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全真模拟检测(浙江)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全真模拟检测(浙江)语文试题(解析版)

ID:585722

大小:98.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浙江)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zèng),膜如紫绡.(xiāo),瓤肉荧白如冰 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B. 我在水族馆里看到蓑.(suī)鲉,树起的背刺和层层交叠的鳍.(qí)叶使它有若非洲部落的遒长,蓑鲉身 上有序地排布着斑点和条纹,像一张藏宝地图那样暗怀不为人知的玄机。 C. 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的船坞.(wù)、厂房、水塔、烟囱.(cōng)、龙门吊、铁轨、变 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还有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标语。 D. 当内心的悦乐.(lè)向外突发,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溶合在一起,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yín) 绕,为音乐所振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何等情景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词语意思来辨析 字音字形正误。本题, A 项,“红缯”的“缯”应读“zēng”,意思是“红色的丝织品,缯泛指丝织品”。“荧白”应该是“莹白”, 意思是“晶莹洁白”; B 项,“蓑鲉”的“蓑”应读“suō”,蓑鲉属硬骨鱼。“遒长”应为“酋长”,酋长是一个部落的首领; D 项,“溶合”应为“融合”,意思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萦绕”的“萦”应读“yíng”,意 思是“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萨克斯最后一缕余音和烘豆茶的热气,一起消逝..在傍晚五点的下渚湖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一片闪耀着 金色光芒的水稻田。传说,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防风氏带领部落在此开垦荒莽,种植水稻,造福先民,使 得吴越一带靠狩猎采集为生的氏族部落慕名而来。【甲】他们站在太湖边的一座高山上,问一位老猎人防风 氏部落在哪里。老猎人说,那一大片水稻田,就是防风氏部落。之后,防风氏毫无保留地向他们讲授..了治 水和种稻经验,福泽万民,【乙】下渚湖畔也因此..有了“三道茶”遗风:“相传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 里人以橙子皮、野芝麻沏茶为其祛湿气并进烘青豆作茶点。防风偶将豆倾入茶汤并食之,尔后神力大增” (《防风神茶记》)。青绿色的烘豆、金色的橙子皮沾着细白的盐粒,滚水一冲,清香四溢,鲜咸可口。【丙】 不仅是茶,还是饱腹暖心....的食物,也是“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清的待客之道。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逝 B. 讲授 C. 因此 D. 饱腹暖心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B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 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A 项,“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句中指余音和烘豆茶的热气,一起慢慢逝去在傍晚五点的 下渚湖,词语使用符合语境。 B 项,“讲授”指讲解教授。句中指防风氏毫无保留地传授治水和种稻经验,故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可改 用“传授”。 C 项,“因此”,因为这个。句中指下渚湖畔因为这个而有了“三道茶”遗风,故词语使用符合语境。 D 项,“饱腹暖心”,吃饱肚子、温暖心灵。句中指食物填饱肚子还能温暖心灵,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合在语言表达中起表情达意的辅助作用,要求考生平时积累常 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依据句意、语气、语言结构、书写位置等正确使用或改正标点符号。 B 项,乙处“(《防风神茶记》)。”的标点位置错误,依据“下渚湖畔也因此有了‘三道茶’遗风:‘相传 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尔后神力大增”(《防风神茶记》)。”可知,这里是完全引用,末尾句号应 放在引号内。故句号应改为“神力大增”后,且在引号内。 故选 B。 【点睛】解答标点符号题需注意通过做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功 用。2、揣摩语气。3、分析结构。4、紧扣语境。 5、理解句意。6、留意套用。7、注意比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职称评审管理规定》指出:申报人员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职称的, 予以撤销,记入诚信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B. 国际经贸体系的主导创建者美国,如今却擅自采取加征关税的单边主义措施,把国际经贸规则不放在眼 里,这样的变脸表面上是任性行为,实质上就是霸权主义。 C. 根据景区安全部署,杭州将制定应急管理预案,高度关注节庆活动场地的秩序,加强对游客聚集的重点 区域的安全检查并实时发布景区承载量信息和高峰预警。 D. 金庸的笔墨,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他的离世,让我们引发出对小说中那个虚虚实实的江湖、那种英雄 肝胆的侠气、那份生死相许的柔情的无限怀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 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 项,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改成“取得的职称”,“记入”前加上“该行为”。 B 项,语序不当,“把”字句中,否定词放在“把”的前面。 D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引发我们……”或“让我们……”。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 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 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 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 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 学校即将举行“十八岁成人礼”庆典活动,其中有学生代表发言环节,以下是学生代表小王准备的发言 片段,请指出其中的不得体之处并改正。 