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如何突破难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如何突破难点

ID:656686

大小:13936

页数:3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如何突破难点 高中文言文学习,比较难的应该是文言文翻译,尤其是考场文言文翻译。而 翻译的难点往往是在有特殊句式(尤其是省略介词“于”的省略句)和谓语动词 有词类活用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掉进陷阱里面。比如《伏湛传》下面一段文字 中的划线句子: 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伏)湛上疏谏曰:“……今京师空匮,资用 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 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 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 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 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 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 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一句,学生(某学校语文整 体水平还不错的高二学生)在阅读翻译过程中正确率不足 5%。问题主要集中在对 “尚资内郡”的翻译上,绝大多数学生都翻译为“(渔阳)尚且资助内地的郡”。 一结合语境,马上就会明白,这个意思与语境不符合,是矛盾的,正确的应该是 “(渔阳)尚且需要内地的郡资助”。因为前面的已经讲了(渔阳)贡税微博,划 线句子中在“尚资内郡”后面也有一个“况今荒耗”,“况”就是何况,其表达的 前后语义关系应该是递进,以前贡税微薄,何况现在荒耗了,结果就是贡税更微 薄甚至没有。 如此简单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当然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到学生缺 乏语境意识,没有结合语境去整体理解语段内容,从而推导这句话的意思。但如 此高比例的学生都这样犯错,是不是可以思考,还有其他原因,或者说是不是可 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笔者以为,除了语境意识缺乏,还有就是这个句子本身极具迷惑性,从语法 和逻辑的角度,完全孤立看“(渔阳)尚资内郡”一句,翻译成渔阳郡尚且资助内 地的郡,没有毛病,这是这句话给学生的第一感觉,因为学生习惯按照主谓宾的 顺序理解语句,这时“资”这个动词就是很普通的主动用法,“渔阳”是施动者, “内郡”是受动者。而翻译成(渔阳)尚且需要内地的郡郡资助,就必须将“资” 理解成被动用法,将该句定位为被动句和省略了介词“于”的省略句。其完整的 句子就是“(渔阳)尚资于内郡”,其外在形式就是“主语(受动者)+谓语动词+ 于+介词宾语(施动者)”。完整的呈现这个句子,学生也不太容易出错,但省略了 “于”之后,句子在外在形式上就呈现为了“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最简单的 主动句形式。而且我们还不难发现,这个句子形式上的主语和宾语是相同性质的 对象,都可以发出“资”这个动作,也都可以承受“资”这个动作,学生基于思 维惯性和思维惰性,很容易滑向陷阱,将之等同于普通的主动句。当然如果形式 上的主语和宾语性质不同,只能是主语发出动作,那么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最 简单的主动句。 鉴于此,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整体阅读,强化语境意识外,还需 要从语法角度去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尤其是要结合前后语义 关系分析动作是什么,谁是施动者,谁是受动者,由此判知其是否是“主语(受 动者)+谓语动词+于+ 介词宾语(施动者)”的句子,否则,就要考虑谓语动词 的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和被动)以及省略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翻译中,涉及到对文言疑难词语的理解时,切忌以该词语的现代含 义直接去解读,要结合上下文推导,一定回顾课文所学,也可以借助含有该词的 成语去理解,再用上述“施动者、受动者和动作”方法做语法和语义关系的分析。 再如下面《新唐书.李纲传》中的选段中的划线句子: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 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 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 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 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一句的翻译,学 生作答情况同样很糟糕,尤其是对“臣言如持水内石”的翻译,绝大多数学生都 翻译不对。同样,学生可能缺乏瞻前顾后的联系语境分析的意识,但也存在此路 不通,就没有能够从语义关系和语法上去分析一下,没有能够将疑难的词语练习 课文。这个句子最难的点就在“持水内石”,这是李纲说自己的话的形象比喻,“我 说话如同‘持水内石’”,结合语境分析,上文讲李纲不愿意担任尚书官职,向皇 帝请求告老还乡,因为太子建成浸狎亡赖,李纲频繁进谏,他的谏言皇帝都不听。 这句话的“臣言”就是李纲自己给皇帝进谏,由此可知,持水内石的内在意思就 是皇帝听不进去。但是怎么落实到字词上去呢?再细细分析,“臣言”如持水,臣 言不能被皇帝听进去,如同持水内石,再结合课文《鸿门宴》中的 “距关,毋内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一句中的“内”,解释为“让……进来”,课文中是“使动用 法”,这里用法有差异,但基本意思相同,都是“进入、进来”。从语法角度分析, “持”动词,其施动者可以看做是“我”,“水”是受动者,同时又是“内”这个 动作的施动者,进入,“石”是“内”这个动作的受动者。这样准确理解了,其意 思就是“我说话就像拿着水(泼到石头上)想要让水进入到石头里面”。 总之,在文言文翻译中,面对疑难词语有尤其还是关键字词的时候,需要多 管齐下: 一、结合上下文语境,整体理解,由语段到句子理解大意,再由句子到词语 推知字词大意; 二、结合课文所学该字词的含义和含有该字的成语帮助理解; 三、对句子做语法分析,重点分析动作及其施动者、受动者,理清语义关系 和逻辑关系。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