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全解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全解版】

ID:12129

大小:2.54 MB

页数:297页

时间:2019-10-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纲解 体、礼崩乐坏;而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 解放。孟子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以及统治阶级的需要,提出了“义”的主 张。 中心意旨 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重要,人应该保持“本 心”,舍生取义的道理。然后通过正反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 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 要失去“本心”。结构思路表达技巧 1.多种论证方法,说服力强。2.善用排比修辞,感情充沛。 运用排比修辞是孟子文章的一大特色。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意思用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运用排比,既 增强了气势,又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重点难点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 提出论点,用“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区别了“生”与 “义”的价值,当二者不可兼得时,取其中更有价值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 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 题来,自然明晓。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这一中 心论点;然后先从正面说明,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东 西,所以要舍生取义;接着用假设推理和事实证明,“义”比求生恶死更重 要,所以应该舍生取义;最后归结到人本来都有“舍生取义”的美德,不应 丧失。一层紧扣一层,严密无间。两大部分之间也是如此:在第一部分(第1 段)推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第2段)用事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死, “义”重于利,并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最后着重指出这种行 为就是失掉了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和 深入,前后相贯,密切呼应。3.文章是怎样运用举例论证巧妙说理的? 举例论证  古今对译 鱼,我所欲①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 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这)两样东西如果不能 得兼④,舍⑤鱼而取⑥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得到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义也是我想要的,这两样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⑦, 生命而去求得义。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但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故不为⑧苟得⑨也⑩;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 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明知道)有祸患,我也并不躲避。 如使人之 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能够求生 者何不用 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的手段有哪一样不能采用呢?假使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 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 也? 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 运用某种手段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运用某种方法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就可以避祸,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 者 有是心也, 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信念,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 耳 。 人人都有这种信念,只是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信念罢了。 [注释]    ①欲:想要,喜欢。④兼:同时。⑤舍:舍弃。⑥取:得到。⑧ 为:做。 ⑨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讨厌,憎恨。 辟:同 “避”,躲避。 用:采用。 为:做,此处可引申为“采用”。 贤:贤 能。 丧:丧失。 耳:罢了。也:②③均为判断语气词;⑩表陈述语气; 表疑问语气。者:⑦助词,……的; 助词,……的手段(方法); 助词,……的 人。之: 助词,的; 代词,代“这种信念”。 [句式]    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所 欲有 甚于生者:状语后置句。应为“所欲有于生甚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状 语后置句。应为“所恶有于死甚者”。 [评析]    提出本文论点,并对论点进行分析、阐释。 一箪①食,一豆②羹,得之则生,弗③得 一篮饭,一碗汤,有了它就能生存,没有它就 则死。呼④尔而与⑤之,行道之人 会死亡。但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即使是路上饥饿的行人 弗受⑥;蹴⑦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他,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⑧则不辩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对于高位厚禄,如果不辨别它合不合礼义,就去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 我何加⑩焉!为宫室之美、 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啊!(得到它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美, 妻妾之奉 、所识 穷乏 者得我 与 ?乡为身死而 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牺牲生命 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也不接受施舍,今天却为了美丽的房屋而接受高位厚禄;从前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情愿牺牲生命也不接受施舍,今天却为了能有妻妾的侍奉而 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接受高位厚禄;从前情愿牺牲生命也不接受施舍,今天却为了让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 已 乎?此之 停止吗?(如果不改变这种做法,仍然去追求高位厚禄,)这就叫作 谓失其本心 。 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注释]    ①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②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③弗: 不。④呼:吆喝。⑤与:给。⑥受:接受。⑦蹴:踩踏。⑧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⑨辩:同“辨”,辨别。⑩加:这里指获得的益处。  奉:侍奉。 识:认识。 穷乏:穷困。乏,缺少钱财。 得我:感激我。得, 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已:停止。 本心:本 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句式]    此之谓……:固定结构,意为“这就叫作……”。 [评析] 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述“舍义取利”就是丧失人的“本 心”,进一步深刻论证“舍生取义”这一观点。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 D.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答案    D A.屑xiè。B.蹴cù。C.丧sàng。 · · · · · · · ·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答案    A 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 “给”。 · · · · · ·3.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它罢了。 答案    A 正确翻译应为“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假如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C.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D.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答案    B “加”在此处应解释为“益处”。 · · · · ·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译文: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                                                                                                           答案 (1)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2)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 是我所想要的。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1),要注意调整语序,使翻译后 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句(2),判断句翻译后的句式为“……是 ……”或“……不是……”。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    D A.为了/做。B.比/对。C.得到/同“德”,感恩、感激。D.都是 “所以”的意思。 · · · · ·· ··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    D 根据句意“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做了”可知应划分为: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3.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答案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默写能力。一要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答;二要仔细审题, 筛选最恰当的语句;三要避免写错别字,漏字。4.结合初中学习的文学作品,补全下联。 上联:学《孟子》知舍生取义 下联:               答案 (示例1)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示例2)看《水浒》明除暴安良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学过的文学作品对对联的能力。要做到词性相对,意 思相关;要与上联一样,体现出读文学作品所得到的收获。1.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言文中的标点都是后人 加的。有人将课文中的句子做如下断句,与课文断句比,哪一种断句更好? 请说说理由。 有人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答:                                                                                                                                                                                                                                                                                                                                                                                    答案 课文断句更好。点明了主语“鱼”和“熊掌”,进而突出了本文讨 论的“生”“义”这一话题,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中心论点上。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断句的比较鉴赏能力。比较两种断句方式的不同: 课文断句将“鱼”和“熊掌”单独列出来,独立成为分句。回答时,首先要 表明观点,然后从所选断句方式对表现文章内容、观点的作用角度分析作 答。2.阅读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作品,判断漫画的内容符合下列选项中的 哪一句,再列举一个符合这句话思想的社会行为,并说明理由。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C.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  )                                                                                                                                                                                                                                                                                                                                                                 答案    B (示例)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品栏目《感动中国》,通过展现 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宣扬社会正能量,起到道德引领 作用,使人心向善。这种行为,符合B项中孔子的思想。 解析 解答本题要读懂漫画内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政令”“刑罚” “德政”“没面子”等。