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二十中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连二十中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ID:606752

大小:13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 分数:100分 卷Ⅰ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48分) 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 刑事责任。此司法原则( ) A.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 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 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 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 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3、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 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4、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 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 A.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 C.门下省与尚书省 D.尚书省与吏部 5、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 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 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6、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 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 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8、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 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 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9、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 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10、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 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 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1、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 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12、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 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 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 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13、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 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 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 民主的实质是( ) A.主权在民的民主 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 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 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14、“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 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15、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 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 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 于罗马( )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 16、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 人是生而平等 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 然法观念的是( )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17、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 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18、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 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 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19、“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 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 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 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20、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 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 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 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 2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 ①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 ②总统和内阁之间 ③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 ④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 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 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 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 23、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 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 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来源:学§科§网] 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 而有气 概的自由。”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 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 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24、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宪法,德意志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最能 从政治上反映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 A.内阁的建立 B.议会的产生 C.国家的统一 D.联邦的形成 卷Ⅱ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5、(25分)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 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 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 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 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 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 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四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 原生 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 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 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 样的时代特征?(9分) (2)材料三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 目的。(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 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8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改革科举的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亲眼看到欧美、日本等国借鉴科举实 行文官考试的作用。1910年,也就是废除科举的五年之后,他明确说:“夫科举非恶制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梁启超评价科举制度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该观点赞 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5 分)史料研究、史论探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欧美近代民主政治 时就是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 史料: 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摘自 17 世纪末和 19 世纪后期欧美两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 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 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 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 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1)上述两部文献对国家权力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4 分) 史论: 材料三 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 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 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 的综合。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4 分)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4 分) (3)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 (3 分)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 B.A. 6—10 C.A.C.D. B. 11—15 A.C.D. B.A. 16—20 C.D.A.A.D. 21—24 B.A.A. B. 二、非选择题 25、(1)内容:汉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4分) 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3 分) 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2分) [来源:Z+xx+k.Com] (2)制定:克利斯提尼。(2分) 特点:公民监督(自下 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目的:维护民主政治。(2分) (3)原因: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 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4分) 不同:前者以监察官员为主体;后者以公民大众为主体。(4分) 26、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 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1: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 论证: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科 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选 拔,人才不断更新,提高了国家官员队伍的素质,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欧 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科举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国家行政管理人才,促进了社会发展。 由此可见,科举制对中国、乃至对欧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 示例2:不赞同梁启超的科举非恶性制的观点。 认证: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科举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 杀了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西学 进一步传播,当时中国要救亡图存、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实用人才,而科举考试内 容完全排除科学技术,扼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1905年,科举制度 被废除,说明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 时代的要求;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文官选拔制度,其考试内容、形式都受制于封建 皇权,其弊端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明清以来的科举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梁启超的科举 非恶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示例3: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科举有进步性,也有消极性,应一分为二、辩证地评 价。 论证: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且一定要论及欧美国家文官选拔。 示例4:梁启超的科举非恶制的观点是片面的。应把科举制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评价。 论证:综合示例1、示例2的内容,按古、近、中、外科举制的利弊进行论证。 (观点2分,论证8分,总结2分。若只有观点,没有论证不得分。论证内容与观点完全脱节,只给观 点的分数。) 27、(1)材料一界定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材料二界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影响:推动了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完善,(4 分) (2)原则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程序民主: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4 分) 理解:学习英国的议会制;成功地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等学说。(4 分) (3)选举;议会立法;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3 分)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