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ID:394825

大小:2.52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一. 地理位置—雄踞东方的大洲: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东 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 北 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 810N—110S 之间,地跨 北寒 带、 北温 带、 热 带三个温度带。 3.海陆位置:亚洲位于 亚欧 大陆的东部,东临 太平 洋,北临 北冰 洋,南临 印度 洋。 4.相对位置:亚洲西北与 欧 洲陆上相接;它们以 乌拉尔 山脉、 乌拉尔 河、里海、 大高加索 山脉、 黑海、 土耳其 海峡为界;东北以 白令 海峡与 北美 洲为界;西南以 苏伊士 运河与 非 洲为界; 东南隔海与 大洋 洲相望。 二.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广大:面积约为 4400 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跨 纬度 最广、 东西距离 最长。 2.地理分区:按地理方位,亚洲分为 东亚 、 东南亚 、 西亚 、 南亚 、 中亚 和北亚 6 个地理分区。中国位于 东亚 地区;北亚全部属于 俄罗斯 (国家)。 3.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居民 生活区域 生活特点 形成原因 贝都因人 西亚 沙特阿拉伯 住 帐篷 ,身着 宽大袍子 , 过着 游牧 生活 气候 炎热干燥 ,多风沙。 亚库特人 北亚 东西伯利亚 住 木屋 ,穿 毛皮服装 , 交通工具是 狗拉雪橇 。 气候 寒冷 ,地面 冰雪 广布;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 孟加拉人 南亚 恒河三角洲 以 捕鱼 为生, 船 为交通工具 降水 丰富 ,河网密布达雅克人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加里曼丹岛 住 长屋 、高脚屋。 热带雨林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人们过着 聚居 的生活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地形: 1.主要地形区:A 青藏 高原,B 帕米尔 高原, C 西西伯利亚 平原,D 东北 平原, E 印度河 平原, F 喜马拉雅 山脉。 2.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 中部 高、 四周 低;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 、 山地 面积广。 二.河流: 1.主要河流:① 鄂毕河 ,② 叶尼塞河 ,③ 勒拿河 , ④ 长江 ,⑤ 湄公河 ,⑥ 恒河 。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大多发源于中部的 高原 、 山地 ,呈 放射状 流向周边的海洋。 三.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① 热带雨林 气候 东南部的 马来 群岛 ② 热带季风 气候 中南 半岛和 印度 半岛 ③ 热带沙漠 气候 西南部的 阿拉伯 半岛 ④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⑤ 温带季风 气候 亚洲的 东部 ,以 中国 (国家)面积最大 ⑥ 温带大陆性 气候 亚洲广大的 内陆 地区 ⑦ 地中海 气候 西部 地中海 和 黑海 沿岸 ⑧ 寒带 气候 北冰 洋沿岸地带⑨ 高原、山地 气候 中部的 青藏 高原及高山地区 2.气候特征:亚洲气候 复杂多样 、 大陆性 气候分布广、 季风 显著。 3.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亚洲 东部 和 南部 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特点最典型的地区。 (1)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东部,东临世界最大 太平 洋, 海陆热力差异 最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2)特点:冬季盛行 偏北 风,降水 较少 ,夏季盛行 偏南 风,降水 较多 。 (3)影响: 有利影响: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业生产。 不利影响:夏季风强弱不稳定,造成 降水 不稳定,容易发生 旱涝 灾害。 4.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和 地形 。 ★.亚洲地理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淡水湖 贝加尔湖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陆地最低点 死海 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 世界最大半岛 阿拉伯半岛 亚洲最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大群岛 马来群岛 亚洲最长的河流 长江 世界最大湖泊 里海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湄公河 ★. 结合右下两幅地图,综合分析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北美洲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北 半球,东西半球中的 西 半球。 2.纬度位置:大致位于 850N—70N 之间, 地跨 北寒 带、 北温 带、 热 带。 3.海陆位置: 东临 大西 洋,西临 太平 洋, 北临 北冰 洋,南临 墨西哥 湾。南以 巴拿马 运河与 南美 洲为界。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1)主要地形区:① 落基 山脉,② 阿巴拉契亚 山脉,③ 拉布拉多 高原。 (2)地形特点: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为高大的 山脉 ,中部为广阔的 平原 ,东部是低矮的 山地 和 高原 。地势 东西两侧 高, 中间 低。 3.河流: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是位于中部的④ 密西西比河 。 4.气候:北美洲气候复杂多样,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大陆性 气候。