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黄河象1教案北京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黄河象1教案北京版

ID:708232

大小:79936

页数:5页

时间:2021-06-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 题 16.黄河象 课 型 阅读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 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 思品 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 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据,激发想 象力,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部分,发掘时人们看到的和想到的。 查阅资料 课外资料 有关化石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文字 教学课时数 2 板 书 设 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干渴 斜插沙土 完整 陷进 化石 脚踩石头 课 后 小 结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假想的根 据,激发了想象力,产生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了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第 1 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0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 10 分钟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一、揭示课题 2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 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到底什么样?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 起学习第 16 课“黄河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0 1.自读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易错的: 蒿草 末端 椭圆 砾石 扑踏扑踏 折磨 (2)说说怎样记住下面的字: 炙(上面是“月”的变形,用火烤肉就是“炙”) 蒿 (与草有关系,是草字头。) 椭(不要把三部分的顺序搞错。) (3)区分字义: “趾”和“指”。 “鸵”和“驼”。 3.检查读书情况。 (1)两人一组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然 后互评。 (2)指名读课文,学生从正确、流利两方面评议。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0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科学家假想黄河象骨骼化 石的来历。) 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默读标画。 第一部分(1):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或特点。 第二部分(2-8):写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9):简要地写出地壳的变化。 第四部分(10):写发现和发掘黄河象骨骼化石时人们看到的情景以及 科学家的想象和推想。 3.课文分成了这四部分,这四部分又组成了这样一篇结构完整的课文。 这几部分;也就形成了文章的框架。如果将每部分内容再精简一下,就可 以列出课文的提纲了。 4.学生尝试自列提纲。 5.互相修改。 6.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陈列化石 第二部分:假想来历 第三部分:地壳变化 第四部分:发掘化石 列提纲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我们的理解概括能力。 四、学习第一段。 18 1.课文的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想看看吗? 2.投影出示:请看图,站在面前的这个黄河象化石给你怎么样的印 象?(高大)仅仅是高大吗?(完整) 3.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怎样高大完整呢?读读书。 a.这具大 象骨架高 4 米,长 8 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 的。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与教室的长、高进行比较。)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 舌骨也保存着。 c.在 100 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 上是很少见的。 理解之后对照书中插图,找一找,指一指。 4.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呢?再读一读你找到 的句子。 学生很容易发现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但运用逐层递进的关联词语来 介绍特点这种方法不容易发现。可以出示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括号中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A.这具大象骨架高 4 米,长 8 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 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 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 在 100 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5.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如此高大、完整,请你们有语气地读一读。 6.(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7.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 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 2 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0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10 分钟 教学要求 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出黄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点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一、回顾质疑,导入新课:2 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 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找出答案。 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8 1.生回答怎样发掘的。 2.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3.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4.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 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5.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三、学习第 2—7 自然段 20 1.师问:什么是假想?(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 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 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的? 3.科学家们是依据什么假想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 找出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并画出来。(从它站立的姿势……保存得这 样完整。) 4.再读读这些句子,想象科学家依据发掘场地及黄河象骨架站立 姿势,是怎样假想的?为什么这样假想? A.有沙土和砾石,假想到什么?(此处曾经是河;脚踩砾石说明是 失足落水。) B.大象为什么会失足落水、陷进淤泥里呢?科学家们又是怎样假想 的?(大象干渴,到此处找水喝。) C.大象是耐渴的动物。由大象干渴又推想到什么?(天气极为炎热。) 5.科学家是这样假想的,文章又是怎样写的呢?(天热——干渴— —喝水——失足落水) 6.指导细读:科学家们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热”、“渴”、“陷”的呢?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第二段。 重点点拨: (1) 热: 投影: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由这句话大家想到了什么?(水流缓,有淤泥沉积) (2) 渴: 从老象走路的样子、神态动作看出大象极其干渴。 (3) 陷:看看这一部分用了几个“陷”字? 石头往下陷(大象体重,承受不住) 淤泥陷(重心前倾,淤泥承受不住) 挣扎陷(疲劳干渴,没有力气挣扎。) 为什么写它脚踩砾石,抬头呼救,结合上文理解。 四、引导推想、创新: 7 科学家门依据这具高大、完整的化石姿态以及出土时看到的样子, 进行了科学的推测。大家同意这种推想吗?对这种推想的每一个情节你 有不同意见吗?如果有,说说看,说出这样推测的依据。 五、了解文章记叙顺序: 1.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还可以怎样连段成篇?(发掘——样子——假想——变化)(按 事情发展顺序) 3.本文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连段成篇?(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 六、总结: 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 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 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 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