对照选项,B项含有漫画中的关键词最多。举例 要典型,要充满正能量,理由要从引导人向善的角度思考作答。1.(2018重庆模拟改编,4,★★☆)“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并尊重自然规 律,才能获得圆满的人生。”该句放入下面语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  ) 在中国的思想体系里,没有哪一种体系不是把人放在中心位置的。(甲)虽 然方式不同,但是中国古代的两个主要派别道家和儒家都是以人为本。 (乙)它们的主要兴趣都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及其正确的处事态度。其区别 在于,(丙)孔子认为圆满的人生是通过自我完善才能达到的。(丁)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结合“但是中国古代的两个主要派别道家和儒家都是以人为 本”分析,所举例子应该是先道家,后儒家。所以该句应该放到“孔子认为 ……”前面。2.(2019福建三模大联考,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 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 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① 而断子之手足 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 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②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注]    ①冠履:帽子和鞋。②一言:一句话,指关系到义与不义的一句 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鱼,我所欲也    欲: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③万事莫贵于义  于:          ④予子天下  予: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B.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C.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 · · ·(3)(★★☆)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 译文:                                                                                                                 ②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2分) 译文:                                                                                                                 (4)(★★★)[乙]文提出了什么论点?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的?请引用原文作 答。(5分) 答:                                                                                                                        答案  (1)①要,想要 ②同“避”,躲避 ③比 ④给,送给 (2)D (3)①不仅(不单)贤明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明的人能够不丧 失罢了。②什么原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比不上)手脚珍 贵。 (4)乙文首先提出论点“万事莫贵于义”;然后层层深入,分别阐述了“冠 履不若手足之贵”“天下不若身之贵”“贵义于其身”的观点,最后再次 强调论点。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要注 意②中的“辟”是通假字,解答时,要先指出同哪个字,后解释其意思。 (2)可根据句意,联系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断句。本句意思为:“给你帽子 和鞋子,但要斩断你的手和脚,你干这件事吗?”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落实关键词,如“何故”的意思 是“什么原因”。还要注意适当调序,或适当删减、添加字词,使语句不改 变原意,又通顺流畅。 (4)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首先明确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思路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用“首 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乙]文重在论述“义”的珍贵,因此第一句“万事莫贵于义”是论点。[参考译文] [乙]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 ‘给 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 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 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天下 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义看得比 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义更可贵的。”1.(2017山东济南长清二模,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困于心 B.故不为苟得也  天下为公 C.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 D.得之则生  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    C A.比/在。B.做/是。C.表修饰。D.就/却。 ·· · ·· · · ·2.(2018海南海口模拟,14—17)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回答问题。(11 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1分)(  ) A.一箪食(dān) B.一豆羹(gēng) C.蹴尔而与之(chù) D.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乞人不屑也(   ) ②不辩礼义(   ) ③得我与(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 · · · · ·(4)(★★☆)你赞成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吗?今天应不应该提倡这一观 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答案 (1)C (2)①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②同“辨”,辨别 ③同“德”, 感恩、感激 ④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3)①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②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 处啊! (4)(示例1)赞成。在当今社会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能做违法乱纪的 事。(示例2)赞成。要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做于国于民有益的 事。(示例3)不赞成。社会上的哥们儿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 湖义气,应该认清与远离。解析 题(1),C项中的“蹴”应读“cù”。题(2),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还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如“辩” “得”是通假字,要先指出同哪一个字,再解释。题(3),注意落实时关键词 的解释,如“生”“弗”“万钟”“加”等。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 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题(4)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认的,但是 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 际或社会经验来谈依据。3.(2019第三次月考,19—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①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 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 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②于此,虽万 镒③,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 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梁惠王下》) [注]    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③ 镒(y 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为能胜其任也(    ) ②匠人斫而小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2分) 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译文:                                                                                                                 (3)(★★★)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待?他是采用什么方式劝谏齐宣王 的?(4分) 答:                                                                                                                                                                                                                                                      答案 (1)①经得住,能承担 ②使变小 (2)暂且舍去(放弃)你所学的(本领),听从我(的吩咐去做)。 (3)治国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信任人才、给人才以自由/让贤人发挥各自的 本领/用贤图治,让他们学以致用。(或:不要钳制人才、束缚贤人的手脚/不 能依着统治者的好恶爱憎或个性来治理国家。)借用木匠和玉匠设喻(类 比)来劝谏齐宣王。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释义能力。这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 “胜”是能承担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要 解释准确。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姑”,姑且;“舍”,放弃。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 和基础。抓住孟子的话:“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 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意思是“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 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 可,有什么不同呢?”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与教玉人雕琢玉一样,这样做才会 学有所用,用必所学。希望治理国家要发挥人才的特长。第二问,孟子用工 匠加工木料、玉匠雕琢玉石作为比喻,强调统治者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不能 因统治者的武断而浪费人才。[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 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 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 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 吗?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 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 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1.(2019广西百色中考,1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 的一项是 (  )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       ,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 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       ,有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       ,风采犹然; 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 松,宛若羽化之仙,       ,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①汇流入海 ②知退一步 ③深潭微澜 ④江山依旧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答案    A 通读所有语句,明确在四个选项中最好判断的是第二个空。根 据“滴水穿石”可以判断此空选择①,由此排除B、C;再观察分析第四个 空,根据“海阔天空”一词的提示,可知此处填写“知退一步”,由此排 除D。故选A。2.(2019四川遂宁中考,20—2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 题。(14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 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 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 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 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 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 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 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    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 皓:莹 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被发行吟泽畔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2分) 答:                                                                                                                         · · · ·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 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 义”。