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ID:305992

大小:72.8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高考模拟试题(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室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 2.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侮(wú)辱       差(chà)劲    塑(shù)像    卷帙(zhì)浩繁 B.框(kuàng)架    召(zhāo)集   刊载(zǎi)     意兴遄(chuán)飞 C.偈(jì)语        洗涮(shuā)    骠(piào)勇   冠盖相属(zhǔ)       D.绮(qǐ)丽       市侩(kuài)    果脯(fǔ)      不稂(láng)不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桑    亲睐    修养生息    食不果腹 B.愁怅    赌搏    语无轮次    奋发图强 C.陷阱    暮蔼    黄梁美梦    顶礼膜拜 D.作弊    摩挲    别出心裁    立杆见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一套及其圆滑的哲学:达则兼济天下,国计民生,悉装心底;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闲庭信步。  B.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C. 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祥,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 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自然选择和物竟天择的理论移植对到社会领域,极力鼓吹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和协作互助才是我们的需要,才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瘦肉精、苏丹红到孔雀石绿,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令人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态势,已是当务之急。      B“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股神”沃伦•巴菲特这句投资格言一直被支持者奉为经典。时下动荡的全球形势,正验证这位亿万富翁的投资理念。      C北京奥运会期间,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周等无不以其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D.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引导,为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和渊整分配关系搭建信息平台,国资委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开展职位薪酬调查工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徽派建筑的文化意蕴      徽州古建筑作为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地理环境为依托,以其自然文化作底蕴,呈现出其居住建筑的人文底蕴。      徽州民居在外观上第一眼的印象是:青瓦、白壁、黑墙边。徽派建筑取材单纯为砖、木、石,不论普通民宅、富豪大院或是官府门第,乃至祠堂、庙宇、亭阁,都一概用小青瓦;石牌坊、石桥、石勾栏,都保持青石、麻石等纯石质材料的质地感,而不施丹青;门楼、门罩的砖雕也不以五色勾画;隔扇、粱架的木雕也保留木质纹理的天然色泽,处处呈现出质朴的自然美。徽州民宅的整体色彩是黑白相间,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这一色调,使人联想起太极图的阴阳鱼:单纯得一目了然,又神秘得高深莫测,表现出历史悠久的东方美学“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蕴。徽卅民宅几百年来一直保持这种石质、木质及砖瓦之质的美,色彩素雅淡秀,不能不说是受老庄美学的影响。      徽州民居讲究宅内陈设,摆置得体成了宅院整个建筑不可分的部分,是居民文化生活的一种表现。宅内陈设的突出部分是厅堂,位于整栋建筑的中轴线上。多数设楼上楼下两层:上层为陈设祖宗牌位焚香祀祖处,下层为生活起居聚亲待客处,也是重点装饰、注重文彩之所。正面“太师壁”上高悬匾额,下挂中堂对联;紧贴“太师壁”摆一狭长条桌(俗称“画条”)。桌正中摆一长鸣钟,“长鸣’’谐音“长命”。钟两边,东置花瓶,西置雕花架玻璃镜,取“东平(瓶)西静(镜)”之意,“钟声瓶镜”谐音“终生平静”、“岁岁安详”。条桌前摆八仙桌及太师椅,厅堂两删设茶几及座椅,侧壁上挂各人字画,厅堂的柱面则多挂制楹联。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这些楹联从内容到形式显然都浓化了徽州村落民居那种恬淡、宁静、幽清的氛围,使人忘却烦嚣,使人心平气和,使人安详知足,使人率真超脱,使人不再束缚于名缰利锁,而知足于粗茶淡饭、细水长流,借一卷图书、一管秃笔、一把锄头,且耕且读,乐享天年。这种氛围给人的  印象是,人与自然无时无地不在息息相通;人在此确实成了自然之子,而自然在此又成了人的无体无肤之母,天人感应进而达到天人合一。因此,徽州民居村落受着千百年来徽州古文化的陶冶,尤其是室内的环境艺术语言也凝聚着不同时期的建筑追求,确实有助于实现人类一直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整体和谐的理想。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人主宰自然这种狂热是欧洲科学思维最有破坏性的特点之一,而主张万物为一体,主张保护自然则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今天,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觉察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破坏.开始重新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希望找回对生活的直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寻求根源。越是古老的艺术.越能引起心理的饥渴;越是古朴的造型,越能感受神灵的默化。