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715296

大小:9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考前热身训练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碳达峰是指碳排放在由升转降过程中达到峰值。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进入 下降通道。碳中和是指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碳封存技术等吸收的二氧 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研究显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大约吸收了全球 54%的碳排放。那么,是不是只要减排一半就可以实 现碳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解释,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吸收汇只包括通过植树造 林、森林管理等人为活动增加的碳汇,而不包括自然碳汇,也不包括碳汇的存量。因此,人为排放到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必须通过人为增加的碳吸收汇清除,才能达到碳中和。 2020 年全球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比 2019 年下降 5%—7%。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受新冠肺炎疫 情影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碳排放将重新回到往日水平。这不仅没有 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人类还付出了生命健康和经济损失的巨大代价。可见,真正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并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而是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数据显示,能源燃烧是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 88%左右。其中,电力行 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 41%。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关键是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手抓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手抓能源消 费节约。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 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今年 3 月 27 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如期举行,各地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 群众参与到守护地球的行动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同样离不开全体 社会成员的努力,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自觉减排。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消费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低碳生 活。”陈迎说,未来,我们应持续推进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绿色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让绿色 低碳观念转化为更多人的共同行动。 (摘编自佟欣雨《迈向现代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变革》)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公开的最新数据,共有 46 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判断一个 国家是否碳达峰的标准并不单指在某一年达到最大排放量,而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 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根据此标准综合得出实现碳达峰的国家。 目前已达峰的国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为东欧国家,人均 GDP 为 5000 美元—1 万美元,这其 中有一些国家是因为经济衰退和经济转型而碳达峰,说明尽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峰值关系密切,但依然可 以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现达峰;另一类为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为 2 万美元—4 万美元,大部分国家达峰时间为 1997 年后,因为严格的气候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碳达峰,通常实现 碳达峰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排放增长的脱钩。 大部分发达国家在达峰时的城市人口占比均超过 50%。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以及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导 致的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使得一个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城镇人口规模会影响一个 国家的碳排放。 从产业结构看,除波兰外,1996 年以后所有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达 65%以上, 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比重甚至接近 80%。这些国家均是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即第三产业占比远超过第二 产业占比,主导产业大多以高加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所以碳达峰时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低。 除芬兰和冰岛外,2000 年以后所有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均达 65%以上。从能源消 耗来看,由于法国、瑞典、芬兰、瑞士等国家大多发展了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在 60%以下外,其余国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都高达 60%以上。