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考点解析 (共112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楼梦》考点解析 (共112张PPT)

ID:43298

大小:2.96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20-05-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红 楼 梦 》 二 0 二 0 年 北 京 高 考 名 著 阅 读 重 点 解 析背景介绍 壹大悲剧结局 贰时代背景 叁特点 肆高考方向解析 伍• 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迁移能力(联系生活(自然人文)) 、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 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诗歌鉴赏能力(联系生活(自然人文))、 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诗歌鉴赏能力(联系生活(自然 人文))、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评分说明:诗意明确,2分;点明个性气质,分析基本符合原著, 2分。• 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诗歌鉴赏能力(联系生活(自然人 文))、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品鉴写作手法能力、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考点解析: • 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答案示例】黛玉细腻多思,才华横溢,看着进入土里的花朵不禁联想起 自己的身世,抑郁伤怀,才能在葬花时即景咏出这样的佳作;宝玉是黛玉的 知己,他也有极高的才华和悟性,由眼前衰败的残花联想到了青春易逝,人 生无常的哀愁,因此他才能真正听懂黛玉所吟的诗。 • 【评分标准】黛玉、宝玉的分析各2分。其中,提出形象特点1分,分析此种 特点如何影响了“吟诗”/“听诗”,1分。 • 【原文依据】 •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又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 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 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 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 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 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 姓?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 考点解析: • 环境(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逻辑分析与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潇湘之馆,有凤来仪。院里遍植簧竹,清风来时,便有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潇湘馆的竹林,使这 间院落成为一片清凉,幽静,又略显凄清的天地,想到黛玉时,其实也就想到这片天地与她契合的精神气质。 湘妃竹斑乃湘妃之泪,暗合了黛玉泪尽而逝的命运。竹节坚韧超拔,也是黛玉高洁而不同流俗的品格。连潇湘 馆的风都比别处沁凉,这也是黛玉给宝玉的感受——只有林妹妹从不劝他追求功名,大有林下名士之风。孤高 标世的黛玉形象,正是在这片清幽的院落,才得以鲜活、灵动而有真气和深情。(10分)总结 三个基本点没有变化,逻辑分析与 表达能力必考;如增加难度,会考 查学生的迁移能力。。重点人物形象解析 陆《红楼梦》第一曲是总领。 •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情节: • (1)比通灵   • 这是宝钗刚来不久的事。一天,宝钗生病,宝玉去看她,宝钗便借他的通灵 宝玉看,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看完后,心 领神会,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 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以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 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原来,通灵宝玉刻着“莫失莫忘,仙寿 恒昌”一联恰与癞头僧送她金锁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一对的。 • (2)芒种节气,大观园中祭饯花神,宝钗往潇湘馆寻黛玉回来途中宝钗扑蝶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 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 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 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 • 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 知识。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道万般皆通。就连 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 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 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 “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 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 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 ”,“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 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因此宝玉 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 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 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大观园中三次诗歌比赛。第一次海棠诗社(第三十七 回),探春发起,李纨为社长,咏海棠诗。黛玉诗清新, 宝钗诗温厚,湘云也展露才华。李纨认为宝钗诗“含蓄 浑厚”,宝钗夺冠。第二次菊花诗社(第三十八回), 湘云发起,品螃蟹宴,咏菊花。黛玉连中三元夺冠。第 三次桃花诗社(第七十回),因薛宝琴偶作一首桃花诗, 黛玉发起桃花诗社,做《桃花行》。湘云无聊,偶咏柳 絮,作《如梦令》,大家便开始咏柳絮。宝钗以“好风 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立意新夺冠),  宝钗还具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 贴人,帮助人。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 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 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反映她的真实个性。她能规劝宝 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 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 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 “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 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 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 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 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 •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 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 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 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 稳重大方,八面玲珑。•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 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 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 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 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买上。