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1.地理位置:日本是 亚 洲东部, 太平 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 A 太 平洋 ,西临 B 日本海 ;与① 俄罗斯 、 ② 中国 、③ 朝鲜 、④ 韩国 隔海相望。 2.领土组成:日本领土主要由⑤ 北海道 、⑥ 本州 、 ⑦ 四国 、⑧ 九州 4 个大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C 濑户内海 是日本内海;D 东京 是日本首都 二.自然环境: 1.海陆轮廓:海岸线 曲折 ,多优良 海港 。 2.地形:日本 山地 、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最大的平原是 关东平原 ,最高的山峰 E 富士山 是一座活火山。 3.多火山、地震: (1)原因:日本位于 亚欧 板块和 太平洋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 防震措施: 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 经常进行防震演习 。 三.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经济特点:日本工业高度 发达 ,对外依赖十分严重,大量进口 原料 和 燃料 ,大量出口 工业制成品 。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多优良港湾, 海运 便利; (1)有利条件 人口稠密, 劳动力 资源丰富; 科技 发达。 地域狭小, 矿产资源 贫乏; (2)不利条件 国内市场 狭小 ; 地震 、 火山 等灾害频繁。 3.日本工业的分布: (1)主要工业区:A 京滨工业区 ,B 名古屋工业区 , C 阪神工业区 ,D 北九州工业区 ,E 濑户内工业区 。 (2)主要工业城市:① 东京 , ② 横滨 , ③ 名古屋 , ④ 大阪 , ⑤ 神户 , ⑥ 北九州 。 (3)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太平洋 沿岸和 濑户内海 沿岸的狭长范围内。 沿海多优良港湾, 海运 便利,便于 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 ★.原因: 沿海 城市 和 人口 集中,是国内最大的 消费地 ; 沿海 平原 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工厂靠近码头, 陆地交通 便利。 4.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问题: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 短缺,价格显著提高; 环境污染 、 土地紧张 状况加剧; 国内需求 减少等。 (2)措施:加速扩大 海外投资 ,建立 海外生产基地 。 投资的主要对象是 欧洲 、 美国 、 东亚 和 东南亚 等国家和地区。 四.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日主要民族: 大和民族 。 2. 文化特色: 东西方兼容 的文化。 主要表现: 和服 与“洋”服、 和食 与“洋”快餐、 和屋 与“洋”房并存;建筑、医学、绘画艺术等历史上受 中国 影响较大。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1.范围: (1)组成:A 中南 半岛, B 马来 群岛。 (2)主要国家: ① 缅甸 , ② 老挝 , ③ 越南 , ④ 菲律宾 , ⑤ 马来西亚 , ⑥ 印度尼西亚 。 2.地理位置:(1)位置特点:地处 亚 洲与 大洋 洲, 印度 洋和 太平 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临海:C 南海 ,D 太平洋 ,E 印度洋 。 (3)交通要道:F 马六甲海峡 。 ★.位置:位于 马来 半岛和 苏门答腊 岛之间。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 欧洲 、 非洲 与 东南亚 、 东亚 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 太平洋 与 印度洋 的重要海上通道。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 1.气候:东南亚大部分位于 热 带。主要气候是 热带季风 气候和 热带雨林 气候。 2.农业生产: (1)有利条件:东南亚两种气候都具有 全年高温 、 降水丰沛 的特征,有利于 水稻 和 热带经作物 的生长。 (2)主要的物产与分布: 主要物产 分布国家 主要物产 分布国家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泰国、越南、缅甸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马来西亚 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泰国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 出口国 菲律宾 三.中南半岛地形与城市分布: 1.地形特点: (1)地势:山脉、河流大多自北向南延伸,地势 北高南低 。 (2)地形分布特点: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 2.河流:A 湄公河 ,其上源在中国境内叫 澜沧江 。 3.城市分布: (1)分布特点:大城市多分布在 河流沿岸 及 河口三角洲 。 (2)主要原因: 河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 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 四.热带旅游胜地。 1.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2.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 距离 较近 , 交通 便利; 我国主要在温带地区,而东南亚的 热 带风光与我国差异大,吸引力强; 华人 和 华侨 在东南亚 各国人口占有很大比重,与我国 语言文化 相近,交流方便。 第三节:印度 一.南亚大国: 1.南亚与南亚次大陆:从 喜马拉雅山脉 中、西段南侧到 印度洋 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北部山脉高耸,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又称为 南亚次大陆 。 2.印度众多的人口: (1)人口数量:印度人口 2011 年已达 12.1 亿,仅次于 中国 ,居世界第二位。 (2)人口众多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消费市场广阔 。 ★.劣势: 人口众多,使印度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 给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 3.印度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10 0N—300N 之间,属于 热 带和 亚热 带。 (2)海陆位置:印度东临① 孟加拉湾 , 西临② 阿拉伯海 ,南临③ 印度洋 。 (3)邻国众多:北邻④ 中国 、尼泊尔、 不丹;西北与⑤ 巴基斯坦 毗邻;东北与 孟加拉国、⑥ 缅甸 接壤;东南和西南与 ⑦ 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4.印度地形:地形分为三部分,南北排列。 北部 A 喜马拉雅 山脉, 中部 B 恒河 平原, 南部 C 德干 高原。 5.南亚河流:主要有 a 恒河 ; b 印度河 是 巴基斯坦 (国家)的主要灌溉水源。 二.热带季风与粮食生产:1.热带季风气候: (1)特点:终年 高温 ,一年有明显的 旱季 和 雨季 。 (2)旱、 雨季的盛 行风与降 水量: (3)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于 西南季风 强弱不稳定造成的。 2.粮食生产:印度通过两次“ 绿色革命 ”实现了粮食自给。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业: 1.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有利条件:人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 成本低, 英语 普及, 信息技术 发展早。 2.地位: 软件 外包业务占全球市场的 2/3,被形象的称为“ 世界 办公室 ”。 3.作用:为印度创造了 就业机会 ,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 服务业 的快速发展。 4.软件外包业中心:A 新德里 , B 加尔各答 ,C 孟买 , D 班加罗尔 。其中 班加罗尔 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季节 时间 盛行风 降水量 雨季 6—9 月 西南季风 多 旱季 10 月—次年 5 月 东北季风 少 主要分布地区 地形 气候 小麦 德干 高原西北部、 恒河 上游地区。 高原 、山地 温凉、降水 较少 水稻 恒河 平原和 半岛沿海地区。 平原 高温、降水 多 第四节:俄罗斯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俄罗斯大部分位于 50°N~70°N 之间,地跨 北寒 带和 北温 带。 (2)海陆位置:俄罗斯位于 亚欧 大陆北部, 北临① 北冰洋 ,东临② 太平洋 , 西北临③ 波罗的海 ,西南临④ 黑海 和 ⑤ 里海 。 (3)陆地邻国:陆上与芬兰、 白俄罗斯 、乌克兰、 哈萨克斯坦 、 中国 、蒙古、朝鲜等国相邻。 2.面积和范围: (1)面积和范围:俄罗斯地跨 亚欧 两洲,面积超过 170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 第一 位。 (2)传统上的欧洲国家:俄罗斯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欧洲 部分;首都 莫斯科 位于 欧洲 部分的中央; 历史上 欧洲 部分一直是全国的 政治 、 经济 、 文化 的中心地区。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1)地形特点:西部以 平原 为主,东部多 高原 、 山地 。 (2)主要地形区:(一) 东欧 平原,(二) 西西伯利亚 平原,(三) 中西伯利亚 高原, (四) 东西伯利亚 山地,A 乌拉尔 山脉。 2. 河流与湖泊: (1)主要河湖:欧洲最长河 a 是 伏尔加 河,注入 里海 ;西伯利亚地区的三条大河 b 鄂毕 河、 c 叶尼塞 河、d 勒拿 河都自南向北流入 北冰 洋。西伯利亚地区的南部有世界上最深、蓄水量 最大的淡水湖 e 贝加尔湖 。 (2)俄罗斯的大部分河流水量很大,但航运价值不大,原因: 冬季气候寒冷漫长,河流结冰期长 。 3.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俄罗斯 温带大陆性 气候分 布最广。 (2)特点与形成原因: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 寒冷 漫长 ,夏季 温暖短促 。形成这种特点的原 因是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纬度 较高 ,获得 太阳 光热 少。4.矿产资源丰富: (1)资源特点:资源 丰富 ,种类 齐全 。 (2)主要资源: 石油 、天然气、 煤 、 铁、有色金属、 森林 、水能等。 (3)主要矿产地: 铁矿:① 库尔斯克 ; 油田: ② 第二巴库油田 、③ 秋明油田 ; 煤矿:④ 库兹巴斯 。 (4)出口矿产:大量出口 石油 、 天然气 ,被称为“ 世界加油站 ”。 三.重工业发达: 1.工业特点: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 重工业 发达, 核工业 和 航空航天工业 在世界 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消费品制造业 发展缓慢。 2.主要工业区:A 圣彼得堡 工业区, B 莫斯科 工业区,C 乌拉尔 工业区, D 新西伯利亚 工业区。 莫斯科 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圣彼得堡 工业区,航空、航天工业发达;也是俄罗斯 食品 工业和 纺织 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3.工业分布特点:俄罗斯工业大都分布在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 4.经济发展方向:俄罗斯已将 高新技术领域 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 四.发达的交通: 1.交通特点: (1)部门齐全: 铁路 、 公路 、航空、 内河与海洋航运和 管道 运输均很发达。 (2)地区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 铁路密集 , 亚洲部分 铁路比较稀疏 ,主要有⑤ 西伯利亚 大铁路和⑥ 贝阿 铁路。 2.运输方式:客运以 铁路 _、 公路 运输为主, 货运以 铁路 、 管道 运输为主。 3.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 最大城市、首都是① 莫斯科 ;第二大城市是 波罗的海 沿岸的海港② 圣彼得堡 ; 北冰洋沿岸的③ 摩尔曼斯克 由于受 北大西洋暖流 影响,终年不冻;④ 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口。 ★.在山区修建铁路,建设成本会显著增加,但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区修建? 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北部有多年冻土和沼泽,不利于铁路修建; 南部虽然多山,但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 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影响: 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中心较多 。 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南部城市和人口集中 。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一.“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 地”: (1)两洋: 大西洋 和 印度洋 。 (2)三洲: 亚洲 、 欧洲 、 非洲 。 (3)五海:① 红海 ,② 地中海 , ③ 黑海 ,④ 里海 , ⑤ 阿拉伯海 。 (4)交通要道: ★.A 苏伊士 运河,沟通了红海 和地中海,缩短了 印度 洋 到 大西 洋之间的距离。 ★.B 土耳其 海峡,沟通了 黑海 和地中海。 2.范围:包括 西亚 的大部分和非洲的 埃及 。 二.“世界石油宝库”: 1.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1)石油产区:主要分布在 波斯湾 及其沿岸地区。 (2)主要产油国:A 沙特阿拉伯 ;B 伊朗 ; C 伊拉克 ;D 科威特 ;E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2.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 储量 最大,生产和出口石油 最多 的地区。 3.中东石油的输出: (1)出口地区:中东的石油绝大部分 通过 海洋运输 运往 东亚 、 欧洲西部 和 北美洲 。 (2)主要石油运输线: 航线 A:波斯湾→ 霍尔木兹 海峡→ 阿拉伯海→红海、 苏伊士 运河→ 地中海→ 直布罗陀 海峡→大西洋 → 欧洲西部 或 北美洲 。 航线 B:波斯湾→ 霍尔木兹 海峡→ 阿拉伯海→ 印度 洋→非洲南端 的 好望角 →大西洋→ 欧洲西部 或 北美洲 。 航线 C:波斯湾→ 霍尔木兹 海峡→ 阿拉伯海→ 印度 洋→ 马六甲 海峡 → 太平 洋→ 东亚 。 三.匮乏的水资源: 1.水资源匮乏的原因:中东 热带沙漠 气候分布广,全年炎热干燥,河流 稀少 ,还有大面积的 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因此,水资源匮乏。 2.解决办法: 淡化海水 、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发展节水农业 等。 四.多元的文化: 1.居民:中东多数国家的居民是 阿拉伯人 ,信奉 伊斯兰教 ,这些国家被称为 阿拉伯国家 ; 犹太人主要分布在 以色列 ,信仰 犹太教 ;波斯人主要分布在 伊朗 ,信仰 伊斯兰教 ; 土耳其人主要分布在 土耳其 ,信仰 伊斯兰教 。2.宗教:中东是 基督 教、 伊斯兰 教、 犹太 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 伊斯兰教 。 3.宗教“圣城”: 麦加 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耶路撒冷 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视为“圣城”。 ★.探究:中东地区成为世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地区原因 ① 地理位置 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② 石油资源丰富 ,是世界石油宝库; ③ 水资源 十分匮乏;④ 宗教文化 差异和领土纠纷。以上因素导致中东地区纷争不断。 第二节:欧洲西部 一.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北临 北冰 洋, 西临 大西 洋,南临 地中 海。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北温 带。 二.自然环境: 1.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边缘海: (1)主要半岛:北部有欧洲最大半岛① 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 南部地中海沿岸自西向东依次是 伊比利亚 半岛、 亚平宁 半岛和 巴尔干 半岛。 (2)主要岛屿:主要有大不列颠岛(属 英 国)、爱尔兰岛、和⑤ 冰 岛 。 (3)边缘海、内海:有③ 北海 、④ 波罗的海 。 2.地形: (1)特点:以 平原 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 最低 的大洲。 (2)主要地形区:北部是 斯堪的纳维亚 山脉;中部是 广阔的 西欧 平原和 波德 平原;南部是著名的 ② 阿尔卑斯 山脉。 3.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欧洲西部是世界上 温带海洋性 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该气候的特点是 全年温和湿润 。 (2)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大西洋沿岸地区属于__温 带海洋性 _ 气候;内陆地区属于 ___温带大陆性_ 气候;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_ 地 中海 气候; 北冰洋 沿岸地区 属于寒带气候。(3)气候变化:自西向东(如 A、B、C) 气候的变化特点是气温年较差逐渐 增大 ,降水量逐渐 减少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是 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 (海陆位置) 。 (4)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400N—600N 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 大西 洋的 西风 (风向)的影响。 ★.海陆位置:西部濒临大西洋,海岸线 曲折 ,海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 大 。 ★.地形:中部 平原 广阔,南部的 阿尔卑斯 山呈东西走向,有利于 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 ★.