但是,不同国家的能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达峰时间的差异。 随着达峰后碳排放的持续下降,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在内的碳达峰国家贸易结构向着“低碳” 方向持续优化,包括降低高碳排放行业出口,扩大服务行业进出口比重以及提升净进口隐含碳占国内碳排 放需求比重等,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碳达峰国家依靠碳排放转移降低了国内碳排放。 (摘编自李媛媛等《碳达峰国家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 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B.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碳达峰,并不在于某一年是否达到最大排放量,而在于经过平台期后是否进入平稳下 降阶段。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实现碳达峰。 C. 碳中和,“碳”指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其吸收汇,不包括自然 碳汇和碳汇存量,应通过人为活动去增加。 D.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生产部门和能源消费部门影响都很大。前者包括煤炭、石油等行业,后者 包括交通、建材、建筑等行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碳达峰、碳中和之所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其根源在于目前各国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限 制碳排放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B.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但在客观上推动了 2020 年全球人 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比 2019 年有所下降。 C. 因为经济衰退和经济转型,东欧国家实现碳达峰,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他们未能实现经济 发展与能源、排放增长的脱钩。 D.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阶段,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越早实现碳达峰,碳达峰峰值越高, 越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入新动能”的一项是( ) A. 本着节约的原则,鼓励购买更为便宜的化纤面料替代价格更高的棉麻面料。 B. 天津市建成两个智慧能源小镇,区域内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可达 90%。 C. 太湖流域首艘电动作业船下水,年用电 3 万度,可以替代 18000 升柴油。 D. 地处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吊装,向全面投产发电迈进。 4. 为“真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行动?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材料二分析碳达峰国家特征,给予我国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1. B 2. B 3. A 4. 政府: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企业:积极进行生产技术改造,重点行 业带头推进减污降碳行动。个人:持续推进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绿色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在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自觉减排。 5. 一是既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又在碳达峰后,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排放增长的脱钩;二是既推进城镇化、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实现碳减排目标;三是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碳达峰后保持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低;四 是能源结构转型中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五是碳达峰后国家贸易结构向着“低碳”方向持续优化。六是居 民消费模式向着低碳化继续优化。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并不在……而在于”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碳达峰的标准并不单指在某一 年达到最大排放量,而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 降阶段”可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碳达峰有两项标准,一是达到历史高值,一是进入持续下降阶段。缺一 不可。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根源”一说,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材料一只是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倡导人们过绿色低碳的现代 生活方式;另外,“限制碳排放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说法过于绝对,从长远看,限制碳排 放应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如从材料二来看,能达到峰值的是东欧和美、日等发达国家。 C.“因为经济衰退和经济转型,东欧国家实现碳达峰”说法有误。由材料二第二段“这其中有一些国家是 因为经济衰退和经济转型而碳达峰”可知,东欧国家不都是因为经济衰退和转型。 D.“碳达峰峰值越高,越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错误,文中并没有明确这一点。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大 部分发达国家在达峰时的城市人口占比均超过 50%。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以及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居 民消费模式的改变,使得一个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城镇人口规模会影响一个国家的 碳排放”可知,峰值越高,压力越大。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A.化纤面料来自石化行业,不利于减少碳排放。