今天我们都抽空出席这一盛典,一起庆祝生命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十八年的风雨和阳光,积淀出蓬 勃而美丽的青春!在此先要特别感谢忝列其中的家长们,是你们在十八年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人间! 今天,我们长大了!其次,非常感谢亲爱的老师们,是你们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今后,我们一定争当 高足,成就人生新篇章!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答案】“抽空”改为“高兴地”“荣幸地”等,“忝列其中”改为“在座”“高足”改为“优秀学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 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 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 第一处,“今天我们都抽空出席这一盛典”说法错误,抽空:指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用于学生自己不 恰当; 第二处,“感谢忝列其中的家长们”说法错误,忝列其中: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不能用于家 长; 第三处,“我们一定争当高足”说法错误,高足:敬词,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我们。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 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 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 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该题主要考核“敬词、谦词的使用”。 6. 请将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的“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两句扩展成一段话,突出诗句的意 境。(50 个字左右) 【答案】(示例)寒夜里,孤灯暗淡,凄凄冷雨伴着冷风在寒光里飘摇。窗外,逼人的寒气裹挟着迷蒙的烟 气飘浮在幽深的竹林中。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的“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意思是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 竹林漂浮着云烟。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 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 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扩写要突出自然环境的描写,用以衬托诗人即将再次 离别的伤痛。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扩展语句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审清题意,辨析试题类型(情境型或单句扩展型),明确扩展重点(重点部分要占到整个扩展部分的三分 之二以上的字数)。 ②必须“伸展、扩大”,这是前提。试题中给定的字、词、句就是起点,就是基础,特别是关键词须用全、 用尽。这是扩展的原则。 ③要合理的扩展。所谓“合理”包括两个方面:扩展后的句子必须正确,不能扩展成病句;扩展后的内容 和文字要与所需表达的语境相符。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幻作品的“硬核”在哪?可以明确地说,科幻作品(主要指小说)本质上不是科学(科技)作品, 而是文学作品。它依靠文学、艺术的代入感,让人的情感得以宣泄和产生共鸣,收获欣赏的美感,更让人 思考,对个人、族群,甚至人类的命运进行历史深度和哲学高度的思考。 科幻作品落脚在科技上,但更多的是让科研人员和公众思考,如何才能以真正的科学手段研究现实中 的同类课题。在《流浪地球》后,有研究人员想到了比“点燃木星”更“科学”和更“技术”的做法:一 是发射洲际导弹,二是用高功率激光武器直接点燃木星。这样的方法行不行,当然也需要验证,但这正是 科幻作品激发人的想象力,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最大动力。科幻作品还会提出如何解决人类终极命运 的措施,思考人类的科学和生产活动是否一定会带给人类文明和幸福。如《绿巨人》就向科学研究者提出 善意的批评,提醒社会如何应对科技的负面作用。科幻作品同时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尽管科学能让人类 幸福,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但还需要规则和伦理来制约,否则就有可能带给人类灾难。 既有硬核(价值观和科学性),又有颜值(制作精美、场面宏大)的科幻电影,引领着公众感受科技之 美,启迪了公众的科学素养。 (摘编自《从〈流浪地球〉看科幻电影的“硬核”在哪》) 材料二: 从某种层次看,电影也是启蒙者和造梦者,它能够满足观众对梦想的追逐。《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称 做科幻片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崇尚科学,勇于想象。自媒体作者六神磊磊曾感言:“中国文艺里最 睿智的那一批头脑,终于开始尝试着关心人类文明的前途和命运了。”从这方面看,《流浪地球》对于未来 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想象力,对于人类生命家园的情感寄托,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关注,已经让影片抛去 了纯娱乐的属性,影片灌注的情怀也给人带来更多的触动。 孕育在科幻作品里的科幻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它不仅可以对科学本身进行怀疑和反思,还可 以对宗教、艺术以及整个人类文明,甚至宇宙终极真理进行挑战。可以说,科幻精神是哲学精神最完美的 一种表达,它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用一部电影或一篇小说诠释康德“头上的星 空”,科学同样能构筑人类生命的意义。 (摘编自《为什么我们需要科幻电影?》) 材料三: “五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把科幻小说以科学小说的名义带进国内,希望能改造国人的国民性以及 精神结构。而纵观科幻历史与科技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与科幻作品密不可分,甚 至许多科学家直言,由于受到科幻作品的启发,因此走上了科研道路。科幻影视作品《星际迷航》中柯克 船长所使用的“随时随地保持联络”的移动通信装置,启发了马丁·库帕。马丁·库帕后来率先研发出无 线电话,成为“手机之父”。 伟大的科幻作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曾经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最初都与魔法无异。