洋流:沿岸有 北大西洋 暖流经过,增加了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三.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区域特征:人口 稠密 ,国家众多,是世界上 发达国家 最为集中的地区。 2.经济特点: (1)工业特点:工业工艺精湛;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高;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处于 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 值 ; 工业中心多,是世界著名 工业密集地带 。 (2)农业特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 较小 ,但生产水平 高 ,多用机械、 自动化程度高 , 耗用劳动力少。 (3)服务业特点: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成为 国民经济的支柱 。 四.现代化的畜牧业: 1.发展条件: (1)气候:地处 中纬度大陆西岸 , 温带海洋性 气候分布广,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地形:以 平原 为主,地势平坦,草场广布。 2.生产特点:以饲养 牛 、 羊 等牲畜为主,乳畜生产高度 机械化 、 自动化 。 3.对饮食习惯影响:欧洲人以 牛羊肉 和 乳产品 为主要食物;常见 牛排、羊腿、奶油、奶酪 等食品。 五.繁荣的旅游业: 1.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1)自然条件多样, 自然景观 丰富多彩;各国 历史文化 特色鲜明,名胜古迹众多。 (2)居民 收入高 ,休闲时间多。 (3)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 欧元 ;跨国旅游过境方便。 (4) 交通 发达,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 完善 。 2.丰富的旅游资源:(1)自然风光: ★.南部 地中海 沿岸,夏季阳光明媚, 海滨沙滩 景色迷人; ★.中部 阿尔卑斯 山脉,雪峰高耸,是登山和滑雪的理想场所; ★.北部 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 峡湾 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2)人文旅游资源:英国 伦敦 的白金汉宫;法国 巴黎 的卢浮宫博物馆、 埃菲尔铁塔 ; 意大利 罗马 的古斗兽场; 希腊 的奥林匹克遗址公园;荷兰的 风车 等。 3.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法国 、 意大利 、 西班牙 等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前列。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 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 沙漠以南, 东临 印度 洋,西临 大西 洋; 赤道 穿过中部,大部分属于 热 带。 2.人文特征:本区是 黑种人 的故乡,居民 大多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的天赋, 生活中 鼓 是主要的乐器, 茅草屋 是典型的民居。 3.自然环境. (1)轮廓特点:海岸线 平直 ,海湾、岛屿较少;最大岛屿是 马达加斯加岛 ,最大海湾 几内亚 湾 。 (2)地形:以 高原 为主 ,被称为“ 高原大陆 ”。非洲中西部有世界最大的盆地 A 刚果盆地 。 (3)河流:本区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B 尼罗河 ,自南向北注入 地中海 。 (4)气候:气候类型有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E 热带沙漠气候 ,F 地中海气候 。 各种气候中 热带草原 气候分布最广,该气候的特点是 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 。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宝库, 金刚石 、 黄金 储量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2)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 咖啡 、 椰枣 、 油棕 和 香蕉 的原产地。 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经济”。 (1)进出口产品:出口价格低廉的 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 等类的 初级产品 ;进口价格高昂的机械、汽车等 工业制成品 。 (2)不利影响:造成了 国家财富不断流失 ,在 国际贸易中 处于不利地位 (3)形成原因: 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占领和掠夺 。 (4)改变措施:积极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 初级农矿产品生产 的情况,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旅游 业和 服务 业的发展。 ★. 探究:“中非合作”的优势互补性:非洲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 自然资源 ; 我国可以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 资金 、 技术 、 管理经验 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人口问题: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 第一 位,产生了严重的粮食和环境问题。 2.粮食问题:本区农牧业生产落后,许多地方经常受 旱灾 威胁,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 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非常普遍。 3.环境问题:由于 人口 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 砍伐森林 、 开垦草原 以扩大耕地面积,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 水土流失 和 土地荒漠化 ,使 生态环境 逐步恶化。 