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的倒数三个自然段中,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关键是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手抓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手 抓能源消费节约”可得出结论,政府应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 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可总结出企业要积极进行生产技术改造, 重点行业带头推进减污降碳行动。 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同样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在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自觉减排”“我们应持续推进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绿色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有 机结合,让绿色低碳观念转化为更多人的共同行动”可得出结论,个人要持续推进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 绿色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自觉减排。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因为严格的气候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碳达峰,通常实现碳达峰后,经济增长速 度明显下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排放增长的脱钩”可得出启示为既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又在碳达峰 后,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排放增长的脱钩。 根据第三段“大部分发达国家在达峰时的城市人口占比均超过 50%,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以及由于生活水 平提高导致的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使得一个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可得出启示既推进城镇 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实现碳减排目标和居民消费模式向着低碳化继续优化。 根据第四段“这些国家均是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即第三产业占比远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主导产业大 多以高加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所以碳达峰时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低”可得出启示提高第三产业 占比,碳达峰后保持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低。 根据第五段“从能源消耗来看,由于法国、瑞典、芬兰、瑞士等国家大多发展了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在 60%以下外”可得启示为能源结构转型中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 根据最后一段“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在内的碳达峰国家贸易结构向着‘低碳’方向持续优化,包 括降低高碳排放行业出口,扩大服务行业进出口比重以及提升净进口隐含碳占国内碳排放需求比重等”可 得出启示碳达峰后国家贸易结构向着“低碳”方向持续优化。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3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 西元 当年,十六岁的二斗伢子第一脚踏上高地主峰,小腿就陷在了土里,一直没到膝盖。这是一种被成千 上万颗炮弹炸成灰尘状的黑色浮土,像炉膛里烧过的稻草灰。他之前没见过,之后也一辈子没再见过。阵 地上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草木,不远处立着半截炭黑色的树干,树皮早已被气浪剥光,无论来年春风怎样 吹拂,也绝不会再活过来了。 二斗伢子跟在指导员身后,爬进一条朝西北方向的坑道。它的洞口有汽油桶粗细,里面坍塌了两三米 深。只因还有个碗口大小的通气孔,新上来的部队才发现了它。掘开洞口,只见十七八米深的坑道里坐着 或躺着二十几个人,全都是伤员,大腿上搭着步枪,或手里抓着手榴弹。他们脸色灰黑,薄薄的皮肉包着 颧骨、下巴,隐隐露出骷髅的轮廓。目光直勾勾的,狠狠盯着你许久,像盯着敌人一样,眼珠子也不转一 下。 指导员轻声说道,我们是来接替你们的部队。你们打得很顽强。现在,大家伙儿可以下高地了!坑道 里没人动弹,似乎一时还没听懂他在说什么。指导员又轻声重复了一遍。一个声音从黑暗里小心翼翼地问, 有水吗?二斗伢子把一名伤员拖出坑道。他还活着,只是身体轻得吓人,像个婴儿。伤员很久没见到阳光 了,双眼痛苦地紧闭着、颤抖着,直到军用水壶里的水流进他干裂得像刨花的嘴唇时,才有几颗泪珠从纸 一样薄的眼皮下钻出来。 夜,是乌蓝色的。二斗伢子抬起头,鼻尖上方贴着银河。密密麻麻的星星又冷又远,细细听去,隐约 传来轰响声,那是来自天空深处的声音。指导员坐在他旁边,用后背使劲儿靠了靠刚砌好的掩体,看是否 结实。二斗伢子也坐下来,一个东西硌在后腰眼上。他知道,那是埋在工事里的美军士兵胳膊肘。指导员 问他,你怕吗?二斗伢子问,怕什么?指导员说,死啊!二斗伢子说,不怕。指导员问,屁股底下就埋着 死人,你不怕?二斗伢子说,鬼子都死了,还有啥可怕的?不怕!指导员问,从坑道里拽出来那么多战友 的遗体你也不怕?二斗伢子说,那时心里只想着报仇,不怕!指导员呵呵一笑,又问,你个小牛犊子,就 从来没感觉到怕?二斗伢子说,从来没感觉到过。指导员不笑了,说,没感觉到怕,不是真的不怕。等你 心里有了它,并且知道怎么面对它的时候,才是真的不怕。二斗伢子嗯了一声,却不太服气,心想,怕了 就是怕了,还说什么不怕? 回到坑道里,二斗伢子坐在老兵李大棉裤旁边。老兵打过不少仗,在东北,在湖南,在广西,在海南 岛都打过。二斗伢子用肩膀拱了李大棉裤一下,问,老李,你怕死不?李大棉裤说,肯定怕呀!活人哪有 不怕的?二斗伢子又问,那是啥感觉?李大棉裤说,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我吧,就像喉咙里黏着一口痰, 吐也吐不出来,总是让你喘不过气来,弄不好还能把你憋死。他接着说,不过,也有个好处。你虽然甩也 甩不掉,可它却总在提醒你时时刻刻都别放松了警惕,小心、小心再加小心。许多人的死,其实都是因为 心里头那根弦儿松了。他们本应活得更长久—— 突然间,二斗伢子只见李大棉裤的嘴一张一合,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然后,蜡烛晃了一下,一片漆黑。 接着,后背被坑道壁撞了一下,像被坦克碾过似的,骨头咔嚓咔嚓直响,胸膛紧紧箍着肺叶子,却一口气 也吸不进来。一声接一声的巨响震聋了二斗伢子的耳朵,以至于什么也听不见。他蜷起身体,死死抱住脑 袋,任由筛子一样的坑道把他抛到空中,撞在墙上,再摔在地上。二斗伢子在黑暗里上下翻飞,昏昏沉沉、 气若游丝,搞不清这是在哪里也不记得自己是谁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来这里。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 团微弱的亮光,如萤火虫似的飞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又像一束瘦小的火苗,随时会被狂风吹灭。 