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实验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模拟四(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实验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模拟四(教师版)

ID:687172

大小:35451

页数:18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第 1页,总 1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模拟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duo) 堕.落(duò) 狩.猎(shòu) 戛.然而止(gá) B.腈.纶(jīng) 反诘.(jié) 怅.惘(chàng) 怒不可遏.(è) C.襁.褓(qiǎng) 寒噤.(jìn) 龟.裂(guī) 天衣无缝.(fèng) D.踱.步(duó) 迂.回(yū) 蓦.然(mù) 挑拨离间.(jiàn) 【答案】B 【详解】 A. 戛.然而止(gá)——jiá; C. 龟.裂(guī)——jūn; D. 蓦.然(mù)——mò; 故选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由衷 推崇 密匝匝 长途跋涉 锐不可挡 B.躁热 洗涤 懒洋洋 正襟危坐 不折不挠 C.蒙昧 琐屑 黑黝黝 因地制宜 和颜悦色 D.斟酌 鄙视 热乎乎 交头结耳 屏息敛声 【答案】C 试卷第 2页,总 18页 【详解】 A.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B.躁热——燥热; D.交头结耳——交头接耳; 故选 C。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天衣无缝....。 B.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 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无动于衷....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D.11 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答案】B 【详解】 A.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不符合语境,应用“袖手旁观”; C.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 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 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B.骑在“烈士”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 修养造成的。 试卷第 3页,总 18页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照亮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答案】A 【详解】 B.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 C.搭配不当,把“照亮”改为“牵动”; D.语序不当,“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应改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 故选 A。 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⑤③ 【答案】B 【详解】 此题注意④是总提,①②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谈浪费时间的害处,⑤谈机遇与时间 的关系,③收束语段。因此选 B。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 会》等均出自这本散文集。 B.朱自清是现代散文作家、诗人、民主战士,《春》《背影》《欧游杂记》都是他的作 试卷第 4页,总 18页 品。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D.《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三 峡》即选自《水经注》。 【答案】C 【详解】 C 项有误,《藤野先生》节选自《朝花夕拾》。故选 C。 评卷人 得分 二、句子默写 7.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 (2)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 (4)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7)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 (8)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9)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借花鸟抒发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 折戟沉沙铁未销 甲光向日金鳞开 入则无法家拂士 山山唯落晖 谁家新燕啄春泥 学诗谩有惊人句 大漠孤烟直 感时花溅泪 试卷第 5页,总 18页 恨别鸟惊心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 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萋、鹦鹉洲、 戟、销、鳞、拂、唯、晖、燕、啄、谩、溅”等字词容易写错。 评卷人 得分 三、对比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②,喟然③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君朝臣千人,发政 举事④,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⑤数百人,被⑥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⑦得反国。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鄙:边境。③喟然:叹气的样子。④发政举事:施政 办事。⑤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⑥被:通“披”,穿上。 ⑦卒:终 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B.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坚忍)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而:然而) D.卒得反.国(反:通“返”)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第 6页,总 18页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所/以动/心忍性 C.曾益/其所不/能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11.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8.C 9.A 10.(1)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 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2)朝廷内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11.示例:【甲】(1)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 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2)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我们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和勇气,磨炼意志。 【乙】(1)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2)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分析】 8. A.句意: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拂:违背。正确; B.句意: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忍:使……坚忍。正确; C.句意:所以宋昭公亡了国后能够醒悟。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正确; D.句意:最后得以重返国家。反:通“返”,返回。正确; 试卷第 7页,总 18页 故选 C。 9. B. 应为:所以/动心/忍性; C. 应为:曾益/其/所不能; D. 应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故选 A。 10.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不能出错。 (1)入:在国内。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敌 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 (2)内外:朝廷内外。闻:使……听到。过:过失。是以:因此。 11. 本题考查主题探究。 甲文:从“舜发于……举于市”,作者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可以说明成就 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从“故天降……其所不能”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 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得出人处于困境才 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 乙文:“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说明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 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由“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及 时地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点睛】 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 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 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 试卷第 8页,总 18页 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 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 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 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之后就会 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乙:宋昭公失国后逃亡,到达了边境,感叹地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 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者妃子数百人,穿着衣 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廷内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 到了这个地步!”由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 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国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返国家。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哪些故事、诗句? 13.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试卷第 9页,总 18页 12.故事:荆轲刺秦,易水诀别。 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 的心愿) 【分析】 12. 这道题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此处借荆轲故事以言 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 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据此即可作答。 13. 这道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只为报 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 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 浴血奋战、报效朝廷的决心。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 __________”3 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 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15.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案】 试卷第 10页,总 18页 14. 连三月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15.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国破城荒,草木茂密)惨景,一方 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感情的理解。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 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 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 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 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 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 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 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所以“连三月” 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的含义是家书珍贵能值万金,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 金”的真正原因。“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 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15. 本题考查对标题字词含义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的内容。至德二年春,身 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层 意思:第一层,诗人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 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第二层, 诗人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仍然没有结束,这场 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这段时间,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 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所以诗人急切渴望与亲人团聚。 