第四节:澳大利亚 一.“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1.位置: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 一个大陆 的国家。地处 南 (南、北)半球,东临 太平 洋,西南面和 西面临 印度 洋, 南回归线 穿过大陆中部,地跨 热 带和 南温 带 。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1)特有物种: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 袋鼠 和 鸸鹋 两种动物,其他的特有动物还有憨态可掬的 树袋熊(考拉) ,鸣声悦耳的 琴鸟 等。特有植物有高大的 桉树 、花似金色绒球的 金合欢树 等。 (2)澳大利亚的生物古老、独特的原因: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存在于 南 半球的海洋中,海洋阻断了 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的联系,自然条件 单一 ,生物演化 缓慢 ,至今保存着许多 古老 的 特有物种,它们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而,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自然条件: (1)地形:自东向西分别是 山地 、 平原 、 高原 。东部的_ 大分水岭 ,海拔较高;中部是 澳大利亚大盆地,又称 大自流盆地 ,地下水十分是丰富;西部高原,平坦广阔, 沙漠 广布。 (2)气候:呈 半环状 分布, 热带沙漠 气候和 热带草原 气候分布较广。 2.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1)农牧业带的分布与发展: 发 展 条 件 发 展 特 点 农 业 带 地 形 气候类型与降水量 草场 规模 生产状况 羊、牛与经济作物 混合经营带 东南沿海低平原 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 洋性气候(1000mm 以上) 人工 草场 较小 肉用羊为主 生产稳定 绵羊与小麦 混合经营带 东南墨累河平原 西南沿海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500—1000mm) 人工 草场 居中 肉用羊和毛用羊并重 生产较稳定 粗放牧羊带 西部高原、大自 流盆地东南部 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 (200—500mm) 天然 草场 很大 毛用羊 生产不稳定 (2)农牧业特点:澳大利亚的养羊业 产业化 、 机械化 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所产羊肉和 羊毛主要用于 出口 ,商品率很高,是世界上放养 绵羊 数量和出口 羊毛 最多的国家。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矿产资源的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矿产品出口国之 一, 主要出口的矿产品是 煤 和 铁 ;矿产品主要销往 中国 、 印度 、 日本 和 韩国 等亚洲国家。 2.工矿业生产特点:采矿业经营规模 大 ,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 和 机械化 、 自动化 生产,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 高,而且非常注意 环境保护 。 3.工业中心的分布:主要分布在 沿海 地区,原因是 沿海地区 矿产资源丰富;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交通便利,便于出口 。 四.经济发展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1.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农牧业 是澳大利亚国民 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经济以 工矿业 为主;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服务业 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2.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1)主要城市:① 堪培拉 是澳大利亚的首都;② 悉尼 ; 是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③ 墨尔本 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分布特点: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 (3)原因: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一.民族大熔炉: 1.领土组成: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还包括位于北美洲西北部 的 A 阿拉斯加 和 太平 洋中的 B 夏威夷 两个海外州。 2.位置: (1)纬度位置:美国本土主要位于_ 北温 带; A 被北极圈穿过,跨 北寒 带和 北温 带; B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 热 带。 (2)海陆位置:本土东临 大西 洋,西临 太平 洋,南临 C 墨西哥 湾;北面与 D 加拿大 、 南面与 E 墨西哥 两个国家相邻。A 临 北冰 洋和 太平 洋,隔 白令 海峡与 俄罗斯 (国家)隔海相望;B 位于 太平 洋中。3.人口和居民: (1)人口: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也是西半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是人口增长较快 的国家, 移民 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2)居民:美国的原住居民是 印第安人 ,属于 黄 种人;外来移民中 白种人 最多,其祖籍主要 来自 欧 洲;其次是 黑种人 ,祖籍来自非洲。美国的华人、华侨分布广泛,在 旧金山 、纽 约、洛杉矶等城市,有华人聚居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 唐人 街 ”。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1)类型: 平原 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2)分布: 南北纵列 分布。