二斗伢子感觉胳膊和大腿被人重重踩了几脚。他使了几次劲儿,还是没立起身子,后面的人便从他的 背上急匆匆爬过去,锤子一样的膝盖头快把他的脊梁骨压断了。有只手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出坑道,扔在 了一个炮弹坑里。二斗伢子扭过脸,看到这人是机枪手大老张。大老张的手紫红色,手指头又粗又壮,每 根都像茄子。他把机枪架好,瞄了瞄,对二斗伢子吼道,这两箱手榴弹归你!二斗伢子有点慌,手榴弹一 个接一个向下甩,却不知道炸到敌人没有。大老张给了他一个大脖溜子,喊道,看准了再甩!那手榴弹都 是拿命换来的,运一箱上来就得少一个人!一巴掌过后,二斗伢子清醒多了,每次把手榴弹抛出战壕之前, 总会把半个脑袋探出去,瞅瞅鬼子已经冲到哪儿了。二斗伢子一片空白的脑子开始慢慢转动,他向高地下 方望去,只看到了美国兵的后背和屁股。他们挤成一小团一小团,向远处跑了。他抹了一把满脸的鼻涕和 泪水,心想,原来仗就这么打啊!他感激地扭过脸,想对大老张笑一下,道个谢。可是旁边的那挺机枪枪 管给炸弯了,大老张已不在身边。二斗伢子隐约记起来,机枪被炸坏了,敌人冲上了高地,大老张用手榴 弹砸碎了一个美国兵的后脑勺,自己也被工兵铲劈断了一条腿。最后,他拎着爆破筒和两个鬼子抱在一起, 接着是暴雨般飞过来的石子、土块和血肉…… (选自《小说选刊》2021 年第 4 期,有删减)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二斗伢子眼中的高地主峰,这是他作为新兵初次见识战争的环境,泥土、树干等物象都透露出死 亡的气息,也表明此前战斗的激烈残酷。 B. 坑道的洞口里藏着二十几个伤员,他们为完成任务坚持战斗,身负重伤,他们被发现时身体极度虚弱, 但仍然保持着对生的渴望。 C. 生死关头的二斗伢子一度慌乱失措,是大老张用简单的方式教会他冷静应战,小说以二斗伢子的“生” 与大老张的牺牲相映衬,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D. 小说写二斗伢子和指导员、李大棉裤的对话,都涉及到对死亡“怕”还是“不怕”的问题,在两个对话 片段中,二斗伢子都勇敢地表露了他毫不畏惧的态度。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特点。指导员、李大棉裤、大老张同 为优秀的志愿军战士,但他们又各具鲜明个性。 B. 小说以二斗伢子的有限视角叙事,细腻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壮感和崇高感,也 表达了作者战争背景下的生命思考。 C. 小说将战斗的爆发安排在二斗伢子与李大棉裤对话之后,使小说叙事从平静突然转为紧张,叙事节奏的 变化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也有助于深刻表现小说的主题。 D. 小说以二斗伢子的经历书写战争中一个普通战士的成长历程,作者有意营造战争的实景,让读者能身临 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回顾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8.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生”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答案】6. D 7. B 8. (1)用精当的四字短语描写人物虚弱的身体状态,描写性强。(2)长短句搭配,使整个语段错落有致, 富于变化。(3)用比喻性语言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生动形象。 9. (1)小说以战场为特定环境,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始终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2)小说中展现了年轻战士 对“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成熟和深刻的过程;(3)小说中的战士群体热爱“生”而又能不惧牺牲,小说以 “生”为题彰显了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考。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文中二斗伢子和李大棉裤的对话涉及到怕死的感觉,从中可见二斗伢子对怕死这一现象探讨,从中并不 能表露二斗伢子“毫不畏惧的态度”。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小说以二斗伢子的有限视角叙事”的表述有误,小说采取的还是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对于本文的语言特色,首先,文章在描写二斗伢子在坑道里被敌人的炮弹爆炸所震荡的情景时,用精当的 四字短语描写人物虚弱的身体状态,“上下翻飞,昏昏沉沉、气若游丝”,这些词语的描写性非常强,将 二斗伢子当时的感受和处境非常细腻的表现了出来。 其次,文章长短句搭配,使整个语段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如“掘开洞口,只见十七八米深的坑道里坐着 或躺着二十几个人,全都是伤员,大腿上搭着步枪,或手里抓着手榴弹。他们脸色灰黑,薄薄的皮肉包着 颧骨、下巴,隐隐露出骷髅的轮廓。目光直勾勾的,狠狠盯着你许久,像盯着敌人一样,眼珠子也不转一 下”。 文章还巧用比喻性语言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如“就像喉咙里黏着一口痰,吐也吐不出来,总是让你喘不 过气来,弄不好还能把你憋死”“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团微弱的亮光,如萤火虫似的飞在无边无际的黑夜 里,又像一束瘦小的火苗,随时会被狂风吹灭”等,这样的写法将难于把握的情感描写用具体的形象或感 受表达出来,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更加真实的体验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本题的标题为“生”,但小说中的人物却时刻面临着“死”,小说的背景是战场这一特定环境,从小说的 开头所描写的坑道中伤员的情形,以及二斗伢子与指导员以及李大棉裤的对话,都说明小说中的所有人物 始终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这是无法回避的。 二斗伢子对“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深入,从开始的“不怕死”到后来对“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成熟和深刻。 正是这种思考的深入,就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战士群体为了祖国的安全和人类的自由,他们热爱 “生”而又不惧牺牲,小说以“生”为题彰显了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考,也是对战士群体的崇高致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孽子也。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兼善骑射。植曰: “此保家主也。”立以为嗣。后改封济北王。武帝为抚军将军,迎陈留王于鄴,志夜谒见,帝与语,自暮 达旦,甚奇之。及帝受禅,降为鄄城县公。诏曰:“前济北王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好古博物,为魏 宗英,朕甚嘉之。其以志为乐平太守。”志在郡上书,以为宜尊儒重道,请为博士置吏卒。迁章武、赵郡 太守。虽累郡职,不以政事为意,昼则游猎,夜诵《诗》《书》,以声色自娱,当时见者未能审其量也。 咸宁初,诏曰:“鄄城公曹志,笃行履素,达学通识,宜在儒林,以弘胄子..之教。其以志为散骑常侍、 国子博士。”帝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志对曰:“先王有手所作目录,请归寻按。” 