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鲁科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练习题-普通用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26 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 方向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 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D.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2. 已知:△ G = △ H − T △ S ,当△ G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G > 0 反应不能自发 进行。生产合成气的反应: C(s) + H2O(g) = CO(g) + H2(g) 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 下列对该反应过程的△ H 、△ S 判断正确的是 ( )A. △ H > 0 ,△ S < 0 B. △ H < 0 ,△ S < 0C. △ H > 0 ,△ S > 0 D. △ H < 0 ,△ S > 0 3. 反应 4Fe OH 2 s + O2 g + 2H2O(l) = 4Fe OH 3 s Δ H = − 444.3kJ ⋅ mol − 1 在 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焓变 B. 温度 C. 压强 D. 熵变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恒温恒压下,△ H < 0 且△ S > 0 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B. 1 mol H2O 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 S[H2O(s)] < S[H2O(g)]C. 反应 NH3(g) + HCl(g) = NH4Cl(s)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 < 0D. 反应 CaCO3(s) = CaO(s) + CO2(g) △ H > 0 ,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Δ H < 0 ,Δ S > 0 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 一定温度下,反应 MgCl2(l) Mg(l) + Cl2(g) 的Δ H > 0 、Δ S > 0C. 反应 NH3(g) + HCl(g) = NH4Cl(s)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 H < 0D. NH4HCO3(g) = NH3(g) + H2O(g) + CO2(g) Δ H =+ 185.57 kJ · mol − 1 能自发进 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6. 已知 298K 下反应 2Al2O3(s) + 3C(s) = 4Al(s) + 3CO2(g) △ H =+ 2171kJ/mol , △ S =+ 635.5J/(mol 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 2 页,共 26 页 A. 由题给△ H 值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 △ S > 0 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 C. 该反应在室温下可能自发 D. 不能确定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7. 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若Δ H < 0 ,Δ S > 0 任何温度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B.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C. 反应 CaCO3(s) = CaO(s) + CO2(g) Δ H > 0 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 常温下,反应 C(s) + CO2(g) = 2CO(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 H > 0 8. 有关汽车尾气的消除主反应为 2NO + 2CO = N2 + 2CO2 ,在 298 K 、 101 kPa 时, △ H = − 113.0 kJ · mol − 1 ,△ S = − 145.3 J · mol − 1 · K − 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能自发 B. 任何温度下能自发 C. 低温下能自发且速率较大 D. 低温下能自发但速率较小,需催化剂 9. 反应 A(g) + B(g) → AB(l) 分两步进行: ① A + K → AK 活化能为 Ea1( 慢反应 ) ; ② AK + B → AB + K 活化能为 Ea2( 快反应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增大 A 的浓度,能显著增大总反应速率 B. AK 为催化剂,K 为中间产物 C. Ea1 < Ea2D. 若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 H > 010. 下列关于焓判据和熵判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 B. 4Fe(OH)2(s) + 2H2O(l) + O2(g) = 4Fe(OH)3(s)Δ H = − 444.3 kJ · mol − 1 Δ S = − 280.1 J · mol − 1 · K − 1 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 C. 在室温下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但同样是这个吸热反应在较高温度 (1200 K) 下则能自发进行 D. 放热过程 ( Δ H < 0) 或熵增加 ( Δ S > 0) 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第 3 页,共 26 页 二、填空题 11.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 溶解少量蔗糖于水中,Δ S ________ ( 填“ > ”或“ < ”,下同 )0 。 (2) 乙烯聚合成聚乙烯,Δ S ________0。 (3)CaCO3(s) 受热分解生成 CaO(s) 和 CO2(g) ,Δ S ________。 (4) 水蒸气凝结成水,Δ S ________0。 (5)25 ℃和 1.01 × 10 5 Pa 时,反应 2N2O5(g) = 4NO2(g) + O2(g) Δ H = 56.76 kJ · mol − 1 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2. 已知:Ⅰ .CuSO4(s) + 5H2O(l) = CuSO4 · 5H2O(s) Δ H1 Δ S1 Ⅱ .CuSO4 s = Cu 2+ aq + SO4 2 − aq Δ H2 Δ S2 Ⅲ .CuSO4 ⋅ 5H2O s = Cu 2+ aq + SO4 2 − aq + 5H2O l Δ H3 Δ S3 回答下列问题: (1) 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迅速变蓝,则Δ H1 ________ ( 填“ > ”、“ < ”或“ = ”,下 同 )0 ,Δ S1 ________0。 (2) 称取 16 g CuSO4(s) 和 25 g CuSO4 · 5H2O(s) ,将它们分别溶于等量的水中,发 现一种溶液温度升高,另一种溶液温度降低,则Δ S2 ________ ( 填“ > ”、“ < ”或 “ = ”,下同 )0 ,Δ H2 ________0;若测得 16 g CuSO4(s) 和 25 g CuSO4 · 5H2O(s)溶于水的反应热的差值是 Q(Q > 0)kJ ,则Δ H1 = ________ ( 用含 Q 的代数式表 示 )kJ · mol − 1 。 13.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SRM) 系统简单,产物中 H2 含量高、CO 含量低 (CO 会损坏燃 料电池的交换膜 ) ,是电动汽车氢氧燃料电池理想的氢源。反应如下: 反应Ⅰ ( 主 ) : CH3OH(g) + H2O(g) ⇌ CO2(g) + 3H2(g) Δ H1 =+ 49kJ mol − 1 反应Ⅱ ( 副 ) : H2(g) + CO2(g) ⇌ CO(g) + H2O(g) Δ H2 =+ 41kJ mol − 1 温度高于 300 ℃则会同时发生反应Ⅲ: CH3OH(g) ⇌ CO(g) + 2H2(g) Δ H3 第 4 页,共 26 页 (1) 计算反应Ⅲ的Δ H3 = ________。 (2) 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升温有利于提高 CH3OH 转化率, 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 (3) 图为某催化剂条件下, CH3OH 转化率、CO 生成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CO 的实际反应生成率没有不断接近平衡状态生成率的原因是 ______ ( 填标号 ) 。 A.反应Ⅱ逆向移动 B.部分 CO 转化为 CH3OH C.催化剂对反应Ⅱ的选择性低 D.催化剂对反应Ⅲ的选择性低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 CH3OH 实际反应转化率不断接近平衡状态转化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一条能提高 CH3OH 转化率而降低 CO 生成率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0 ℃,一定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 1.00molCH3OH 和 1.32molH2O 充分反应 ( 已 知此条件下可忽略反应Ⅲ ) ,平衡时测得 H2 为 2.70mol ,CO 有 0.030mol ,试求反 应Ⅰ中 CH3OH 的转化率________,反应Ⅱ的平衡常数________。 ( 结果保留两位有 效数字 ) 第 5 页,共 26 页 14. 二氧化碳的捕集、存储和转化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 用钌的配合物作催化剂,可直接光催化分解 CO2 ,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 H __________ ( 填 "" < "" title="latexImg" />或 ,下同 )0 ,△ S ___________0,在低温下,该反应 __________ ( 填 能 或 不能 自发进行。 (2)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s) + CO2(g) ⇌ 2CO(g) ,以下能够证明该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相同时间内生成 1mol CO2 ,同时消耗 0.5mol CO ;②温度一定时,在恒容容器中 压强不变;③相同时间,断裂 1NAC = O 键同时断裂 1NAC ≡ O ;④恒容容器内气 体密度不变;⑤绝热容器内,体系温度不变;⑥反应到某时刻 c(CO2) : c(CO) = 1 : 2;⑦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三、流程题 15. 多晶硅是制作光伏电池的关键材料。以下是由粗硅制备多晶硅的简易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 硅粉与 HCl 在 300 ℃时反应生成 1 molSiHCl3 气体和 H2 ,放出 225 kJ 热量,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HCl3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 将 SiCl4 氢化为 SiHCl3 有三种方法,对应的反应依次为: ①  SiCl4(g) + H2(g) SiHCl3(g) + HCl(g) Δ H1 ˃ 0 ②  3SiCl4(g) + 2H2(g) + Si(s) 4SiHCl3(g) Δ H2 < 0 ③ 2SiCl4(g) + H2(g) + Si(s) + HCl(g) 3SiHCl3(g) Δ H3 第 6 页,共 26 页 Δ H3 = ___________ ( 用Δ H1 ,Δ H2 表示 ) 。温度升高,反应③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 氢化过程中所需的高纯度 H2 ,可用惰性电极电解 KOH 溶液制备,写出产生 H2 的电 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体系自由能变Δ G = Δ H − T Δ S ,Δ G < 0 时反应自发进行。三个氢化反应 的Δ G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可知:反应①能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 相同温度下,反应②比反应①的Δ G 小,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同温度下反应②中 SiCl4 转化率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 填序 号 ) 。 a.B 点: v 正 > v 逆 b.v 正:A 点˃  E 点 c. 反应适宜温度: 480 ~ 520  ℃ 16. 采用科学技术减少氮氧化物、 SO2 等物质的排放,可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没。 (1) 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 ( 含 CO2 、 SO2 、 NO) 可获得含 CaCO3 、 CaSO4.Ca(NO3)2 的副产品,工业流程如图 l 所示。 ①反应釜 I 采用“气一液逆流”接触吸收法 ( 如图 2) ,其优点是______。 ②反应釜 Il 中 CaSO3 转化为 CaSO4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 为研究“CO 还原 SO2 ”的新技术,在反应器中加入 0.10mol SO2 ,改变加入 CO 的物质的量,反应后体系中产物随 CO 的变化如图 3 所示。其中产物 Y 的化学式是 第 7 页,共 26 页 ______。 (3)O2/CO2 燃烧技术是指化石燃料在 O2 和 CO2 的混合气体中 燃烧,通过该燃烧技术可收集到高纯度 的 CO2 。 ①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利用 O2/CO2 燃烧技术时,烟气中 NOx 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利用太阳能可实现反应: 2CO2(g) = 2CO(g) + O2(g)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 是______。 ③ 700 ℃时,以 Ni − MgO -- Al2O3 作催化剂,向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CO2 和 CH4 各 3mol, 发生反应: CO2(g) + CH4(g) 2CO(g) + 2H2(g) 。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 CO 的体积分 数为 40% ,则 CO2 的转化率为______。 ④ CO2 在新型钴基电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清洁燃料一甲酸。其工作原理如图 4 所 示,写出生成甲酸的电扳反应式:______。 四、实验题 17. Ⅰ . 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NH3 、 NO2 的性质。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 置探究 NO2 能否被 NH3 还原 (K1 、 K2 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 。 (1)A 装置中制取 NH3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乙分别是________ ( 填字母 ) 。 a. 浓硫酸、碱石灰 b. 碱石灰、碱石灰 c. 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d.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3) 若 NO2 能够被 NH3 还原,预期 C 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8 页,共 26 页 Ⅱ .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某类反应 [aA g + bB g ⇌ cC(g)] 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象 ( 图中 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 n 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转化率 ) 。 (1) 在反应Ⅰ中,若 p1 > p2 ,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 填“放热”或 “吸热” ) 反应,且为气体分子数__________ ( 填“减小”或“增大” ) 的反应;若 此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 填“低温”或“高温” ) 。 (2) 在反应Ⅱ中, T1 _________ ( 填“ > ”“ < ”或“ = ” )T2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 ( 填“放热”或“吸热” ) 反应。 18. 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 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 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s) + H2O(g) ⇌ CO(g) + H2(g) △ H已知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 △ H ______ 0( 填“ > ”“ < ”或“ = ” ) (2) 已知: BaSO4(s) + 4C(s) − 高温 4CO(g) + BaS(s) △ H1 = 571.2kJ mol − 1 ① BaSO4(s) + 2C(s) − 高温 2CO(g) + BaS(s) △ H2 = 226.2kJ mol − 1 ② 反应 C(s) + CO2(g) − 高温 2CO(g) 的△ H = ______ kJ mol − 1 。 (3) 利用合成气 ( 主要成分为 CO、 CO2 和 H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主反应之 一如下: CO(g) + 2H2(g) ⇌ CH3OH(g) △ H①已知反应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 ( “ C O ”表示 CO 的化学键 ) 数据见表: 化学键 H − H C − O CO H − O C − H E/( kJ.mol − 1 ) 436 343 1076 465 413 第 9 页,共 26 页 由此计算△ H = ______ kJ mol − 1 。 ②甲醇可以用做燃料电池 (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若以该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500mL 饱和食盐水,当两极共收集 到 1.2L( 标准状况下,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及反应 ) 时,常温下所得溶液的 pH = ______。 (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4) 工业生产中,反应 CO(g) + H2O(g) ⇌ H2(g) + CO2(g) △ H < 0 ,使用铁镁催化 剂时一般采用 400 ℃左右、 n(H2O)/n(CO) = 3 ~ 5 ,采用此温度及原料比的原因是 ______。 19. 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 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 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 反应为 C(s) + H2O(g) ⇌ CO(g) + H2(g) △ H =+ 131.3kJ mol − 1 。 ①该反应在常温下______ ( 填“能”或“不能” ) 自发进行。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 填字母,下同 ) 。 a. 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 b。 c(CO) : c(H2) = 1 :1 c. 形成 1mol H − H ,同时形成 2molH − O 健 d。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2) 将不同量的 CO(g) 和 H2O(g) 分别通入体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 + H2O(g) ⇌ CO2(g) + H2(g) ,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 ℃ 起始量 mol 平衡量 /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 间 /minH2O CO H2 1 650 3 6 2.4 6 2 900 1 2 0.4 3 3 900 a b c t > 3①实验 1 中,从反应开始至平衡以 CO2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CO2) = ______。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 ( 填“吸热”或“放热” ) 反应,实验 2 条件下平衡常数 K = ______ ( 取小数点后两位 ) 。 ③若实验 3 达到平衡时与实验 2 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则 a、b 应满 足的关系是______ ( 用含 a、b 的数学式表示 ) 。 第 10 页,共 26 页 (3)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2 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 + 3H2(g) ⇌ CH3OH(g) + H2O(g) ,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 ( 单位为 kJ mol − 1 ) 的变化。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lmolCO2 和 3molH2 ,达 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不能使 c(CH3OH) 增大的是______。 a. 降低温度 b. 再充入 1molCO2 和 3molH2 c. 将 H2O(g) 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 充入 He(g) ,使体系压强增大 20. 汽车尾气是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研究控制汽车尾气成 为保护环境的首要任务。 (1) 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发生反应: N2(g) + O2(g) = 2NO(g) , 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 NO 的原因之一。 T ℃时,向 5L 密 闭容器中充入 6.5molN2 和 7.5molO2 ,在 5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 NO 的物质的量是 5mol。 ① 5min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 (NO) = ______;在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容器中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 填序号 )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混合气体的压强 c. 正反应速率 d. 单位时间内, N2 和 NO 的消耗量之比 (2)H2 或 CO 可以催化还原 NO 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 N2(g) + O2(g) = 2NO(g) △ H =+ 180.5kJ mol − 1 2H2(g) + O2(g) = 2H2O(l) △ H = − 571.6kJ mol − 1 则 H2(g) 与 NO(g) 反应生成 N2(g) 和 H2O(l)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 当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如图表示在其 他条件不变时,反应: 2NO(g) + 2CO(g) ⇌ 2CO2(g) + N2(g) 中 NO 的浓度 [c(NO)]随温度 (T) 、催化剂表面积 (S) 和时间 (t) 的变化曲线。 ①该反应的△ H ______ 0( 填“ > ”或“ < ” ) 。 ②若催化剂的表面积 S1 > S2 ,在图中画出 c(NO) 在 T1 、 S2 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 变化曲线。 第 11 页,共 26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答】 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须外界做功,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化学反应,为自发反应.