他还说过, 发现可能性边界的唯一途径便是越过它们,向着不可能一点点冒险前进。科幻无疑能够极大地拓展想象力, 探索不可能。比较创新路径与科幻小说创作,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重合,都要经历“联结—发问 —观察—试错—整合”五个环节。或许正是这种认知上的高度一致性,让科幻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重要 源泉和触发点。 期待中国有更多的力量能够参与科普科幻事业,让科幻成为激发、启迪年轻一代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的 有力武器,让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得以继续前行。 (摘编自陈楸帆《科幻如何激发创新精神》) 7. 下列对材料中“科幻作品”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本质上是文学作品,它能够给人以代入感,既让人宣泄情感,产生共鸣,收获美感,更让人思 考人类的历史与哲学问题。 B. 科幻作品激发人的想象力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最大动力在于,让人们思考如何以真正的科学手段研 究现实中的同类课题。 C. 科幻电影的“硬核”既在于其内在的价值观和科学性,也包含了科幻电影受人青睐的外在形式——制作 精美、场面宏大等。 D. 科幻作品里的科幻精神其实是一种科学精神,它让电影抛开娱乐,转而关心人类文明的前途和命运,尝 试构筑人类生命的意义。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后,有研究人员想到了比“点燃木星”更“科学”和更“技术”的做法,人们可以通过对 这些方法的验证,来推动科技进步。 B. 科幻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技术创新,还在于给人类以警醒,让人类反思诸如科技进步与人类幸福、 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等问题。 C. “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最初都与魔法无异”,科幻作家克拉克这句话是说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在得以实 现之前,人们往往认为它是不可能的。 D. 通过科普科幻,激发、启迪年轻一代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改造国人的国民性以及精神结构,可以让鲁 迅先生未竟的事业得以继续前行。 9. 结合材料内容,概括科幻对激发创新精神有何帮助。 【答案】7. B 8. C 9. ①科幻能够给人以启迪,拓展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创新精神,让人尝试突破不可能,探索不可能。② 在实践中,创新路径与科幻小说创作具有认知上的一致性,都要经历相似的环节,这让科幻成为科技创新 重要的源泉和触发点。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更让人思考人类的历史与哲学问题”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它依靠文学、艺术的代入感,让人的情 感得以宣泄和产生共鸣,收获欣赏的美感,更让人思考,对个人、族群,甚至人类的命运进行历史深度和 哲学高度的思考”可知 ,原文说的是“对个人、族群,甚至人类的命运进行历史深度和哲学高度的思考”, 而不是“更让人思考人类的历史与哲学问题”。 C.“也包含了科幻电影受人青睐的外在形式——制作精美、场面宏大等”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科 幻电影的“硬核”指的是其“价值观和科学性”,“制作精美、场面宏大”属于颜值范畴。 D.“它让电影抛开娱乐”错误。由材料二“对于人类生命家园的情感寄托,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关注,已 经让影片抛去了纯娱乐的属性,影片灌注的情怀也给人带来更多的触动”可知,原文说的是科幻电影能够 做到“抛去了纯娱乐的属性”,但无法完全抛开娱乐。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得以实现之前”错误。说法扩大范围,由原文“伟大的科幻作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曾经说过,任 何足够先进的技术最初都与魔法无异”可知,原文“仅指最开始”的时候。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由原文“而纵观科幻历史与科技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与科幻作品密不可分,甚至 许多科学家直言,由于受到科幻作品的启发,因此走上了科研道路”和“他还说过,发现可能性边界的唯 一途径便是越过它们,向着不可能一点点冒险前进。科幻无疑能够极大地拓展想象力,探索不可能”可知, 科幻能够给人以启迪,拓展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创新精神,让人尝试突破不可能,探索不可能。 由原文“比较创新路径与科幻小说创作,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重合,都要经历‘联结—发问—观 察—试错—整合’五个环节。或许正是这种认知上的高度一致性,让科幻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 和触发点”可知,在实践中,创新路径与科幻小说创作具有认知上的一致性,都要经历相似的环节,这让 科幻成为科技创新重要的源泉和触发点。 (二)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 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 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 “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来坐着的。 安乐居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这家饭馆其 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 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有时也卖烧鸡、酱 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安乐居 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 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比老吕稍晚进店的是老聂。老聂总是坐在老吕的对面。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眼。凡是说话爱 眨眼的人,脾气都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爱吃豆制品。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 时候,他常常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来吧!”