徽派建筑集徽州大地山川之灵气,融古徽州社会风俗之精华,体现出徽州文化传统那种天人合一的景观美,因此,在旅游开发上有着丰蕴的意义和价值。作为黄山脚下新一代的徽州人,在“打好黄山牌”的同时,要“做好徽文章”,促进黄山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5.从原文看,下列对“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派建筑取材单纯为砖、木、石,保持材料的质地感;建筑色彩摒弃浓墨重彩,以黑白相问为整体色彩,呈现出对东方美学“道法自然”观点的追求。  B.徽派建筑讲究宅内陈设,如挂名人书画,挂制楹联,营造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表现出古徽州居民恬淡、宁静、幽清的生活情趣。    C.徽派建筑在宅内设计中,以“长鸣”谐“长命”,以“钟声瓶镜”谐“终生平静”“岁岁平安”.这一民俗文化津觋出占徽州居民消极的迷信思想。      D.徽派建筑无论是建筑用材还是宅内陈设,均显现出徽州文化传统中那种天人合一的景观美,表现了古徽州居民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6. 从原文看,下列对“越是古老的艺术,越能引起心理的饥渴”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古老的艺术,才能引起人们的心理饥渴,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欲望。      B.建筑艺术的占老与否是衡量其价值大小的标准,徽派建筑的价值就在于古老。      C.徽派建筑因古老而人文意蕴丰厚,因人文意蕴丰厚而能“引起心理的饥渴”.,      D.徽派建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意蕴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 7.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派建筑不仅给人审美上的愉悦,还能给人心灵的陶冶,使人率真超脱,田此,必将吸引众多的旅游者。       B .徽派建筑虽然风格独特,意蕴丰厚,但随着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生活价值也将日渐丧失,而仅作观赏之用。      C.徽派建筑“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掘并研究它,有助于实现人类一直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整体和谐的理想。      D徽派建筑堪称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旅游开发上板具价值,合理科学地开发,必将推动黄山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审查 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 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      一瞬:时间很短 D.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礼貌 9.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10.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NextPage]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10分)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4分)                                        ②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2分)                                        ③  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 鸪 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答: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                  ,              .” (《论语•子罕 》) 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               。               ,              ,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野花为谁而开  曾纪鑫 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 ③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暴行”。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 ⑤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花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⑥于是,不禁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⑦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不就是那释迦牟尼和迦叶的微笑呢? 14.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柱山山野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5分) 答:                                                                                                                                                          15.如何理解作者引用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的作用。(6分) 答:                                                                                                                                                           16.