(4分) 答:                                                                                                                                                                                                                                                      答案 (1)①苟且偷生 ②同“披”,披散 ③比 ④于是,就 (2)①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 了。②全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 醒。因此被放逐。 (3)通过鱼和熊掌的关系,类比生与义的关系,从而引出生与义不可兼得时, 舍生取义的论点。 (4)第一问:(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叛国,刘胡兰为保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谭 嗣同为变法慷慨就义。(举出一个事例即可)第二问:(示例)在文中,孟子所 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时封建时代,当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因 为他所宣扬的“义”是封建的“礼义”,如《礼记·檀弓下》中记载的那个 饥饿的人因不受没有礼义的施舍而饿死。这种“礼义”反映了封建的道德观,在当时,对于社会的稳定、人们行为规范的约束有积极的作用。在今 天,我们应当赋予“舍生取义”的“义”以新的含义。那就是为了国家和 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大夫不惜牺牲 自己的生命挽救“非典”病人;如孔繁森同志为了藏族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能力。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第①题“苟得”可以用扩词法,如 “苟”可以扩成“苟且”;“得”可以组成“得到”,结合语境进而理解成 “得到生命”。第②题“被”是通假字,首先指出所通的字,即“披”,然 后说出意思,即“披散”。第③题“于”是古今异义词,要结合句意推测出 词义“比”。第④题“遂”一般情况下译为“于是,就”,通过对句意的理 解翻译即可。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①重点词语“是”(这)、“勿”(不)、 “耳”(罢了)。②重点词语“举世”(全世界)、“浊”(浑浊)、“清”(清 白)、“醉”(沉醉)、“醒”(清醒)、“是以”(因此)。(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为例,引出生与 义的关系,运用类比的方法,表明在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从而提 出本文观点。 (4)本题考查补写事实论据及对主旨的把握能力。第一问:补充事实论据的 答题格式为“人物+事件”。注意所补事实论据要围绕“舍生取义”的 内涵来简洁凝练地加以概括。第二问: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可以结合课 文来谈,也联系现实,还可以只谈自己的理解,要注意体现正能量,言之有理 即可。 [参考译文] [乙]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 憔悴, 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 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 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 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为 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 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 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 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1.(2018山东淄博中考,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  ) A.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孟子有言:“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B.中国桥、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港;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超 算“发威”、“天眼”探空……,新变化新成就值得浓墨重彩地宣扬。 C.现在的孩子在听什么音乐?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还是《雪绒 花》《孤独的牧羊人》,以及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呢?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 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答案    B 句子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中国港”后分号应 改为逗号;“组网”没有特殊含义,不能加引号。2.(2016湖北荆州中考,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  ) 关公是“义”的化身。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 殊感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      ,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           ;看到了扶危济困的       ,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       。 A.仁义  侠义  情义  忠义 B.忠义  仁义  侠义  情义 C.情义  忠义  仁义  侠义 D.侠义  情义  忠义  仁义答案    B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先比较辨析四个 词语的不同含义,四个词语都含有“义”的意思,而“忠义”侧重于“有忠 心”,“仁义”侧重于“仁爱”,“侠义”侧重于“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情义”侧重于“人情、情谊,恩情”。然后结合语境,做出选择。3.(2017贵州黔东南中考,8—11)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7 分) 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 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 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 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 · · ·· · ·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 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 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 “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分) 译文: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分) 译文:                                                                                                                答案 (1)B (2)C (3)A (4)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 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的时候。②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 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解析 (1)“加”应解释为“益处”。(2)先理解句意,“没有礼貌地吆喝 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 肯接受”。然后凭语意断句即可。(3)《鱼我所欲也》阐述了孟子“勿失 其本心”的主张,即人要有羞恶之心。(4)注意落实关键词的解释。①恶: 厌恶。患:祸患,灾难。辟:同“避”,躲避。②乡:同“向”,从前。穷乏者: 穷困的人。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恩、感激。(2018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 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 ”,从“ ”从“ ”。“ ”即“祥”;“ ”, 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 “义”便是用其本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中“义”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 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 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 答: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 出一项倡议。 答:                                                                                                                                                                                                                                                      答案 (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合乎正义 (2)(示例1)坚持真理 忠君爱国 大公无私 (示例2)洁身自好 共赴国难 清正廉洁 (3)(示例1)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 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2)开展“‘义’义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 “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3)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 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 (示例4)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 在班内进行展示。解析 题(1),根据材料中甲骨文“义”的字形和“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 关”以及“乃令偃旗”等内容,可以得出其本义。题(2),从第①则材料屈 原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可以看出其爱国忠君的思想;从第②则材料文天祥在 被俘后不愿投降元朝而选择从容就义,可以看出其爱国、重视气节的思想; 从第③则材料孔子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表现了祁黄羊 的大公无私、公正廉明。题(3),要结合“端午节”和“心怀大‘义’”的 主题,并简要说明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倡议。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 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答:                                                                                                                         (2)[成语大搜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意丰富,其中的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 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 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答:                                                                                                                        答案 (1)(示例)韦编三绝、孟母断织。 (2)③⑦ 解析 (1)本题考查积累与运用文化常识的能力。调动平时积累直接作答 即可。 (2)本题考查对成语出处的掌握能力。“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第三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作家作品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 学家。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 不同名号,共有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十二策。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 而成。 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六国中的 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本 文题目“唐雎不辱使命”点出了事情的结果。 中心意旨 本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 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 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色厉内荏的本质。结构思路表达技巧 1.语言描写,富有个性。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对话双方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 个性,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本文写秦王,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 的安陵,他的言辞就气势汹汹、十分骄横,而当他被唐雎的英气所逼,不得 不道歉时,“先生坐!