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作业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与之吻合的依据是( ) A.促成思想解放 B.反对君主专制 C.鼓励民族独立 D.主张“克己复礼” 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 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3.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 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民贵君轻,长治久安 B.仁者爱人,社会稳定 C.为政以德,君民共乐 D.克己复礼,和谐共处 4.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 表达的思想是( ) A.“性善说”思想 B.“性恶论”思想 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 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5.孔子曰“仁者,爱人”,并主张贵贱有序。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这反映的实质是( )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阶级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6.战国时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 A.“兼爱”主张深得人民的拥护 B.“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7.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庄子的思想相近的是( ) A.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8.“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些观点出自先秦(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 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 化,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此思想家( ) A.主张提高道德自律性 B.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C.强调加强国家的统治 D.吸纳了法家的思想 11.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 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 ) A.法、智、信 B.仁、义、礼 C.法、术、势 D.法、智、权 12.《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创作时代是( ) A.孙武 春秋时期 B.孙膑 春秋时期 C.孙武 战国时期 D.孙膑 战国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 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1)三则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4 分)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 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6 分)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6 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4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 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 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 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 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 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8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 足?(8 分)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4 分) 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与之吻合的依据是( A ) A.促成思想解放 B.反对君主专制 C.鼓励民族独立 D.主张“克己复礼”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五四运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鸣没有反对君主专制和鼓励民族独立的内容,五四运动没有“克己复礼”的内容。故选 A。 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 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B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从“不知《春秋》,不能 涉世”可以体现出儒家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故选 B。 3.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体现了他主张( A ) A.民贵君轻,长治久安 B.仁者爱人,社会稳定 C.为政以德,君民共乐 D.克己复礼,和谐共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含义: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 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快乐 和忧虑都是为天下人,这种人不能成王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主张民贵君轻才能长治久安。 4.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 表达的思想是( D ) A.“性善说”思想 B.“性恶论”思想 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 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解析: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蓬生麻中”“白沙在涅”,便可得出荀子重视环境对人的 成长的重要作用的结论。 5.孔子曰“仁者,爱人”,并主张贵贱有序。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这反映的实质是( B )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阶级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主张“爱 有差等”,目的是维护周朝的奴隶主统治。而墨子代表广大平民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主张 无等级差别的“爱”,体现了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心声。 6.战国时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C ) A.“兼爱”主张深得人民的拥护 B.“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墨家社会根源的理解。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由此墨家成为显学。B、D 说法有误,A 不是根源。 7.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庄子的思想相近的是( C ) A.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B、D 都体现了人或政府要有所作为。而庄子 主张天与人“不相胜”,反对人为,主张顺从自然,所以选 C。 8.“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些观点出自先秦( A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可以看出反 映的是事物具有两面性,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是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故 A 项正确。B、C、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 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D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学派有三个特点:第一,反对分封等级制度;第二,主 张抑商;第三,反对学者——儒家代表。由此可以判断该学派是法家。 10.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 化,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此思想家( D ) A.主张提高道德自律性 B.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C.强调加强国家的统治 D.吸纳了法家的思想 解析:材料主张道德教化,故排除 A 项;材料主张改造人性,实现弃恶入善,实际上是 改造主观世界,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加强国家的统治的信息,排除 C 项;“化性起伪” 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故选 D 项。 11.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 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 C ) A.法、智、信 B.仁、义、礼 C.法、术、势 D.法、智、权 解析:战国时期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法”、重“术”、重“势”的理论, 据此推断“三刀”应是指法、术、势。 12.《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创作时代是( A ) A.孙武 春秋时期 B.孙膑 春秋时期 C.孙武 战国时期 D.孙膑 战国时期 解析:考查了学生识记史实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 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1)三则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4 分)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 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6 分)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6 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4 分) 答案:(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4)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 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 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 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 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 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8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 足?(8 分)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4 分) 答案:(1)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 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崛起。 (2)墨家的“强本节用”。法家“严而少恩”。 (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 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解析:第(1)问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的 关键词句。第(3)问的历史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