他招呼全店酒 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 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 “回见!”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 安乐居喝酒的都很有节制,很少有人喝过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没有喝了酒胡咧咧的。只有一个人例 外。这人是个瘸子,左腿短一截,走路时左脚跟着不了地,一晃一晃的。他自己说他原来是“勤行”—— 厨子,煎炒烹炸,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说他能用两个鸡蛋打三碗汤,鸡蛋都得成片儿!但我没有再听到 他还有什么特别的手艺,好像他的绝技只是两个鸡蛋打三碗汤。瘸子喝酒爱说。老是那一套,没人听他的。 他一个人说。前言不搭后语,当中夹杂了很多“唔唔唔”。 瘸子爱管闲事。有一回,在李村胡同里,一个市容检查员要罚一个卖花盆的款,他插进去了:“你干 吗罚他?他一个卖花盆的,又不脏,又没有气味,‘污染’,他‘污染’什么啦?罚了款,你们好多拿奖 金?你想钱想疯了!卖花盆的,大老远地推一车花盆,不容易!”他对卖花盆的说:“你走,有什么话叫 他朝我说!”很奇怪,他跟人辩理的时候话说得很明快,也没有那么多“唔唔唔”。 老王养鸟,红子。他每天沿天坛根儿遛早,一手提一只鸟笼,有时还架着一只。老王话不多,但是有 时打开话匣子,也能聊一气。我跟他聊了几回,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 “我们这一行,不在三百六十行之内。三百六十行,没这一行!” “你们这一行没有祖师爷?” “没有!” “有没有传授?” “没有!我们这一行,没啥技巧,有力气就行!” “都扛什么?” “什么都扛,主要是粮食。顶不好扛的是盐包,——包硬,支支棱棱的,硌。不随体。扛起来不得劲 儿。扛包,扛个几天就会了。要说窍门,也有。一包粮食,一百多斤,搁在肩膀上,先得颤两下。一颤, 唉,包跟人就合了槽了,合适了!扛熟了的,也能换换样儿。跟递包的一说:‘您跟我立一个!’哎,立 一个!” “竖着扛?” “竖着扛。您给我‘搭’一个!” “斜搭着?” “斜搭着。” “能混饱了?” “能!那会儿吃得多!早晨起来,半斤猪头肉,一斤烙饼。中午,一样。每天每晚半晌吃得少点。半 斤饼,喝点稀的,喝一口酒。齐啦。——就怕下雨。赶上连阴天,没活儿。怎么办呢,拿着面口袋,到一 家熟粮店去:‘掌柜的!’‘来啦!几斤?’告诉他几斤几斤,‘接着!’没的说。赶天好了,拿了钱, 赶紧给人家送回去。为人在世,讲信用。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少!……” “退休了?” “早退了!干我们这行的,四十五就退休,没有过四十五的。现在打包的也没有了,都改了传送带。” 老王现在每天夜晚在一个幼儿园看门。 “没事儿!扫扫院子,归置归置,下水道不通了,——通通!活动活动。老待着干吗呀,又没病!” 老王走道低着脑袋,上身微微往前倾,两腿叉得很开,步子慢而稳,还看得出有当年扛包的痕迹。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 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 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居喝酒的老酒座们都 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雅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 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这是老王的口头语。凡是他不以为然的事,就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10. 简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11. 小说塑造老聂、瘸子、老王等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 12. 小说标题“安乐居”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3. 小说结尾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10. ①小说语言整体自然流畅,质朴纯真;②多运用短句,简洁明快;③口语化,富有地域特色; ④人物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人物特征。 11. ①老聂、瘸子、老王等人物各有特点,活灵活现,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这些人物 都是平凡常见的市井人物,小说通过描写这些人展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③赞美了自然质朴的人性 与平凡人物身上的美德。 12. ①“安乐居”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②“安乐居”是旧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③“安乐居” 象征着悠然闲适、自在无拘束的生活,是“老酒座们”的精神栖息地;④“安乐居”代表着作者对过去的 怀念和感伤情怀。 13. ①小说结尾突转,表明上文都是回忆,现实与回忆形成反差,让读者不禁生出无限感伤。②语言简洁, 笔调平淡,平静的叙述口吻更增悲凉之感。③表达出作者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冲击下“安乐居” 式的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消失的无奈。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 “来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 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拿着面口袋,到一家熟粮店去: ‘掌柜的!’‘来啦!几斤?’告诉他几斤几斤,‘接着!’没的说。赶天好了,拿了钱,赶紧给人家送 回去。为人在世,讲信用。老聂给大家拿香椿来吃,以及老王的讲信用,都体现了人们的质朴纯真,小说 语言整体自然流畅。 “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煎炒烹炸,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老王话 不多,但是有时打开话匣子,也能聊一气。我跟他聊了几回,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这些句子都是短句, 文章多运用短句,简洁明快。 “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能!那会儿吃得多!早晨起来, 半斤猪头肉,一斤烙饼。中午,一样。每天每晚半晌吃得少点。半斤饼,喝点稀的,喝一口酒。齐啦。—— 就怕下雨。赶上连阴天,没活儿。怎么办呢,拿着面口袋,到一家熟粮店去:‘掌柜的!’‘来啦!几斤?’ 告诉他几斤几斤,‘接着!’没的说。赶天好了,拿了钱,赶紧给人家送回去。为人在世,讲信用。家里 揭不开锅的时候,少!……”其中的“回见”“烙饼”等口语化,富有地域特色。 有一回,在李村胡同里,一个市容检查员要罚一个卖花盆的款,他插进去了:“你干吗罚他?他一个卖花 盆的,又不脏,又没有气味,‘污染’,他‘污染’什么啦?罚了款,你们好多拿奖金?你想钱想疯了! 卖花盆的,大老远地推一车花盆,不容易!”他对卖花盆的说:“你走,有什么话叫他朝我说!”很奇怪, 他跟人辩理的时候话说得很明快,也没有那么多“唔唔唔”。