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六国论》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六国论》教案

ID:677835

大小:18.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国论》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领会作者讽谏北宋王朝的写作意图和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 2、培养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 3、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本文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从理解背诵中学会议论文的论证结论。 【学习时数】 2 课时 【学习内容和过程】 【预习学案】 1、认识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 27 岁才发愤读书,经过 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 文章 22 篇:《几策》2 篇,《权书》10 篇,《衡论》10 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 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 文名因而大振。 2、整体感知 本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宗明义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 点,然后将这一论点一分为二,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二段针对第一个分论点“弊在赂秦”进行论证。 第三段针对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进行论证。 最后两段从相反角度提出假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同时点明写作目的,委婉讽谏北宋 王朝以史为鉴,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赏析学案】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从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 两个方面论证。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2、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本段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本段 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从 A、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3、研读第三段,本段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 点。说说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 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4、研读最后两段: (1)思考第四段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本段连用 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2)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1)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 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有如此之势”——承上启下 。 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 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悲夫 ——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才是赂秦之根源。 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 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2)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 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5、比较《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 《过秦论》与《六国论》虽然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之手,但却有同曲异工之妙,堪称 中学语文教材中又一著名的姊妹篇。 就文章的体裁来说,两文同属历史评论。一评秦国灭亡缘由,一评六国破灭原因。就文 章的主旨来说,两文均意在借古讽今,劝诫后人要吸取前人教训,勿重蹈覆辙,悲剧重演。 就文章的表现手法来说,两文均采用了评述结合。这是两文的相同之处,但它们同中有异, 异中见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结构安排不同 《过秦论》与《六国论》虽是史评,同属议论文,但两文的论证结构安排却不同。《过 秦论》采用两段式结构;《六国论》采用三段式结构。《过秦论》第一大段详细具体而又简洁 生动地记述了秦自孝公始至秦二世由弱及强,由强到弱而亡的过程;第二大段通过对比分析, 指出了秦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六国论》第一大段指出了六国破灭的原 因——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二大段运用韩、魏、楚赂秦而亡,齐、燕、赵因它 国赂秦而亡的具体事实,证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三大段在第二大段的基础上,引出教 训,警戒后人。 二、组材顺序不同 《过秦论》组材以时间为序;《六国论》组材以事物类别为序。《过秦论》从秦孝公写起, 历经惠文、武王、昭襄王,延及考文王、庄襄王,及至始皇,具体记述了秦国由弱变强,由 强及弱而亡的历史。《六国论》则将六国中直接赂秦而亡,因他国赂秦而亡,分别加以归类, 进行具体分析阐述,进而得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结论。 三、表现手法侧重点不同 《过秦论》和《六国论》虽然都运用了述评结合的手法,但两文表现手法的侧重点不同。 《过秦论》侧重于记述,因为本文主要是运用大量的事实来进行对照比较,让事实说话,从 而证明秦亡的原因。《六国论》主要在分析阐述六国破灭的原因,赂秦弊端所在,所以全文 侧重点放在议论分析上。《过秦论》采用先述后评,以述为主;《六国论》采用先评后述,边 述边评,以评为主。 四、评论点位置不同 《过秦论》与《六国论》的评论点都非常明确,但两文所放的位置不同。《过秦论》的评 论点放在文章的最后。卒章显志。《六国论》的评论点放在文章的篇首,开门见山。《过秦论》 在前面述评的基础上,收束作结,发人深思,令人回味;《六国论》开篇点旨,一目了然, 鲜明突出,引人入胜。 明确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同时, 对指导学生写评论练习,也会大有帮助的。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