何至于此!”又显示出其色厉内荏的特点。唐雎,整个 过程言辞不卑不亢,却针锋相对、掷地有声,显示出杰出外交家的言辞技 巧。2.对比衬托,形象鲜明。 作者为突出唐雎的形象,处处以骄横的秦王对比反衬唐雎。在两个回合的 交锋中,从人物的身份上:秦王是大国之君;唐雎是小国之臣。从说话的语 气上:秦王是骄横跋扈;唐雎是沉稳自如。从说话的情态上:秦王是怒形于 色;唐雎是不动声色。从发怒的表现上:秦王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唐雎是“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通过对比,两个 人物的性格,特别是唐雎为维护国家尊严,忠于使命,不畏强暴,一身正气,敢 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形象呼之欲出。最终秦王“色挠”而“长跪”,更从侧 面突出了唐雎的胆略和英气逼人。骄横的秦王尚且如此,唐雎不畏强暴的 英雄形象便被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重点难点 1.唐雎不辱使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舌战的语言技巧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属 欺骗,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 意。对此,唐雎先用屈从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 王倚强凌弱的气势,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 “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不会折服。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慑敌的威力。唐雎以“挺剑 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为,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真实性和尖锐 性,迫使秦王屈服。2.本文为什么详写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略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 的结果,甚至对如何到达秦国、怎样见秦王、怎样回国的内容也一概不写?   本文写的是安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重点和中心是写唐雎 同秦王展开的一场面对面的较量,从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中心意思, 因此对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进行了详写。而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 争的结果,虽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性格,但作用不大,故略写。 至于他如何到达秦国、怎样回国等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故略去不写。 古今对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易①安陵,安陵君其②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 来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加惠③,以大易小,甚善; 施予恩惠,用大面积的土地来换取小面积的土地,真是太好了; 虽然④,受地于先王,愿 虽然如此,(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来这块土地,希望 终守之,弗敢⑤易!”秦王不说。安陵君 能自始至终守住它,不敢交换。”秦王(听了)不高兴。安陵君 因⑥使唐雎使⑦于秦。 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注释]    ①易:交换。②其:表示祈使语气。③加惠:施予恩惠。④虽 然:虽 然如此。⑤弗敢:不敢。⑥因:于是。⑦使:出使。 [评析] 这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 十里的附属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 秦国,意在修好。这是故事的开端。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 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和魏国,而安陵君仅凭方圆五十里的国土幸存下来, 以君为长者①,故不错意②也。 (这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人,所以不在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③于君,而君逆④寡人者,轻 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安陵君却违背我,是寡人与⑤?”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 轻视我吗?”唐雎回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⑥千里 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就要守住它,即使用方圆一千里 不敢易也,岂直⑦五百里哉?” 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方圆五百里呢?” [注释]    ①长者:忠厚有德行的人。②错意:在意。错,同“措”。③ 广:增 广、扩充。④逆:违背。⑤与:疑问语气助词。⑥虽:即使。⑦直:只,仅仅。 [评析]    唐雎一到秦国,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企图迫使唐 雎屈 从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自己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 “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导致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秦王怫然①怒,谓唐雎曰:“公②亦尝闻天子之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说过天子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 发怒的情景吧?”唐雎回答道:“我不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 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 发怒,横尸在地百万人,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 衣③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④ 过平民发怒的情景吧?”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 徒跣⑤,以头抢⑥地尔。”唐雎曰:“此庸夫⑦之 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 怒也,非士⑧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⑨鹰击于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 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 未发,休祲⑩降 于天,与臣而 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 将四矣。若士必怒, 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真的发了怒,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那么眼前)将会横尸在地两个人,流血只在五步之内,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却能)使天下的人都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候。” 挺剑 而起。 (说完,他就)拔出长剑站了起来。 [注释]    ①怫然:愤怒的样子。②公:对人的敬称。③布衣:平民。古 代没有 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④免冠:摘下帽子。⑤徒跣:光着脚。 ⑥抢:碰,撞。⑦庸夫:平庸无能的人。⑧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⑨ 仓:同“苍”。⑩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降:降示。 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挺剑:拔 剑。 [评析] 秦王被揭穿了骗局,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引出专 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立即付诸行动。这是 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的高潮。 秦王色挠①,长跪②而谢③之曰:“先生坐!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④矣:夫韩、魏灭亡,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都)灭亡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⑤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注释]    ①挠:屈服。②长跪:直身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 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③谢:道歉。④谕:明白, 懂得。⑤徒:只,仅仅。 [评析] 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 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这件事 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唐雎(jū)    韩傀(guī)     岂直五百里哉(qǐ) B.彗星(huì)     怫然(fó)    休祲降于天(jìn) C.庆忌(jì)     免冠(guān)   天下缟素(gǎo) D.徒跣(xiǎn)   专诸(zhū)  以君为长者(zhǎng) 答案    B    怫fú。 · · ·· · · · ·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不错意也(在意) B.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答案    C “缟素”在这里应为“穿白色丧服”之意。 · · · · ·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答案 (1)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2)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 就降示征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逐一落实关键词,如(1)中的 “因”(于是,就)、“使”(出使),(2)中的“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 凶兆)。4.填空。 (1)《战国策》是       (朝代)       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共       篇。 (2)唐雎是       国的使臣,他是一位       的谋士,他出色地完成了 出使秦国的任务。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聂政之刺韩傀也,         ;要离之 刺庆忌也,          。 答案 (1)西汉 刘向 33 (2)安陵 有胆有识 (3)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解析 注意“彗星”“仓鹰”的正确写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辱使命(rǔ)    秦王怫然怒(fú) B.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地(qiǎng) C.休祲降于天(jìn)      天下缟素(gǎo) D.秦王色挠(náo)         寡人谕矣(yù) 答案    B 抢qiāng。 · · · · · · ·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安陵君其许寡人(    ) (2)大王加惠(    ) (3)而君逆寡人者(    ) (4)今日是也(    ) (5)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6)秦王色挠(    ) 答案 (1)表示祈使语气 (2)施予恩惠 (3)违背 (4)这样 (5)曾经 (6) 屈服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根据积累直接作 答;二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如“是”,根据句意“今天就是这样”可推知 应解释为“这样”。 · · · · · · ·3.(独家原创试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答案 (1)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是 轻视我吗? (2)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 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注意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1)中 的“广”(增广、扩充)、“而”(但是,可是)、“逆”(违背)、“轻”(轻 视)。又如(2)中的“若”(如果)、“伏尸”(横尸在地)、“缟素”(穿白色 丧服)。还要注意(1)句为反问句,标点符号为问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聂政之刺韩傀也/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徒以有先生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答案    A A.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因为/介 词,用。C.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D.介词,到/介词,从。 · · · · · · ·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答案    D 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寡人”是臣民对古代帝王的敬称。 B.《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C.“岂直五百里哉?”一句中的“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呢”“吗”。 D.《战国策》是宋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 次。 答案    C A.“寡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B.应是“三个有志之 士”。D.