人物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瘸子为人善良的 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特征。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意义的能力。 “来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 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拿着面口袋,到一家熟粮店去: ‘掌柜的!’‘来啦!几斤?’告诉他几斤几斤,‘接着!’没的说。赶天好了,拿了钱,赶紧给人家送 回去。为人在世,讲信用。他对卖花盆的说:“你走,有什么话叫他朝我说!”很奇怪,他跟人辩理的时 候话说得很明快,也没有那么多“唔唔唔”。老聂给大家拿香椿来吃,老王的讲信用,瘸子的打抱不平, 都体现了人们的质朴纯真。老聂、瘸子、老王等人物各有特点,活灵活现,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文章 的可读性。 安乐居喝酒的都很有节制,很少有人喝过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没有喝了酒胡咧咧的。只有一个人例外。 这人是个瘸子,左腿短一截,走路时左脚跟着不了地,一晃一晃的。他自己说他原来是“勤行”——厨子, 煎炒烹炸,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 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瘸子爱管闲事。有一回,在李村胡同里,一个市容检查员要罚一个卖花盆 的款,他插进去了:“你干吗罚他?他一个卖花盆的,又不脏,又没有气味,‘污染’,他‘污染’什么 啦?罚了款,你们好多拿奖金?你想钱想疯了!卖花盆的,大老远地推一车花盆,不容易!”这些人物都 是平凡常见的市井人物,小说通过描写这些人展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老聂、瘸子、老王等都是平凡常见的市井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却有着淳朴、善良和诚信等精神品质,作 者赞美了自然质朴的人性与平凡人物身上的美德。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题意蕴的能力。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比老吕稍晚进店的 是老聂,瘸子在酒馆喝完酒爱胡咧咧。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 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由此可知,“安乐居”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安乐居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这家饭馆其实叫 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 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 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安乐居” 是旧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天天如此。由此可知,“安乐居”象征着悠然闲适、自在无拘束的生活,是“老酒座们”的精神栖息地。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安乐居”代表着作者对过去的怀念 和感伤情怀。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表明上文都是回忆,回忆了在安乐居中的人物,老聂、瘸子、老王等都是平凡常见 的市井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却有着淳朴、善良和诚信等精神品质,现实与回忆形成反差,让读者不禁生 出无限感伤。 句子“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语言简洁,笔调平淡,三句简 单的话告诉了我们“安乐居”已经不复存在,平静的叙述口吻更增悲凉之感。 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天天如此。由此可知,“安乐居”象征着悠然闲适、自在无拘束的生活,是“老酒座们”的精神栖息地。 表达出作者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冲击下“安乐居”式的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消失的无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巡抚白公墓志铭 【清】袁枚 皇上御极之十有七年,奸民构逆语假吏部尚书孙嘉淦谏章,流传山东。巡抚准公获一纸,交臬司某穷 竞.其事,务得主名再奏。适滇省以闻,臬司惧,越奏之。上疑公欺,致公于理。公之狱词曰“未得伪造者 姓名,遽妄奏,臣不敢也。且缓之,则易于钩考,罪人斯得;暴章之,则彼或闻风窜伏,而.平民转罹于辜, 故隐忍不发。此臣罪也。拟大辟固当。”上怜其愚,赦之,发香山监工,以老病卒。 公由笔帖式内府主事,受知世宗,累官福建将军。乾隆元年,改官巡道,公以疾辞。上怒,籍.其家。 无长物,得簿:自出使迄入都,公私出入,纤毫如列眉。上以为廉,授长芦盐院,调两淮。公辜较引课①, 辨其赢缩,不忸忲②小利,不责奇羡,分忖节度,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九年,巡抚安徽。 先是,庐、凤地硗狭,多遨民,饥即避宅盘游,矠鱼擉鳖③,挈其孥,捶小朄④,野歌匄⑤钱。或请禁之 公怃然曰本之不清末胡能治命守令电画郊折课民耕贷给犁锄。外延染人机工,教蹑丝法。畜蚕,树桃、麻、 桑、柘,朝夕程督。未期年,民恋其业,驱之不行。今凤、颍、滁、亳所织绢带丝布,转鬻苏、杭数州。 加兵部侍郎,抚广东,调山西,再调山东。十六年,上南巡,自德州至红花埠凡十三营,公修扦督治惟敬。 或劝拘虎豹,备弹弦踮躧⑥为供奉者,公大惊曰:“皇上为观河省稼巡狩,玺书如日。为大臣者,耳目未愦, 其可违诏以非道悦耶?”除方物..外,无所贡。泰山、林外,不置供顿,清跸除道而已。 公貌不逾中人,而举止严重,暗室坐未尝跛倚。眴.人目微斜。遇大事,虚已集议。既定,屹不可动。 抚广时,西洋人某诱澳门民夷言,服其国服,连惠、潮诸州。公怒,毁天主堂,惩治之,洋人大创。安南 国王为其臣郑杠所.弑,国乱,群姓角争,互乞天朝兵为援。公欲奏以一旅师深入诛篡弑者,为设郡置吏, 仍归汉、唐版图。会与总督议不合而罢。论者惜之。 公姓白,名准泰,字健斋,号雪村,正黄旗人。赐姓他喇氏。先世为高丽人。子某。葬某。 铭曰:药先尝而后进之父,言先择而后告于天。观形者似乎逆,而原心者觉其贤。以是归田,以是获 全,又何瞢焉.?而况乎七十有二之高年! 【注】①辜较引课:查对税收。②忸忲(niǔ shì):遵从既定的规定行事。③矠(zé)鱼獨(chuò)整:用 叉矛刺取鱼和鳖。④朄(yǐn):古代敲击用以引乐的小鼓。⑤匄(gài:同“丐”,乞讨。⑥踮躧(diǎn xǐ):拖 着鞋子,脚尖轻轻着地而行。指跳舞。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臬司某穷竞.其事 竞.:追究 B. 上怒,籍.其家 籍.:登记册 C. 除方物..外,无所贡 方物..:本地特产 D. 眴.人目微斜 眴.(shùn):使眼色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平民转罹于辜 弃甲曳兵而.走 B. 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作师说以.贻之 C. 安南国王为其臣郑杠所.