还奏曰:“按录无此。”帝曰:“谁作?”志曰:“以臣所闻,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王文高名著,欲令 书传于后,是以假托。”帝曰:“古来亦多有是。”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籓志又常恨其父不 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晋朝之隆,其殆乎哉!” 乃奏议曰:“五霸代兴,桓、文谲主,下有请隧之僭,上有九锡..之礼,终于谲而不正,验于尾大不掉,岂 与召公之歌《棠棣》,周诗之咏《鸱鸮》同日论哉!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自羲皇..以来, 岂是一姓之独有!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志备位儒官,若言不 及礼,是志寇窃。知而不言,志所不敢。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 议成当上,见其从弟..高邑公嘉。嘉曰:“兄议甚切,百年之后必书晋史,目下将见责邪。”帝览议, 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于是有司奏收志等结罪,诏惟免志官,以公还第,其余皆付廷 尉。 (选自《晋书·曹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籓/志又常恨其 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 B.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籓/志又常恨其 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 C.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籓/志又常恨其 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 D.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籓/志又常恨其 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胄子,胄,头盔,“胄子”引申为受到保护的帝王或贵族的子孙。 B.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锡器。 C. 羲皇,一般指“伏羲”,是古代传说中最早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D. 从弟,也就是“堂弟”,为同祖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自己的男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志才能突出,被父亲看好。他年轻时喜欢学习,志向远大,擅长骑马射箭,曹植曾把他立为继承人。 B. 曹志品行高洁,受上级赏识。他为人清廉正直,学识通达,司马炎十分看重他,曾多次对他委以重任。 C. 曹志尊崇儒学,却轻视政务。他在太守任上,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 D. 曹志为父鸣屈,而受到责罚。他常为父亲曹植在世时不得志而鸣不平,结果惹怒了皇帝,被免去官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志夜谒见,帝与语,自暮达旦,甚奇之。 (2)兄议甚切,百年之后必书晋史,目下将见责邪。 14. 晋武帝怀疑《六代论》的作者是谁?曹志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曹志在夜里拜见晋武帝,晋武帝和他交谈,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认为他很奇异。 (2)兄长写的奏议很恳切,多年以后一定会被写入晋史,但现在将受到责罚啊。 14. 晋武帝怀疑《六代论》的作者是曹志的父亲曹植,曹志通过查询目录断定作者不是其父,并估计应该是 其族父曹冏假托曹植所作。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皇帝下诏太常讨论给他赏赐文物。当时博士秦 秀等人认为齐王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国时不得志,于是 怆然长叹说。 “之国”是指到他的封地,“国”是“之”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AC。 “其父不得志于魏”作“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九种锡器”错误,不是“九种锡器”,而是“九种礼器”。锡,本通“赐”,后读其本音 xī。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D.“他常为父亲曹植在世时不得志而鸣不平,结果惹怒了皇帝,被免去官职”错误,他是为国家着想,认 为齐王司马攸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想起了父亲的经历,因而发表了一通议论,结果 得罪了皇帝,被免官。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 (1)谒:拜见。旦:早晨,天亮。奇:认为奇特。 (2)切:恳切。百年:多年。书:写。见:被。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从“帝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可知第一问答案,晋武帝怀疑《六代论》的作者是 曹志的父亲曹植。 从“志对曰:‘先王有手所作目录,请归寻按。’还奏曰:‘按录无此。’帝曰:‘谁作?’志曰:‘以 臣所闻,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王文高名著,欲令书传于后,是以假托’”可得第二题答案,曹志通过查 询目录断定作者不是其父,并估计应该是其族父曹冏假托曹植所作。 参考译文: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是魏陈思王曹植的庶子。年轻时喜欢学习,凭借才能与品行而扬名,平易质 朴,有宏大的抱负,还擅长骑马射箭。曹植说:“这孩子是保护国家的人!”于是把他立为继承人。后来 改封为济北王。晋武帝任抚军将军时,有一次到邺城迎接陈留王,曹志在夜里拜见晋武帝,晋武帝和他交 谈,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认为他很奇异。等到晋武帝接受禅让登基,曹志降为鄄城县公。晋武帝 下诏说:“前任济北王曹志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 喜欢他。现任曹志为乐平太守。”曹志在乐平太守任上上书,认为应当尊崇儒学重视道家,请求给博士设 置吏卒。历任章武、赵郡太守。虽然多次担任太守的职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 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 咸宁初年,皇帝下诏说:“鄄城公曹志品德忠诚,向来质朴,学识通达,应该在翰林院任职,以便扩 大贵族子弟的教化。现任命曹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晋武帝曾读《六代论》,问曹志说:“这是你先 王写的吗?”曹志对答说:“先王有亲手写的著作目录,请让我回家查一查。”查后回来上奏说:“查了 目录没有这一篇。”晋武帝又问:“那是谁作的呢?”曹志说:“以我所听到的,这是我的同族父曹冏写 的。因为先王文章高超,名声卓著,曹冏想让书流传后世,因此假托先王所作。”皇帝说:“自古以来也 多有这样的事。” 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皇帝下诏太常讨论给他赏赐文物。