从 热力学上判断就是:△ G = △ H − T △ S < 0 . A.反应能否自发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对于吸热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也能进行, 故 A 错误; B、 C( 石墨 ) = C( 金刚石 ) ;通常状况下△ H > 0 ,△ S < 0 ,反应是不自发的,而且将金 刚石加热到 1000 ℃可以变成石墨.故 B 错误; C.△ G = △ H − T △ S < 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适合于所有的过程,故 C 正确;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依次增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焓变与熵变,为高频考点,把握焓变、熵变的判断及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综合 判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由反应 C(s) + H2O(g) = CO(g) + H2(g) 可知,反应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则△ S > 0 ,△ G =△ H − T △ S ,当△ G < 0 反应可自发进行,该反应在高温度时才能自发进行,△ H > 0 。 故选 C。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自发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 △ H − T ⋅ △ S < 0 说明反应能自发进行。 【解答】 反应 4Fe(OH)2(s) + O2(g) + 2H2O(l) = 4Fe(OH)3(s) △ H = − 444.3kJ/mol ,△ H < 0 , 且△ S < 0 ,而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 H − T ⋅ △ S < 0 ,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 作用,故 A 正确。 第 12 页,共 26 页 故选 A。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熵与混合度的关系、反应进行方向的综合判 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焓变、熵变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恒温恒压下,△ H < 0 且△ S > 0 的反应,则△ H − T △ S < 0 ,反应一定可以自发 进行,故 A 错误; B、物质的状态不同熵大小不同,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1 mol H2O 在不 同状态时的熵值: S[H2O(s)] < S[H2O(g)] ,故 B 正确; C、反应 NH3(g) + HCl(g) = NH4Cl(s)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 G = △ H − T △ S < 0 , △ S < 0 ,则该反应的△ H < 0 ,故 C 正确; D、 CaCO3(s) ⇌ CaO(s) + CO2(g) △ H > 0 、△ S > 0 ,由△ H − T △ S < 0 的反应可自 发进行,可知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故 D 正确; 故选:A。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发反应的判断,为高频考点,理解熵变和焓变的正负符号判断、综 合判据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当△ H < 0 、△ S > 0 时一定有△ G = △ H − T △ S < 0 ,故无论温度高低,反应都能 自发进行,故 A 错误; B.反应 MgCl2(l) ⇌ Mg(l) + Cl2(g) 为吸热反应,则△ H > 0 ,反应物无气体,生成物有 气体,则△ S > 0 ,故 B 正确; C.该反应 NH3(g) + HCl(g) = NH4Cl(s) 的△ S < 0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 G = △ H − T △ S < 0 ,则该反应的△ H < 0 ,故 C 正确; D.该反应的△ H > 0 ,由于该反应是固体反应物生成气体,△ S > 0 ,则该反应在一定 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故 D 正确。 第 13 页,共 26 页 故选 A。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焓变、熵变以及反应进行的方向,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题目难度不大。 △ H > 0 ,△ S > 0 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吸热反应,自发性的判断需经过计算求 得答案,注意单位的统一。 【解答】 A.△ H =+ 2171kJ/mol > 0 ,表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故 A 错误; B.△ S =+ 635.5J/(mol K) > 0 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故 B 正确; C.若使本反应自发进行,需使△ H − T △ S < 0 ,即 2171kJ/mol − 0.6355kJ/(mol K) T < 0 , T > 3416K 时反应才可以自发进行,所以在室温下不可能自发,故 C 错误; D.若使本反应自发进行,需使△ H − T △ S < 0 ,即 2171kJ/mol − 0.6355kJ/(mol K) T < 0 , T > 3416K 时反应才可以自发进行,故 D 错误。 故选 B。 7.【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熵与混合度的关系、反应进行方向的综合判 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焓变、熵变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若△ H < 0 ,△ S > 0 ,△ H − T △ S < 0 ,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 A 正确; B.△ H − T △ S < 0 反应自发进行,吸热、放热的反应均可能自发进行,如氯化铵与氢 氧化钡为常温下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故 B 错误; C. CaCO3(s) = CaO(s) + CO2(g) △ H > 0 、△ S > 0 ,由△ H − T △ S < 0 的反应可自发 进行,可知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故 C 正确; D.△ H − T △ S < 0 反应自发进行,该反应的△ S > 0 ,常温不能自发进行,可知△ H − 第 14 页,共 26 页 T △ S > 0 ,则该反应的△ H > 0 ,故 D 正确。 故选 B。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方法,注意利用焓变、熵变结合温度利用△ H − T △ S < 0 可以自发进行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解答】 2NO + 2CO = N2 + 2CO2 ,在 298 K 、 101 kPa 时,△ H = − 113.0 kJ · mol − 1 ,△ S = − 145.3 J · mol − 1 · K − 1 ,该反应的Δ H < 0 ,Δ S < 0 ,在 298K 时,Δ H − T Δ S = − 113.0 kJ · mol − 1 − 298K × ( − 145.3 × 10 − 3 )kJ · mol − 1 · K − 1 = − 69.7 kJ · mol − 1 < 0 , 低温下能自发但速率较小,需催化剂,故 D 正确。 故选 D。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基础知识,包括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活化能的概念, 以及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及其应用,题目较简单。 【解答】 A.增大反应物 A 的浓度,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使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 反应速率增大,故 A 正确; B.