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 IS 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 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基础知识题(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纤.细(qiān) 埋.怨 (mái) 骸骨 前合后揠 B. 畏葸.(xǐ) 榫.头(sǔn) 寒暄 沸反盈天 C. 逡.巡(quān) 连累.(lèi) 厮打 流血漂橹 D. 提.防 (dī) 贾.人(gǔ) 暮蔼 羽扇纶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形、字音的能力。 A.“纤细”的“纤”应读 xiān。“埋怨”的“埋”应读 mán。“前合后揠”的“揠”应该为“偃”。 C.“逡巡”的“逡”应读 qūn。“连累”的“累”应读 lěi。 D.“暮蔼”的“蔼”应改为“霭”。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滴滴打车有内置聊天功能,乘客可以直接和驾驶员进行联系,从而更方便地帮助驾驶员确定乘客当前 位置以及其他内容的 。 (2) 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下探测器即将用于我国海底矿物资源 的 。 (3)现代化的中国需要融入更多现代艺术元素,现代艺术元素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中国,这已是无 可 的事实。 A. 沟通 考查 质疑 B. 沟通 考察 置疑 C. 勾通 考察 质疑 D. 勾通 考查 置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1)“沟通”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 的通畅。属褒义词。“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属贬义词。此句是说驾驶员和乘客进行信息通连,不能 用贬义词,故选“沟通”。 (2)“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考察”的对象多是重大的客观事物,也可指干部、领 导者、工作人员等。“考查”指测试检验,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考查”的对象多是人的活动, 如学习、工作、业务、活动、言论、成绩等。此句是水下探测器将对我国海底进行实地观察,选用词语“考 察”。 (3)“质疑”是指出问题、提出疑问。“置疑”是怀疑,常用于否定形式,如“无可置疑”、“毋庸置疑”。 本句根据横线前“无可”,选用词语“置疑”。 故选 B。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 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 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 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 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 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 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重整 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相 矛盾。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 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④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 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人处事公正。不符合语境。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 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⑥万无一失:指非常 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符合语境。故选 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 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 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 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 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 复。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7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石黑一雄,此前一直被认为最有希望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此奖无缘。 B. 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趁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 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C. 中国的哲学蕴涵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的中华 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 互联网法院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在线调解、网上立案、在线审理,提高了审判效率,可以更好地实现社 会公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结构混乱,“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句式杂糅,“当……情况下”可改为“在……情况下”; C.不合逻辑,“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表述主客颠倒,改为“良渚大量的建 筑遗址正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D.语序不当,“实现在线调解、网上立案、在线审理”先后顺序混乱,改为“实现网上立案、在线调解、 在线审理”。 故选 A。 5.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娥冤》中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贤臣苌弘、 神话中的蜀王杜宇、战国的邹衍、汉代的东海孝妇。 B. 《高老头》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人物命名,讲述的是笔下人 物高老头跌宕起伏的一生。本文以故事主人公高老头不同的人生境遇为出发点,意在说明金钱泯灭人性的 悲剧主题。 C. 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 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D. 《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宝玉就是无材补天,弃 于青埂峰的那块顽石的化身,“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的姻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有关文学常识、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说法错误,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故选 B。 二、古诗文阅读(4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6.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B.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7. 下列各句中“以为”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D.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8. 