆现黑,则其名卢。”成卢:指掷散子获 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云变化”比喻朝堂政治斗争,用“光景蹉跎”暗指生活困 顿,虚度光阴。 B.颔联用“秋隼”“寒龟”两个意象,形象地说明了人在得志和失势时的 不同状态。 C.颈联借用东隅等典故,反映出在人生的过程中“得”与“失”的朴素辩 证关系。 D.尾联把人生比作掷骰子的游戏,别具匠心,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了诗人的 精神面貌。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 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 到此。②崦:山。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 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 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 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 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不忍久看而回首。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 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 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 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 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 是非。 D.七八两句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 其不凡的个性。 (2).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 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① [宋]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于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 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②。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 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 肆③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闲居瓢泉时。在此两年 前,辛弃疾遭台臣弹劾,罢福建安抚使,再次退居信州带湖。止酒:戒 酒。②“汝说”句:《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 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铁锹跟随,并说“死便埋我”。③肆:原指罪犯 处死后陈尸示众,这里指打碎酒杯。 (1).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作者安排了一场一主一仆即________ 和________两个角色的对话,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 (2).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词品》说辛弃疾《沁园春》止酒词,“以游戏文 章,寓意填词”。请你结合全词,从“游戏”和“寓意”两个角度加以分 析。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 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 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 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 七月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 自然景象。 C.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 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 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答案:(1).D; (2).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 孤独寂寞的心情;用秋风、寒月、雨打篷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 凉心境;乡关、雪园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官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 力。应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雪园”是联想之 景,“一点渔灯出第丛”是想象之景。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 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根据题千的暗示,要根据意象所蕴 含的情感对意象进行分组,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了。 2.答案:(1).B (2).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 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 切忌盲从。 解析:(1).“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曲解文意。“行藏终欲付何 人”意为一生的行事最终交给何人评说。颔联表明历史人物在其所处时代 难免被误解,在后世传言中更会失真。此诗说明许多历史被歪曲,许多历 史人物得不到正确的历史评价。 (2).解答本题,需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主旨。首联作者将贤人 生前为功名付出的“苦辛”与死后任“写史人”摆布进行对比,揭示了无 数贤人的悲哀。颔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贤人的悲哀。颈联侧重感叹史 书的不客观,难现贤人的精神。尾联以沉痛的笔触状写了贤人功业蒙尘纳 垢却又无力辩说的凄凉结局。综观全诗,作者就读史有感而发,表达了史 书难以做到客观真实的观点,表现了诗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据此可知, 诗人身上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3.答案:(1).D; (2).①“雪海涌”“阴山动”极力渲染军队的声威,写出了将士们 的昂扬斗志。 ②“兵气连云屯”“白骨缠草根”写出了战局的紧迫和战争的惨烈。 ③“风急”“雪阔”“石冻”等描写出边塞自然环境的恶劣,烘托战争的残酷。 4.答案:(1).D (2).①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诗人的凌云之志;②古竹梢可拂 云、挺拔、坚韧,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叹;③启示我们,即使遭遇 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 解析:(1).命题人考查的是考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项, “更喜欢”分析错误,诗人对“新竹”与“古竹”都同样欣赏喜欢,没有 “更喜欢”之说。 (2).命题人考查的是考生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及其获得的成长启示。“新 竹”成长很快,甚至一夜之间猛长千尺,直上云霄,冲天而立,这里托物 言志,寄托了诗人的远大志向,想像新竹一样上青云。“古竹”虽老,仍 然挺拔,高千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坚韧,自己要像它一样乐观坚强,也 有对自己处境的感叹。启发我们,要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强,要有凌云之 志,即使在遭遇挫折时,也要坚强乐观。 5.答案:(1).A; (2).①表达了诗人什途失意的愤懑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不向命运屈吸的顽强精神; ③表达了诗人能辩证地看待事物、通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6.答案:(1).A; (2).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 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 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 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 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1).A“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开篇的发问流露出作 者对辛劳填海的精卫的同情。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同意” 或“不同意”均可,关键是对“愿我身死子还生”中“子”的理解。一是 将其理解为精卫,呼应前面的“飞多羽折时堕水”,是以作者的口吻表达 甘愿牺牲自己以帮助精卫,侧面表达对精卫的同情和崇敬之情;一是将其 理解为精卫的子孙,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世世代代奋斗不息、前赴后继地 填海。 7.答案:(1).C; (2).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 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 ②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惟见鸟”“未逢人”, 衬托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③对国家、民生的深深忧虑。诗人回首“战地”“黄尘”,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 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解析:(1).C 项,“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错,从全诗来看,贯串全诗 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颈联描绘的山林图景似乎 舒缓了诗人的愤怒情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但更加凸显了一种荒 凉、寂静的氛围,与“归隐山林”无关。 (2).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每一联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注释、情感词等关键 信息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写国家动乱频仍,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表现了诗 人对这些“盗贼”的愤怒与痛斥。颔联,写东屯北崦的荒凉,此地如此偏僻,也 因贪官的搜刮,百姓无法生存,纷纷逃亡。诗句以“惟见鸟”来衬托荒村的空 无一人。颈联,写山林景色优美,诗人的情绪似乎略有舒缓,也衬托出诗人内 心的不平静,更加凸显了该地的荒寂。尾联,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 尘”的描绘(虚写),以及“回首”这一动作,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 忧虑。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诗歌的情 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 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 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 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 情感而放弃诗句。 8.答案:(1).B; (2).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面对“众人纷纷”, 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南吾身”,更是集中表 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白己本身的 德行,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白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 态度接近。 解析:(1).B 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 “美恶由吾身”。故选 B。 (2).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诗句表达的态度。诗的一二句说,一般 人所说的“是”与“非”,不是评价是非的真正标准,当然也不是评价我的是非 的真正标准。三四句,就举例为证。所举之例,乃是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与 人物,因而最具说服力。五六句反过来说,只有圣人的评价值得重视,因为他 们不会颠倒轻重。七八句回归现实,指出:从根本上来讲,决定美恶的,还是自 身。“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 正馥郁芳柔。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 9.答案:(1).“我”;酒杯(杯) (2).游戏: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 形象。它善于揣摩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 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 来”,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随时听候召唤。 寓意:作者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 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 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 歌是基本前提。对于这首词,通读之后,根据“杯汝来前”“汝说”“叹 汝于知己”等关键词和关键句发现其中“我”与“酒杯”的对话结构并不 难。 (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以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读诗技 巧。对于“游戏”的分析不难,只要读懂了“我”“汝”主仆一样的对话 关系,就明白了全词的游戏性质。对于“寓意”的分析,通过探寻“游 戏”背后的含义,结合词作的写作背景,也不难得出“壮志难酬,借酒消 愁”之类的结论。 10.答案:(1).A; (2).《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 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 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 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 项,“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不当。《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 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 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 始转凉了。故选 A。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 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 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 阅读,解答时首先要回忆《沁园春•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秋 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再分析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哪些意象, 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找出两首诗情感的不 同,组织答案就可以了。《沁园春•长沙》中意象繁多且色彩亮丽,通过对长 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 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李 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大火”“霜”“云”“月”“汾水”等常用意象,通过对早 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