当时博士秦秀等人 认为齐王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国时不得志,于是怆然长 叹说:“哪有这样的高才,这样的亲族,不让他稳固根本辅助教化,而让他远去海隅呢?晋朝的兴盛,大 概危险啦!”就上奏议说:“五位霸主相继兴起,桓帝文帝是懂得权变的君主,在下有请求隧葬的僭越之 行,在上有九锡之礼,最终因权变而不正直灭亡,因为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而应验,怎么能与 召公歌唱《棠棣》,周诗咏唱《鸱鸮》同日而论呢!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 做好。自羲皇以来,天下难道是一姓所独有的吗!想争取人心的人,应当先有如磐石般的基业;想享有万 代利益的人,应当和天下人共同讨论国政。我位列儒官,如果言语无礼,那是我的过错。知而不言,我所 不敢。我认为应当按博士等讨论的去做。” 奏议写成要去上奏,见到了他堂弟高邑公曹嘉。曹嘉看后说:“兄长写的奏议很恳切,将来一定会写 入晋史,但现在将受到责罚。”皇帝看了奏议,大怒说:“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况天下人呢!”于 是有关官员上书拘捕曹志等,治他们结党的罪,诏书只免除了曹志的官,让他回到府第,其他人都交给廷 尉治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思隐 【清】尤侗 寄语青山,为我筑、数椽茅舍。更计较、凿斯池也,衡门之下。屋后十弓①放笋竹,墙边五亩栽桑柘。 还留些、隙地种梅花,依台榭。 北海钓,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有邻翁来往,鸡豚春社。笑问老妻能去否,蒿簪藜杖归休罢。但 囊中、尚乏买山②钱,从天借。 【注】①弓:古代丈量地亩的工具和计量单位,五尺为一弓。②买山,指归隐。 15.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凿斯池”“放笋竹”“栽桑柘”“还留些、隙地种梅花”写出了词人萌生思隐之心后对居住环境 的考虑安排。 B. 下片“北海钓,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运用互文手法,想象退隐之后的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 情景。 C. 下片“东墅弈”“有邻翁来往”“笑问老妻”不同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和谐美好的人际关 系的体现。 D. 词的题目为“思隐”,而结尾说“但囊中、尚乏买山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思隐而不得的 痛苦无奈之情。 16. 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志趣高雅:对居住环境的考虑安排、退隐后人物富有情趣的活动、梅竹的君子形象 可看出。②风趣洒脱:“囊中、尚乏买山钱,从天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不羁、幽默风趣。③安贫乐道: 囊中羞涩、“蒿簪藜杖”却依然想归隐,想保持高雅的情趣,可见其安贫乐道。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思隐而不得的痛苦无奈”错误,结合后面的“从天借”可知表现了词人的洒脱风趣,所以不是痛 苦无奈之情。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上阕来看,作者将要在“青山”深处,为自己修“数椽茅舍”,凿池、种竹、栽桑、种梅花,从他安排 的居住环境可见,他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从下阕来看,作者为自己安排的退隐后的生活,“北海钓, 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钓鱼、射箭、下棋、绘画,十分风雅;再加上上阕中“竹”“梅”形象的衬 托,可见他是一个志趣高雅的诗人。 从“但囊中、尚乏买山钱,从天借”可见,他为自己安排的这些住处、活动固然美好,却囊中羞涩无法买 到这样一处地方,作者称要“从天借”,丝毫不以贫穷为意,可见他的风趣幽默,洒脱旷达。 从“蒿簪藜杖归休罢”“囊中、尚乏买山钱”可见,他生活贫困,然而即使是贫困的生活也没让他丧失了 对高雅志趣的追求,可见其安贫乐道。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是一位躬耕陇亩的田园诗人,《归园田居》中,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去来兮辞》 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克庄在《贺新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表达了他的人才观;人才济济,但必须 在用人时不可严苛,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扁舟”不滞于物,从流飘荡,常引起诗人的感喟∶或有漂泊之意,或有悠然之感。唐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曾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答案】 (1). 怀良辰以孤往 (2). 或植杖而耘耔 (3). 未必人间无好汉 (4). 谁与宽些尺度? (5). 春潮带雨晚来急 (6). 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辰”,“植杖”,“耘耔”,“汉”,“带”,“渡”,“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听鸟叫。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 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 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 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为了欢 乐,它们是忙碌的。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 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咕——咕——”就那缥缈的几声,就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 世界。我回到了江南。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 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 喜欢重温! 1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这是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A. “咕——咕——”就那缥缈的几声,就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B.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 人身上。 C. 知道最大的忠孝,是去实现前辈的瞩望,于是,他又去攀登—— D. 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B.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0. “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境”,上文二三两段文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18. D 19. B 20. (1)追求自由与欢乐而不得的怅然;(2)对江南魂牵梦萦而不能至的怅惘。