“宋代刘向”不正确,应为“西汉刘向”。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项是 (  ) ①秦王不说。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 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D ②“怫然怒”直接描写了秦王的“蛮横”;③“秦王使人谓安 陵君”中的“谓”字,使其蛮横态度毕现;④“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 里”中,秦王以“天子”自居,威吓唐雎,足见他的蛮横。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 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 陵国的利益。 答案    D “唐雎起初有些惊慌”错误,唐雎自始至终镇定从容。2.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恃强凌弱?请简 要分析。 答:                                                                                                                                                                                                                                                答案 ①从秦王“使人谓”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②从“寡人欲以 ……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③从“秦王不 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解析 紧扣语段内容,思考秦王的言行,分析秦王的用心。(2019四川三模大联考,5—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 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 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 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 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B.长跪而谢之  谢:感谢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D.寡人谕矣      谕:明白,懂得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B.布衣之士  孤之有孔明 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固以怪之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学而不思则罔 · · · · · · · · · · ·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A.现在我凭借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叛逆了我的意愿,是 轻视我吗? B.现在我有十倍的土地,安陵君有广阔的领土,但是他违背了我的意愿,是 轻视我吗? C.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了我的意愿,是轻 视我吗? D.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了我的意愿,是亲 近我吗?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和秦王展开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 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B.文章人物刻画鲜明突出,不仅刻画了一个有胆有识的唐雎形象,也刻画了 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秦王形象。 C.文章详略得当,裁剪得法,文章详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怎样到秦国,如 何拜见秦王,一概略去不写,直接略写会见时的对话。 D.文章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对话,用人物的对白(在这里也称对话)交代事 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突出,层次清晰。1.答案   B 此处“谢”的意思是“道歉”,不是“感谢”。 2.答案    D    A.助词,加重语气/代词,他的。B.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C.凭借/已经。D.都是连词,表转折。 3.答案    C  注意“以”(用)、“广”(增广、扩充)、“逆”(违背)、“轻”(轻视)的意 思,据此可确定选C。4.答案     C  应为“略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怎样到秦国,如何拜见秦王,一概略去不写, 直接详写会见时的对话”。1.(2019重庆四校第一次月考,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九年级一班王映雪因病请假一个月,她担任的学习委员一职空缺,班级要 临时推选一名同学接替她的工作,赵明向班主任毛遂自荐:“我愿意屈就学 习委员一职。” B.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 实做事。 C.已经毕业十年的一群同学回到母校,见到了当年的恩师,同学们握着久别 重逢的老师的手说:“久仰了,您身体还好吧?” D.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 再走,多谢您的合作。”答案    D A.“屈就”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担任职务,此处可改为“担 任”。B.“令尊”是敬辞,称别人的父亲,此处应为“家父”。C.“久仰” 是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此处应为“久违”。2.(2018四川资阳雁江适应性检测,24—26)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 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秦王不说(    )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译文:                                                                                                                   (3)(★★☆)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      ,而唐雎语气             。(2分) · ·答案 (1)①高兴,愉快 ②派遣 (2)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土地就要守住它。 (3)委婉 坚定 解析 题(1),要结合句意推测词义。题(2),要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受” “于”“先王”等。还要注意该句是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题(3), 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尤其是句意及每个人的话体会语气。1.(2019广东深圳中考,5,★☆☆)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满街的深圳市花簕杜鹃,以灿烂的笑容送你出行,迎你回家。”这句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司马迁根据战 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C.《壶口瀑布》《安塞腰鼓》《苏州园林》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偏正 短语。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律 诗的颈联。 答案    B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而成的。2.(2019湖南永州中考,5,★★☆)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 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 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答案    C 第③句为总写句,总写我国古代建筑的格局特点,然后再分别说 明“堂”即②①句和“室”即第⑤句,最后再强调“左尊右卑”的确定时 间,即第④句。3.(2019山东聊城中考,5—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 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 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 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 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以头抢地尔(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2)(★★☆)翻译句子。(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3)(★★★)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答案 (1)①碰、撞 ②道歉 (2)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啊。 (3)表明决心,威慑秦王。 ·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能力。两个词语均为课文下注释中的 重要词语,难度不大,注意“谢”为古今异义词,这里是“道歉”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此 句为判断句式。其次,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如第一个“以”指“凭 借”,“者”指“……的原因”,第二个“以”指“因为”。最后,逐字逐 词翻译,语言要连贯。 (3)本题考查文意理解能力。秦王以“天子之怒”来威胁、恫吓唐雎,暗示 安陵君如果不同意,自己就会发怒。而唐雎毫不示弱,先后列举专诸、聂 政、要离三个布衣之士发怒时上天降下的不同征兆,暗示自己要效仿三人, 刺杀秦王,表明他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1.(2019浙江湖州中考,3)填空。(2分) [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   “或”是“國”的本字。——《字源解说》 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口,郭也。一,地也。——《说文解字》  (1)(★★☆)根据以上提示,甲骨文     =  + ,“戈”与“口”两者结合表示的 意思是           。(1分)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字的义项有:①国家;②周代诸 侯国及汉以后王或侯的封地;③国都,京城。《穿井得一人》中“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的“国”的意思是        。(填序号)(1分)答案 (1)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 (2)③ 解析 题(1)考查结合造字法解读字义的能力。先读懂题目要求,然后分析 上面关于“或”的本字、造字法、各个部分的意思。接着回到题目,分析 “戈”与“口”组合的意思,明确“戈”代表武器,引申指武力;“口”,郭 也,指城郭。而“或”是“国”的本字,是“邦也”,由此确定“戈”与 “口”的结合意为: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题(2)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能 力。分析“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一句,明确句意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由此推知“国”为“国 都”,故选③。2.(2019四川成都中考A卷,5—8)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1)—(4)题。(每小 题3分,共12分)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 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 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 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  精: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D.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 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 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 “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 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 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 “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 明。答案 (1)A (2)B (3)B (4)C 解析 (1)“元方入门不顾”的意思是“陈元方走入大门不回头”,据此可 确定“顾”在此处应理解为“回头看”。 (2)A.代词,代指元方/结构助词,的。B.用。C.表转折,但是/表并列,不译。D . 况且/将近。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关键词的正确解释:“虽”结合 文意,应是“即使”;“易”是多义词,在句中应是“交换”;“直”,只是。 (4)C项中的“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有误,乙文中“神 闲气定”的是卖油翁,“骄傲自信”的是康肃。(2019贵州安顺中考)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 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 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 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 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 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 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 “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 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 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 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 “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 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 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 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答: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 传语。