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第十一单元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三 部 分  区 域 发 展 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1.鲁尔区的昔日辉煌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区位 因素 特  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位置 地处欧洲 十字路口 ,东欧、西 欧必经之地  便于区内区外联系,便于原料 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交通 铁路 、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 达,对外联系便利  有利于 原材料 及工业产品 的运输  煤炭 煤炭资源丰富,质量高,品种全,埋藏 浅, 开采成本 低  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是工业 发展的基础 区位 因素 特  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铁矿 铁矿少,但附近铁矿石丰富,能通过 廉价的 水运 运达  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有利于 节省运费 ,降低成本  水源 河流众多, 河网 发达  水运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充 足 市场 重工业 产品市场需求大  促进资源开发与工业发展 (2)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鲁尔区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 钢铁 、化工、 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 间联系密切,具体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工业区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种条件的支持,每个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 (1)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影响工业区的类型;资源的组合状况影 响工业区的综合性;资源的数量、地位影响工业区的发展前景。 (2)交通状况:便捷的交通利于工业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工业区的原料、 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有利于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3)科技水平:决定了工业区的生产效率和结构调整。 (4)市场:广阔发达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工业区的规模和效益的提高。 (5)政策及其他条件。 2.鲁尔区的一度衰退 (1)传统产业衰退 (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鲁尔区单一的工业结构及严重的 环境污染 问题,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发 展,替代产业难以形成。  (3)生态环境恶化 ①原因:能源结构以 煤炭 为主,产业结构以 重化工业 为主。  3.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主要策略 具体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优 化 工业布局  ①大力改造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 技术  含量;  ②在鹿特丹建立炼铁厂; ③对煤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 调整产业结构,发 展 新兴产业  ①促进 新兴产业 培育,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②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工业旅游、商业、物 流、教育等第三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加 强 生态管理  ①重视 环境保护 ,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污染;  ②加强环境管理,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③制订“绿色空间”计划,增加绿化面积 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1.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1)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田—桑基鱼塘— 杂基 鱼塘。  (2)加工制造业发展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后; ②条件:承 改革开放 政策之利,利用沿海、毗邻港澳等得天独厚的地理 优势;  ③类型: 劳动密集型 产业。  2.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1)加工制造业区位变化 ①改革开放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②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③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高新技术产业 ①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新一轮 产业结构 调 整。  ②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实现了从加工制造业到 高新技术 产业的转型。  3.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又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发展 金融业 、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全面提升服 务业发展水平。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一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 (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 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是否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进行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 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 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知识拓展自然资源影响区域发展 (1)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农业社会土地资源 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要 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 将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 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过度 依赖矿产资源,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矿产资源贫乏的地区,利用其有利的 对外交通、技术、金融等优势,并未影响其经济发展。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1】 (2016全国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 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 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 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 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素养解读】本题以风电开发为切入点,考查(西北地区)瓜州的地形、气 候特征及社会经济特征(经济欠发达,能源市场小)以及与东部区域的特征 差异,落实对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通过区域地理特征对风电场建设的影响 落实对综合思维考查;通过本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发展建设的方向和 政策,强调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规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特征 相协调,促使人们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开发理念。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导引】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第(4)题—风电—依靠风力发电→受天气影响大→不稳定→需调节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 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 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 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 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老挝是工业不发达的内陆山国,铜矿资源品位高,多露天矿,主要工业有发 电、锯木、采矿等。