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80802

大小:14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生态文学的面貌清晰饱满。生态文学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 关系,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当今时代有许多标志性特征,其中两个重要特 征是“绿”和“美”。“绿”是指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健康环保,“美”是指生态面貌和生活感受,生 态文学就是要表现、追求这种绿色和美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 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 蓝天保卫工程、江河治理工程,以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大幅改善中国生态状况, 神州大地面貌一新。“文脉与国脉相牵,文运与国运相连。”在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过程中, 生态文学创作愈加活跃和兴盛,日渐成为一种独特文学现象,产生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和代表性作家。梁衡 《树梢上的中国》、何建明《那山,那水》、肖亦农《毛乌素绿色传奇》、李青松《塞罕坝时间》等,以及迟 子建《候鸟的勇敢》等带有生态意识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这个绿色发展的时代,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 系。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 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 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 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 到整体,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 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随着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为代表的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 逐渐认识到生态问题关涉深层文化。这就要求生态文学必须进入人的内心:道德对我们的约束、我们对自 然的敬畏、我们对发展的审视和思考,无不是生态文学着重考量的课题。将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精神深深 嵌入民族文化,把生态文明的种子播入读者内心,是生态文学的使命和责任。 生态文学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状况,但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乃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有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学作用巨大。生态文学从生态问题中来,到人的灵魂中去,帮助人们认识到人与 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认识到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融入和回归自然。生态文学不图热闹,远 离喧嚣,注重的是生命内在的丰沛和高贵,它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初心,要时常回头看看来处,牢记 出发时的使命。 我国生态文学作家以关注中国乃至人类生态问题为已任,心系苍生大地,满载人文情怀,在创作中显 示出旺盛的思辨力和创造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脚步越走越坚定,绿色之路也越走越宽广,生态文学迎 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生态文学作家当以更多洞察、体验和激情,以更好的表达,探寻生命万物之关系, 表达对美丽中国的畅想,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大有作为。 (摘编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文学催生出生态意识,生态意识包括健康环保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感受等。 B. 将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精神深深嵌入民族文化,是生态文学的唯一使命和责任。 C. 生态文学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改变生态状况,进而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念。 D. 生态文学注重生命内在的丰沛和高贵,提醒人们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引用“文脉与国脉相牵,文运与国运相连”,旨在论证形成生态文学现象的原因。 B.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生态文学与其他文学不同的价值追求。 C. 第三段分析了生态文学的特征,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把文章的论证推向深入。 D. 文章以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学的关系为基础,论证了生态文学的使命和责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学日渐兴起,成为--种独特文学现象,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 B.