(20字以内) 答: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 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答:                                                                                                                                                                                                                                                 4.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 目中的英雄形象。 答:                                                                                                                                                                                                                                                1.答案 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 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探究问题的能力,要对前三则材料中的核心信息 加以概括。根据关键词语和句子“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 阳刚之气”“厉害了,我的国!”“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等可 以得出结论。 2.答案 (示例1)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示例2) 军事影片扬我国威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标语的能力。首先抓住活动主题“军事题材影片展 播”,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主要采用对仗的手法拟写标语,同时要考虑标 语的简洁性和感召力,另外,也不能超过题干中要求的字数。3.答案 (示例)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 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 明媚的笑脸。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本题要联系内 容和生活实际,表达对“时代楷模”杜富国的赞美,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 表达自己对心目中的英雄的崇敬之情;内容正确,语句流畅、简洁即可。4.答案 (示例)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 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的岳飞。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 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题目要求谈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首先要确 定一个英雄人物,可以是古代的英雄也可以是近代、现代的英雄,如报国英 雄岳飞、文天祥、苏武、秋瑾、林觉民等,以及为祖国强盛做出杰出贡献 的人,如钱学森、李四光等。然后联系英雄人物最突出的事迹,谈出自己的 看法。注意条理清楚,言之有理。(2019山东东营中考)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 “‘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和”金文写作 , 是 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 谐调;“ ”即说话、言论。“ ”“ ”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 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             。“盖均无贫,和无 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               。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 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义赏》)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 乾》) 答:                                                                                                                      “和”远流长 (3)3月22日“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 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答:                                                                                                                                                                                                                                                答案 (1)言论相互响应、谐调(或声音相应) 和睦 (意思对即可) (2)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 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 天人合一 (3)(示例1)举办人类“和谐发展,共筑幸福”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交流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示例2)开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志愿者宣传活动,向社会传 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 (示例3)举办“拯救濒危生物”图文展览,让人们更多了解濒危生物相继灭 绝的可怕现实。 (示例4)开展“扫黑除恶”手抄报展览活动,宣传国家扫黑除恶的法律法规 以及取得的成果。(示例5)开展“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美校园”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做好自 尊自律、防微杜渐工作。 (示例6)开展向“结对”学校贫困生爱心捐助活动,与他们共铸美好理想。解析 (1)本题考查字义解释。根据材料中金文“和”的字形和“乐音美 妙谐调”等内容,可以得出其本义;根据语句“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 穷;境内和睦,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的意思,可推知 “和”的引申义是“和睦”。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第一个材料是告诉我们要和谐相处而不能完 全相同,即“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第二个材料告诉我们要与大自然 和谐相处,不要过度攫取,即“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第三个 材料告诉我们人要和天地、日月、四时相互协调,即“天人合一”。 (3)本题考查活动倡议。要结合“‘和’美中国”的主题,列出贴近自身实 际的活动,并简要说明。第三单元 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作家作品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 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东阳”,地名,今属浙江。“马生”,姓马的后辈,指马君则,是宋濂的同 乡。“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作品主 旨、创作经过等。唐初,亲友离别,赠言规勉,又产生赠序,赠序有临别赠言 的性质,内容多赞许或勉励。此文就是一篇赠序,标题的意思是“写给东阳 县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中心意旨 本文通过作者自述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并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 优越进行对比,说明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勤奋、专心, 赞扬了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了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结构思路表达技巧 1.现身说法,情谊恳切。   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没有避讳自己穷苦的求学史,也没有居高临下 教训人,完全是以一种平等的、热情诚挚的态度,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 观点,达到劝说的目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读来更加亲切平易,字里行间 包含着殷切期望和真诚的鼓励。2.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 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描写趋百里之外向乡之先达求教的 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 把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逼真;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 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又如,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 节描写的方法,写了他们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挂的玉环、腰间的佩刀和 容臭。这种华贵的打扮,使同舍诸生“烨然若神人”,这样就更衬托出作者 “缊袍敝衣”的朴素。 叙述和描写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同那些披绮 绣、食鲜肥的同舍生对比之后,点出了自己甘于衣食简陋的原因:“以中有 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指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 重点难点 作者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作者的求学 精神,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 作者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与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 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不慕富贵的精 神以及对后学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还有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的 品质,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古今对译 余①幼时即嗜②(shì)学。家贫,无从③致④书以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学习。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得到书来观,每⑤假借⑥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⑦日 读,只好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亲自手抄,计算着日子按时 以还⑧。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归还。(即使)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 屈⑨伸,弗之怠⑩。录毕,走 送之,不 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抄录完毕,就跑着把书送还人家,不 敢稍逾约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日期。因此,人家大都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 得遍观 群书。既加冠 (guān),益慕 圣贤 之道。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成年以后,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 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 ,尝 趋 但又苦于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先生来请教,曾跑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 到百里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 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书房,但老先生不曾把言辞和 色 。余立侍 (shì)左右,援疑 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着陪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 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chìduō), 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受到先生训斥, 色 愈 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 我的态度便更加谦恭,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 俟 (sì)其欣悦 ,则 又请焉。故 余虽 愚 ,卒 获 等先生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有所闻。 得了学识。 [注释] ①余:第一人称代词,我。②嗜:特别喜欢。③无从:没有办法,没有 门路。④致:得到。⑤每:常常。⑥假借:借。⑦计:计算。⑧还:归还。⑨ 屈:弯曲。⑩弗之怠:“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弗,不。 