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结构(共2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结构(共26张PPT)

ID:705001

大小:5

页数:26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 量过程中产生的地面震动,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 然灾害。 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 国家:环太平洋地震带,它 就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 太平洋分布,中国、日本、 美国、智利、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墨西哥、新西兰等 多震国家都分布其中,全球 大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 这里。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 放能量过程中造成 的地面震动,是一 种危害和影响巨大 的自然灾害。我国 也是一个地震频发 的国家。 地震构造 震源: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 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即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震中距:从观测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等震线: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 曲线。 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 地震等级与烈度 • 烈度:地震对地表 和建筑物不同程度 等破坏的强弱的程 度,用烈度表示, 一次地震,可以有 多个烈度。 • 汶川地震诱发的地 质灾害、次生灾害、 地质灾害。 • 例:崩塌、滚石加 上滑坡,四川水比 较多,所以产生了 很多堰塞湖。 • 震级:地震的 大小用震级表示。 地震释放的能量 越大,震级越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 个震级。 • 5·12汶川地震 • 里氏震级达 8.0Ms、矩震级 达8.3Mw • 震中烈度达到11 度 如何避震? • 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 速撤离到安全的位置。 • 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 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室 外远离建筑物,到开阔、 安全的地方。 • 应趴下,降低身体的重心, 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蜷 曲着身体,抓住身体牢固 的物体,防摔倒或身体位 移。 • 低头,用手保护头部 和后颈,有可能用毛 巾,被子顶着保护头 颈,闭眼,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以防灰土 或毒气。 • 不要随便点明火,可 能会引发爆炸。要避 开拥挤的人群,避免 发生踩踏事故。 地震波 地震的能量以 波动的方式向 外传播,形成 地震波。 分类 纵波(P波) 横波(S波) 概念 波的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因 而使一种压缩波 波的震动方向 与传播方向垂 直 传播 状况 速度 快慢 快(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慢 原因 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一致 传播方向与震 动方向垂直 介质 固体、气体、液体 固体 共性 传播速度都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都 是弹性波(或叫弹性振动);都是能量的载体和传 递形式 人们可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特性来确定地球内部结 构和分层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认识地震波 分类 特 点 传播速度 通过的介质 波述的变化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气、固、 液体 固体 在不同的 介质中速 度不同 (一)地震波与界面 划分依据:地震波 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表 不连续 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古登堡 界面 33千米处 (大陆 部分 ) 2900千米处 该面下,P、S波 速都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 忽然下降,S波 完全消失 思考: 1、当地震发生时,我们站在地面上会 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还是先感觉到左右 晃动? 2、海底发生地震时,我们站在船上的 感觉又是什么? 氧O硅Si铁Fe钙Ca钠Na镁Mg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定义: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2)地壳的组成物质: (3)分层: 60-70KM 33KM 6KM均厚17KM 高厚 低薄 上 (2)分层: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 上),合称岩石圈——均厚为100-110KM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1)定义: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位于莫霍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 (3)组成物:含铁和镁的硅酸盐类。 内核 外核 下地幔 上地幔 地壳 岩 石 圈上地幔顶部 (3)分层:外核和内核。 (1)地球的核心部分,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下。 (2)组成物质 可能是极高温和高压下的熔融状态铁和镍——可能是产 生地球磁场的原因。 S不能通过 呈固态 圈层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 硅、铝、铁)。 ②厚度不均,洋壳平均厚度6km; 陆壳平均厚度33km。 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 硅镁层) 地幔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地核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 很大(铁、镍),可能是地 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莫霍面 软流层 古登堡面 17千米 2900 千米 6370千米 小结: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3)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4)生物圈不仅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还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 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有何不同。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 部各圈层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并无明显界限。 1、地壳,软流层,岩石圈的关系。 2、软流层物质的物理性状。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称地壳;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物质成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幔的物质成分是什么。 主要是硅酸盐类,随着深度的增大,铁、镁含量逐渐增加,可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 4、地核可分为哪几部分,有何不同。 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质为液态或熔融态,内核物质一 般认为是固态。 10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 D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不正确说法 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 地幔部分 C 2.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 依据空间位置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B 大气圈 A C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