评卷人 得分 五、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试卷第 11页,总 18页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①”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 仍邀③驴送柴至内④。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 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 已!”遂殴宦者。 (注)①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②门户:指“门户”税。③邀:强要。④内:指宫 内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有父母妻子..__________ (2)不取直.而归__________ 17.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的两处停顿。 遇 宦 者 称 “宫” 市 取 之 与 绢 数 尺 18.翻译下列句子 (1)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 19.文中卖柴的农夫的遭遇与《卖炭翁》中的“卖炭翁”很相似,这两则故事揭露了怎 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 16. 妻子和孩子 直: 通“值”,价钱 17.遇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 18.(1)太监不肯接受,说:“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宫内去。”(2)所以,学习之 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3)这只鹏鸟,海水运动时 将要飞到南海去。 19.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 试卷第 12页,总 18页 下,也会奋起反抗的。 【分析】 16.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 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 用。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和孩子。直,通假字,同“值”,价钱。做题时要结合语境, 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7.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 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这些木柴。只给他几尺绢。故断句为:遇宦者/称“宫” 市取之/与绢数尺。 18.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受,接受。须,必须。(2)是 故,所以。困,困惑。(3)是,这。海运,海水运动。于,到。 19.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主旨。读文可知,太监买柴,只给了一些绢,还要强行把农夫的驴牵 走,表现了唐朝“宫市”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压迫,“遂殴宦者”表现了劳动人民在被 逼走投无路之时,就会奋起抗争。 【点睛】 参考译文: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这些木柴。 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 的绢给了太监。(太监)不肯接受,说:“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宫内去。”农民说:“我 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 你还不同意,我只有去死罢了!”于是殴打太监。 试卷第 13页,总 18页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 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 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 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 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 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 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 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 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 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 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 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 试卷第 14页,总 18页 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 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 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 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 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 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 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 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 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20.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 21.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22.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23.文章两处画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 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试卷第 15页,总 18页 20.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 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1.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 默关注追随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22.(1)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 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没有“才”就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二:“才”字准确传 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梯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 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 母女间微妙而真切的感情。(2)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 湿”,看似不合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女儿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被 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__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 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__示例三:此句运用拈连的修 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水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23.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 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辛酸难过(为自己之前的粗疏忽略而内疚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 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分析】 20.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 语句概括即可。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 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 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4-9),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 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10-14),回忆去年秋天,母亲 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 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 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 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 据此整理出答案。 22.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 试卷第 16页,总 18页 “才”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 平淡。 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 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 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 2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 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 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戏》中,“迅哥儿”和一群农家少年一段月夜看戏的经历留下了一朵记忆的浪 花;《灯》中,吴伯萧和爷爷提灯夜归的故事温暖了作家的人生旅程;《少年游》中,和 阿千的一段出行唤醒了作家郁达夫少年的梦想。在你的少年生活中,也应该有一个(些) 人,一段美好的回忆,斑斓了你的流年……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少年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②运用第一人称,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扩写、套作; ③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例文: 我和我的朋友 朋友是什么?按常人来理解就是从小和我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学的人。而按我的理解, 朋友是我的知音,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要说的这个人他不仅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 知心朋友。 试卷第 17页,总 18页 他,曾和我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曾和我一起去探险,一起拼搏;他曾在学习上帮助我 度过难关,也曾在生活中我伤心的时候安慰我。他让我开心,让我快乐。他就是我在任 民镇读小学二年级时候的同学,我的知心朋友——丁志伟。 每说起丁志伟,我总会想到一件事。 这是一件小事,但正是因为这件小事让我和他吵起架来,感情差点出现裂痕。也恰恰因 为这件小事,让我对他更加信任,更加佩服。 那是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我和丁志伟背着书包去学校,在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偶然间, 他发现路边谁掉了五元钱。他拾起钱不禁欢呼起来。到了学校,我们一起讨论这钱怎么 分,说着说着我就和他发生了争执。当时,他一气之下就把我的小盒摔在了地上,并用 脚踩坏了。我捧起我心爱的小盒,用憎恨的眼光看着他。那时,我在他眼中看到了忏悔。 可气愤让我无法再在乎他的任何表情。 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想找机会道歉,而我对他却一直置之不理。但他却并没有放弃。直 到有一天,我无奈的听了他的道歉。让我震惊的是,他拿出一个比我原来的文具盒精美 很多倍的文具盒,捧在我面前。并告诉我,那次捡到的钱他没有按照他的意思买卡片, 也没有按照我的想法买悠悠球,而是一直留着,希望和我一起去交给老师。 我憋屈了好久的心情一下子高兴了起来。我不是被他送我的东西打动了,而是被他的诚 意,他道歉的勇气感动,更让我开心的是他处理那钱的想法也正是我后来的想法。 我的朋友,是你让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在这里我要感谢你,希望你能看到我说的这些 话。 【详解】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话题”的形式,引导语来自课内文本,拉近命题与 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往事的回忆,打开并引领写作思路。“在你的少年生活中, 也应该有一个(些)人,一段美好的回忆,斑斓了你的流年……”提醒学生关注生活,立 足自身,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来。同时,也提醒学生应创作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 的记叙文。主要人物应是少年,比如自己的好友,自己偶然遇到的一位少年,这位少年 一定是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让自己的内心感受到了震撼,给自己带来了某些有益 的启发。选材时,务必真实,以真实的事件寄托自己的真挚情感,可以加以适当的艺术 加工,运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表达方式上, 试卷第 18页,总 18页 应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末段可以抒情或议论表达自己对这位少年某种感情。 【点睛】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 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 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 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 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 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 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 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 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 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 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