分三大地形区。 西部:A 是高大的 落基 山脉,属 科迪勒拉 山系; 中部:是广阔的中央平原; 东部:B 是低缓的 阿巴拉契亚 山脉。 (3)河流与湖泊:中部的 C 密西西比河 是世界第四长河。在美国、加拿大边境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 ; 其中,D_ 苏必利尔 湖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密歇根 湖全部属于美国。 3.气候: (1)类型:以_ 温带大陆性 气候为主。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西部高大的山脉,阻挡了 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 ,东部山地低矮, 有利于 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因此,影响美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大西 洋, 美国的降水量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 递减 。 三.现代化的农业: 1.特点: (1)特点: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 机械化 和 专业化 。 (2)优势:有利于 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便于推广先进的 生物技术 、 耕作技术 ,农产品质量优良; 便于大规模的 机械化耕作 ,效率高、产量大。 2.地位:是世界农业强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但需要大量进口 热 带的农产品。 3.主要农业带与发展条件:农业带名称 发 展 条 件 A 乳畜带 气候 冷湿 ,适宜 牧草 生长; 城市和人口 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B 玉米带 平原 地形,地势 平坦 ,土壤肥沃;春夏气温 较高 。 C 棉花带 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现已成为以 畜牧业 为主的多种作物种植区。 D 小麦区 雨量适中,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北部为 春小麦 ,南部为 冬小麦 ) E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地势 较高 ,土壤贫瘠,气候 干燥 ,垂直变化大, 草原 广布。 F 亚热带作物带 地势 低平 ,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气候 温暖湿润 ,有河流灌溉 四.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1.工业特点:工业部门体系 完整 ,生产规模 大 ,技术先进,是世界上 最发达 的工业国家。 2.工业部门: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 军事工业 和 尖端技术 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工业区 主要工业城市 东北部工业区 (最大) 最大城市 A 纽约 ,首都华盛顿, B 芝加哥 ,C 底特律 。 南部工业区 D 休斯敦 , E 新奥尔良 。 西部工业区 F 旧金山 ,G 洛杉矶 , H 西雅图 。 4.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 旧金山 东南的 “ 硅谷 ” 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2)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类型: 信息技术 产业、 生物技术 产业、 新材料技术 产业。 其中, 信息技术 产业是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3)作用: 信息技术 产业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许多新的部门,增加了 就业机 会 , 提高了其他产业的 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和价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节省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和 劳动力 ,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有力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第二节:巴西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__西 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巴西主要位于__南_ 半球。 2.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国土位于_ 赤道 (纬线)和 __南回归线 _ (纬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__热带 _ (温度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海陆位置:位于 南美 洲,属于 拉丁美洲 地区;东临_ 大西 _洋,陆上邻国众多。 二.居民和文化: 1.居民特征:人口众多,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混血种人 数量多。语言:葡萄牙语 2.种族构成: 白种人 占一半多, 黑白混血种人 约占 40%,黑种人约占 6%,原住居民是 印第安 人 。 3.多元文化:巴西人喜欢跳 桑巴舞 (舞蹈); 狂欢节 (节日)起源于欧洲基督教,巴西 足球 (体育活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 三.自然环境: 1.地形:(1)特点:巴西地形以 平原 和 高原 为主。 (2)主要地形区: A 亚马孙平原 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B 巴西高原 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2.气候:以 热带雨林 气候和 热带草原 气候为主。 3.河流: C 亚马孙河 是世界 第一 大河。