贾母给她做生日, 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 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打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很强的袭人也 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 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 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 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 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 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不满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 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 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 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 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 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但她苦心争 取到的“金玉良缘”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渴望的幸福。在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婚姻轰 轰烈烈的上演中,不仅结束了黛玉年轻而脆弱的生命,也开启了宝钗后半生的悲酸。在这场 闹剧中,当事人木偶般被动地被*纵着,宝钗只能噙着泪,一任家长将骗婚者的嫁衣披在自 己身上,无奈的同演着“掉包计”。**之中,三个当事人,宝痴黛亡,惟有宝钗眼睁睁的看 着自己角色的尴尬,清醒的品味着痛,这对这位才貌双全的淑媛的尊严与骄傲是怎样的一种 摧残?一进洞房,就被宝玉哭闹着质问为什么把林妹妹“赶了出去”而“霸占住在这里”; “自过了门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108回)”……面对着这个疯傻而且心系另一个女子的丈 夫,宝钗非但不能“怒”,反而要“劝”,要“开解”(109回)。她虽有“停机德”,却 不免遭冷落:做到了“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成就了金玉良缘,仍以冷漠空虚为伴 侣。   • 金玉良缘终悲苦 琴边衾里总无缘 --------薛宝钗也是悲剧的结局,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 条,却仍难免是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  • 所以年纪虽小,却谙于世故,很会做人。她工于心计却显得温柔敦厚,心思缜密却表现得豁 然大度。• 形容娇美,才学横溢,聪明绝顶;真挚善良,率直热情,温柔大方;坚贞纯情,敏感自尊,孤傲叛逆; 多愁善感,任性多疑。是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情节: • (1)黛玉葬花。 •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 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芒种节气,大观园 中祭饯花神,众姐妹都在热闹,唯独黛玉不在。宝玉把地上的落花兜了起来, 直奔往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花冢。于是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 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将花瓣埋于花冢,并写下《葬花吟》。“一朝春尽 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 (2)宝玉挨打后,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 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黛玉两 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哭了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 都改了罢!”。这时,黛五听见凤姐将来,便赶忙拭泪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 后院而去。(3)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 “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 惊,又悲又叹”。(黛玉喜的是: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个知己;所惊 的是:他在人前—片私心称扬于我,共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的是:你 我既为知已,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何必有一宝钗呢;所悲的是:父母早 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已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 (4)“黛玉焚稿”。 •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那天,贾府的人都没来 问候,便挣扎着起来,叫丫头将往日所写诗的稿本和题诗的绢子拿来,扔在火 盆里烧毁。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 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是封建叛逆者的形象。曹雪芹在塑造林黛 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其中,他或用西施、比干等人 物的传说烘托、映衬人物外貌特征,达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或用 饱含传统文化因子的古代典型文人如屈原、陶渊明等的品格、个性来丰富 林黛玉的内在性格,使林黛玉的形象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林黛玉之美,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 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 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 树的。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 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 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 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 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 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 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缠绵悱侧, 优美感人。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 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 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 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 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 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林黛玉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 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向黛 玉请教,黛玉热诚相接。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 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 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 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 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 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 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 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 他们 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 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 深挚、坚贞。