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记人、叙事、状物、抒情都能从微观到宏观,从局 部到整体。 C. 生态文学的理念与中国自古就有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是 相通的。 D. 我国生态文学作家关注中国生态问题,探寻生命万物之关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任务,表达对美丽 中国的畅想。 【答案】1. D 2. B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迅猛发展,并因其广泛的影响而备受关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 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9.40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8.18 亿,占网民整体的 87.0%。 相对于传统专业的长视频拍摄制作,短视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较低,增加了普通公众自我表达的机会 和社会参与的形式。短视频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优势,并在极短的时长内快速推进情节、表达观点,内容 呈现直观生动,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更易调动情绪、引发共鸣,从而形成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短视频 与移动化、伴随性密切相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观看时间和场景更加灵活,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 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下,网络短视频已经逐渐发展成人们数字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短视频的传播场景不断扩展, 对传统的认知思维、价值观念和时间管理带来挑战。多媒体元素、多任务处理、网状而非线性的知识传播、 横竖屏切换,可能都会发展成新兴媒介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表现。这些影响可能在被称为“数字原住民” 的青少年群体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蓬勃发展的短视频行业,平台自律需与协同共治相结合,从而更 好地引导短视频传播良性发展,推进创新。 (摘编自蒋俏蕾《短视频发展中自律与创新同样重要》,《光明日报》2021 年 2 月 2 日) 材料二: 无论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如何改变,传播真善美,信守公序良俗,坚守法律、道德底线,都是短视频 制作的基本要求,是生产者和平台方共同的职责。纵观位处头部的短视频平台和广受欢迎的主播网红,其 得以长久活跃、为人喜爱,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坚持传递积极、健康、乐观的内容,努力将“有意思” 和“有意义”结合,借助有创意的艺术风格,形成广泛传播。 对于更广大的短视频生产者和用户来说,短视频的魅力除了操作容易、短小精炼、趣味性浓、交互性 强等特点,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鲜活的形式、广阔的视角,展现人们各自多彩的生活:农民展示自己耕耘 的收获、健身达人用视频记录充实、自律的一天……娱乐、分享也好,科普、带货也罢,短视频的要义是 同时运用好镜头、配乐和剪辑,展现真实健康的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 (摘编自王子潇《以积极健康内容赋能短视频生态》,《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11 日) 材料三: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价值观念,都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 影响。从短视频的特性出发考量,一方面,内容丰富多彩,但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一些色情、暴力等 低俗有害信息,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影响,而危险动作、整蛊恶搞、吸烟喝酒等不良内容,更是会让青少 年受到误导甚至伤害。另一方面,“短小精悍”符合注意力法则,但也存在沉迷上瘾的隐忧。随着算法推 荐等技术的应用,平台还能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相应内容,这对于缺少时间管理观念、自控能力较弱的青 少年而言,很容易让时间在指尖上流走。 (摘编自陈凌《短视频,监管和责任不能“短”》,《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30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迅猛发展,短视频用户规模已占网民整体的大部分,观看短视频已成为很多网民生 活的一部分。 B. 短视频的快速传播不仅对传统长视频的制作带来巨大冲击,而且对人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念和时间管 理带来挑战。 C. 短视频操作容易、短小精炼、趣味性浓、交互性强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短视频的制作中 来。 D. 短视频形式鲜活视角广阔,能够通过镜头、配乐和剪辑,展现人们真实而多彩的生活,传递更加丰富的 信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逐渐规范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 求。 B. 