反应过程中 K 为催化剂,AK 为中间产物,故 B 错误; C.由于反应①是慢反应,反应②是快反应,则 Ea1 > Ea2 ,故 C 错误; D.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主要由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即只有当△ G = △ H − T · △ S < 0时反应才是自发进行的,若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 H < 0 ,故 D 错误。 10.【答案】D 【解析】 第 15 页,共 26 页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判断,灵活应用焓判据和熵判据是解题的关键,反应 自发进行的综合判断依据是△ H − T △ S < 0 ,根据判据综合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 H − T △ S < 0 ,自发进行的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才可 以发生,放热的自发过程,△ H < 0 ,△ S 可能小于 0 也可能大于 0,所以,放热的自 发过程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吸热的自发过程,△ H > 0 ,因 T > 0 ,须△ H − T △ S < 0 , 取决于△ S > 0 ,所以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故 A 正确; B.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 G = △ H − T △ S = − 444.3 + 0.2801 × 298 = − 360.83 小于零,能自发,故 B 正确; C.在室温下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H − T △ S > 0 ,因△ H > 0 ,△ S > 0所以当反应温度高到一定程度, T △ S > △ H ,此时△ H − T △ S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故 C 正确; D.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 G = △ H − T △ S < 0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则放热过程 ( Δ H < 0) 或熵增加 ( Δ S > 0) 的过程不一定是自发 的,故 D 错误。 故选 D。 11.【答案】 (1) > (2) < (3) > (4) < (5) 该反应是熵增反应,且常温下熵变Δ S 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略 12.【答案】 (1) < ; < (2) > ; < ;− 10Q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比较、熵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理解熵变概念及盖斯定律。 第 16 页,共 26 页 【解答】 (1) △ H1 = △ H2 −△ H3 ,其中△ H2 < 0 ,反应Ⅲ过程温度降低,则△ H3 > 0 ,所以 △ H1 < 0 ,为放热反应。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迅速变蓝,即 CuSO4(s) + 5H2O(l) = CuSO4 ⋅ 5H2O(s) 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则△ H1 < 0 ;左侧为固体和液体,右侧为固体, 混乱度减小,所以Δ S1 < 0 。 (2)CuSO4 溶于水,发生题中 II 反应,左侧为固体,右侧为液体,混乱度增大,则Δ S2 > 0 , 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反应,所以△ H2 < 0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可由反应Ⅱ− 反应Ⅲ得到,故△ H1 = △ H2 −△ H3 ,又知二者反应热的差值为 QkJ,且 16gCuSO4(s)和 25gCuSO4 · 5H2O(s) 的物质的量都为 0.1mol ,则△ H1 = △ H2 −△ H3 = 10Q ,故 △ H1 = − 10QkJ · mol − 1 。 13.【答案】 (1) + 90kJ/mol (2) 反应Ⅰ为熵增加的反应;CO 含量升高,破坏燃料电池的交换膜 (3) ① C ②升温使反应速率加快 ③其他条件不变,提高 n( 水 )/n( 甲醇 ) 的比例 (4)91% ; 5.6 × 10 − 3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难度中等。 【解答】 (1) 由盖斯定律反应Ⅰ + 反应Ⅱ可得反应Ⅲ,则Δ H3 = Δ H1 + Δ H2 =+ 49kJ/mol + 41kJ/mol =+ 90kJ/mol ; 故答案为: + 90kJ/mol ; 第 17 页,共 26 页 (2) 反应Ⅰ为熵增加的反应,则反应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升温有利于提高 CH3OH 转化率,使 CO 含量升高,根据信息可知 CO 含量升高,破坏燃料电池的交换膜; 故答案为:反应Ⅰ为熵增加的反应;CO 含量升高,破坏燃料电池的交换膜; (3) ① A. 三个反应都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都正向移动,故 A 错误; B.升温不会促进 CO 转化为 CH3OH ,故 B 错误; C.随着温度的升高,CO 的实际反应生成率没有不断接近平衡状态生成率的原因是催化 剂对反应Ⅱ的选择性低,故 C 正确; D.由于温度没有高于 300 ℃,所以不会发生反应Ⅲ,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②升温使反应速率加快,则 CH3OH 实际反应转化率不断接近平衡状态转化率; 故答案为:升温使反应速率加快; ③其他条件不变,提高 n( 水 )/n( 甲醇 ) 的比例是能提高 CH3OH 转化率,同时使反应Ⅱ逆 向移动,而降低 CO 生成率, 故答案为:其他条件不变,提高 n( 水 )/n( 甲醇 ) 的比例; (4) 平衡时 CO 有 0.030mol ,根据 H2(g) + CO2(g) ⇌ CO(g) + H2O(g) 可知消耗的氢气和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均为 0.030mol ,则: CH3OH(g) + H2O(g) ⇌ CO2(g) + 3H2(g) 生成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030mol + 2.70mol = 2.73mol ,则反应的 CH3OH 为 2.73mol 3 = 0.91mol ,所以反应Ⅰ中 CH3OH 的转化率为 0.91mol 1.00mol × 100 % = 91 %;达到平衡时, CO2 的 物质的量为 2.73mol 3 − 0.030mol = 0.88mol , H2O 的物质的量为 1.32mol − 0.91mol + 0.03mol = 0.44mol ,设体积为 V,则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0.44 V × 0.030 V 2.70 V × 0.88 V ≈ 5.6 × 10 − 3 ; 故答案为: 91% ; 5.6 × 10 − 3 。 14.【答案】 (1) > ; > ;不能; (2) ②③④⑤⑦。 第 18 页,共 26 页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和化学平衡,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的关 键是掌握复合判据的应用和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解答】 (1)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H > 0 ,反应正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S > 0 ,由△ G =△ H − T △ S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低温下不能自发 进行, 故答案为: > ; > ;不能; (2) ①相同时间内生成 1mol CO2 ,同时消耗 0.5mol CO ,都代表是逆向反应,不能说明 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 ②反应方程式两边的气体系数不同,温度一定时,在恒容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 到平衡; ③相同时间,断裂 1NA C = O 键同时断裂 1NA C ≡ O ,代表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 应达到平衡; ④恒容容器内,该反应正向是气体密度增大的方向,气体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⑤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绝热容器内,体系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⑥反应到某时刻 c(CO2) : c(CO) = 1 :2,不代表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 到平衡; ⑦该反应正向是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的方向,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 到平衡; 故答案为:②③④⑤⑦。 