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两个“价值”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5分) 答:                                                                                                                                                           17.第七自然段作者把“微笑”和“野花”相联系,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应持什么态度。(6分) 答:                                                                                                                                                                                                                                          六、(15分) 18.当年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连连失利,让幕僚写战报上报朝廷,要求补充粮饷。其幕僚的战报上有“臣屡战屡败”一句,曾看后极为不满,提笔改成“臣屡败屡战”。 请你指出上文中“臣屡败屡战”和“臣屡战屡败”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臣屡败屡战”:                                                   “臣屡战屡败”:                                                        19.我们在诗歌学习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在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4分)      浔阳江    天姥山    钓鱼城  歌乐山  峨眉山  都江堰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的云彩 下联:                              20.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它与脸的的某些“局部”关系特别密切,如与嘴(或口)、与牙、与眼都相关;笑也牵及全身。 (6分) (1)请举出四字词语来分别说明“笑”与以上人体部位的相关性。(4分) ①              ②               ③               ④              (2)对于有些事,我们忍俊不禁,如:                                   (举一个具体的细节,20字内)(1分) 而对于有些事,我们一笑了之,如:                                      (举一个具体的细节,20字内)(1分)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弟子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得太痛苦。大师吩咐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味道如何?”大师问。“苦。”弟子吐了口唾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抓一把盐放进湖里,说:“再尝尝湖水。”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没有。”年轻人答道。大师问道:“什么味道?”弟子答道:“很鲜。”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NextPage] 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高考模拟试题(五)参考答案 1.D   (A塑sù,B召zhào,C涮shuàn) 2.A      (沧桑、青睐、休养生息,B惆怅、赌博、语无伦次,C暮霭、黄粱美梦,     D立竿见影) 3.  C.考查考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C.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也用来指丑态毕露,此处符合词义。A.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此处与句意不符,望文生义。B稍纵即逝:形容时问、机会等极易失去,此处说脸谱变化之决,对象用错。D.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此处褒贬误用。 4. B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防止”与“态势”不能搭配,搭配不当。C“为中外游客所倾倒”应为“倾倒了中外游客”,主客倒置。D+“弓l导”后应加上“作用”,“发挥……引导作用”,成分残缺。 5 .C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概念内涵的能力。以“长鸣’’谐“长命”,以“钟声瓶镜”谐“终生平静”“岁岁平安”,不是迷信思想,而是体现古徽州居民对美好安康生活的期盼。 6.D.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A“古老的艺术”与“引起人们的心理饥渴”之间元必要条件关系。B“徽州建筑的价值’’不在于“古老”,而在于“人文意蕴”。C.“因古老而人文意蕴丰厚”错,两者之问无因果关系。 7. B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仅作观赏之用”错,徽派建筑的人文意蕴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有助于实现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 8. B ( A.审:明白,清楚,了解;C.一瞬:看一眼,眨一下眼睛;D.非礼:不合礼制。) 9. A.(都是表反问语气; B.表目的的连词;表凭借的介词C.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  D.顺承连词;转折连词) 10.  A   (“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11、(1)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 (2)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 (3)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文言文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 “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12.