下列各句加点词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才能不及中人.. C.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6. A 7. C 8. A 9. (又派遣)良将手持弓箭把守要害的地方,派忠实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兵,手持锋利的兵器,盘问来往的 行人。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没有通假字; B.“没”通“殁”,死; C.“倔”通“崛”,突起; D.“景”通“影”,是名词用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为:把……作为(划为); B.以为:把……作为(制成); C.以为:认为; D.以为:把……作为。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黔首:古今同意,指百姓。 B.中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中介人。 C.赢:古义,担负;今义,获利,或者与“输”相对。 D.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句中:“信臣”,可靠的大臣,忠实的臣子;“陈利兵”,手持锋利的兵器;“谁何”,缉查盘问。 参考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 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 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 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 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 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 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 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 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 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 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 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 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 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 消灭了秦的家族。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 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 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 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 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 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 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惑,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 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 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 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 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 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 黾勉 mǐn miǎn:努力。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 拟:模仿 B. 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范:以……为榜样 C. 终不能悛. 悛:屈服 D. 然自其斥.居东坡 斥:被排斥,被贬谪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B.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C.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D.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坡先生被贬海南,他的小儿子苏过陪同住茅舍吃苦菜芋头,但是他不以为苦,喜欢写诗,而诗也还是 精神饱满。 B. 苏轼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是因为喜欢陶渊明的诗,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三是因为陶渊明的性格。 C. 苏辙认为,苏轼到了晚年在陶渊明身上寻求寄托的说法难以让世人相信,因为不管出入朝廷还是升官贬 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 D. 苏辙认为,苏轼的诗作胜过李白、杜甫,和陶渊明并驾齐驱,自己跟着兄长写诗,但总是不如他,可见 东坡才华横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屈服”错误。悛:悔改。句子翻译为:最后还是不能改悔。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 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为有余”的主语是“其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 “辙”作“从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 项。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B.“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错,根据原文“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可见诗作不多不是原因,是因为陶渊明其作品和人品。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集,作动词,编成集子;遗,送给;志,记,记下来。 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 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 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 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 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 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 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 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 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 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 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 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 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 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 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 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 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 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 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 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一开始就实写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 B. “年年”二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别离。 