短视频内容的直观性和感染性,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移动化与伴随性,都为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 受众基础。 C. 要想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主播,不仅要学会“有意思”的创新,还必须要能够选择“有意义”的主 题内容。 D. 短视频虽然内容丰富,但内容的品质却参差不齐,这与其制作的门槛、成本算法推荐技术等有很大的关 联。 6. 在短视频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短视频长效地发挥对青少年教育的正向作用?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短视频制作者应制作出积极健康的优质视频,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精神给养。②加强对 整体短视频行业的监管,加强平台自律与协同共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短视频良性发展环境。③引 导青少年学会科学选择,学会自我管控。引导青少年远离那些低质、低俗的短视频,提高自制力和时间管 理能力,防止过度沉迷短视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壳 彭家河 壳,是乡村的外衣。 乡村有许多种壳,怀抱米粒的谷壳、包裹树木的树皮、覆盖大地的野草、漂浮在水面的绿萍或者红萍…… 这些形形色色的壳连同里面的瓤横横竖竖摆布乡间,乡村从此充盈丰满,这些壳壳瓤瓤散发出来的味道汇 在一起,便成为飘荡在山间醇厚的乡村味道。 我曾借助汽车、火车、飞机远离或者回归故乡,如同一只无所不能的虫子沿着洞开在乡村外壳上的通 道钻进钻出。少年时,我常仰在村外的大石头上看那些一层一层的远山和山外空荡荡的天空,那时我十分 羡慕那些能飞的虫子,那些绝壁高山和夺命深谷,它们都能畅通无阻来去自如。古人说,天地是蛋壳,被 盘古劈成了两半。我在乡村,就被这个壳的另一半死死罩住。终于,在我十五岁那年,我飞出了我居住的 那个壳,到县城上师范。我曾经梦想能长出一双翅膀飞离我身在的那个壳,乡下多年,翅膀倒是没有长出 来,却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我,我觉得,知识就是一双隐形的翅 膀,能带我飞离现实抵达梦境。我离开我的乡村后,就再也没有在那里长住了。之后,我像一只漂泊的虫 子,在大山中的几个乡村小学走走停停。在我的隐形的翅膀的带动下,我终于在离校十年后飞越重重关山, 回到曾经学习的小县城,并已经在这个小城生活了整整十年。在我的老家的那些伙伴看来,我则是那个幸 运的破茧而出的虫子。我的老宅锁了几年了,曾经聒噪的鸡鸣犬吠早已销声匿迹,那些牛羊猫狗早也变换 了主人,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和罕见的地震,我想,我的老宅只剩一个破败的躯壳了。 进入小城后,我多年租房,借壳蜗居。有时也沿着堪称豪华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出入小城。在外途中, 时常与“壳牌”广告不期而遇。矗立在路边草地里的那些巨大的“壳牌”广告,到底是那个跨国油店在占 领地的胜利旗帜还是我空洞的乡村的悲情注释?“壳牌”广告柱下面就是乡村裸露的土地、撂荒的农田和 人去楼空的村落。那些曾经的庄稼地长满了野草,散落的种子都已经无迹可寻,田野里也难发现一丝农作 物生长过的痕迹,天空的炊烟早已吹散,放眼望去,乡村只剩一个巨大的空壳,这是名副其实的“壳牌” 乡村!高大的“壳牌”立柱,遍布平原高山,那些在日光或者月光中投下的巨大阴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是一片不敢深想的可怕病灶。 我时常从小县城到村上驻点,一月两月,有时也陪人下村采风,三天五天,虽然只是跑马观花,但是, 我仍能深深地感觉到,我曾经丰满多情的乡村已经骨瘦如柴并日益苍老。 进入乡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在咔嚓的快门声中,乡村影像便成为一幅幅幽美的图画。我走过不 少村庄,也看过不少乡村影像,与我早年生活的乡村相比,总发觉有所欠缺。早年村庄到处是炊烟袅袅, 现在很难遇到这样的景致了。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狗,现在村子都空了,鸡犬相闻早成云烟。 在十多年后,我回到老家,路遇不少陌生的小孩和陌生的少妇,他们个个都和善地看着我。我知道, 他们肯定是村里新生的村民和村里新娶的媳妇,我则成为一个传说中的外乡人。 一年夏天,我到了一个村庄,在绿荫遮蔽下,绿中带白的李子还是鹤立鸡群般突现出来。发白的李子 是成熟的,味道最好,又脆又甜;发青的是嫩果,涩;发黄的是老果,软。我趁四下无人就去摘了几个吃, 突然发现树下密密地布了一层李核,我知道,这一定是去年前年落在地上的李子。这是一树没有主人的果 实?我咬着脆脆的李子,却尝到了一阵强烈的酸。这满树的果实,是我儿时多么浓烈的梦想啊!为了能寻 得一枚果实,儿时伙伴们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还往往无功而返。然而,现在,这累累的果实,却成为无 人问津的弃物。 壳,是人人必需的一件外衣,然而更多的如同借壳的蜗牛,在人生旅程爬行。什么时候,这些蜗牛才 有一个重重的属于自己的壳呢?我乡下的兄弟姐妹,抛弃了乡村,进入城市,无壳而居。虽然可以在出租 屋、单身公寓安放肉身,然而,那层柔软的没有甲壳的心灵,又怎么能够抵御城市有形无形的肆意侵袭呢? 没有壳的保护,那些心灵又怎会不伤痕累累?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老宅锁了几年”后成了“破败的躯壳”,而“我”在城市多年“借壳蜗居”,这样的现象引发人 们对于个体生命选择的思考。 B. “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写出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好,但作者“总发觉有所欠缺”,是因为此时的乡村 变得空落,缺少了人间烟火气。 C. “我咬着脆脆的李子,却尝到了一阵强烈的酸”,作者以一种强烈的味觉感受,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乡村 现实的隐忧与痛心。 D. 远离了乡村的乡民,尽管进人城市生活,但在物质层面“无壳而居”、精神层面“无壳而护”,在作者 看来回归乡土才是正确的选择。