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精炼铜生产国,同时需要进口大 量的优质铜矿。近年来,中国公司积 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测和开采,开采 的矿石主要运回国内加工,再销往中 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目前,中国 铜业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甲地 区,中部乙地区(如图)涉及较少。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分析老挝铜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分析中国公司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甲地,而乙地较少的原因。 (3)推测我国铜业企业在甲地修建矿区公路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有人建议老挝本国应该建铜矿精炼厂,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析 第(1)题,由材料“铜矿资源品位高,多露天矿”分析矿产资源质量高,开 采难度小。根据示意图判断老挝大型铜矿距湄公河相对较近,可利用湄公 河廉价的水运进行运输,交通便利且运费较低。根据材料“需要进口大量 的优质铜矿”可知老挝铜矿市场广阔。第(2)题,根据示意图分析甲更靠近 中国,而且距湄公河近,可以利用湄公河廉价的水运。第(3)题,从地形地质 和气候方面分析,地形主要是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多地质灾害; 从气候条件分析,主要是气候湿热,蚊虫叮咬,疫病流行。同时,野生动物出 没,易受到侵袭。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第(4)题,若赞成,可考虑铜矿精炼厂相对于铜矿开采可以带来更高的附加 值,可以有效提升老挝经济发展水平,且铜矿的冶炼需要大量电力,老挝境 内河流众多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为铜矿的冶炼提供动力。若反对,则 考虑修建铜矿精炼厂对老挝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且由于技术限制,经济 发展水平较低,修建的难度较大。老挝工业基础薄弱,炼铜技术落后;铜矿 冶炼对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销 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铜矿资源丰富而优质,多露天矿,开采成本低;湄公河和道路多经 过铜矿区,交通相对便利;国际市场(中国)对铜矿资源需求量大。 (2)甲地靠近中国,地理位置优越,而乙地离中国较远;甲地位于湄公河附近, 水运便利,运费低,而乙地远离湄公河。 (3)地势起伏大,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气候湿热,蚊虫叮咬, 疫病流行;野生动物侵袭。 (4)赞成。理由:老挝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为铜矿冶炼 提供动力;铜矿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不赞成。老挝工业基础薄弱,炼铜技术落后;铜矿冶炼对环境污染严重,不 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销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角度2 利用特色小镇的建设考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镇煤炭资源丰富,其煤质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 量、富油,是很好的气化用煤、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据此完成第2~3题。 2.大柳塔镇煤炭资源在北京市、天津市大力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 A.储量大 B.很好的化工原料 C.燃烧效率高 D.含硫低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发展煤炭工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B.位于黄土高原,交通不便 C.劳动力不足 D.位于西北地区,位置偏僻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2.D 3.A  解析 第2题,大柳塔镇的煤炭含硫低,对大气污染较小,因而被北京市、天 津市大力推广使用。第3题,煤炭工业耗水量大,它的布局要考虑水资源丰 富程度。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水资 源短缺,制约煤炭工业的发展;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相连, 交通便利;劳动力不是影响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地区位置适中,具 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二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对策(以鲁尔区为例) 1.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及表现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主要措施 内  容 调整产业结构 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传统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 规模 引进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如电 子、汽车、旅游、金融等 调整工业布局 由原先的接近原料为原则调整为安排在核心区的边缘 地带,对传统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 例如:钢铁工业日益西移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主要措施 内  容 拓展交通、完 善交通网 铁路网稠密,高速公路交织成网,内河航运发达 发展科技、繁 荣经济 相继建立几十所各种专业院校、技术学院和科研机构 消除污染、美 化环境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的回收装置和处理系统,大 规模扩大绿化面积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方法技巧传统工业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分析思路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2】 (2019全国Ⅲ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 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 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 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 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 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 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图1  图2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素养解读】本题以德国鲁尔区医疗保健业的发展为情境,通过鲁尔区医 疗保健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反映出鲁尔区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 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 本改善,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的考查;通过医疗保健业发达原因的分析考查学 生的综合思维,通过建立医疗保健中心及保健园选址等考查区域认知能力。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导引】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 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 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 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 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 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 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020天津红桥高三二模)城市化过程中, 常住人口出现持续流失的城市称之为 “收缩型城市”。“制度响应”是指当地政 府针对社会经济状况采取的应对措施。 下图为收缩型城市成因四种模式图。据 此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部分城市的衰落与图示四种模式类似的是(  ) A.模式Ⅰ B.模式Ⅱ C.模式Ⅲ D.模式Ⅳ 2.