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 级的小姐。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 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 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 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 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 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 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 ,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 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 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 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 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 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 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 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 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 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 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 到美满的婚姻。  • 第四曲《恨无常》指贾元春。 •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 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秦可 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 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 •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 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 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 宝玉看了仍不解。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 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元春) •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贤孝才德,内心孤苦。• 第五曲《分骨肉》指贾探春。(大观园·秋爽斋)(别号:玫瑰花、蕉下客) •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 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 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 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远嫁给了海南岛上镇海总制周琼家的公子。 •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 写云:(探春) •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志向高远,精明能干,公正无私,清醒精敏,男儿气概。• (5)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 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 的一囊水晶的白菊花。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 公的墨迹。这些陈设,体现出探春非凡的胸襟。 • (6)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 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 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 银子也一概免了。 • (7)这位人称“玫瑰花”的三小姐出场便不凡,“修眉俊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 忘俗”。她组织过诗社,“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兴利除弊,“精细处不让凤姐 ”;王夫人受冤屈时,是她站出来代为洗雪;王善保家的肆虐行恶时,又是她回击一记响亮 的耳光。在《红楼梦》众多的女儿形象中,探春的确是一朵又红又香、又刺手的玫瑰花。 • (8)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 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 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 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纯真率直、热情豪爽、才思敏捷、命运悲苦。• 情节: • (1)湘云在书中首次亮相,就形容“大笑大说的”出场来。爱说爱笑是她的天 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 颗开心果。   • (2)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笑,更皆出语谐趣。如她用《点绛唇 》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惹得众人大笑。她的酒令也比有说不尽的俏皮!   • (3)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第 49回三进荣府在芦雪庵赏雪时,她也是一身男装,逗得黛玉打趣她,说她是 “孙行者”、“小骚达子”,众人也赞她“只爱打扮成个小了样儿,原比打扮 女儿更俏丽了些。”这与封建社会对女子所要求的那种“坐莫动膝,立莫摇裙, 喜莫大笑,怒莫高声”简直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 (4)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 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 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5)“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充满诗情画意。史湘云,天真爽朗,常不为礼 法所拘。刘姥姥在大观园游园时,她穿男装,贾母竟把她错当作宝玉了。席上 喝酒行令,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原来喝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香梦沉酣,四面 芍药花飞了一 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 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口内 犹作睡语说酒令。湘云的豪爽天真,坦诚可爱,可见一斑。 • (6)端午节时,宝玉从清虚观张道士进献的敬贺之礼中得了一件金麒麟,宝玉 听说史湘云有这件东西,是个小的。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要送给 湘云。后来不知怎么弄丢了。湘云在蔷薇架下拣到宝玉丢的金麒麟,同她原有 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心中一动,只是默默不语,因为 她知道这件金麒麟的出现将预示着她的婚姻。 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襁褓之间父母 违”的孤苦无助以及“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的生活阴影一点也没有影响湘云 “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史湘云这种豪秀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成为纯真直 爽,无事不可对人言的纯真直爽。她胸无鲜尘,也胸无芥蒂,率诚在性。   • 湘云敬爱宝钗,也情有可原。宝钗确实是个善解人意、能嘘寒问暖之人,让缺 乏亲情关爱的湘云倍感温馨。但湘云与宝钗相比,想法还是要简单许多,对功 名前途考虑得没那么复杂。这也正是她的天真之处。她终于看透了功名利禄, 成为林黛玉的同情与支持者。   •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 母慈爱,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 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 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 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 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 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 寡终身。