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融记叙抒情为一体,作者以自己对乡村生活的个体记忆为出发点,记叙有关经历和思考,将个人的 经历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 B. 作者在文中将自己比喻为“漂泊的虫子”,既写出了自己在外部世界中的渺小,也突出了自己离开乡村 之后心灵无处安放的现实。 C. 文中写建立在乡村土地上的“壳牌”广告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意在突出跨国企业对本土 经济尤其是乡村发展的影响,丰富了主题意蕴。 D. 文章题目“壳”也是整篇散文的核心词,文章通过运用细腻而感性的语言,诠释了“壳”的多重意蕴, 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体生命与乡土文明的深邃思考。 9. 作者笔下的“壳”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作为一位乡土作家作者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对于乡土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为什么说作者对乡土的情感是 “复杂而矛盾”的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C 9. ①壳是乡村的物质外衣,乡村中很多物品都有壳。②壳是漂泊在城市的乡民的栖身之所。③壳是变空落 的乡村。无形的壳:①壳也是作者想要突破的乡村人的身份。②壳是乡民心灵的保护屏障。 10. ①乡土是闭塞的、落后的,作者选择凭借知识的翅膀,冲破乡村之“壳”,逃到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活。 ②乡土是淳朴而温暖的,作者在远离乡土之后,逐渐认识到乡土的自然醇厚,认识到乡土生活的温暖可贵, 因而又怀念乡村、眷恋乡土。③作者痛心于乡土文明的消逝。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侵袭、远离乡土后乡 民的无根漂泊,无不引发作者对于乡土文明的反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师道,字贯之,苏州长洲人。进士及第..,为抚州判宫,后知广德县。县有张王庙,民岁祠神,杀牛 数千,师道禁绝之。通判许州,累迁都官员外郎,吴育举为御史。奏请罢内降推恩,择宰相久其任,选宗 室贤者养宫中备储贰。初,皇祐中,贾昌朝上议置五辅郡,设京畿转运使、提点刑狱,号为“拱辅京师”, 而论者谓宦官谋广亲事亲从兵①,欲取京畿财赋赡之,因以收事柄。师道力奏非便,遂复旧制。又以四年 贡举,士苦淹久,请易为三年。宰相刘沆护葬温成皇后,礼官议称“陵”,师道以为非典制,数以争,沆 恶之,引著令“台官满二年当补外”,出知常州。台谏官共言师道不当去,不报。徙广南东路转运使。召 为盐铁判官,道改两浙转运使,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后宫周氏、董氏生公主,诸閤女御 多迁擢。师道上疏曰:“窃闻诸閤女御,以周、董育公主,并为才人,不自中书出诰。而掖庭觊觎迁拜者 甚多女御何名而迁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员唐制止七人而已外人不能详知止谓陛下于宠幸太过恩泽不节耳 且用度太烦,须索太广,一才人之奉,月直中户百家之赋,岁时赐予不在焉。况诰命..之出,不自有司,岂 盛时之事耶?”时大星陨东南,有声如雷。又上疏曰:“今朝廷非无为之时也,而备边防盗,未见其至。 虽有将帅,不老则愚,士卒虽多,劲勇者少。小人思乱,伺隙乃作,必有包藏险心,投隙而动者。宜拣拔 将帅,训练卒伍,诏天下预为备御。”仁宗晚年尤恭俭,而四方无事,师道言虽过,每优容之。迁兵部员 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与谏官、御史数奏枢密副使陈升之不当用,升之罢,师道亦出知福州。 顷之,以工部..郎中入为三司盐铁副使。感风眩,迁户部,直龙图阁、知明州,卒。 (节选自《宋史•范师道传》) [注]①亲事亲从兵:亲事官和亲从兵。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掖庭觊觎迁拜者甚多/女御何名/而迁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员/唐制止七人而已/外人不能详知/止 谓陛下于宠幸/太过恩泽不节耳/ B. 而掖庭觊觎迁拜者/甚多女御何名/而迁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员/唐制止七人而已/外人不能详知/止 谓陛下于宠幸太过/恩泽不节耳/ C. 而掖庭觊觎迁拜者甚多/女御何名而迁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员/唐制止七人而已/外人不能详知/止 谓陛下于宠幸太过/恩泽不节耳/ D. 而掖庭觊觎迁拜者/甚多女御何名而迁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员/唐制止七人而已/外人不能详知/止 谓陛下于宠幸/太过恩泽不节耳/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第指科考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而得名。最初只用于考中进土,明清殿试的一甲三名称赐进士 及第。 B.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当时在朝廷中设立谏官和御史,通称台谏。 C.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或授赠给官员家属的荣誉证书。“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D. 工部是古代三省六部中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工程、水利、交通、屯田、土地等事务。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师道执掌县政,禁绝民间陋习。他考中进士后曾任广德县知县,当地百姓每年在张王庙祭祀神灵,杀 几千头牛,他坚决禁止这种做法。 B. 范师道据理力争,反遭权贵外放。宰相刘沆安葬温成皇后时没有按照典制称“陵”,范师道多次指出其 失礼之处,刘沆厌恶他,就找理由把他调出京城。 C. 范师道为官尽责,多次建言献策。他曾提出罢内降推恩、贡举改三年等建议,他还上疏反对大加赏赐女 御,认为诰命不出自有司违背朝制。 D. 范师道颇有见地,受到仁宗优待。