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江苏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江苏卷)

ID:349293

大小:1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扑朔迷离中广阔的思维空间 ——江苏卷作文题解析 江苏 刘步春 2020 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依然延续了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思路,即让考生根据材 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比较 2019 年和 2020 年江苏两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我们 可以发现这两年江苏卷命题材料的特征: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关键词,写作的角度需要从对 材料整体分析和综合把握中得出。有老师反映,江苏卷作文题有点扑朔迷离,特别是最后一 段描述可能把考生弄晕。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命题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关键词。这 种作文题给审题带来一定难度,却也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 命题材料共四句话,看似似乎互相独立,并无联系,其实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第一 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 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句话是整个材料的纲 领,概括了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旨。第二句话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意涵,先叙 述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然后叙述这种普遍现象的后果,即 “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整个第二句意在强调环绕人的同类信息对 人的塑造所起作用和影响。第三句话由一般的同类信息环绕过度到智能互联网上的同类信息, 指出这种同类信息环绕的特点,即更加紧密、更加可感。第二句和第三句两句将第一句抽象 的观点推进到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第四句话由说明智能互联网上的信息对人的影响,转到人 对同类信息的反应及其影响,具体地叙述同类信息塑造人的作用。四句话既有整体上的联系, 又相对独立,每一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去解读,因而形成多种立意。 第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肯定的方面去理解,它是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宿, 是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的心理基础,没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反应,超然于同类的群 体之外,个人就成了孤家寡人,群体就成了一盘散沙。从否定的方面去解读,同声相应、同 气相求,拒绝异声异气,甚至大搞党同伐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背离“兼收并蓄”和“兼 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理念,这与价值多元、和平共处的原则。 第二句话核心是“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从肯定的方面作解读,是对正能量的 肯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否定的方面解读,命题人在提醒人们不要长期一直被“同类 信息”环绕而出不来,因而形成偏见或执念而不自知。人类进入了多元文化的时代,应该广 泛地接触各种不同信息,并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进行筛选、分析、评价、弃取,而不要一直 “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第三句话说到智能互联网上的同类信息,从肯定的方面解读,可以肯定智能互联网对人 的积极影响,这是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的。从否定方面解读,互联网拥有无限广阔的空间, 又有虚拟的平等,于是有人便自我膨胀起来,变得个性十足,一打开电脑便自由发声,为所 欲为,肆无忌惮,至于真相和后果,道德和法律,有电脑的金刚铁甲隔着,那是不用考虑的。 这样看来,第三句不止是对智能互联网的赞誉,其实也是对人们的提醒,文明上网,理性发 声,当心被智能互联网塑造成异化了的自我。 第四句话也是如此,对“未来的样子”既可以正面解读,也可以反面解读,正面如感动 中国人物朱丽华,因伤失明,求死不求生,在收音机里听到张海迪的故事,她感动了,她意 识到躯体残疾并不可怕,心灵残疾才是可怕的,只要心中有光明,人生就不会黑暗,一直不 敢出门的朱丽华终于走出家门,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盲人中医师,工作 30 余年, 为 22 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反面如通过媒体接触一次毒品,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走上 不归路。 2020 年江苏卷作文的确不那么容易让人一眼看透,有点扑朔迷离。但是事物总是一分 为二的,一眼看透的作文题没有审题难度,便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但也不能体现考 生的思维能力。扑朔迷离的作文题,有了审题的难度,却也便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问题 在于如何把握度,既不有意为难考生,又不过于直白浅显,无以衡量考生的思维品质。 【下水作文】 文明应“声” 理性求“气” 不久前,男司机逼停并暴打女司机的视屏在网上公开,立即引起网民一片声讨,那阵势 堪称同仇敌忾。人们总是喜欢伸张正义,同情弱者,一人发声,众人相随,口诛笔伐,这也 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吧。可是随着剧情进一步披露,人们发现自己闹了一个大乌龙:原来 女司机霸道行车、故意欺人在先,正是她的暴戾引出了男司机的报复。(紧扣“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引述新闻事件,便于引出下文的议论。) 是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意义也不可小觑,它是形成合力、共克 时艰的心理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我行我素,各自为政,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 同的发声器,各吹各的调,这样就难有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的壮举。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期间,千万网友争当“云监工”,他们在直播间留言区玩成语接龙,编写小说,介绍科普建 筑知识,集体留言合影,这是何等正能量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云监工”为例,阐 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指出其实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心理基础。) 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都是正能量,都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美国有几个政客污名化中国,什么“新冠肺炎病毒是武汉制造的”“武汉封 城侵犯人权”“中国抗疫缺少透明度”,腔调如此一致,也可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 不过,这样的“相应”和“相求”实质是典型的党同伐异:我们是一伙的,不对也对,你跟 我们不是一伙的,对也不对。(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叙述美国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 文,揭露其实质:丧失理性,党同伐异。) 美国政客的逻辑在国内网民中也颇有市场。一人发声,许多人不明真相,也不管是非, 觉得符合自己口味,就纷纷起哄,或“怒怼”,或“打 call”,急于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立 场。前些年某案件中的那个激情代理,敲击键盘,“揭露”司法黑幕,网友纷纷为之激动, 为他的怒“怼”举动“打 call”,结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闹剧以激情代理的悄然退 场和网民的自讨没趣而收场。(由对美国政客的批判,转入对国内网民的批评:不明真相, 不管是非,急于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立场。) 我们承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首先要对各种“声”和“气” 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那个“声”究竟值不值得“应”,那个“气”究竟值不值得“求”? 即便完全是敌对的“声”和“气”,是不是也有值得借鉴和记取之处?人们常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只应“同声”,只求“同气”,拒“异声”“异气”于千里之外,难免生“暗”, 而难得有“明”。(深化论证,运用辩证法原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同”于“不同”的“声” 和“气”。) 我们可以也必须“同声相应”,不能做冷血动物,但是不能把“同声相应”变成“党同 伐异”,我们可以也必须“同气相求”,不能做孤家寡人,但是把“同气相求”变成“意气用 事”。文明应“声”,理性求“气”,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老师点评】 文章以“文明应‘声’ 理性求‘气’”为标题,指出“同声相应”不能变成党同伐异, “同气相求”不能变成意气用事,独辟蹊径,立意深刻。文章先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引述新闻事件,然后分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 辩证法原理归纳态度,最后总结全文,回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说 理辩证,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佳作。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