大观园里有两位男子气质的女子,这就是贾探春和史湘云。 但贾探春的男子气质表现为政治风度,而史湘云的男子气质 则表现为名士风度。贾探春是封建社会的预言者,她最早看 出并最早预言了四大家族无可挽回的必然败落的命运。史湘 云是封建社会的逍遥者,她独立于叛逆者与卫道者之间,用 笑迷迷的眼光看着人世,风度显得是那么潇洒飘逸。大观园 中“醉卧芍药裀”这样的画面,最能体现这种风度了。• 第七曲《世难容》指妙玉。(大观园·栊翠庵)(别号:槛外人、畸人) •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 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 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 公子叹无缘。 •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 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师父圆寂后,王 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 •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妙玉)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 出世孤高、有情有义、红尘未断。(3)“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时,林黛玉因听宝玉对茶赏赞不绝,就问:“这 也是旧年的雨水?”当时妙玉就当着宝玉宝钗两人之面说林黛玉:“你这么个 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 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可林黛玉却不当回事。 • 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 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 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 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 塑造她为“红楼诗仙”。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贾母病危,妙 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再 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出身富贵,温柔亲切,纯洁善良;没有才华,性格懦弱,命运悲惨。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 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 任人欺侮。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 根据金陵十二钗判词,最后被丈夫孙绍祖虐待致死。 • 怯懦的迎春 • 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 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奶娘)拿去当赌资,拿 去赌钱,她不追究;首饰屋里的丫环吵起来,她也管不了,只管抱着一本《太上感应篇 》去求超脱,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对司棋 被逐无能为力,只能含泪分别。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 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嫁给残暴寡恩的“中山狼”孙绍祖,倍受凌辱折磨,一年时间 就被这条恶狼吞噬,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作者通过她悲惨遭遇的描写,把笔锋 指向四大家族以外的现实社会,进一步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凶残暴虐,草菅 人命的罪恶行径;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大厦的崩溃。• 本为需要爱的年纪,亲情的冷漠造就了她的独立自强;心冷嘴冷、孤僻冷漠。• 情节: • (1)在第40回,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 不抬头。”众人都笑了,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这 是她唯一一次撒娇,可爱的小女孩的天性展露。 • (2)惜春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在大观园中,除邢岫 烟外,与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第7回中就提及她经常与小尼姑智能儿 交往,还戏言要剃了头做姑子去。她的孤僻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 • (3)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不但 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道:“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 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 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 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第十曲《聪明累》指王熙凤。(别号:凤哥儿、凤辣子、醋坛子、脂粉英雄) •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 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 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 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 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 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凤姐) •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姿容美丽,玲珑洒脱,精明干练;机智权变,心狠手辣,贪婪凶残、阴险狡诈。 (4)凤姐出场。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 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 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着说:“我来迟 了,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 “这一个”凤姐才说得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 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 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 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 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 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 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 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 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 (6)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 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    •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之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而大胆,她曾经 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 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 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 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 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 够使了,贾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 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 “判词”是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 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第十一曲《留馀庆》指巧姐。