他提醒朝廷加强边防,防止小人作乱,要重视选好将帅,训练士兵; 仁宗晚年时对他的建言,总能宽容对待。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论者谓宦官谋广亲事亲从兵,欲取京畿财赋赡之,因以收事柄。 (2)一才人之奉,月直中户百家之赋,岁时赐予不在焉。 【答案】11. C 12. D 13. B 14. (1)议论此事的人认为这是宦官谋求扩充亲事官和亲从兵,想要取京畿财赋来供给他们,借以收揽权 柄。 (2)一个才人的给养,每月相当于一百户中等人家的赋税,每年的赏赐还不在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黄庭坚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①。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②。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①宋哲宗绍圣二年,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之罪,被贬,此词为词人在戎州贬所与友人史应之 的唱和之作。②倒著冠:倒戴着冠儿。此句暗用山简典故,《世说新语。任诞》:“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 池。日暮倒载归,茗芋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到黄菊盛开,词人用一个“寒”字,点明二人相聚是在深秋时节,且与下文“黄花”呼应。 B. “人生莫放酒杯干”,与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身健在”三句,表明词人不想在世俗中违心附和,只想余生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D. 末尾两句,词人以“黄花、白发”来喻暮年,以“冷眼”来代世俗的态度,自然而贴切。 16. 请简要分析本词中词人所传达的主要情感。 【答案】15. D 16. ①失意苦闷,郁郁不平。词人因不实之罪被贬他乡,心中自然苦闷郁结。看到黄菊盛 开,他吟出一个“寒”字,其实,天气未必有多寒冷,寒冷的应是词人此刻的心。②随性洒脱,狂放不羁。 诗人举杯畅饮,横拿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酒醉中放浪形骸,不理会世俗的一切,无拘无束。 ③坚守志向,侮慢世俗。作者以“白发”指自己,与高洁傲霜的菊花携手归去,表达了作者自己要有御霜 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要挣脱世俗约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沙漠冰封、 乌云密布的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当时--般人与古代圣人差距巨大的原因,古代圣人“________”, 而当时一般人“________”,怎能不更加愚昧。 (3)古代文人往往在与友人“痛饮”之时伴随以“狂歌”,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曾“扣舷而歌之”: “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和政治上的苦闷。 【答案】 (1).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3). 犹且从师而问焉 (4). (而)耻学于 师 (5). 渺渺兮予怀 (6).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夕阳西下,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总是挤满摄影爱好者。从这里 ,故宫红垣溢彩、黄瓦 流光, 尽展眼前。如今,故宫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无论是春天花开、冬天雪落,还是新上了 专题展或文创品,都有很多人专程去“打卡”。历史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民族精 神,故宫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窗口。 紫禁城是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形制延续了从西周开始的“择中而立”“九经九纬” 的宫城模式,同时又融入了明清两朝建筑师的 。一条中轴线在众多殿宇中贯通而过,四个角楼八面玲珑, 精巧美观。 近年来,危旧故宫自从转为平安故宫、数字故宫、学术故宫、活力故宫,壮美的紫禁城已经随着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勃勃。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遥望 气贯长虹 连结 独树一帜 B. 鸟瞰 大气磅礴 维系 匠心独运 C. 遥望 大气磅礴 连结 匠心独运 D. 鸟瞰 气贯长虹 维系 独树一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危旧故宫自从转为平安故宫、数字故宫学术故宫、活力故宫,壮美的紫禁城已经随着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焕发出新的生机。 B. 自从危旧故宫转为平安故宫、数字故宫学术故宫、活力故宫,壮美的紫禁城已经随着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勃勃。 C. 自从危旧故宫转为平安故宫、数字故宫、学术故宫、活力故宫,壮美的紫禁城已经随着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焕发出新的生机。 D. 自从危旧故宫转为平安故宫、数字故宫、学术故宫、活力故宫,壮美的紫禁城已经随着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散发出新的生机勃勃。 20.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打卡”双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巨头紧盯居民手中菜篮子,五花八门的“云买菜”服务让消费者挑花了眼。 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C. 