走: 跑。 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以是:因此。 观:阅读。 既加冠:加冠之 后,指已成年。 益慕:更加仰慕。 圣贤: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 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游:交游,特指请教。 尝:曾经。 先达:有 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叩问: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稍降辞 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侍:在尊长旁边 陪着。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倾耳以请:侧着耳朵来请教。 叱咄:训斥,呵责。 色:脸色,引申为“态度”。  愈:更加。 恭:谦恭。 至:周到。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 思。 俟:等待。 欣悦:高兴。 则:就。 故:所以。 虽:虽然。 愚: 愚笨。 卒:终于。 [句式]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句,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弗之 怠:“弗怠之”,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评析] 作者叙述幼时求学之苦、用心之专,以及成年后从师之艰,表现了 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与求知的决心。 当 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屣①行深山巨谷中。 在我去拜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赶路, 穷冬②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③而不 严冬季节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至舍④,四支⑤僵劲⑥不能动,媵人⑦持汤⑧沃灌⑨, 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仆役端来热水浇洗后, 以衾⑩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 用被子将我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店,主人 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同舍的学生 皆被 绮绣,戴朱缨 宝饰之帽,腰  都穿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在腰间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 挂着白玉的佩环,左边佩戴腰刀,右边垂挂香袋,光亮照人宛若神仙一般; 余则缊袍 敝衣 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置身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 , 总之我当初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吧。如今我虽已年老, 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 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 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做了官,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 缀 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 追随在公卿的后面,每天在皇帝身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下人也错误 其氏名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注释]    ①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②穷冬:深 冬、隆 冬。穿,极。③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④舍(shè):这里指客舍。⑤支:同“肢”。⑥僵劲(jìng):僵硬。劲,坚硬。⑦媵(yìng)人:侍 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⑧汤:热水。⑨沃灌:浇洗。⑩衾(qīn):被子。  和:暖。 逆旅:旅店。 再:两次。 被(pī):同“披”。 缨:系帽的 带子。 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容臭(xiù):香袋。 烨然:光彩照人 的样子。 缊(yùn)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古时贫困者所穿。缊,乱麻。  敝衣:破旧的衣服。敝,破。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耄(mào) 老:年老。 预:参与。 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宠光:恩宠光耀。  缀:跟随。 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这是自谦的说法。 [评析] 叙述从师时旅途之苦、生活之艰,得出要勤奋求学的结论。 今诸生学于太学①,县官②日有廪稍③之供,父母 现在的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朝廷天天有米粮供给,父母岁有裘葛④之遗⑤,无冻馁⑥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 每年给予冬衣和夏衣,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了;坐在宽敞的厅堂中 诵诗书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⑧为之师, 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辛劳了;还有司业、博士作为他们的老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没有询问而得不到解答、探求学问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 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⑨ 凡是应该有的书全都集中在这儿,不必像我用手抄录,向别人 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借来后才能学习。他们要是还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没有养成的,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 他人之 不是天资低下,而是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哉? 过失呢? [注释]    ①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 不设 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②县官:这里指朝廷。③廪(lǐn)稍:公家按时供 给的粮食。④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⑤遗(wèi):给予,赠送。⑥ 冻馁(něi):受冻挨饿。馁,饥饿。⑦诗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⑧司业、博 士:都是古代学官名。⑨假诸人:“假之于人”,向别人借。⑩耳:罢了。  岂:难道。 [评析] 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 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①甚称 东阳来的学生马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人特别称赞其贤。余朝京师②,生以乡人③子谒④余,撰 他的贤能。我进京朝见皇帝,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并写了 长书以为贽⑤,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 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言辞十分流畅通达。和他探讨学问,语气平 和 而色夷⑥。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 而且神色和悦。还自己说他小时候对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真是个 善学者矣。其将归见⑦其 亲也,余故道 好学的青年啊!现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了,我因此讲了 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 求学的艰难来勉励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余之志也;诋⑧ 我夸际遇之盛而骄 则是我的想法;如 果诋毁我夸耀自己境遇好而在同乡 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前骄傲的人,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    ①流辈:同辈。②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③乡 人:同 乡的人。④谒:拜见。⑤贽(zhì):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⑥夷:平 易。⑦归见:回家探望。⑧诋:诋毁,毁谤。 [评析] 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 者”。1.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砚冰(yàn)         耄老(mào)          嗜学(shì)      俟其欣悦(sì) B.硕师(shuò)     裘葛(qiú)        逾约(yú)  既加冠(guān) C.皲裂(jūn)    叱咄(duō)    冻馁(něi)  负箧曳屣(qiè xǐ) D.媵人(yǐng)  容臭(chòu)  为贽(zhì)  以衾拥覆(qīn) 答案    D    媵yìng,臭xiù。 · · · · · · · · · · · · · · ·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 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C.持汤沃灌(热水)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答案    A 叩:询问。 · ·· · · · · · · ·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 答案    B 该句中的“支”同“肢”,“肢体”的意思。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敢稍逾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让我吃两顿饭)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D.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谦 和,脸色平易) 答案    C “既”应解释为“已经”。全句的翻译应为“已经到了成年, 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jiā)曳屣(lǚ)行深山巨谷中。 D.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è)余,撰长书以为贽(zhì)。 答案    B A.冠guān。C.箧qiè,屣xǐ。D.谒yè。 · · ·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B.弗之怠(不)                     走送之(行走) C.援疑质理(引、提出)     缀公卿之后(跟随) D.俟其欣悦(等待)             或遇其叱咄(有时) 答案    B “走”的意思为跑。 · ··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文: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                                                                                                                     (3)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译文:                                                                                                                    答案 (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钝,(但是)最终 有所收获。(3)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 手抄录,向别人借然后才能看到。 解析 注意句式的特点,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翻译要准确,如(1)中的两个 “以”,(2)中的“卒”(最终),(3)中的“诸”(之于)。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 (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是:         ,              。 答案 (1)余幼时即嗜学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1)由题干提示“小时候”“勤奋”可自然想到课文首句。(2)“略 无慕艳意”之后的两句话就是原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衾拥覆          以刀劈狼首 B.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 C.俟其欣悦                  亲旧知其如此 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    B A.“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B.第一个“之”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C.“其”都是代 词,“他”的意思。D.“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的意思。 · · · · · · ·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A.无从致书以观   B.以衾拥覆 C.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答案    A A.与例句中“以”一样,都解释为“来”。B.用。C.把。D.因 为。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答案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下列每句话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  )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答案    D 可采用排除法,④句写的是作者向人求学后的结果,而非生活的 艰苦,这样直接将A、B、C三项排除掉。5.