C. 诗人从夫妻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显得具体而不抽 象,真切而不矫饰。 D. “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 15. 结合全诗,分析“针线”这个意象出现两次的具体作用。 【答案】14. A 15. (1)“针线”是贯穿全词的线索;(2)上片提出“针线”,描绘出闺中女子因寂寞 而停下针线的场景,引人深思,以待下片解答;(3)下片引出行人,衣衫已破却无补衣之人,表达思念之 情,与上片形成呼应。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内容、情感以及品味诗词语言的能力。 A.“作者一开始就实写远方的爱妻”错误,词一开篇就运用对针线的联想,虚写远方的妻子社日里停下针 线的愁思情景。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能力。 解答在文中作用的题,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在结构上,这首诗围绕“针线”来描述 闺中女子和行人。 上片,以“针线”为张本写夫妻别离。“今朝社日停针线”,古代,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诗 人想象远在家乡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妻子停下 做针线抬头就会看见双飞的燕子。看到燕子都成双成对,而作为丈夫的自己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 立在小溪畔,怎能不悲伤。围绕“针线”写自己所思念的闺中之人。 下片,以“针线”为张本写自己对妻子思念。起笔两句“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是说春衫已 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春衫破旧,能拿起针线为自己缝补春衫的人远在天边。自己此时虽有鲜花,却无人佩戴,以酒浇愁,又无 人把盏,醉后更无人照管。围绕“针线”写远行之人。由此可见“针线”起着线索作用。 在内容上,可结合着“停”的原因分析,“双飞燕”“寂寞”表现了词人再看到双飞的燕子后的寂寞孤独 之情;“破”“泪”写出了行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片中的“谁针线”与上片的“停针线”相呼应,因 此,“针线”在结构上,又与上文相呼应。 具体作答时,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具体内容,分条组织答案即可。 (四)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常以酒为媒介来抒发情感,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表现出诗人被贬而沦 落天涯的孤寂与苦闷;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诗人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自己壮 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及秦灭亡的原因一句是:“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定风波》中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往往取酒还独倾 (2). 一尊还酹江月 (3).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 闻道有 先后 (5). 术业有专攻 (6). 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书写易错的字词有:倾、酹、施、术、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带伤疤的人 毛姆 正是由于那块伤疤,他才第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块疤又红又亮,像个大月牙儿,从鬓角直到下巴; 不用说,那准是由一次可怕的创伤造成的。不过,我也说不清它究竟是剑伤呢,还是因一片炮弹皮所致。 总之,在那张圆圆的、胖胖的、笑容可掬的脸上,竟留下这么一块疤,真是令人不愉快。除了一套寒酸的 灰色西装,一件黄卡其布衬衫和一顶残旧的宽边帽,我还从未看见他穿过别的什么。每天,他总是在喝鸡 尾酒的时间,从容不迫地围着酒吧间溜来溜去兜售彩票。如果说这是他谋生之道的话,十有八九生意是不 顺心如意的,因为我始终没看见过有谁买他的彩票。虽然如此,我时不时看到有人请他喝上一杯,而他倒 也从不拒绝。每逢走到一张桌旁就停下来,满脸堆笑,念叨着彩票上的号码。 一天晚上,我和一个朋友站在酒吧间里。这时,脸上带伤疤的那个人走了过来。我摇摇头,因为从我 来到以后,这已经是他第二十次求我买彩票了。但是,我的朋友却亲热地跟他点点头。 “您好,将军,日子过得如何?” “还过得去。生意太糟了,说不定会越来越坏哩。” “您想喝点什么,将军?” “一杯白兰地。” 他一饮而尽,把杯子放回到柜台上,冲我的朋友点了点头。 “谢谢,再见。” 然后,他转身又向几个站在我们旁边的人推销他的彩票去了。 “是您的朋友?”我问,“他脸上的伤疤真可怕。” “他是尼加拉瓜来的一个流亡犯。可是,他并非一个坏人,我常常给他几个比索。从前,他是个革命 党的领袖,要不是因为弹尽粮绝的话,他早推翻了政府,当上国防部长了。军事法庭对他们进行了审判。 他被处以死刑,黎明执行。 “他在被俘的时候,恐怕就料到自己将会落得什么下场了。他在狱中度过了一夜,还有其他几个人。 他们玩纸牌消磨时间。天亮了,士兵到牢房提他们去刑场行刑。 “他们被带到监狱的院子里,五个人并排靠墙而立,面向行刑队,半天不见动静,我们那位朋友问负 责执行的军官究竟等什么。军官说,有一位统辖政府军队的将领要来参加这次执行,所以他们在恭候他的 莅临。 “‘那么我还来得及再抽支香烟。’我们那位朋友说。 “但是,没等他点上香烟,那位将军就走进了院子,后面跟着典狱长。问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其他人 摇了摇头,只有我们这位朋友开了腔。 “‘我有个要求,我想跟我的老婆道声再见。’ “‘好。’将军说,‘她在哪儿?’ “‘她在监狱大门口等着哩。’ “‘那顶多不许超过五分钟。’ “‘不会超过五分钟的。’我们这位朋友说。 “‘让他站到那头去。’ “两个士兵走上前,那个定了罪的叛逆者在两个士兵中间走了出来,走到指定的位置。负责执行的军 官在将军的点头示意下发出命令。一声刺耳的枪声响过后,四个人倒了下来。我们这位朋友抽完烟, 把烟头一掷。 “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女人急如星火地跑进院子。只见她手放在胸口上,突然停住脚,然 后发出一声哭喊,伸出双臂,向前扑去。 “‘活见鬼。’将军说。 “叛逆者迈动一两步迎上前去,她一头扎进他的怀里,深情地号啕大哭。他把嘴唇紧紧压在她的嘴唇 上,几乎就在这一同时,他从那褴褛的衣衫里掏出一把匕首——我不知道他是怎么一直保存那把匕首的—— 一下子刺进她的颈部。鲜血从刺穿的静脉管淌出来,染红了他的衣襟。 “这一切发生得那么出其不意,站在周围的人望着她,脸上流露出惊愕的神情,叛逆者心中有数刺中 在什么地方,要想止住血那是不可能的了。这时,一直跪在她身旁的典狱长站起来。 “‘她死啦。’他低声地说。 “叛逆者为她做了祷告。 “‘你为什么杀死她呢?’将军问。 “‘因为我爱她。’ “从聚集在周围的人群中响起一阵叹息声,人们疑惑不解地瞧着这个杀人犯。将军朝着他凝视了片刻, 默不作声。 “‘这是一种高尚的举动。’将军最后说,‘我不能处决这样的人。用我的车把他送到边疆去。先生, 我向你致敬,这是一个勇敢的人对另一个勇敢的人的公平礼遇。’ “一片赞许声回荡在在场的所有人当中。典狱长拍拍叛逆者的肩膀,他夹在两个士兵中间,一声不响 地向等候着的汽车大踏步走去。” 讲到这儿,我的朋友停住口,我沉思了一会儿。我必须解释一下:我朋友是用西班牙文对我讲的这个 故事。不过,我一点儿不想降低他那相当夸张的语气。老实说,我认为他的夸张是适合这个故事的。 “说了半天,那块伤疤是怎么弄的?”我后来问。 “啊,那是因为有一次我开瓶子时,瓶子炸了,划破了他的脸的,是一瓶姜汁汽水。” “我可不喜欢姜汁汽水。”我说。 (有删改) 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对“伤疤”作了较为细致的描写,借助比喻突出了伤疤的与众不同,“我”对伤疤成因的推测暗示 了人物经历,并在小说结尾得到了验证。 B. 小说场景安排巧妙,“酒吧”这一人多嘈杂的场景和监狱封闭的死亡场景,能够更加立体地展现人物, 也使得读者不知不觉中被带入故事情境中去。 C. “一套寒酸的灰色西装……”“满脸堆笑,念叨着彩票上的号码”通过外貌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生 活寒酸、近乎麻木的形象。 D. 结尾“我可不喜欢姜汁汽水”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话,使文章具有了戏剧效果,以略带嘲讽的语气流露 出对小说主人公人生的感慨。 18. 毛姆小说集《带伤疤的男人》由 11 个题材和风格各有特色的短篇故事组成,其中“伤疤”有其特殊的 含义。请分析本文题目中“伤疤”的意蕴。 19. 该篇小说在叙事方面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7. A 18. ①从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来看,“伤疤”是他过往的总结,“伤疤”代表着曾经革命的 失败。②“伤疤”也象征他那被社会摧残的人生、落魄的现状,他由将军沦落为小人物,靠卖彩票、别人 施舍,艰难维生。③“伤疤”也比喻人性深处的黑暗,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却以刺死妻子的方式来表达爱 意,爱之极端却扭曲变异。 19. 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使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利于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便于抒情,有利于情 感主旨的表达。②借助人物对话(朋友语言)推动情节、人物故事发展,使文章叙事简洁、集中。③采用 插叙的方式,通过朋友对带伤疤的人过去经历的叙述,打破时空限制,能更全面地表现人物。④开头悬念 的设置,中间情节的突兀变化,结尾情节的逆转等,引人入胜,发人思考。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在小说结尾得到了验证”错误。小说开头关于“伤疤”来由的悬念,一直到小说结尾才最终解答,原 来是朋友开姜汁汽水时“瓶子炸了,划破了他的脸”,既不是“由一次可怕的创伤造成的”,也不是“剑 伤”或“一片炮弹皮所致”,显然,“我”对伤疤成因的推测并未在结尾处得到验证。这一让人颇感意外 的结局,充满了嘲讽意味,既好似在嘲讽疤痕男被摧残的人生,也好似在嘲笑我们这帮期待着疤痕背后传 奇故事的读者们。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分析标题的内涵,可以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还可联系标题 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加以分析。 从人物的角度看,“伤疤”字面的意思是指主人公脸上“那块又红又亮,像个大月牙”的伤疤。从人生经 历来看,主人公从革命军首领沦落到近乎乞丐,这个男人背负着爱情和事业的毁灭,背负着无法排遣的失 意和无法弥补的愧疚,“伤疤”是对他过往的总结,也代表着曾经革命的失败。刑场上刺死妻子,原本是 一出深爱的夫妻共赴黄泉的悲剧,但亲历革命失败、又亲手杀死自己深爱的人,爱之极端心理却扭曲变异, 可见“伤疤”也比喻人性深处的黑暗。 从主题的角度看,联系“伤疤”在人物身上的隐喻,可知“伤疤”具有象征意义。他由将军沦落为小人物, 靠卖彩票、别人施舍,艰难维生,可见“伤疤”本身更是象征着这个曾经的革命党领袖心中永远无法抹平 的伤口,象征着被摧残破坏的美好和人性深处的黑暗。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叙事的特点一般是属于小说结构方面的特点,可以从叙事的人称,叙事的方式,情节的摇摆、逆转、悬念 等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叙述人称的角度来看,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通过“我”在酒吧里的所见所闻讲述主人公的故事, 使内容显得真实可信,也便于情感的表达。 从叙述方式的角度来看,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在行文中通过朋友之口插入交代主人公过去的经历,既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打破了时空限制,更加全面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 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小说主要采用“我”与朋友的对话来讲述人物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叙事简洁,情 节紧凑集中。 最为典型的是,在情节上,小说开头通过“我”对伤疤成因的推测制造了悬念, 引发了读者想要了解其身 世与经历的强烈兴趣。关于“疤痕”来由的悬念,一直到小说结尾才最终解答——原来是朋友开姜汁汽水 时“瓶子炸了,划破了他的脸”。结尾处情节逆转,让人颇感意外,充满了嘲讽意味,既好似在嘲讽疤痕 男被摧残的人生,也好似在嘲笑我们这帮期待着疤痕背后传奇故事的读者们。 此外,情节的突转,也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就在人们都以为夫妇二人要进行最后道别之时,他却出 人意料地刺死了妻子,作者用一把出其不意的“匕首”,不知不觉中满足了读者的好奇。这不是故弄玄虚 的拙劣巧合,完全是独具匠心的神来之笔,原本是一出深爱的夫妻共赴黄泉的悲剧,看似因为将军的“致 敬”而使其由死刑改为流放,但亲历革命失败、又亲手杀死自己深爱的人,这样的“绝处逢生”难道不是 更大的悲剧?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就这样借助于这一“突转”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际遇,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 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职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7 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化升级,新基建的 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 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 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 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 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 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 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8 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 资安排 6000 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 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 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 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 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 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 5G 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 4.0”过渡的基 础设施。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 4.0”》,《参考消息》2020 年 6 月 6 日) 20. 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 202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 B. 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 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C. 