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积累:中流砥柱、鲤鱼跳龙门:俗语背后的地理之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地理知识积累:中流砥柱、鲤鱼跳龙门:俗语背后的地理之迷

ID:427206

大小:647.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理知识积累:中流砥柱、鲤鱼跳龙门:俗语背后的地理之迷 中国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各词语的产生都有其传奇的典故。不过像我们听惯了“中流砥柱”“黄 河之水天山来”等词语,有没有发现原来这里面还藏着些地名或地理现象呢,你知道哪些呢? 一、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的砥柱在哪里?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相传, 上古时代,因这座山堵塞了黄河的河道,河水不能畅通。夏禹治水时,凿宽山两侧的河道,使河 水分流而过,这座山就像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之中,砥柱山就由此得名。 这儿的砥柱山,也作底柱山,位于河南三门峡城东四十里、山西平陆县东南五十里黄河三门峡段 的急流中。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 “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 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 动魄。过去黄河水运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 “谷堆”之称。以前,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 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 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非常具有神话色 彩。 二、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跳的是哪个龙门?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传说黄河鲤鱼 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就曾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龙门便是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的禹门口。禹门口作为点划分区域,一是晋陕大峡谷的最南端,将黄 土高原一分为二。晋陕大峡谷从起点到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河津之间的禹门口共有 720 公里长, 除很少地段谷形较宽外,其余两岸大部分崖壁陡立,高出水面数 10 米至 100 多米,河道一般宽 200—400 米,为黄河干流上最雄伟壮观的长峡。 它是由流水作用和地质构造运动共同形成的。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狭义上的壶口瀑 布是指孟门山到现今飞瀑区的河道范围。但从广义上说,壶口瀑布的范围, 便是指现今禹门口到 壶口的这段长约 65 km 的河道。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就是因其东龙 门山和其西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 100 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 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 门三跌水"之说。 二是成为黄河小北干流的最北端。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 132.5 千米。 该河段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是处理黄河泥沙问题上的重大战略措施,据测算,在小北 干 流 放 淤 可 拦 截 泥 沙 总 量 达 到 100 亿 吨 , 相 当 于 小 浪 底 水 库 的 拦 沙 总 量 。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中的“套”是谁? 俗语云:"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河套”是指黄河“几”字弯 和其周边流域,这是因为黄河在此先沿着贺兰山向北流,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 南,形成“几”字马蹄形的大弯曲,因为像一个大布套子一样,便称为河套。 而我们常说的河套平原,包括了“西套”(宁夏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和“东套” (内蒙古部分)。不过,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后 套”(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和“前套”(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 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所以有时候,河套平原被称为河套—土默川平原。 (图片源自地理帝)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 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称为“塞上江南”。 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水真的来自天上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 海。在古诗句中,“天上”常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不过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常 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 因为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 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 “悬河”。 黄河至下后,每年大约有 4 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 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 3-5 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 10 米之多。这便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 由于河道高出地面,其周边的城市附近水系不能汇入黄河,大部分只能划归为别的流域。所以一 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哦。 比如说,河南省北部的濮阳、安阳、鹤壁,基本就是海河流域。往南的南阳、信阳属于长江流域, 东部的商丘、周口、驻马店、漯河、平顶山、开封、许昌、郑州,属于淮河流域。也就剩下洛阳、 焦作、三门峡、新乡属于黄河流域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