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中,破折号后的话是表示话题从“梦境”转到自己的观点表达上,是转变话题。 A.表示声音延长。 B.引出总括性地说明。 C.表示中断或间顿。 D.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句把山雀们飞翔比作“旋风卷起”,落下比作“云彩罩地”,是比喻手法。 A.“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运用前人典故,是用典,其中“尺素”代指信件,借代。 B.把“闲情”比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象地写出了迷茫、深广、绵延不断的闲愁。 是比喻手法。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说连废弃的城池和树木都厌恶提到战争,赋予它们人的情感,是拟人手法。 D.“红巾翠袖”代指女子,使用借代手法。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章写作者喜欢听鸟叫,“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可见,作 者向往着山雀的自由、天真、喜乐;然而却感到“怅然”,这是因为“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 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流露出作者追求自由与欢乐而不得的怅然。 第三段主要写听“鹧鸪”叫,鹧鸪声有引人思乡之意,从“我回到了江南。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 痕,更加暗绿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这是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 温”可知,作者对江南魂牵梦萦,然而却只能在梦中重温,有一种思念而不能至的怅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 。这种差异不仅在于二者有不同 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更在于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大体上说, ,在绘画理 论中渗透着物理学知识的成分;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多蕴含着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融汇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 的国画珍品,你会为周肪的仕女、李公麟的鞍马人物之风采神韵所倾倒,会被范宽山的雄浑气势、朱耷山 水的拙朴奇崛所折服;你会陶醉于赵佶的芙蓉锦鸡之清新灵动,会惊叹郑板桥的兰竹之遒劲淡雅;齐白石 的游虾会使你心目一爽;徐悲鸿的奔马会使你豪气顿生。这些优秀的画作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 灵, ,更在于它们闪耀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请以“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精品”为开头,仿照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精品, , 。 【答案】21. ①但也明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②西洋绘画较多地融入了科学精神 ③不仅是在于画本身的内容 22. 你会为谢公笔下的山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倾倒;会被李白的蔑视权贵的精神、苏轼的达观豁达胸怀所 折服。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上文“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可推知,此处应与上文构成转折, 句式应为“但……”;且表意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有较大的差异”,故此处可填写“但也明显表 现出较大的差异”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下文的分号以及分号后的内容“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多蕴含着人文精神”可推断,此处表述的 主体应是“西洋绘画”,根据“在绘画理论中渗透着物理学知识的成分”可推知,西洋绘画融入更多的科 学元素,故此处可填写“西洋绘画较多地融入了科学精神”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由“这些优秀的画作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灵”推知,此处是对上文的总括,概括原因;由上文“你 会陶醉于赵佶的芙蓉锦鸡之清新灵动,会惊叹郑板桥的兰竹之遒劲淡雅;齐白石的游虾会使你心目一爽; 徐悲鸿的奔马会使你豪气顿生”可知,这些画作震撼人们的心灵的原因除了“人文精神”之外,还有自身 的原因;由下文“更在于它们闪耀……”可推断句式为“不仅是在于……”,构成递进关系,故此处可填 写“不仅是在于画本身的内容”之类的句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题干要求以“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精品”为开头,仿照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首先分析句式,由材料中的例句“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国画珍品,你会为周肪的仕女、李公麟的鞍马 人物之风采神韵所倾倒,会被范宽山的雄浑气势、朱耷山水的拙朴奇崛所折服”,可以提炼出句式“展读 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精品,你会为……所倾倒,会被……所折服”。 然后分析内容,第一分句“周肪的仕女、李公麟的鞍马人物之风采神韵”所描写的是画家的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分句“范宽山的雄浑气势、朱耷山水的拙朴奇崛”描写的是画家的典型风格。故以“展读千百年间流 传下来的诗歌精品”为开头仿写的句子,第一分句应例举诗人的代表性的作品;第二分句应例举诗人的创 作风格。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9 月 17 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他 说过:“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是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电脑里面也种不出水稻 来”。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 40 余个国 家种植超过 800 万公顷。