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 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 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 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2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B.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C. 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 2008 年 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 D. 2020 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 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22. 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20. B 21. A 22. 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 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 慎选择。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 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 而判断正误。 B 项,“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错,原文“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 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 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可知并未提及 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 B。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 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A 项,“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错,原文“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 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可知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 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并非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故选 A。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 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原文“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可 概括出“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原文“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 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 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可概括出“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 原文“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 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可概括出“我国重点投资支 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 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 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 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五、语言文字运用(8 分) 23.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与白居易和杜甫有关的对联,并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枫叶四弦秋 ②草堂三五里 ③浔阳千尺水 ④诗史数千言 ⑤勾留江山别离情 ⑥春水群殴野老心 ⑦秋天一鹄先生骨 ⑧根触天涯迁谪愁 (1)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⑧ (2). ③⑤ (3). ④⑦ (4). ②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 “枫叶”“浔阳”“别离”“迁谪愁”等,结合白居易作品《琵琶行》分析,①③⑤⑧说的是白居易。 结合“草堂”“诗史”“野老”等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草堂是指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号少陵 野老,在他的《野老》里就自称为野老。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 这是群鸥的意思。根据杜甫生平和作品可以判断出②④⑥⑦说的是杜甫。 在结合对联的基本知识:仄起平收,上下联对应部分应词性相同或相近,意义紧密相关、或相同相近或相 对,可以判断出杜甫上联:④⑦,下联:②⑥;白居易上联:①⑧,下联:③⑤。 24. 下面是一则留言条,其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留言条 ××同学: 您好! 今天,我光临你所在的班级致谢,不巧你不在班上,实属遗憾。上周四我不慎丢失了饭卡,十分焦急, 幸亏你拾金不昧,让我的饭卡得以璧还。为表示感谢,今日令堂命我略备薄礼惠赠于你。 祝:学业进步 高一(1)班×× 【答案】“光临”改为“来到”; “璧还”是敬辞,改为“物归原主”; “令堂”改为“家母”; “惠赠于你”改为“请你笑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此处是说自己到对方所在的班级,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来到”。 “璧还”是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此处是说对方还回自己丢掉的饭卡,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物 归原主”。 “令堂”,敬辞,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此处是说自己的母亲,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家母”。 “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此处是说自己准备礼物赠送给别人,表达不得体。可将“惠赠于你”改为“请 你笑纳”。 六、写作(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旅游逛街手机没电,可以在商家找到“街电”租用充 电宝;想买些植物美化家居,可以找租赁公司获得专业的植株摆设与护养服务;学习,生活缺少陪伴,可 以在专门的平台上租时间找人陪学习陪健身……从房子到车子,从服装到电脑,从各类宠物到宝宝的玩具, 婴儿车,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全都可租。“租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势不可当的流行文化。 有人说,“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有人说,“租生活”体现的是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 有人说,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也有人说,“租生活”说得再好听,背后的真相无非是短期支付能 力不足而已。