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ID:686686

大小:942.0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一框 走近老师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 品质。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知道不同的教师具有不 同的风格。 了解教师职业 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1.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导入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过渡到课题 “走近老师”。 2.学生欣赏音乐并回答这是歌颂老师的歌曲。 知识点 1 了解教师职业 活动一:我当小记者 引导学生按小组上台展示(ppt 或视频)本组的采访内容,并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引 导学生谈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生成知识。 学生 PPT 展示,其他同学观看,思考并回答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知识点 2 风格不同的老师 活动二:小游戏——模仿秀 引导学生模仿喜欢的科任老师 要求:模仿的方式可以是外貌特征模仿和个性气质模仿、动作神态模仿、声音语气模 仿等。 注意:不能说出老师的姓名和所教学科。 学生分学习小组综合模仿一位科任老师,其它小组竞猜。 活动三:初一 H 班论坛 教师创设情境———初一 H 班论坛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这些观点,你怎么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成知识。 为老师制作一张感谢卡,记录老师给你的感动瞬间,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传承文明 走 了解教师职业 教书育人 近 适应时代要求 老 承认差异 师 风格不同的老师 接纳不同 尊重不同 小 林 小 胖 小 亮 小 美 通过本节课的资料搜集,总结了一个经验,教学应该整合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比如教 师资源、家长资源等等,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二框 师生交往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2.能力目标:能够对学习生活中的师生关系的各种现象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 恰当处理。 3.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的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学会正确看待、处理师生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复习导入: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是什么? 明确:(1)正确态度:①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 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②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2)正确做法: ①承认老师的差别;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了解老师教育 行为的目的;④主动交往。 师: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也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更有人说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到底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又该如何与 老师交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师生交往》,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知识点,引出本课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设疑,起 到了激趣的作用。) 知识点 1 教学相长 问题:1、教学相长的含义/教学相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良好的教学关系有什么 作用? 2、新型教与学的关系对我们的要求(你认为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3、亦师亦友的内容(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4、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5、怎样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明确: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 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 交流。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 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5、(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 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知识点 2 亦师亦友 问题 1:(1)回顾与老师的交往,老师还扮演着什么角色?(结合教材 P65 运用你的 经验) (2)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明确 1:(1)在学习中,老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老师扮演组织者 角色;在课外交往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朋友的角色,等等。 (2)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 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相长的内涵。) 问题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你能从中体会到 什么呢?(结合教材 P66 阅读感悟) 明确 2:老师不是圣人,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 师;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 感受,这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 问题 3: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你能给小 奇提出怎样的建议?(可结合教材 P67 探究与分享) 明确 3:语文老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有助于激励我更好地学习和 发展。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数学 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会对小奇说:要遵守课堂纪律,听从老师的安排与要求,不要在上课时写小说,这 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建议他在学习之余再进行文学创 作;不跟老师闹情绪,不顶撞老师,更不放弃对本课的学习,如有误会或矛盾要主动与老 师交流,以解决问题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与老师沟通。) 问题 4:(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结合教材 P63 探究与分享)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3)我们应如何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明确 4:(1)启发:一方面我们要尊重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个体差异、劳动 成果,虚心接受他们的教诲;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的辛苦,和老师 成为朋友。 (2)还要尊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3)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 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学会化解矛盾。)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 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 交流。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 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5、(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 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教师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会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尊重每一位老师, 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最后进行总结,既能锻炼学生思考、 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完成《课课练》P48-P49 能力提升。 (1)基础好的完成选择题 3-5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6-7。 (2)基础薄弱的完成选择题 3-5 题选择题。 通过本节课的资料搜集,总结了一个经验,教学应该整合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比如教 师资源、家长资源等等,这样能提高教学效率。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一框 家的意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探究、视频感悟、分享交流等环节,使学生领悟家的内涵, 从而能够用实际行动向父母长辈表达孝敬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 进与父母的情感。 1. 体味家的味道。 2. 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能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领悟家的丰富内涵 1.播放音乐相册《我有一个家》 2.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音乐相册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师:说得非常好,幸福的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甜蜜、温馨、和 谐就是幸福家庭的味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家的意味》。(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目 标) 3.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将要达到的目标。 知识点 1 生命的居所 (一)故事探究,品味家的味道 1、多媒体展示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 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⑴、通常有人把家说成某一座房子或某一个住址,这说明家是什么? ⑵、为什么故事中的富豪说他居住的房子不是他的家呢? ⑶、你怎么理解这个一贫如洗的中年男子“我又有家了”这句话?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因为家中 有温馨的亲情,家中有关爱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家庭是我们永远都会眷念的地 方。 知识点 2 中国人的“家” 3、多媒体播放春运图片,师:刚刚我们探究的是外国人关于家的故事,其实在中国 人心目中家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你们看,这每年都能看到的摩托大军,这火车站拥挤的 人群,这因为回家而激动的心情,这些拥挤的人群、焦灼而期盼的眼神,流淌的都是浓浓 的亲情。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 师:是啊,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我相信即使有天大 的障碍也无法阻挡亲人的相聚! (二)视频感悟,了解家的内涵 1、多媒体播放微课视频《家的内涵》 问:你从视频中学到了什么?