关于四种收缩型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模式Ⅰ—城市等级下降 B.模式Ⅱ—交通拥堵改善 C.模式Ⅲ—服务范围扩大 D.模式Ⅳ—产业结构优化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鲁尔区以中小城市为主,20世纪60年代,由于煤炭和钢铁工业 衰落,整个区域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资本和人口向外转移的现象,与模式Ⅰ特 征相似,因此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部分城市的衰落与模式Ⅰ类似,A正确;鲁 尔区中心城市特征不明显,因此与模式Ⅱ不同,B错误;鲁尔区的衰落不是当 地政府针对社会经济状况采取的应对措施失败导致的,因此与模式Ⅲ不 同,C错误;鲁尔区衰落不是附近大都市的崛起,吸引当地人口和资金而导致 的,与模式Ⅳ不同,D错误。故选A。第2题,模式Ⅰ表示收缩型城市部分人 口和资本向外转移,但其服务范围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城市等级下降的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可能性不大,A错误;模式Ⅱ表示部分人口和资金向周边新城、副中心和工 业区转移,使得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压力减小,交通流量可能减小,因此交 通拥堵改善,B正确;模式Ⅲ表示因制度响应失败导致社会经济状况变差,使 得部分人口和资本向其他地区转移,当地对周边地区吸引力减小,因此服务 范围不会扩大,C错误;模式Ⅳ表示大都市吸引中小城市的人口和资金,导致 中小城市的收缩,劳动力和资金流失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D错误。故 选B。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角度2 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2020河北保定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废弃矿井(下图为废弃矿井示意图)是指因矿产资源枯竭、矿井瓦斯突出, 不符合安全开采条件以及其他政策原因而被关闭报废的矿井。井下聚集 的瓦斯是可燃气体,从地面溢出后会对居民造成安全威胁;瓦斯还是一种温 室气体,大量释放会破坏生态环境;井下大面积采空区若不能有效填充,会 引起地表塌陷;井下仍然有多种废弃物(设备、材料等)的矿井,将成为地下 水的污染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与此同时,废弃矿井仍赋存多种可利用资源,比如地下空间、水、煤及共伴 生资源、土地等。国外废弃矿井的资源开发利用,可谓五花八门:有建设深 地科学实验室的,有作为压缩空气蓄能发电站的,还有建设地下医院的,美 国铁山公司利用废弃矿井建成了第一个地下文件存储中心,安全级别非常 高。 荷兰则利用废弃矿井中吸收了地热的矿井水建成了一座新型地热发电站, 利用废弃矿井通道从地下800米深处泵出热水,产生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 使发电机产生电能。此外,发电站还用新建管道把热水输往附近300多处 民宅、商店、图书馆和大型办公楼以调节室温,待水冷却后再输回矿井深 处以循环加热。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说明与地面空间相比废弃矿井空间资源的优势。 (2)分析说明荷兰利用废弃矿井建地热发电站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专家强烈呼吁对废弃矿井不能一关了之,请概括主要原因。 (4)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多,分布广,剩余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晚、难度大。请 为我国开发利用废弃矿井资源提出合理建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废弃矿井位于地下,相对于地面空间,可以节 约土地资源;而且防护性和安全性较好;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稳定,受地 面影响小;不受地面风尘、噪声等污染。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利用废弃矿井”可以推断,利用现成的废弃矿井中的地下热水,可以变废为 宝(或建设成本低);“……产生蒸气……”可知该地热资源清洁环保,利于保 护和改善当地环境;“调节室温”“循环加热”可知能够循环利用,且能量稳定, 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电价;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第(3)题,我国废弃矿 井数量巨大且还会逐年增加;简单关闭的废弃矿井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环 境问题;废弃矿井还拥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 一关了之,易造成资源浪费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第(4)题,结合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多,分布广,剩余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晚、难 度大的基本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废弃矿井资源的分布、数量等基本 信息进行系统调研,掌握基本情况;对废弃矿井资源进行安全和价值评估;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填则填,宜用则用;还可以向荷兰等国家学习相关 经验,进行空间开发、旅游开发,建深地科学实验室等;国家进行政策扶持, 由国家出台支持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支持相关开发 利用;再度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对废弃矿井进行综合环 境治理;从技术和资金层面,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解决技术和 资金难题;还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工程,积累经验。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节约土地资源;防护性和安全性好;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稳定, 受地面影响小;不受地面风尘、噪声等污染。 (2)利用现成的废弃矿井中的地下热水,可以变废为宝(或建设成本低);该地 热资源清洁环保,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能够循环利用,且能量稳定,可 以降低运营成本和电价;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3)我国废弃矿井数量巨大且还会逐年增加;简单关闭的废弃矿井存在许多 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废弃矿井还拥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或一关了之,易 造成资源浪费)。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4)对废弃矿井资源的分布、数量等基本信息进行系统调研(或开展资源调 查,摸清家底);国家出台支持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或 国家政策支持);对废弃矿井资源进行安全和价值评估;本着因地制宜的原 则,宜填则填,宜用则用(或学习外国经验进行空间开发、旅游开发,建深地 科学实验室等);对废弃矿井进行综合环境治理;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研究(或解决技术和资金难题);建立示范工程,积累经验。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三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1.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差异表现及变化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比较优势 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新的比较优势 逐渐凸显,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政策的 引导 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技术创新 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 地区产业升级,新产业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带动相应地区的产 业升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3】 (2020江苏卷,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 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 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 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图1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图2  图3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素养解读】试题以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黄石市的相关 图文材料作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区域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特点等知识。 