消费者应该清醒看待直播带货的广告本质,不要因为主播的一句“买它”就冲动下单。 D.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个人信息采集过度,必须用“猛药”来规制。 【答案】18. B 19. C 20. D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__________,而不是人的一种缺点或性格缺陷。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故而出现烦恼、 悲痛、紧张、焦虑等有害身心健康的负面情志活动,若能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短时间内能走出阴影,恢复 正常情感活动的,当属正常现象。生活中凡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等,都可成为导致情绪抑郁的心理因素。同时,研究显示,②________。父母中一人患有忧郁症,子女得 病概率为 25%;若双亲都是忧郁症患者,子女患病率可提高至 50%-75%。当然,抑郁症并不可怕,通过自我 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③________。 【答案】 (1). 抑郁是一种疾病 (2). 抑郁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3). 抑郁大多能康复 阅读下面的“公众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2. 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 40 字。 23. 综合图表内容,写一条倡导性标语。要求:不出现“购物袋”“一次性餐具”等图表中所列具体条目, 不超过 25 字。 【答案】22. 公众普遍认为绿色消费十分重要,但绿色消费践行状况都不太理想。 23. 示例:努力践行绿色消费,力争做到“知行合一”。 四、写作(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滕王阁 序》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即将开展“读经典品人生”的系列读书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 为这一活动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阅读经典 品味人生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迎接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将要开展“读经典品人生”的读书活动,在此我倡议大 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多多阅读经典好书,从而品味丰富多彩的人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灿若星河。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国 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 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 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 善诚信的品质。 正因经典有如此大的魅力,因此,我发出以下倡议: 一、读——经典 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有一定文学价值和影响的,它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品读了《红楼梦》,让我懂得了黛玉葬 花的伤感和宝玉的凄美爱情。在我高兴时快乐时,我会翻开书,继续吸取营养知识;当我伤心沮丧时,我也 会翻开书,在书里面寻找知音,让我知道,生命是美而圣洁的,人生是幸福与苦难相伴而随的。正如古人 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品——经典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 心相印。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父子俩在林间散步,父亲问:“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儿子答到:“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是一辆空马车”。儿子问:“你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说:“从声音可以分辨出来,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父亲简单的话语,告诫我们人不要高傲自大, 自以为是,应脚踏实地。正如古人所云:“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三、悟——经典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013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获奖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刻苦努力、笔耕不辍, 但却也与那些博大精深、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不无关系。他出身贫寒,但也从为放弃过读书,在部队担任 图书管理员期间,将图书馆里 1000 多册文学书籍几乎全部看过,才最终登上世界文学之巅。莫言的成功验 证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的古训。 经典如一坛老酒,醇香浓烈,馥香逼人;经典如一首古诗,绝唱历史,弥久珍藏;经典如一支舞曲, 圆润华丽,不失内涵。品读经典就如饮酒、诵诗、跳舞,领略艺术的至善至美。品读经典,犹药也,力行, 可以清新明志、洁身正性。让我们一起读经典,品经典,悟经典吧! 倡议人:xxx XX 年 XX 月 XX 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