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他坦诚,功成名就后, 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 后”, 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也有后悔,在《妈妈,稻子熟了》中说: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 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在“我们该向袁院士学习什么”的主题班会上,作为发言代表,请你结合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联 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发言稿。注意不要套作、抄袭。 【答案】【例文】 向袁院士学习坚定执着的精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次主题班会上发言,我发言的标题是“向袁院士学习坚定执着的精神”。 他执着追求,50 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 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 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他 有着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 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 天道酬勤,穿越过 50 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 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 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 50 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 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 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 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 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 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 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 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 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 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 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 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 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 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 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材料给的都是袁隆平的相关材料,结合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时事,挖掘、学习他的精神很有必要。 第 1 段强调的是袁隆平的脚踏实地,朴实肯干。2019 年,他已经是 90 多岁高龄的老人,当被授予荣誉时, “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他奉行的是实践出真知的信念,正是因为他脚踏实地,才有了 如今的成就。第二段,是海外人士对他的评价,说明他的杂交水稻在全世界带来的广泛影响。第三段,强 调他百折不挠、坚定执着的精神,“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以及他淡泊名利、幽默风趣、与时俱 进的精神特质,功名没有带给他沉重的压力,因为他始终坚持做研究,失败再继续坚持,这是只有真正踏 实肯干的人才会有的宠辱不惊的心境;年迈却不服老,正是他能够一直作出科研成就的原因。第四段,写 的是袁院士心中的柔情,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为没能陪伴自己的母亲而后悔,拉近普通人与袁院士的心 理距离,让我们从平凡的角度感知他格外的伟大。 任务要求在“我们该向袁院士学习什么”的主题班会上,作为发言代表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发言稿,必 须要确立自己学习的精神要点,再进行阐述。 【立意】1.学习袁隆平脚踏实地,乐于实践的精神。 2.学习他百折不挠的精神。 3.学习他与时俱进的态度。 4.从平凡中品味他的伟大。 5.学习他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的精神。 6.学习甘于奉献,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素材】1.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 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 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平,他 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1978 年,袁隆平和他一家 7 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 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在报告厅,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 够了!我们从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2.用汗水磨砺人生。袁老说,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下田。不下田也就吃不了苦,吃不了苦是 搞不好农业的。其实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深入乡间,不愿意爬山路、走泥路,怎么才能了解真 正的乡土中国,又怎么谈得上服务群众?书本里记载的、电视里播放的、新闻里报道的,毕竟只是只言片语, 无法涵盖全面。所以朱有勇才会把实验室放在泥土里,所以张桂梅才会把学校建在大山中,所以黄文秀才 会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汗水也没有白费,收获了很多的成果。“青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3.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 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 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一件 T 恤,七十元。一 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但他抽烟要抽好烟——“中华”, 每个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开销。“我对财富的看法,有钱不花就是没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自己 的钱。”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