(2~3 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随堂测: ⑴有这么一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⑵“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 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 解是(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 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三)分享交流,谈家风说孝经 1、四人一组,在白纸上画出或写出你认为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家风家训,并说说 你推荐的理由。 选派 4 名学生代表分享推荐的家风家训及推荐理由,教师点拨评价。 2、师: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论语》中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意思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可见,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么,你是怎样孝亲敬长的?下面,六人一组交流。 教师巡查交流结果,要求学生将交流的“孝经”写在书本上。 找一张家庭合照,与同学分享里面的亲情故事。 1.本节课优点 精选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享与探究中逐步达成教 学目标。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精心设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 在分析案例、填写完整句式、自我反省、夸夸自己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 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 2.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 本节课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 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 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结合主题进行分析,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课堂生成资 源加以重视,并合理运用。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二框 爱在家人间 1.体味亲情,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如何理性的解决冲突和沟通技巧有哪些? 3.亲情发生矛盾的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1.亲情发生矛盾的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性的解决冲突和沟通技巧有哪些? 1.亲情发生矛盾的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性的解决冲突和沟通技巧有哪些? 教师 诗: 爱是什么?像一杯浓茶,像一杯清水...... 广告视频: 引入课题: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 知识点 1 体味亲情 设问 1: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庭生活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情? 2:老师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与大家分享 3:调查报道:他们的父母以哪种表达方式来爱我们的? 4:家庭的结构发生变化,亲情还在不在呢? (课本 79 页 一位患有癌症的母亲的故事和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 知识点 2 爱的碰撞 设问 1.有这么好的亲子之情,是不是父母与 2 之女之间就不会有冲突和矛盾了吗? 2.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和父母发生的冲突。 3.一项调查显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的问题,非常明显。 4.情景表演(生活情景剧) 两个同学表演:青春期的中学生与父母之间普遍存在的矛盾。 设问:猜一猜?事态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 5. 引起矛盾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呢? 知识点 3 沟通传递爱 1.设问:如何理性的解决冲突和沟通技巧有哪些? 生: 2. 5 点沟通技巧 1.预习下一课《让家更美好》 2.学生的亲子之间的感受,用文字写出来。 1.本节课优点 精选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享与探究中逐步达成教 学目标。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精心设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 在分析案例、填写完整句式、自我反省、夸夸自己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 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 2.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 本节课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 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 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结合主题进行分析,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课堂生成资 源加以重视,并合理运用。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三框 让家更美好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 家庭和睦幸福。 2.能力目标: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 黏合剂。使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得到提高。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家庭氛围等,初步感知现代家 庭特点。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了解建立和谐家庭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努力为建设和谐家庭贡 献自己的力量。 知道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平等,了解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1.课前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意在把学生提前带入氛围。 2.一段关于 family 公益广告的展示。 教师问:大家有没有想过是谁给我们的家带来了温暖?自己又应该为家里做些什么 呢?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感受家中每个成员的作用,让大家初步感受家的温暖。 知识点 1 现代家庭面面观 (一)结合实际,讲授新课—我看我家 1.每人用一种水果来比喻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正如每一种水果,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样,我们每一个社会个体,每一 个同学,也都有自己的生活场所,让大家理解家的涵义。 2.展示三幅图片,第一幅图片 1937 年老舍的一部著名作品 四世同堂,第二幅图片是 90 年代的一个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第三幅图是两千年以后的家庭情景剧《家有儿女》。 设计意图:让大家感受随着年份的增加,人数不断减少。现在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四 口之家也越来越多。把收集好的学生家庭照片放映。 教师提问:大家都是几口人住在一起?看部分学生照片,分别 对应了课本相关链 接的哪一种家庭结构类型? 设计意图:家庭结构出现了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也会出现变化。 3.出示图片:和家人沟通的方式。 教师提问:我想让大家讨论一下,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般会有哪些活动?你更喜欢什么 样的? 设计意图:展现现代化家庭的沟通方式丰富多彩。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平等成 为家庭成员间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我们看到现在每个教室贴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集中体现了每个个人和每个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当然包括对我们每个家庭,和谐发展 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知识点 2 和谐家庭我出力 (二)【活动】情景分析,感悟新知——我爱我家 1.学生情景故事表演:两段 情景一: 如果当你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家长对你训斥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同桌两个相互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我们应该理解父母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但是家庭成员间需要相互理解、 体谅、包容。 情景二:你和家长的代沟。 教师提问:这种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在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有可 能带来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我们需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情景三,材料故事播放。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3.视频展示:中央台“家风”采访。 设计意图:虽然这些老百姓所处的阶层不同,他们为家庭做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 是都展现了一个主题就是:为建设美好家庭而努力。在中华文化中,这些老百姓们都给我 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美德。 4.学生制作家庭美德卡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不同同学的家中的优良传统,也希望每位同学真正能做到对待 事情上诚实守信、在家中体谅家长、多帮家长做家务等等。 (三)【活动】归纳总结,落实行动——我赞我家 1.回到课前的问题:谁给我们的家带来温暖?我们又该为家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大家不仅落实在课本上,我们在行动中要关爱家人, 不是长大成人之 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真正的行动起来,为建设美好的家庭出一份力。 2.展示小结。 3.歌曲:让爱住我家,升华主题。 完成相关练习 1.本节课优点 精选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体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享与探究中逐步达成教 学目标。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精心设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共同得出结论; 在分析案例、填写完整句式、自我反省、夸夸自己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 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事物。 2.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 本节课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参与度高, 课堂生成多,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深挖教学资源。 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结合主题进行分析,教学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课堂生成资 源加以重视,并合理运用。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