15.【答案】 (1) ①  Si(s) + 3HCl(g) SiHCl3(g) + H2(g) Δ H = − 225kJ · mol − 1 ; (2) Δ H2 − Δ H1 ;减小; 2H2O + 2e − = 2OH − + H2 ↑ (3)1000 ℃;Δ H2 < Δ H1 导致反应②的Δ G 小 (4)a 、c 【解析】 第 19 页,共 26 页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涉及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图象分析判断等知识点,明确 化学反应原理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1) 硅粉与 HCl 在 300 ℃时反应生成 1molSiHCl3 气体和 H2 ,放出 225kJ 热量,根据反应 热及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书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i(s) + 3HCl(g) SiHCl3(g) + H2(g) Δ H = − 225kJ · mol − 1 ; SiHCl3 中存在 1 个 Si − H 键、3 个 Si − Cl 键,其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Si(s) + 3HCl(g) SiHCl3(g) + H2(g) Δ H = − 225kJ · mol − 1 ; ; (2) 已知① SiCl4(g) + H2(g) ⇌ SiHCl3(g) + HCl(g) △ H1 > 0② 3SiCl4(g) + 2H2(g) + Si(s) ⇌ 4SiHCl3(g) △ H2 < 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 − ①得③ 2SiCl4(g) + H2(g) + Si(s) + HCl(g) ⇌ 3SiHCl3(g) △ H3 = △ H2 −△ H1 < 0 ;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所以升高温度反应③的平衡常数 K 减小; 电解 KOH 溶液时,阳极上水或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上水或氢离子得电子 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2H2O + 2e − = H2 ↑ + 2OH −, 故答案为:△ H2 −△ H1 ;减小; 2H2O + 2e − = H2 ↑ + 2OH −; (3) 反应① SiCl4(g) + H2(g) ⇌ SiHCl3(g) + HCl(g) Δ H1 ˃ 0 ,根据图知,反应①能自发进 行的最低温度是 1000 ℃;①中△ H1 > 0 、②中△ H2 < 0 ,且反应② △ S < 0 ,△ H2 < △ H1 导致反应②的△ G 小, 故答案为: 1000 ℃;△ H2 < △ H1 导致反应②的△ G 小; (4) 根据图知,A 到 D 点,随着温度升高, SiCl4 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且没有 达到平衡状态,D 点后升高温度 SiCl4 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a.B 点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v 正 > v 逆,故 a 正确; b.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 A < E ,所以反应速率 A < E ,故 b 错误; c. 根据图知,反应温度 480 ~ 520 ° C 时转化率较高,故 c 正确; 故答案为:ac。 第 20 页,共 26 页 16.【答案】使石灰乳与气体充分接触,提高气体的吸收率; CaSO3 + 2NO2 + Ca(OH)2 = CaSO4 + Ca(NO2)2 + H2O ; S2 ; CO2 替代空气中的氮气,减少了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S > 0 ; 66.7% ; CO2 + H2O + 2e − = HCOOH + O 2 − 【解析】解: (1) ①采用“气一液逆流”接触吸收法,使石灰乳与气体充分接触,提高 气体的吸收率, 故答案为:使石灰乳与气体充分接触,提高气体的吸收率; ⑦ CaSO3 转化为 CaSO4 , NO2 还原生成 Ca(NO2)2 ,需要 Ca(OH)2 参与反应,化学反应方 程式为: CaSO3 + 2NO2 + Ca(OH)2 = CaSO4 + Ca(NO2)2 + H2O , 故答案为: CaSO3 + 2NO2 + Ca(OH)2 = CaSO4 + Ca(NO2)2 + H2O ; (2)CO 还原 SO2 生成硫单质 Sx ,CO 被氧化为 CO2 ,由碳原子守恒可知 CO 与 CO2 的物质 的量相等,图中 X 的物质的量与 CO 的相等,故 X 为 CO2 ,加入 0.2molCO 时,生成 Y 为 0.05mol ,由电子转移守恒 0.2mol × (4 − 2) = 0.05mol × x × (4 − 0) ,解得 x = 2 , 故 Y 化学式为 S2 , 故答案为: S2 ; (3) ① CO2 替代空气中的氮气,减少了氮气与氧气的反应,烟气中 NOx 的排放量明显降低, 故答案为: CO2 替代空气中的氮气,减少了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②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H > 0 ,由于△ G = △ H − T △ S < 0 反应自发进行,该反应 能自发进行,则△ S > 0 , 故答案为:△ S > 0 ; ③设转化的 CO2 为 xmol,则: CO2(g) + CH4(g) ⇌ 2CO(g) + 2H2(g)起始量 (mol) :3 3 0 0 转化量 (mol) :x x 2x 2x 平衡量 (mol) : 3 − x 3 − x 2x 2x 则 2x 6+2x = 40% ,解得 x = 2 ,故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 (2mol ÷ 3mol) × 100% = 66.7% , 故答案为: 66.7% ; ④在阴极 CO2 转化为甲酸,发生还原反应,需要水参与反应,同时生成氧离子,氧离子 移向阳极,在阳极放电生成氧气,生成甲酸的电扳反应式: CO2 + H2O + 2e − = HCOOH + O 2 −, 故答案为: CO2 + H2O + 2e − = HCOOH + O 2 −。 烟气含 CO2 、 SO2 、NO,在反应釜 I 中石灰乳吸收 CO2 、 SO2 生成 CaCO3 、 CaSO3 ,NO 第 21 页,共 26 页 与氧气在预处理器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釜 I 中石灰乳、 CaSO3 与 NO2 在反应釜 II 中反应生成 CaSO4 、 Ca(NO2)2 。 (1) ①使石灰乳与气体充分接触; ⑦ CaSO3 转化为 CaSO4 , NO2 还原生成 Ca(NO2)2 ,需要 Ca(OH)2 参与反应; (2)CO 还原 SO2 生成硫单质 Sx ,CO 被氧化为 CO2 ,由碳原子守恒可知 CO 与 CO2 的物质 的量相等,图中 X 的物质的量与 CO 的相等,故 X 为 CO2 ,加入 0.2molCO 时,生成 Y 为 0.05mol ,结合电子转移守恒确定; (3) ① CO2 替代空气中的氮气,减少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②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H > 0 ,△ G = △ H − T △ S < 0 反应自发进行; ③设转化的 CO2 为 xmol,利用三段式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结合 CO 的体积分 数列方程计算解答; ④在阴极 CO2 转化为甲酸,发生还原反应,需要水参与反应,同时生成氧离子,氧离子 移向阳极,在阳极放电生成氧气。