弑 公之逮所.由使也 D. 以是获全,又何瞢焉.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白准泰在山东巡抚任上被无辜下狱,最后老病而死的不幸事迹,为这位办事周全、体恤百姓的 官员的一生,首先渲染了一层悲壮色彩。 B. 白准泰巡抚安徽时,劝民耕桑,使地方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巡抚,又称抚台,是清 代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的封疆大吏。 C. 当安南国发生叛乱,向清廷求救之际,白准泰建议马上出兵平乱,此举却受到广州总督的阻挠,以致白 准泰为此愤而罢官,令人唏嘘。 D. 本文骈散结合,记叙和议论相得益彰;以散文形式叙写白准泰的生平,突出他的政绩;以韵文形式赞扬 白准泰品德高尚、得享高寿。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 请 禁 之 公 怃 然 曰 本 之 不 清 末 胡 能 治 命 守 令 申 画 郊 圻 课 民 耕 贷 给 犁 锄。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大臣者,耳目未愦,其可违诏以非道悦耶? (2)药先尝而后进之父,言先择而后告于天。观形者似乎逆,而原心者觉其贤。 【答案】14. B 15. B 16. C 17. 或请禁之/公怃然曰/本之不清/末胡能治/命守令申画郊圻/课民耕/贷给犁锄。 18. (1)作为大臣的人,耳朵和眼睛都没有昏聩,怎么可以违背诏书、用不正常的手段取悦君主呢? (2)药要先尝过然后才进献给父亲,话要选择过然后才告诉给上天。只看外表的人也许觉得他叛逆,只有 探究本心的人才会发觉他的贤能。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 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 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 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本题中,B 项,“上怒,籍其家”意 思是,皇上大怒,登记他的家产。籍,在古代有多种含义,这里应该是动词“登记,记录”的意思。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 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 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本题中, A 项,而,表转折/表修饰。意义和用法不同。 B 项,以,来,表示目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 项,所,表被动/所字结构。意义和用法不同。 D 项,焉,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 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C 项,“以致白准泰为此愤 而罢官”错误。原文“会与总督议不合而罢”的“罢”,是白准泰的建议作罢的意思,并不是罢官。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 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 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本题中,“之”“曰”是典型 的断句的标志。“本”“末”是相互对举的,故“清”“治”后均应断开。“命”是动词,“申画郊圻” 是“命”的内容,同理,“课”“贷”都是动词,也是“命”的内容,“课”“贷”前要断开。有难度的 是“课”,这里是监督的意思,教材中比较少见,但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最后的断句是:或请禁之/公怃 然曰/本之不清/末胡能治/命守令申画郊圻/课民耕/贷给犁锄。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 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 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 词语有:(1)愦,昏聩;悦,取悦。(2)进,进献;之父,观形者,看外表的人;似乎,也许觉得;原, 探究。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 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 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 句。 参考译文: 皇上登基十七年,奸民假托吏部尚书孙嘉淦的奏章写的叛逆言论,在山东流传。巡抚白准泰获得一份 伪奏章,命某位臬司追究这件事,务必要得到主犯之名再上奏。适逢云南省有人听闻了此事,这位臬司心 感恐惧,就越级将此事上奏给朝廷。皇上怀疑白公有欺君之嫌,就使白公下狱,接受法官的质询。白公的 狱词说:“没有得到伪造者的姓名,就胡乱上奏,我不敢这么做。暂且缓一缓,就容易追捕,罪人就容易 抓捕到;突然披露出去,那么真正的罪犯可能会望风而逃,老百姓反而会遭受罪过,所以我采取隐忍不发 的方法。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将要给我大辟的刑罚也恰当。”皇上同情他的愚直,就赦免了他,让他去香 山监督工程,他在那里直到年老生病去世。 白公由笔帖代内府主事的职位,受到世宗皇帝的赏识,官逐渐做到福建将军。乾隆元年,改任巡道, 白公称病不去上任。皇上大怒,登记他的家产。(发现他的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倒是)发现了一本账 簿:自从外放做官到入京做官,因公因私的进出账目,像眉毛一样清晰。皇上认为他很廉洁,就让他担任 长芦盐院的官职,把他调到两淮地区。白公(就任后,认真)查对税收,分辨其中的增减情况,不遵从既 定的规定行事追求小利益,也不苛责(仓库的)盈余,而是制定相应的分寸规定,有不便之时就行宽松的 政策来便利百姓。乾隆九年的时候,白公巡抚安徽。 在这之前,庐州(合肥)、凤阳一带土地贫瘠又狭窄,有很多游手好闲之人,(他们)饿了就逃出家去 东游西逛,用叉矛刺取鱼和鳖。(有的)带着孩子,锤着小鼓,唱着粗野的歌讨钱。有人请求禁止这种风气。 白公怅惘地说:“本都没有清理干净,怎么能把末尾清理干净?”(于是,他)命令地方官划定郊区的田地, 督促百姓耕种,并且把犁锄等工具租借给他们。(同时),向外面聘请染布工和织布工,教授(百姓)用织 布机织布的方法。(教人们)蓄.养蚕,种上桃树、麻、桑树、柘树,早晚前去监督。一年不到,当地百姓爱 上新的行业,赶都赶不走了。现在凤、颍、滁、毫一带所织的绢带丝布,(甚至)转卖到苏杭的几个州。被 授予兵部侍郎,(让他)巡抚广东,调到山西,又调到山东。乾隆十六年,皇上南巡,从德州到红花埠一共 十三个营地,白公修建督工十分恭敬。有人劝白公把老虎豹子抓起来,再沿途安排一些弹弹琴、跳舞的人 来作为供奉的人,白公非常惊讶地说:“皇上为了视察黄河,节省粮食外出巡查,诏书像太阳一样(明白 无误地放在那里)。作为大臣的人,耳朵和眼睛都没有昏聩,怎么可以违背诏书、用不正常的手段取悦君主 呢?”除了地方特产之外,一律不准供奉。泰山、孔林之外,一律不安排供奉物品,最多就是把道路清理干 净罢了。 白公的身高不超过一般人,可是行为举止严肃庄重,在外人看不见的房间也不曾歪着身子斜坐。他给 人使眼色时眼睛微微斜视。遇到大事,他能够虚心集合别人的意见。等到做出决定了,就屹然不可更改。(在 他)巡抚广东的时候,有个西洋人诱骗澳门土著说,穿西式服装,把惠州、潮州联合起来。白公大怒,毁 坏了天主教堂,惩治那些西洋人,洋人受到大的创伤。安南国王被他的臣子郑杠杀掉了,国内大乱,各种 家族相互争斗,他们都请求天朝派兵进行援助。