(1)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的悠闲自在的生活画面,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生活场面”和“生活态度”各2分)    (2)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深意”和“作用”各2分) 13.(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催壮士死 (2)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14、静谧(2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作者先用“没有风声、虫声、鸟叫”正面描写出山野幽静的特点,同时以声衬静,用空谷足音反衬山野静谧的特征。(3分) 15、①从结构上看,引用陆词承上启下是行文思路的一大转折。(2分) ②从内容上看,作者对野花价值的认识由浅入深,获得生命意义真正的感悟。(2分) 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 16、不同。(1分)第一个“价值”是指“我”所认为的野花的价值,即将它的美丽展现给世人,让世人赞美。(2分)第二个“价值”指野花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在于其生命展开过程。(2分) 17、①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贪不求,没有非分之念    ②乐观向上,朝气蓬勃    ③豁达、坦然、自然,超然物外(6分,意思对即可) 18、“屡战屡败”是说作战无能,一败涂地;“屡败屡战”则是强调坚毅勇猛,不怕失败的顽强精神。(意思对即可得分) 19.示例:浔阳江头青衫司马慨叹天涯的沦落   天姥山上青莲居士梦游幻彩的仙境          歌乐山下红岩烈士抛洒青春的热血   钓鱼城前南宋军民书写历史的传奇 都江堰口李冰父子大写天府的神秘         (形式2分,内容2分) 20.参考答案: (1)① 笑口常开 ② 笑不露齿,或笑掉大牙③眉开眼笑,或回眸一笑④捧腹大笑,或笑不可仰,或乐不可支,或笑弯了腰,或笑破肚皮,或笑死活人(还有冠缨索绝、会心微笑、相视而笑、不觉失笑、 莞尔一笑、嫣然一笑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欢天喜地、喜出望外、大喜过望、喜上眉梢、 满脸喜色、暗自窃喜、满面春风)(4分,要求是四个字的词语,答对1个,1分) (2)“忍俊不禁”的事,是有趣、让人高兴的事,如幽默、鬼脸、憨态等;(1分) “一笑了之”的事,是一些值得轻蔑、不必挂在心上的事,如困难、嘲讽、不解等。(1分)(要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21.【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很有创意。它既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又暗含着话题作文的影子,是两者的结合体。 材料是对一则佛教故事做了巧妙的修改而成。原文是: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味道如何呢?”大师问。 “苦。”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 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呢?” “很新鲜。”弟子答道。 “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  “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  “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 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这则材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是“人应该用宽大的胸怀去消解人生的苦痛”。现在出题者把最后一段删去了,考生对“湖泊”的理解可能会更加多样,试题也就更具有开放性,但材料的中心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的苦痛”,这也就是命题者给考生命出的话题,考生只需结合对“湖泊”的理解作出自己合理的回答。这里的“湖泊”当然可以指“宽大的胸怀”,也可以指向其他,如“崇高的境界”“高远的追求” “漫长的人生旅途” “国家社会的大环境”等,只要合理则可。但如果脱离了“如何对待人生的苦痛”这个话题,或是对“湖泊”没有合理的理解,就算是跑题了,如有的同学写“宽容”,有的同学脱离“人生的苦痛”只写“胸怀”,都是不切合题意的。 【示例】 正确地对待人生的痛苦 人生的痛苦,留则有,放则无。 就像这一把盐的位置,溶于一杯水,它是涩的。溶于一湖水,则是鲜的。身经痛楚,却伤在心头。只是要看你自己将痛苦摆放的位置罢了。你若有意放大,那必将苦涩一生,你若有意弥治,那终会阳光依旧。 林则徐一生仕途不顺,甚至连降五级。但他并不因此而丧恼。因为他心中充满了人民的福祉,就无处容纳这微小的失意。先不说他那虎门销烟的千古功勋,只说他在被放逐新疆途中,主持治理黄河决口,在新疆帮人民修水渠,开垦农田……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恐怕是朝廷伤他最深的时候,然而他个人的痛,与人民的痛相比,这又如何!他的一把盐,撒在黄河,撒在天山,那痛早已随水流逝,随风飘远。 抱怨痛苦是把自己看得太重。 第一任美国黑人国务卿赖斯,她从小有着超人的音乐天赋,4岁开演自己第一声演奏会,八岁谱曲,刻苦练琴。但当她在音乐交流会上发现一群11岁的小孩竟可以轻易弹出她苦练一年的曲目时,她痛苦极了。想到自己12年的辛苦,心酸至极。但当她在经济领域取得成果并当选为国务卿后,回忆志这段经历时,她轻轻地说:“原来是把痛苦放错了位置。”这,就是赖斯。赖斯在渐行渐止中终天找到自己的湖泊。放下自己心头的沉重,前方依旧是一片天。 人生的痛苦,留则有,放则无。 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双耳。可贝多芬失去了。于是他便把上帝扔给他的一把盐相继撒向“英雄”“命运”“田园”,双耳早已不能束缚贝多芬在音乐路上的执著前行。他的激情与热情倾注在那一个个单弦音、颤音之中,并把痛苦绎化成一篇篇神话般炫美的乐章。我想,是这音乐成就了贝多芬,也是这份胸襟成就了贝多芬。 痛苦只是开始时上帝在我们心田中播下的种子,它总会萌芽,但我们却不可以放任它,留有它。既然在生命的图卷中我们可以描绘最浓烈的部分,那么对这些小小的不足为什么不去消弥? 生活就如一张纸,痛苦则像不经意间滴在上面的一滴墨水。我们何苦刻意去放大这滴墨的重量,而让它成为你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淡化它,忘记它,相信你仍可以在这张纸上描绘出绚丽的生活画卷。 轻闭双眸,呼吸这大地地气息,呼出这心底的沉痛…… 这痛苦,留则有,放则无。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