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涉及对操作与原理的分析评价、陌生方程式书写、氧化还 原反应、化学反应进行方向、化学平衡有关计算、电解原理及电极反应式书写等,是对 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17.【答案】Ⅰ .(1)NH3 · H2O + CaO = Ca OH 2 + NH3 ↑ (2)c (3)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 (4) 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Ⅱ .(1) 放热;减小;低温 (2) < ;放热 【解析】 【试题解析】 Ⅰ . 【分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二氧化氮性质的实验,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预测物质具有的性质,然后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具有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 浓氨水能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NH3 · H2O + CaO = Ca OH 2 + NH3 ↑; (2)B 装置是干燥氨气,应选用碱石灰,乙装置是干燥二氧化氮气体可选用无水氯化钙 第 22 页,共 26 页 或五氧化二磷,故选 c; (3)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如果能被氨气还原,二氧化氮浓度减小生成无色气体氮气, 则 C 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 (4) 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污染空气,所以都不能直接 排空,要进行尾气处理才能排入空气,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Ⅱ . 【分析】 本题涉及图像分析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反应进行的方向等知识点,整合性较强,通过图 象中数据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1) 反应Ⅰ中恒压下温度升高,α (A) 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 H < 0 ;由 p1 > p2 知恒定温度时压强越大,α (A) 越大,即增大压强平衡向右 移动,说明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 (a + b > c) ,即为熵减反应,△ S < 0. 放热、 熵减反应只能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放热;减少;低温; (2) 反应Ⅱ中 T2 温度下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 T2 > T1 ;温度越高,平衡时 C 的物质 的量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H < 0 , 故答案为: < ;放热; 18.【答案】 > + 172.5 − 99 CH3OH + 8OH − − 6e − = CO3 2 − + 6H2O 13 增大反 应速率,增大 CO 转化率 【解析】解: (1)C(s) + H2O(g) ⇌ CO(g) + H2(g) ,反应△ S > 0 ,已知该反应在常温下 不能自发进行,△ H − T △ S > 0 ,则该反应△ H > 0 , 故答案为: > ; (2) 已知: BaSO4(s) + 4C(s) −  高温  4CO(g) + BaS(s) △ H1 = 571.2kJ mol − 1 ① BaSO4(s) + 2C(s) −  高温  2CO(g) + BaS(s) △ H2 = 226.2kJ mol − 1 ② 盖斯定律计算 ( ① − ② ) × 1 2 反应 C(s) + CO2(g) −  高温  2CO(g) 的△ H =+ 172.5KJ/mol , 故答案为: + 172.5 ; (3) ①对于反应: CO(g) + 2H2(g) ⇌ CH3OH(g) ,△ H = E(C ≡ O) + 2E(H − H) − 3E(C − H) − E(C − O) − E(O − H) = − 99kJ/mol , 故答案为:− 99 ; ②根据原电池原理,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而燃料电池正极通入的是氧气,负极通入的 第 23 页,共 26 页 是燃料,故电池工作时电子移动方向是从 N 极经导线流向 M 极;燃料电池负极发生的 是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 CO2 和水, CO2 与 OH −结合成 CO3 2 −,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CH3OH − 6e − + 8OH − = CO3 2 − + 6H2O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为: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 Cl2 ↑,该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500mL 饱和食盐水, 当两极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1.12L( 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 时,即两极一共产生 0.05mol 气体,根据反应方程式,产生的是等物质的量的 H2 和 Cl2 ,因此分别为 0.025mol , 产生 0.05molNaOH ,因此溶液中 c(OH − ) = 0.05mol 0.5L = 0.1mol/L ,所以溶液的 pH = 14 + lgc(OH − ) = 13 , 故答案为: CH3OH + 8OH − − 6e − = CO3 2 − + 6H2O ;13; (4) 由图象可知,投料比太低,CO 的转化率不太高,而投料比 3 ~ 5 时转化率已经很高 达到 96% ~ 98% ,再增加投料比,需要大大的增加蒸汽添加量,这样在在经济上不合 算,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温度在 400 ℃左右,所以一般采用 400 ℃左右, H2O( 气 ) : CO = 3 ~ 5 ;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CO 转化率。 (1) 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 H − T △ S < 0 ,△ H − T △ S >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 已知: BaSO4(s) + 4C(s) −  高温  4CO(g) + BaS(s) △ H1 = 571.2kJ mol − 1 ① BaSO4(s) + 2C(s) −  高温  2CO(g) + BaS(s) △ H2 = 226.2kJ mol − 1 ② 盖斯定律计算 ( ① − ② ) × 1 2 反应 C(s) + CO2(g) −  高温  2CO(g) 的△ H ; (3) ①焓变△ H =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②燃料电池正极通入的是氧气,负极通入的是燃料,原电池装置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燃料电池负极发生的是燃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 CO2 和水, CO2 与 OH −结合成 CO3 2 −, 从而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收集到 1.12L 气体即 0.05mol ,结合电解方程式: 2Cl − + 2H2O = Cl2 ↑ + H2 ↑ + 2OH −,求出 C(OH − ) ,最终求出溶液的 PH; (4) 投料比太低,CO 的转化率不太高,投料比太高,经济上不合算以及考虑催化剂的活 性来解答。 本题考查了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盖斯定律、图象分析判断的方法、电化学等知识,掌握平 衡移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侧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19.【答案】不能;a、c; 0.2mol/(L min) ;放热; 0.17 ; 2a = b 且 a < 1 ;d 第 24 页,共 26 页 【解析】解: (1) ①反应△ H > 0 ,△ S > 0 ,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所以该反应 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不能; ② a.