白公想要上奏,派遣一支军队进去安南,诛杀弑君的人, 在其国内设置郡县,仍旧按照汉、唐时期的版图。适逢与总督商议不一致,就只好停止。先生姓白,名准 泰,字健斋,号雪村?正黄旗人。赐姓他喇氏,先祖是高丽人。有一个儿子,葬在某地。 铭文如下:药要先尝过然后才进献给父亲,话要选择过然后才告诉给上天。只看外表的人也许觉得他 叛逆,只有探究本心的人才会发觉他的贤能。凭借这个归隐田园,获得全身而退的机会,又有什么蒙昧的 呢?更何况他还有七十二岁的高寿呢! (二) (8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二首(其二) 杜 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9. 这是两首送别诗,杜诗中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王诗中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20. 简析两首诗的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的相通之处。 【答案】19. (1). 筵席之上 (2). 渡头 20. ①都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杜诗借物抒情,借流泪的蜡烛表现难舍难分的深挚情感;王诗借景抒情, 借无边春色表现对友人的恋恋不舍。②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化无情为有情。蜡烛有“惜别”之心, 能够“替人垂泪”;春色有情,一路送友人归去。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唯觉樽前笑不成”的意思是: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所以杜诗中送别的地点是“筵席之上”。 “杨柳渡头行客稀”的意思是: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再结合题目“送沈子福之江东”可知,此 诗为送别诗,所以王诗中送别的地点是“渡头”。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都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赠别二首》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 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借流泪的蜡烛表现难舍难分的深挚情感。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 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送沈子福之江东》中诗人依依不舍,望 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 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 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是十分美丽的想象,有着无比蕴藉 而深厚的感情。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写离愁别苦,别情已经充盈了满篇。更巧的是, 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 极其自然。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化无情为有情。《赠别二首》中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 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 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 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送沈子福之江东》中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在江上走,江 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春色有情, 一路送友人归去。 (三) (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 (《韩非子·心度》) 21. 管理国家,孔子主张 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__。 22. 针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1. (1). 仁政(礼治), (2). 法治。 22. 两者结合是治理国家最好的方法。如果一味施行仁政会纵容坏人,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惩戒会变本加厉; 如果一味施行严刑酷法,会使人害怕,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和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品味关键词语, 并根据已学诸子学说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准确作答。 依据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 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联系孔子儒家学派的主张可知,孔子管理国家上主张施行仁政礼治。 依据材料二“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可知,韩非子 主张赏刑分明,让老百姓劝功亲法。故韩非子主张的是法治。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思想价值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一方面立足文本,把握文本的思想 内涵和价值意义;另一方面要联系社会实际,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 统治者若是只以德和礼治国,就能得到百姓的认同和亲近,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也会提升不少。倘若只利用 刑罚和政令治理国家,虽然也能安宁无事,但是民众对国家的感情却容易很淡,缺少相应的凝聚力。所以 最理想的政治形态,莫过于“礼乐刑政”的统一,即把仁政礼治和法治相结合,才是最完备的治国方针。 【点睛】探究题要注意有“我”有“思”,探索追旨。学生答题不可脱离文本、不可片面消极,而要多角 度考虑问题,敢于陈述自己见解,言之成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暫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 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所以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民众努力立功,政 府的事务就不受侵扰;民众服从令法,奸邪就无从产生。