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对 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导引】第(1)题  根据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当前重工业的工业 产值远大于轻工业的工业产值,第二产业中      占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 大于 重工业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第(2)题  劳动力 政策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第(3)题 根据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黄石市第二产业以重 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可提高     比重,同时,可加强传统优 势工业的技术改造 黄石市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速并不快→加大技术 投入,提升产品的     ,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轻工业 附加值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第(4)题  产业结构 城镇化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 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 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 污染;推进城镇化进程。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产业转型的原因 从小渔村变身大都市,深圳一直被称为“打工者建立的候鸟城市”。深圳诞 生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也云集了众多产值过亿的玩具、电子、鞋 类等制造企业。但近几年来,深圳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现象,区 域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2009年,深圳总人口大约为900万,其中本地 户籍人口只有250万,伴随着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变化及推出新的人口 政策,2015年本地户籍人口已经接近400万,许多“候鸟”开始变为“家燕”。 据此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深圳加速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调整 B.市场需求变化 C.生产成本上升 D.技术创新所需 2.深圳让许多“候鸟”变为“家燕”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加快产业升级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降低生产成本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随着工资、地价等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 深圳的竞争力减弱,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现象。故深圳加速区 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国家政策调整、市场需 求变化、技术创新所需材料中均未体现。第2题,随着深圳加速区域转型 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提高,这就 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所以深圳推出新的人口政策,吸引更多的技术 人才,故深圳让许多“候鸟”变为“家燕”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深圳产业升级,B 正确;我国是按照常住人口比重计算城镇化水平的,故新的人口政策对提高 城镇化水平没有影响,A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吸引的技术人才以中青年为主, 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技术人才工资高,基 本福利投入多,不会降低生产成本,D错误。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角度2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下面图1是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图2是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完成第 3~5题。 图1  图2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图2中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4.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 在该城市附近的原因不包括(  )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技术条件好 C.协作条件好 D.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5.下列工业区可以借鉴甲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的是(  ) A.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C.日本九州岛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3.C 4.D 5.B  解析 第3题,由图1信息可知,甲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接近阿巴拉契 亚煤田,应是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传统工业中心。第4 题,发展新兴工业并不需要钢铁技术服务业。第5题,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是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可借鉴甲城市的发展经验。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热点透析景德镇“华丽转身”  情境素材 景德镇位于昌江之南,旧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瓷业兴盛赐 名景德镇。景德镇制瓷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到了唐朝,景德镇先民吸收 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景德镇青白瓷“白如玉、 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传入欧洲,深受上流社会喜爱,视为珍品。欧洲 人以“昌南”(china)作为瓷器和中国的代称。元代忽必烈称帝前在景德镇 设浮梁瓷局。自明洪武二年设御窑厂,大量招募民窑匠人到御窑厂生产瓷 器,之后“官搭民烧”(御窑厂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多由民窑 完成)成为宫廷御用瓷器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到了清代,“官搭民烧”演变为 “尽搭民烧”(御窑厂只负责制胚、成型和器表装饰,而烧制则全由民窑完 成)。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成为世界的“瓷都”。清康熙、乾隆年间, 景德镇制瓷业达到鼎盛,后逐渐衰微。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陶瓷业全面实 施机械化、标准化,陶瓷产量及销量大增。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陶瓷艺 术性需求提高,景德镇瓷业开始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21世纪初,景德镇踏上转型发展的新路,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 瓷。景德镇如今拥有30多处陶瓷文化遗址,是我国独有的充满陶瓷文化艺 术气息的城市。景德镇有不同级别的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众 多工艺大师和从事陶瓷工艺制作、陶瓷科学研究院的人员汇聚于此。景 德镇还有全国唯一一所陶瓷大学,每年培养近千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命题视角 【角度1】分析景德镇成为“瓷都”的优势自然条件。 【角度2】分析“官搭民烧”对景德镇制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 景德镇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瓷器生产燃 料;拥有优质的瓷土、原料丰富。 答案 “官搭民烧”有利于官、民窑制瓷技术的交流;有利于制瓷产业工序的 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制瓷产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促进了瓷器产业繁荣。 【角度3】关于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一种主张 发展大型陶瓷企业,规模化生产日用陶瓷;另一种则主张大力扶持小作坊生 产,产出陶瓷精品。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成发展大型企业。理由:凭借景德镇陶瓷的品牌效应,大规模量化 生产日用陶瓷,扩大市场,以取得规模效益。 