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ID:711582

大小:132

页数:6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池州一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12 月考 历 史 试 卷 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 1.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北武 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这说明( ) A.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 C.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D.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 2.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 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 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 )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 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 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 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4.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5.下表反映的是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 现象一 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 现象二 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 现象三 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 现象四 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 B.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 C.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D.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6.“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7.隋朝规定“(丁)民满五十,纳庸代役”;公元 624 年,唐高祖颁布“……凡丁,岁役二 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下列关于“庸”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输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 ②唐与隋相比放宽纳庸年龄限制 ③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 ④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8.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 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收复开封 B.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 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 D.北宋灭亡,蒙古统一 9.据载,长翅帽(如图所示)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 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 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 这一改变有助于 A.增加决策透明度 B.提高议事效率 C.缓和大臣间矛盾 D.加强皇权统治 10.宋代,一切诏书均以君主的名义颁发;但诏令不可出自君主独断。皇帝旨意“非经二府 者,不得施行”,诏令“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果政令“有未当者”, 则由“台谏劾举之”。这一体制 A.避免了当政者决策失误 B.构建了权力制衡的民主模式 C.体现了文官政治的成熟 D.表明宋代君主专制受到削弱 11.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 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 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体。这种做法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12.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 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 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D.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13.宋代出现了经过严格校勘的“善本”。校勘人员往往是博通之才,要遵守严格的工作流 程和方法。在刻版、纸张、字体、版式、装帧上,宋版书都有独树一帜的创造,因而后 世收藏界有“一叶宋版一两金”的说法。这说明了宋代 A.市井文化的空前繁荣 B.理学家重新诠释儒家经典 C.精致典雅的士人文化 D.活字印刷品存世数量稀少 14.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应是 A.明太祖加强皇权 B.明朝的君相关系 C.明成祖加强皇权 措施 目的 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 皇帝独揽大权 设内阁 协助皇帝决策 D.明朝的皇权强化 设特务机构 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行事 …… …… 15.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 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代江南 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16.如图是 17 世纪法国人描绘的崇祯帝自缢图。 从历史视角看,该图是 A.写实的,可作史料看待 B.想象的,没有历史价值 C.臆测的,没有历史依据 D.推想的,也有历史价值 17.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 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8.《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 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 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D.向中国大量投资 19.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海关征税标准是 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费用会 占到进出口货物的 10%—40%。《南京条约》规定进出口“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最后确 定为值百抽五原则。据此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 A.广州的腐败问题得到了解决 B.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有所增加 C.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写道:“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 本乃可益固。……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由此可见,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 A.“求强”,打败西方列强 B.“求富”,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C.“求强”,镇压农民起义 D.“求富”,完全剥夺洋商利润 21.1877 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 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 焉者也”。由此可以说明马建忠 A.开始关注西方历史地理 B.聚焦西方科技军备 C.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D.思想转向同情革命 22.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 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对于义和团揭 帖分析错误的 A.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B.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 C.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D.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23.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 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 B.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 C.清朝中央权威严重受挫 D.南方各省与英美各国利益一致 24.《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 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 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 D.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题,共 52 分) 25.(25 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 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 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 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 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 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据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 的。(5 分)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 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 1861 年开始,洋务运动开展。一般认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 领导者是奕䜣,实际操办洋务的是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以“求富”为目标,主要发展民 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在向欧美派去了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 种实业和军事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及其主要活动。(8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4 分)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 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 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并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 意义。(8 分) 26.(12 分)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 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用书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 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摘自《中国历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2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2 分)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 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4 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历代重视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意义。(4 分) 27.(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时间 人口 比例 北方 南方 742 年 3042 万人 2036 万人 3∶2 1080 年 956 万人 2368 万人 2∶5 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资治通鉴》 (1)“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有哪些?(8 分) (2)材料二呈现的内容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7 分)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