(《韩非子·心度》)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享送别》)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答案】 (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2). 博我以文 (3). 骐骥一跃 (4). 驽马十驾 (5). 多情自 古伤离别 (6). 今宵酒醒何处 (7). 一鞭残照里 (8).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9). 何妨吟啸且徐行 (10). 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 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循循、骐骥、驽马、今宵、胸臆、吟啸、蓑。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 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作文(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 ——罗素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这个世界已经够喧哗的了,现在需要的只是静静面对内心。 ——毕淑敏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 的。 ——莫言 读了以上文字,对于“喧器”与“安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或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 700 字。 【答案】远离喧嚣,追求心的平静 很多时候,我们想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远离喧嚣,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 请大家一起欣赏,希望我们都可以做自己,找到自己心的安放处。 时光如水,不经意间,双脚已经踩在了五月的尾巴上。一个人走在昏黄的灯光之下,放眼望去,夜笼 长空,灯火阑珊,竟也有种别样的美。 也许这样宁静的夜晚,应该找一个情投意合的人相守,漫步幽径,谈笑风生,静默苍穹。而我,却愿 一个人,享受一场浅唱低吟的沉迷。 独坐一隅,聆一曲《云水禅心》,静思过往,空留叹息,一种莫名的无力感瞬间涌上心头,纵使这温婉 的乐曲也排解不了内心的苦闷。大概,只有指尖在键盘上跳跃的快感才能安宁我怅然的心情,让我暂且麻 木自己。 一直都知道,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的道理。可是真正投入到工作中的时候,却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每天早上,叫我起床的根本不是对工作的热情,而是烦人的闹钟;孩子不听话 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来轻声引导;领导安排任务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先抱怨几声再付诸行动……这一 切的一切,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多的时候,我都在问自己, 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我不热爱生活了,还是生活抛弃了我? 或许,我缺少的,便是一种看清喜乐,承受苦难的心境。突然想起,有一次跟我最尊敬的吴总交谈时,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想要成功,就必须有付出,不能抱怨。他现在的成功,都是他自己靠双手努力,靠诚 信去赢得人心所收获的。当时的我,并不以为意,只是笑笑,便再无思绪。而今,终是明白,吴总所说的, 大抵是一种认真、积极的处事态度。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喧哗,都是一片淤泥,只要我们在不断的困境中保 持一颗向上的心,静静等待,终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醇的智慧,从无名的角落悄然盛开,还你一缕馨香。 人生,不必要惧怕什么,也不必要计较什么,更不必要抱怨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获得了经历 和体验,我们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得到提升, 我们的心智因此变得成熟。而很多的时候,我们遇到问题, 尝试了,努力了,最后却无能为力,也没关系,至少,我们问心无愧。 心若无物,则一切皆空,心若向阳,则万事美好,心若清静,则莲花自开!惟愿余生能以一颗恬淡的 心面对生活,不骄不躁,无怨无悔!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 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 提示语和要求。材料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 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据话语的含意。第一个材料是罗素的话关键词是“安静”。意思是,他选择安 静的生活,安静让他幸福。第二个是毕淑敏的观点,她提到两个关键词,“安静”和“喧器”,提倡在喧 嚣中安静地面对自我。第三个是莫言在 2014 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摘录,关键词是“喧嚣”,意思是,这 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喧嚣。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 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所以,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安静”可理 解为“宁静”“安宁”“平静”,“喧器”可理解为”喧闹”“热闹”,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 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最佳立意:(1)放弃宁静,接受喧器:(2)远离喧器,追求安静:(3)直面喧 器,追求心灵的宁静。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 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 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 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 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 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 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 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 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 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 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