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农业: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 气候 湿热 ,地形 平坦 ,具有种植 热带作物 的得天独 厚的自然条件。 (2)主要农产品: ★.产量世界第一的农产品: 咖啡 、 甘蔗 、 柑橘 。 ★.出口创汇产品: 咖啡豆 、 蔗糖 、 橘汁 。 (3)农业区的分布: ★.分布: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 ★.原因: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 。 2.发展中的工业: (1)工业部门: 钢铁 、 汽车 、 飞机制造 等。 (2)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 原因是这里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 (3)主要城市:① 圣保罗 是巴西最大城市, ② 里约热内卢 , ③ 巴西利亚 是巴西的首都。 3.城市、人口分布特点: (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 (2)原因: 气候温暖湿润, 交通便利, 开发历史悠久, 工农业发达 。 五.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热带雨林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巴西北部 亚马孙河 流域。 2.热带雨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提供 木材 、药材、食品等。 (2)环境效益:调节全球 气候 ; 提供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 水土流失 ; 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 多样性 。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存在的问题:印第安人原始的 刀耕火种 的方法,砍伐树木,开荒种地;热带雨林中修建公路, 开辟大型的 农场和牧场 ; 采矿、办工厂、建城镇等;使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2)产生的后果: 水土流失 加剧, 生物多样性 锐减,影响全球气候等。 (3)保护措施:建立各种形式的 雨林保护区 ;控制热带雨林的 乱砍滥伐 行为等。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北极地区:主要位于 北极圈 以北,包括 北冰洋 的大部分及其周边的 A 欧洲 、B 亚洲 、 C 北美洲 三大洲的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地区的 D 格陵兰岛 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2.南极地区:主要位于 南极圈 以南,包括 南极洲 及周边的 E 大西洋 、 F 太平洋 、 G 印度洋 的部分海域。 二.独特的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气候状况 严寒、 干燥 、烈风。有“冰雪高原”, “ 白色荒漠 ”、“ 风库 ”之称。 终年冰封,与南极地区相比,气温较 高 、 降水较 多 、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资源状况 矿产(煤、铁)、冰川( 淡水 资源最丰 富)、海洋生物资源及原始的自然环境。 主要是矿产资源: 石油 、 天然气 、 煤、铁等 三.极地区的考察: 1.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与保护: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科考最佳时间 6—8 月 每年 11 月到次年 3 月。 我国科考站 ① 黄河站 。 ② 长城站 ,③ 中山站 ,④ 昆仑站 ,⑤ 泰山站 。 2.存在的环境问题: (1)北极地区:海豹、海狮、海象等生物遭到人们的滥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导致北 极地区的 环境污染 ; 石油泄漏 等突发重大污染事件,也给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 (2)南极地区: 鲸 等极地动物遭到了过渡捕杀,破坏了南极地区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其生态环境。 3.极地环境保护:1959 年 12 月,签订了《 南极条约 》, 1991 年制定了《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 ★.问题探究: 1.南极地区为什么比北极地区更冷?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高;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拔较低 。 南极地区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对阳光有较强反射作用;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能吸收部分热量 。 2.我国南极科考站建站时间大都选择在 2 月的原因: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2 月份正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 并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和施工建设 。 3.南极洲降水很少,为什么却有 2000 多米厚的冰层? 南极洲虽然降水少,但气候寒冷,蒸发量小 , 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现在 2000 多米候的冰层 。 4.在南极考察时,各国考察队员都把垃圾带回考察站上进行处理,有些甚至带回本国处理,其目的是保护 南极地区洁净的生态环境 。 5.南极洲没有森林,为何却有丰富的煤矿?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没有森林,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 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地区很久以前所处的位置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到达现在的位置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