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0章小结一次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面积问题(2)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面积问题(2)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割补法、等积法求一次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面积; 2、 通过对已知图形面积求函数解析式问题的探究,从等积变形的关系中进 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3、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 见,并尊重与理解其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能利用割补法、等积法求一次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对已知图形面积求函数解析式问题的探究,从等积变形的关 系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既是在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基础之上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形 面积的进一步研究,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应用,还为研究二次函数中 三角形面积或四边形面积奠定了基础。一次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面积问题, 主要分为求图形面积和已知面积求点坐标或直线解析式。其实这两类题目是 相通的,都是要我们找出所求面积的表达式。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比较灵活, 常用方法包括公式法、割补法、等积法等。一般来说一道题都有多种方法, 就看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 图像和性质以及解决简单的函数面积的相关内容,但对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任意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还没有灵活掌握,且方法单一。因此本节课中教师适 当地引导之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获得与一次函数相关的三角形面 积的多种解法。此外,学生还能获得求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的通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引入新课 (1) 已知点 A(3,5),B(4,0),C(-2,0)求△ABC 的面积 (2) 已知点 A(0,5),B(0,-1),C(-4,-3)求△ABC 的面积 (3) 已知点 A(3,0),B(0,2),C(5,3)求△ABC 的面积 (4) 已知点 A(-2,1),B(1,-3),C(3,4)求△ABC 的面积 总结:求一次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面积方法 (二)引导探究,分析归纳 1、“分割法”求面积: ①过点 C 作铅垂线,交 AB 于点 D, S∆ABC = S∆ADC + S∆BDC = 1 2 CD ∙ AE + 1 2 CD ∙ BF = 1 2 CD ∙ AE + BF = 1 2 CD ∙ MN S∆ABC = 1 2 CD ∙ xB − xA ②过点 A 添水平线交 BC 于点 D S∆ABC = 1 2 AD ∙ MN = 1 2 AD ∙ yC − yB 2、平行线转移面积法 (月考第 25 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AB: y = kx ﹣ 2 与 y 轴相交于点 A,与反比例函数 y =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相交于点 B ( m , 2 ). (1)求直线 AB 的表达式; (2)将直线 AB 向上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 C,且△ABC 的面积为 18,求平移后的直线的表达式. 总结:平行法求三角形面积: S∆ABC = S∆ABD若 AD ∥ BC 则 S∆ABC = S∆DBC S∆BAD = S∆CAD S∆ABE = S∆DEC (三)变式探究,巩固提升 例 1:如图,直线 y =− 3 3 x + 1 与 x 轴、y 轴 分别交于点 A、B,以线段 AB 为直角边在第一 象限内作等腰直角 ∆ABC ,∠ BAC = 90 °,如 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 P a, 1 2 ,且 ∆ABP 的面 积与 ∆ABC 的面积相等,求 a 的值。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容易求出 ∆ABC 的面积 S∆ABC =2,那么题目就变成了在直 线 y = 1 2 上找一点 P,使得 ∆ABP 的面积 S∆ABP = 22、解法一:补形法 1 过点 P 作 PH⊥x 轴,交 x 轴于点 H, 则 S∆ABP = SOBPH + S∆AOB − S∆PAH 解法二:补形法 2 由于 ∆ABP 三边与 x 轴或 y 轴都不平行,无法直接求得 面积表达式,因此采取割补法,连接 PO,如图:则: S∆ABP = S∆AOB + S∆OBP − S∆AOP 解法三:分割法 如图:做 PQ 平行于 x 轴,交 AB 于点 Q,则有 S∆ABP = 1 2 PQ × OB ,可得 PQ=4 将 y=1 代入 AB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得到 Q 点坐 标,然后此题得解。 解法四:等积法 过点 P 作 PD∥AB,交 y 轴于点 D, 则 S∆ABP = S∆ABD ,根据已知,可得 S∆ABD = 2 算出 D 点坐标。根据 PD∥AB,求出直线 PD 的解析式,将 y= 1 2 代入 P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得到 a 的值。 (四)小组探究,深化迁移 例 2:如图, ∆AOB 为等边三角形,点 B 的坐标为(2,0),过点 C(-2,0)作 直线 l 交 AO 于 D,交 AB 于 E,且使 ∆ADE 与 ∆DCO 的面积相等,求直线 l 的解析 式。 解法一: 由ΔADE 与ΔODC 面积相等,易得直线 OE 平行于直线 CA。据此可以得到直线 OE 的解 析式,与直线 AB 的解析式连立可得 E 点坐 标,此题得解。 解法二: 如图,由ΔADE 和ΔDCO 的面积相等得到 ΔBCE 和ΔABO 的面积相等,又因为 BC =2BO,故有 AG=2EF,可得 E 点坐标。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例题可以看出, 一次函数面积题的解题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因此对于此类题目,我们不要急 于列解析式求解,而应该通过观察和分析,采用割补、替换或者转换等方法, 将已知的面积关系转化为点的位置关系或线段的长度关系,然后找到适合的 简便解法。 数学模型:如图,若有ΔABE 和ΔDEC 面积相等,则ΔABC 和ΔDBC 面积相等。 又因为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公共底边 BC,故两条高相等,因此,必有 AD∥BC。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解决的主要数学问题及思考方法,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总结,学生回答,自我反思 在坐标系中,规则和不规则图形面积所用的方法:公式法,割补法,等积法的使 用。 (六)布置作业:作业卷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