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教案及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教案及练习

ID:65888

大小:36.7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0-02-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二. 重点、难点:《列夫·托尔斯泰》1. 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 了解作者茨威格,了解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 《再塑生命》1. 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 理解作者对莎莉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 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4. 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 新课讲授:(一)《列夫·托尔斯泰》1. 字词:胡髭(zī)                 长髯(rán)               鬈(quán)发            黝(yǒu)黑滞(zhì)留                     炽热(chì)                     愚钝(dùn)              禁锢(gù)轩(xuān)昂            犀(xī)利                侏儒(rú)                 盎(àng)然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锃(zèng)亮            甲胄(zhòu)粲(càn)然滞留:停留不动。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的。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2.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3. 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这一段同时又是过渡段,自然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上来。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4. 深入剖析:(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3)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说说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二)《再塑生命》1. 字词掌握搓捻(cuō niǎn)            觅(mì)食                惭愧(kuì)        譬(pì)如栖(qī)息                        小憩(qì)                 遨(áo)游          冥思遐(xiá)想企盼:盼望。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2.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光无语的世界里,成为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的生活下来了,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3. 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课文一共写了三件事:①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②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③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2)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热爱和感激。(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 问题探究(1)“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2)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5. 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教学设计>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NextPage]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基础训练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 搓捻(cuō niǎn)     恍然(huǎnɡ)  迁徙(xǐ)  钥匙(yuè)B. 绽开(zàn)          譬如(pì)         觅食(mì)        预兆(zhào)C. 截然(jié)            繁衍(yán)       喷水(pēn)       利爪(zhuǎ)D. 涨红(zhànɡ)    筑巢(cáo)              遨游(ào)         栖息(qī) 2. 下列句子中出现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绵簇,美不胜收。B. 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楞了片刻。C. 直到有一天,抵档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绣惑后,才克服了……D.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侵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3. 解释下列词语。(1)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冥思遐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器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广袤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颔首低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下面一段话选择一组最合适的动词填空。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_______了过来,又稳又准,_____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_______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_______,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A. 刺 切中 控制 探索B. 刺 击中 控制 探寻C. 扎 击中 抑制 探寻D. 扎 切中 抑制 探索 5. 下列句子中未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B. 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C.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D.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6.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A. 老师的帮助,使我认识到了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B. 新近落成的首都博物馆,以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参观者。C. 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研究日益庞大的宠物市场,实行有效的监管。D.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赛场上运动员正常发挥的关键。 (二)综合性学习7.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分别选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除课本节选的内容外,你还了解这些古典名著的其他内容吗?请从这三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所选名著中的两个人物,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与该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    所选名著:_________________    人物①: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    人物②: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   8. 调整下列语句的顺序,使之成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将调整后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B. 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C.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D.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调整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9. 仿照下面的例句,按照所给的提示,发挥想像,续写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    例句: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仿写:农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    [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 “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特·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    答:                                                                   。 11. 下面是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问题。年份 1999年 2003年 2005年 图书阅读率 60.4% 51.7% 48.7% 网上阅读率 3.7% 18.3% 27.8% (1)从表中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调查结果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段一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12. 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这样开头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是分几层写出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综合文段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长相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①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爱是什么?”我问。②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③“爱就是花的香味吗?”“不是。”莎莉文老师说。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④“爱是不是大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⑤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16. 文中②处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③④两处海伦的发问表明了她对“爱”的理解已达到怎样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从③④处看,莎莉文小姐对海伦关于“爱”的理解予以否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⑤处莎莉文小姐对“爱”的解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结合语段,简要谈谈莎莉文小姐的教育特点和形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xtPage] 文段三致爱丽丝人们聚集在像宫殿一样的大厅里,一场盛大的圣诞宴会和舞会正在进行。大厅四周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带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   可是下面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却与这豪华的舞宴无关。   贝多芬的经典钢琴曲《致爱丽丝》,我们也许都听过。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在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的经历。那一天,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发现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爱丽丝跑到斯蒂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人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昏暗的房间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心底的激情顿时化作了美妙的声音,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不,要感谢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她吧——可爱的小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了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  21. 作者明知《致爱丽丝》的诞生与“豪华的舞宴无关”,为什么要用第一段描写舞宴?                                                                        22. 雷德尔老人为什么要“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                                                                           23. “爱丽丝跑到斯蒂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24. 请结合故事说明,贝多芬为什么要把他的这首乐曲献给爱丽丝?                                                                                                                                           25. 通观全文,可以看到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26. 对教学设计>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展现了小爱丽丝美丽的心灵。B. 贝多芬充满激情的弹奏,让老人最后一次亲眼看见了他所热爱的大自然。C. 贝多芬记下了乐谱,带着它走遍了世界,《致爱丽丝》才成了经典。D. 圣诞之夜的豪华舞宴是快乐的,雷德尔老人昏暗的小屋里也涌进了快乐。【试题答案】(一)基础知识1. D2. C3. (1)指不深入领会,只停留于一知半解;(2)指某种心情自然而然的产生;(3)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描述或说出;(4)深入思考,想尽办法。(5)人的外表;风度。 (6)束缚,限制。(7)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8)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4. B5. A6. D (二)综合性学习7. 答案略8. 答案:C          A      B     D9. 答案示例:农民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种丰富富饶的美。”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10. 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答“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也可)11. (1)结论:网上阅读率在逐年提高,图书阅读率在逐年下降,2005年首次低于50%。    (2)肯定态度:由于网络具有快捷、信息丰富等优点,吸引了一批读者。比起图书阅读,它的叙述评论更新更快,是大势所趋。    否定态度:网络阅读不能取代图书阅读,图书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网络阅读是文字阅读的一种补充,但对文字阅读的冲击太大不是好事。 (三)阅读文段一12. 须发特点    勾画了人物轮廓,突出人物总体特征,为后文作铺垫。提示:此题可综合全文,根据内容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13. 分三层:第一句,总写须发特点,二、三句,具体写须、眉、发,四、五句,总写,多角度描写。14. 比喻。突出了须发的浓密。提示:抓住“植被”、“空地”二词加以分析即可。15. 直接描写、比喻、比喻夸张连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提示:抓住文中关键的或生动的句子加以分析品味。文段二16. 让“我”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提示:此题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理解的用意及含意。17. 对爱初有所悟,但只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提示:此题可结合后文分析语句所揭示的含意及发展层次。18. 为了引导海伦获得思维的提升,从而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文意揣摩人物心理意图的能力。19. 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将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20. 莎莉文热爱海伦,讲求教育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莎莉文小姐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仔细品味揣摩人物形象。文段三21. 反衬圣诞之夜贝多芬、爱丽丝和雷德尔老人的清苦。(舞宴的豪华与贝多芬、爱丽丝和雷德尔老人的清苦形成对比)22. 因为他终生热爱大自然,觉得不再看一眼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23. 用神父的拒绝与贝多芬的帮助造成对比,表现神父的冷漠,反衬贝多芬的善良。24. 爱丽丝在圣诞夜的寒风中为垂死的邻居奔走求助,让老人得到了满足,也让贝多芬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她善良可爱,如同天使一样。25. 贫穷孤独(充满苦难),高傲,善良(乐于帮助穷人),心底充满激情,极富艺术才华,给世界创造了永久的欢乐。26. D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