(小名巧姐儿,又名大姐儿) •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 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 ”。在贾府败落后,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相救,把她带 去乡下。 •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巧姐) •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 巧姐,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 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 幸而平儿、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这首判词揭露了封 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 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 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清雅端庄,处事明达,恪守礼法、低调守节,超然物外,明哲保身。(1)李守中之女,谓“女子无才便为德”,出生后便不十分认真读 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 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 (2)贾府被抄家,巧姐被表兄卖掉,贾芸与小红到李纨这里来借赎身 银子,李纨却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了。这可是救命的钱,李纨却不愿伸出 援手,宁可见死不救、明哲保身。 • 高鹗的续书写成“兰桂齐芳”,使贾府出现中兴的局面,显然是对曹雪 芹原来创作意图的歪曲,是高鹗世界观的表露。这一续笔,大大削弱了 《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貌美聪慧,袅娜纤巧,温柔和平,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性 格风流。(一)贾家第二代:贾母 (别号:老祖宗,老神仙) • 贾母——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 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 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 由于贾母的溺爱,贾宝玉得以长期在内帏厮混,也是由于贾母的疼爱,失 怙无依的林黛玉从扬州来到荣国府,客观上为宝黛爱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是老太太可以心疼地搂着他们“心肝儿肉”地叫,却不能容忍他们越出了 “正经礼数”的爱情行为。在她的眼里,一个清白女孩儿想起自己的终身大 事来,便“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了。所以续作者写她采用王熙凤的“掉包 计”,制造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同时也造成了宝钗的婚姻悲剧,是极有可能 的。最后,这位享尽人间清福的老妇人,在目睹家产被抄、儿孙入狱的凄惨 结局后,随着这个家族的崩溃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是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逼死晴雯、司棋,撵走 芳官、四儿,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 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 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幻想, 他用血泪写成的《芙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大观园·怡红院)(别号:混世魔王,绛洞花王,怡红公子) • 第三曲《枉凝眉》既指林黛玉,也在说贾宝玉。讲述两人的爱情悲剧 故事。 •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 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 尽,春流到夏! • 出身不凡,聪明灵秀,性格叛逆,追求平等,率真任性。• (3)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 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 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 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 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 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 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 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 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一沾到科举程文就 头痛不已;他整天和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如胶似漆,却不乐见正经 宾客;他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听到别人劝他讲究“仕途经济” ,便直斥为“混账话”。 • (4)宝玉一岁时抓周,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他一概不取,伸 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7)贾宝玉的叛逆精神还表现在他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 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 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宝玉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所 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 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 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 泪祭奠。 • (8)贾宝玉的叛逆精神还表现在追求的爱情婚姻。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 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 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贾宝玉不是才富八斗、金榜题 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 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 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这种爱情支持贾宝玉在冲破封建思想束缚 的路上走得更远,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贾宝玉最终弃世出家了, 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实际上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晴雯 俏丽明艳, 刚烈孤傲, 勇于反抗。• 情节: • (1)晴雯撕扇。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 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雯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 果子来,晴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 她,她便撕起来,麝月阻止,宝玉高兴,并说扇能值几个钱。 • (2)睛雯之死。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 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她夺过剪刀将指甲 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 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 (3)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任人来搜查。当王 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 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 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 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病中勇补雀金裘(体现出她对宝玉的爱),撕扇作千金一笑 (是一次蔑视权贵,追求平等的胜利),她讽刺攀高枝的小 红,鄙视哈巴狗似的袭人麝月秋纹等人(体现出她的孤傲)。 • 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晴 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心灵手巧,是怡红院里 最拔尖的女孩子(袭为钗副,晴为黛影)。虽是奴婢,但从 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王善保家 的,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在王夫人面前 说晴雯坏话。王夫人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 • 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 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花袭人 • 温柔和顺,善解人意,清醒自尊,乖巧世故。 情节: • (1)袭人见宝玉任性恣情,不务正业(指走读书士进的路),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 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大意是,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花, 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宝玉一一答应。 • (2)在湘云面前先是将话题引到铰扇套上,将黛玉说得无能之致:“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 太太还怕他劳碌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的一年的工夫,做工个香袋;今 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而后称赞宝钗:“幸百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 哭的怎么样呢。” • (3)无意之中,宝玉情迷之中误将她当作黛玉,一番肺腑不但没感动反倒使她感到强大的压力。 紧接着贾政又因为琪官和金钏的事暴打宝玉,袭人抓住王夫人爱子心切的心理,不提“献身”,只 将自己的敬业作了详细描述后,装作不知道金钏事情的样子,建议王夫人把宝玉从园子里挪出来, 这话正中王夫人心坎。被她感动得边呼“我的儿”,就这样她又成了王夫人的知心人。 • (4)王夫人大闹怡红院一事,书中虽说是王善保家的背地下了话,但怀疑此事与袭人有关。搜检 大观园时,袭人第一个主动打开箱子,让搜,而且,四儿的“同日生日便是夫妻”的私话,芳官要 把五儿弄进怡红院细节,王善保家的何以知道?而怡红院的所有丫头里,最有机会同王夫人说话的 非她莫属,就连宝玉也在话里话外对她有所怀疑。香菱 金陵十二钗副 册——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 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 使香魂返故乡。 出身富贵,温柔善良, 勤学聪慧,命运悲惨。 香菱学诗:薛蟠(别号:呆霸王)遭柳湘莲(别号:冷二郎)痛打后外出躲羞,侍妾香菱被宝钗 带进大官园。香菱羡慕黛玉、宝钗等人会作诗,便拜黛玉为师,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 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 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苦学作诗,并为此茶饭不思。先是作了两首都不好, 后来在梦中得了一首,众人齐赞新巧有意趣。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 •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 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 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 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 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 示香菱原名英莲。“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最 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 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 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 的悲惨命运。刘姥姥(别号:母蝗虫 ) 诚信善良,忠厚 热心,智慧幽默, 率直乐观 平儿 聪明机敏、忠心 护主、心地善良、 体恤下人 情节: • (1)凤姐只安排些不堪的菜饭送给尤二姐,她看不下去,便悄悄地拿出自己的钱弄了一些可口的饭菜给尤二 姐吃,对尤二姐颇多照顾。(善良) • (2)尤二姐被逼死后,王熙凤借口没钱不办丧事。平儿偷出二百两碎银给贾琏,给尤二姐办丧事。(善良) • (3)贾链偷娶尤二姐一事在第一时间告诉了王熙凤。(有原则、忠心) • (4)凤姐生日,贾琏在屋里与鲍二家的温存,凤姐和平儿赶到,几人闹将起来,冲突间凤姐更是将其转撒平 儿身上,反手就是一掌,冤杀平儿也。而宝钗见了此状,劝平儿的:“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 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 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 于宝钗而言,平儿为什么挨打?挨打的是否冤屈,远远没有主子的体面主要,因为平儿要做好这个“明白 人”,说白就是该知道自己奴才的身份,永远以主子的利益为先,不然,再有理也算不得“明白人”了。 • (5)由于王熙凤掌家奶奶的地位,平儿在处理家常事务上也有一定的权力,但她并不因此而作威作福,体恤 下人,公平公正处理事务,并善于应付各种场面,是王熙凤得力的心腹。 • 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凤姐 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的,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 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尤三姐 性情刚烈,坚贞 自尊情节: • (1)尤三姐,发誓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 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 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白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人空门。 • (2)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后,想趁贾珍来探望尤氏姐妹时,在酒席上撮合尤三姐 和贾珍。刚烈的尤三姐见贾琏出言无状,严辞怒斥,揭露他骗娶二姐的阴谋,还 灌了贾琏半杯酒。此后贾氏兄弟再不敢对他无礼。鸳鸯 自尊自爱,蔑视 权贵,敢于反抗, 心地善良。 情节: • (1)贾赦要收鸳鸯为妾,贾赦一听鸳鸯不肯屈从,因此被贾赦怀疑是看上宝玉。 就以断绝她的一切生路进行威胁:“我要他(鸳鸯)不来,以后谁敢收他?…… 凭他嫁了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鸳鸯面对这样的威逼,还是毫不动摇,鸳鸯见 贾赦发下狠话,说她难逃他的手心,便与嫂子到贾母处哭诉,她当着贾母等众人 的面,铰发立誓∶“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天王’、 ‘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 命!”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不惜用生命来维护 自己的清白。 • (2)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环,服侍贾母盥漱起居。贾母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她, 连打牌行令都需鸳鸯照看。由于地位特殊,贾琏、王熙凤有些事也得和鸳鸯商量 着办,俨然是半个主子,但她依旧随和。迎春的丫头司棋和表弟潘又安幽会,被 她无意中撞见,司棋十分羞愧、惊恐,但鸳鸯不去告发、邀赏,反而劝慰司棋安 心养病,别因此糟蹋了身体。紫鹃 忠诚随和,心地 善良。 紫鹃本来是贾母的丫环,后来被送给林黛玉。她同这位孤高自傲、动辄爱恼 的贵族小姐相处得很好。林黛玉除了因为紫鹃试探宝玉惹下祸那一次,确也不曾 对她恶言相向。紫鹃照顾黛玉,不单是婢女服侍小姐,还带有一种对弱者的同情, 特别是对黛玉和宝玉的婚姻,她表现出一种婢女少有的热情,甚至不惧因此受到 责罚。尤为可贵的是黛玉去世后,她仍珍重情感,谴责宝玉负情(当然是错怪了 宝玉)。紫鹃也名如其人,是一朵忠诚和正义化成的紫杜鹃。 • 含冤受屈投井自尽的金钏儿,因追求自主婚姻而被逐的司棋,天真活泼遭人嫉 恨而出家的芳官(别号:耶律雄奴,金星玻璃),富于同情心却不被恶少贾环理 解的彩云,无辜遭谴的入画,凭空受过的柳五儿……这是一个人人都不配有好运 的没落的社会,更何况是生活在这社会最底层,连人身和生命都不由自己做主的 婢女。她们的悲惨命运几乎是生来就注定了的,除了袭人那样低眉顺首,甘作奴 才者外,但凡在意识和感情上稍微流露出一点“自我”的,必将遭受戕害。 谢 谢 月 无 言 人 依 旧, 岁 月 在 尘 世 转 了 几 数 轮 回。 语 难 休, 观 茫 茫, 红 尘, 烟 雨 河 流 !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