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租得一场诗意的栖居 人难免自囿于柴米油盐的沉浮,却又不甘于庸庸碌碌的一生,与其自叹一声流光容易把人抛,倒不如 在生命罅隙间另觅一处洞天。而当下的流行文化-“租生活”,恰似一束微光。 “租生活”究其根本,与当下时代的汹涌前行密不可分。当快节奏的城市浪潮步步逼近,当信息时代 的鲜花接踵而来,我们很难在推搡庸碌里再保持沈从文式的看落日同水鸟,而是在信息爆炸里成为“少有 创见,人云亦云”的模样。故而“租生活”的出现,就带来另外一种可能:把手里正在赶工的 PPT 与阿拉 斯加正跃出水面的鳕鱼相结合,给予人忙碌的生活中一点诗意。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租生活”的潮流也慰藉了当下年轻群体在漂泊打拼的生活里孤独的情绪。出租 经验、时间,在茫茫陌生的城市中央,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交流也许就在“租生活”中闪烁出淡淡光芒。 正如有位作家所言,孤独是一种珍贵的属性,带着勇往直前的无畏。当孤独被反复咀嚼,蔓延出无边酸涩, “租生活”提供的陪学习、陪健身,或许能给予流放的心一丝安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租生活”的流行是一种必然。从物质方面来说,它的出现为生活减轻了一点压力, 缓解了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焦虑感,使其得以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下拥有尽量惬意的生活,使《菜根 谭》中描述的“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的境界成为可能。 而从精神层面来说,“租生活”无疑是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或许没有汪曾祺的人未至先赏花那样淡 泊宁静,至少也给予人们像王小波所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使得人海沉浮间未必只有工作、事业,还能有租一盆绿植的“小确幸”。 倘若“租生活”能在社会范围内普及,那么不单单是资源的有效化利用,更是全社会一种共享氛围的 形成。“租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间提升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可度,生活于此也能愈发圆满,被 灌注更真挚的情感,就好像木心在《雪橇事件之后》中的轻轻呢喃:“如果爱一个世界,就会有写也写不 完的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 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 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材料主要讲述了时下越来越流行的 “租生活”现象,并且展现了一些人对“租生活”现象的看法。 总的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这种生活方式,说“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是—种轻 松自由的生活态度: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二是否定这种生活方式,说“租生活”是短期支付 能力不足……。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 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 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租生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 可就“租生活”表明自己的态度。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可参考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批评或肯 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租生活”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以及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租生活”,然后展 开议论可以。 原因分析:减少资金投入;减少浪费;减少处置旧物的繁琐。租生活符合年轻人的使用体验和心理需求; 租赁制度日益完善,风险逐渐减小;“共享经济”的兴起…… 做法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对用户信誉进行更有效的筛选?能否及时确立相应的规范与准则, 对租赁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用户的权益进行更好的保障与维护?如何更有效的引导,使租赁消费真正成为 一种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滋生“奢侈消费”“攀比消费”? 参考立意: 1.守护本心,不做“租生活”里的流浪汉。 2.“租生活”是一种新的潮流。 3.“租生活”: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 4、以租代买何以日益流行? 5、东西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6、揭开“租生活”的面纱,警惕资本狂热。 7、不求一生所有,只求曾经拥有。 8、“租”里有智慧,拒绝惰性生活。 参考素材: 1、当你需要一件东西时,会选择直接购买,还是租一个来用?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 打开各种网络租赁平台,从房屋、汽车、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到手机、相机、无人机等电子数码产品,再 到高档衣物、首饰、鞋、包等个性化用品等,都可以通过“租”来获得,类的租赁服务,让“租生活”触 手可及。 2、作为一种新崛起的经济现象,“租生活”颇为值得研究。细究之下不难发现:“租”实现了所有权和使 用权的分离。这种情况之下,很多高质量、高价格但使用又低频次的社会产品便有了广阔的租赁空间。其 本质是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共同拥有但不占有、共同分享共同获利。对很多人来说,“租”是一种成本 核算后的节约,一种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 3、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租生活”不仅能用最少的钱享受 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租”不 都是因为囊中羞涩,更是一种环保、时尚、前卫的生活态度。搜狐网友“冷漠范”说:“循环共享的模式 引领着一种更环保、便利、高效的生活。” 4、而且,“租生活”最大限度地提升物品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绿色消费”等 不谋而合,从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租生活”,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生活方式,也代表着一种全新的 消费理念,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理应为之点赞。 5、当然,“租生活”发展的背后,契约精神也不可或缺,特别依赖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租生活”需要 政府的鼓励、全社会的参与和探索。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让社会的信用体系更加健全,才能鼓励 更多人参与到这种新消费模式的浪潮之中。 结构示例:“租得一场诗意的栖居”,文体:议论文。开篇引出话题“租生活”。正文部分首先分析“租 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阐释“租生活”的社会意义,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剖析“租生活”现象 产生的必然性。结尾以木心的诗句使“租生活”带有一种诗意,扣题结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 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 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