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再改变,故 a 正确; b.c(CO) : c(H2) = 1 :1 与反应物的起始充入量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关,不能通过 浓度之比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 b 错误; c.v 正 = v 逆,则形成 1mol H − H 键,同时形成 2molH − O 键,故 c 正确; d. 反应为恒压容器,整个过程,体系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 衡,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c; (2) ①根据表中数据, H2 的生成速率为 v(H2) = 2.4mol 2L × 6min = 0.2mol/(L min) ,由化学反应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CO2 的生成速率为 v(CO2) = v(H2) = 0.2mol/(L min) , 故答案为: 0.2mol/(L min) ; ②实验 1 和实验 2 的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一致,实验 1 中 H2O 的转化率为 2.4 3 × 100% = 80% ,实验 2 中 H2O 的转化率为 0.4 1 × 100% = 40% ,即升高温度不利于化学反应正向 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O(g) + H2O(g) ⇌ CO2(g) + H2(g)起始 (mol/L) 0.5 1 平衡 (mol/L) 0.3 0.8 0.2 0.2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为 K = c(CO2)c(H2) c(CO)c(H2O) = 0.2mol/L × 0.2mol/L 0.3mol/L × 0.8mol/L = 0.17 , 故答案为:放热; 0.17 ; ③若实验 3 达到平衡时与实验 2 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明实验 3 的反应 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与实验 2 一致,注意到实验 2 和实验 3 温度相同,但实验 3 反应到 达平衡的时间更长,说明实验 3 起始时反应物浓度较实验 2 低,所以存在关系为 2a = b且 a < 1 , 故答案为: 2a = b 且 a < 1 ; (3)a. 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可使 c(CH3OH) 增大,故 a 不选; b. 再充入 1molCO2 和 3molH2 ,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可使 c(CH3OH) 增大,故 b 不选; c. 将 H2O(g) 从体系中分离出来,产物浓度降低,促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使 c(CH3OH) 增 大,故 c 不选; 第 25 页,共 26 页 d. 充入 He(g) ,使体系压强增大,但不改变各组分的浓度,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使 c(CH3OH) 增大,故 d 选, 故答案为:d。 (1) ①反应△ H > 0 ,△ S > 0 ,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 体积不再改变, v 正 = v 逆,据此逐项分析; (2) ①根据 v = △ c △ t 计算 H2 的生成速率,再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CO2 的生成速率; ②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的转化率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根据方程式计算各组分的 平衡浓度,代入化学平衡表达式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值; ③若实验 3 达到平衡时与实验 2 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明实验 3 的反应 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与实验 2 一致,注意到实验 2 和实验 3 温度相同,但实验 3 反应到 达平衡的时间更长,说明实验 3 起始时反应物浓度较实验 2 低; (3) 根据能量变化图分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采取措施增大 c(CH3OH) , 从浓度,温度,压强角度分析,据此逐项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 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20.【答案】 (1) ① 0.2mol/(L min) ; 1.25 ;② cd ; (2)2H2(g) + 2NO(g) = N2(g) + 2H2O(l) △ H = − 752.1kJ/mol ; (3) ① < ;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图象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等, (3) 中注意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判断温度高低是关键,作图时注意到 达平衡的时间与平衡时 NO 的浓度,难度不大。 【解答】 (1) ① T ℃时,向 5L 密闭容器中充入 6.5molN2 和 7.5molO2 ,在 5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此时容器中 NO 的物质的量是 5mol, 由题中所给数据可知: 第 26 页,共 26 页 N2(g) + O2(g) ⇌ 2NO(g)起始浓度 (mol L − 1 )1.3 1.5 0 转化浓度 (mol L − 1 )0.5 0.5 1.0平衡浓度 (mol L − 1 )0.8 1.0 1.0则υ (NO) = 1.0mol/L 5min = 0.2mol/(L min) , K = c 2 (NO) c(N2)c(O2) = 1 2 0.8 × 1.0 = 1.25 , 故答案为: 0.2mol/(L min) ; 1.25 ; ② a.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故 a 不符合; b. 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故 b 不符合; c.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逐渐降低,故 c 符合; d.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逐渐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 率增大,故单位时间内, N2 的消耗量减小,NO 的消耗量增大,单位时间内, N2 和 NO 的消耗量之比减小,故 d 符合; 故答案为:cd; (2) ①已知:① N2(g) + O2(g) = 2NO(g) △ H =+ 180.5kJ/mol② 2H2(g) + O2(g) = 2H2O(l) △ H = − 571.6kJ mol − 1 依据盖斯定律可知② − ①得: 2H2(g) + 2NO(g) = N2(g) + 2H2O(l) △ H , △ H = ( − 571.6kJ/mol) − 180.5kJ/mol = − 752.1kJ/mol ;由于正反应放热 ( △ H < 0) , 且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减小,为熵减小的方向,即△ S < 0 ,△ H − T △ S < 0 ,反应 自发进行,所以 T 较小才可以,即低温下自发, 故答案为: 2H2(g) + 2NO(g) = N2(g) + 2H2O(l) △ H = − 752.1kJ/mol ; (3) ①温度 T2 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故温度 T2 > T1 ,温度越高,平衡时 NO 的浓度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 H < 0 ,故 答案为: < ; ②催化剂的表面积 S1 > S2 ,则催化剂 S1 到达平衡的时间比催化剂 S2 短,催化剂不影响平 衡移动,平衡时 NO 的浓度相同,故 c(NO) 在 T1 、 S2 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为 ,故答案为: 。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