赞成扶持小作坊生产。理由:制瓷资源趋于枯竭,小作坊生产资源消耗量较 少;小作坊生产能够“精工细作”,利于生产“个性”产品和陶瓷精品。 【角度4】试为景德镇重塑世界瓷都地位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创建国际 陶瓷产业中心;依托千年古镇,建立陶瓷文化与旅游中心;发挥高校和科研 院所优势,构筑陶瓷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网络和电商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 保护陶瓷文化遗产,传承陶瓷文化和传统工艺;实行产品多元化战略,研发 高端产品等。 图形突破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规律•深化整合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 饼状图,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常见图示: 图1 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图2 某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大 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曲线图)  图3 某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 产业就业构成图(饼状图)  图4 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三角坐标图)  1.产业结构示意图判读的方法技巧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即三“要”和三“看”: 一要结合图例,看三次产业比重的构成(如图3); 二要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看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如图1); 三要抓主导产业,看其内部的变化。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和一定 为100%(如图2中①③④为三次产业,②为城市人口比重)。若比较不同年 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比重之和肯定下降。而且上升的比例 等于下降的比例。 2.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采取措施分析思路 (1)根据结构变化推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般是由于区域工业化的发 展,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②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一般是区域工业化高 度发展引起的,在此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发展一般不平衡。 ③第三产业比重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小。该区域一般是城镇 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 (2)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①针对第一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般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工业,当地工 业发展主要考虑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发展 的加工、物流产业等。 ②针对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组成,产业类型向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市的服务质 量。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 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素养解读】本题以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结合左纵坐标判断安徽省的 就业结构及各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需要明确 安徽省中小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体现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 【思路导引】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缓慢,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较快且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图中并没有 显示出农村人口迁移的相关信息;总体上看,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主要由第 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2)题,安徽省中小城市发展有两大主要目 的,第一是增强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劳动力吸纳最 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强;第二是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工业要 带动农业的发展,必须与农业形成生产上(产业链)的联系,即发展农产品的 加工等工业,故应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原料导向型工业。 答案 (1)D (2)A 迁移•对应训练 (2020浙江金华二模)读2009—2017年辽宁省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 业总产值柱状图,完成第1~2题。 1.2014年到2017年辽宁省(  ) A.重工业的产值逐年下降 B.轻工业比重逐渐增加 C.工业总产值在逐年降低 D.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2.2015年有两大著名汽车公司相继在辽宁设厂,其主要依托该省(  ) A.丰富的煤铁资源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完备的产业生产链 D.广阔的消费市场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2014年到2017年辽宁省的重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但 不是逐年下降,因为2017年重工业产值高于2016年,A错误;图中显示,2014 年到2017年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并不是轻工业比重逐渐增加,B错误;图 中显示,2017年重工业与轻工业产值之和大于2016年,因此2014年到2017年 工业总产值并不是逐年降低,C错误;工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表明第二产业 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应呈上升趋势,因此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D 正确。故选D。第2题,辽宁省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 基础雄厚,而汽车工业所需零部件数量多,需要配套产业进行协作,2015年 两大汽车公司相继在辽宁设厂,其主要依托该省具有较完备的产业生产 链,C正确;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不是汽车工业主要依托的条 件,A、B错误;消费市场不是辽宁省所具有的明显优势,D错误。故选C。 图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省1990—2015年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省 1990—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4题。 甲  乙  3.从1990年至2015年,该省(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的产值一直高于第二产业 4.下列关于该省城镇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5年城镇化速度快于1995—2005年 B.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C.逆城市化现象普遍 D.目前已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图甲反映的是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并不能反映产值的变化。 1990—2015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90—201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一直在上升;201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4题,读图乙可 知,2005—2015年该省城镇化率增长速度慢于1995—2005年。目前,该省仍 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并未进入成熟阶段(后期阶段),我国尚未出现逆城 市化现象。1990—2015年,该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城镇化水平 提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