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外貌描写,分别 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 神礼物是什么? 答:                                                                                                                         答案 对比(或“反衬”)。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知识才是人生 的至味。 解析 作者着力描写富家子弟衣饰的华美,目的是反衬自己粗劣的服饰,用 自己俭朴的生活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下面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愈至(周到)     持汤沃灌(菜汤) B.预君子之列(预备)      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C.缊袍敝衣(短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D.俟其欣悦(等待)              腰(在腰间佩戴)白玉之环 答案    D A.汤:热水。B.预:参与。C.缊:乱麻。 · · · · ·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当余之从师也   B.岂他人之过哉 C.戴朱缨宝饰之帽  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答案    A B、C、D三项中“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A项中 “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 A.不敢稍逾约     B.主人日再食 C.录毕,走送之    D.媵人持汤沃灌 答案    A    A.古今义都为“超过”。B.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 次”。C.古义为“跑”,今义为“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D.古义 为“热水”,今义为“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 ··4.以下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手自笔录          B.渔人甚异之 C.先达德隆望尊  D.主人日再食 答案    C A.名词做状语,用笔。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D.名词做状语,每天。 · ·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时仍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 “勤”。 B.遇师叱咄,表情更恭敬,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 “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 “艰”。 D.处于身着华丽服饰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 求学之“精”。 答案    D 处于身着华丽服饰的同学之间,毫无羡慕之意,足见“我”求学 之“乐”。6.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答:                                                                                                                                                                                                                                                                                                                                                                                 答案 (示例)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求学必须不断克服困难。 解析 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谈,只要能扣住文章即可。1.(2019江苏南京中考押题密卷,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 《易》《春秋》等书。 B.《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 五行概念。 C.《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 “五十岁”。 D.《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 男子已成年。 答案    C “耳顺”之年指六十岁,不是五十岁。五十知天命。2.(2019北京人大附中4月月考,11—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9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 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与“以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静以修身    B.不以千里称也 C.不以臣卑鄙      D.自康乐以来 · · ·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益慕圣贤之道     受益匪浅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C.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从致书以观 D.主人日再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3)(★★☆)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 确的一项是(2分)(  )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理解: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教,而且请教时非常 恭敬。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 · · · ·· ·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 “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 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 难重重。(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 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1)C (2)B (3)B (4)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不要求衣食住行方面的舒适,要勤勉做事、谨慎讲 话,到有道的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大意对即可)[甲]文中 宋濂不与同宿舍学生攀比衣着饮食,而在读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治学 角度)。[乙]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淡泊明志,不放纵怠慢、不轻率浮躁,而要 励精图治、修养自己的品格(修身)。他们都是孔子所谓不追求外在物质, 注重以实际行动提升自己能力或品格的君子。解析 (1)“以中有足乐者”中“以”是介词,因为。C项中“以”的意思 和例句相同。A.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用。D.助词,和“自”连 用,表示时间。 (2)A.更加/益处。B.都解释为“担心、担忧”。C.达到/得到。D.音sì,供 养,给……吃/音shí,吃。故选B。 (3)A.有误,正确翻译是:我站立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 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C.有误,正确翻译是:当我寻师时,背着 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深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4)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紧扣“治学”或“修身”, 联系[甲][乙]两文中人物的具体主张或做法作答即可。(2019安徽宿州泗县第一次质检,16—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 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 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 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 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 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 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 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 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 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 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走送之(   )    (2)礼愈至(   ) (3)腰白玉之环(   )  (4)以中有足乐者(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文:                                                                                                                     · ·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 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 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 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4.(★★☆)从求学经历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濂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分) 答:                                                                                                                                                                                                                                                                                                                                                                                 5.(★★★)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 认为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什么观点?(2分) 答:                                                                                                                                                                                                                                                                                                                                                                                1.答案 ①跑 ②周到 ③在腰间佩戴 ④因为 解析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语,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 的“腰”是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走”是古今异义词,“跑” 的意思。 2.答案 (1)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不是天赋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解析 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 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 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尝”(曾经)、“趋”(快 步走)、“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问”(请教)几个词是赋分 点;(2)句中的“卑”(低下)、“若”(如)、“余”(我)、“专”(专一)几个 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3.答案    D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并不能突出表 现作者学习的勤奋刻苦。 4.答案  (示例)(1)贫不失志,刻苦勤奋;(2)好知向学,博览群书;(3)虚心求教, 质疑探究。解析 从作者小时候抄书一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贫不失志、刻苦勤奋的 人;从“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知向学、博览 群书的人;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虚心求 教、援疑质理的人。据此概括作答。解析 从文章叙写的内容来看,宋濂之所以成为大学士,主要是因为他“有 远大的志向”“有刻苦勤奋的品质”“有虚心求教、援疑质理的精神” 等。从这些角度可以确立观点。 5.答案 (示例1)读书(知识)改变命运。(示例2)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 才的重要条件。(意近即可)答案 隶书 1.(2018山西中考,1,★☆☆)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 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 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 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字体         解析 根据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特 点可知这幅书法作品是隶书。书写时要规范、整齐,不要写在方格外。 · · · ··2.(2019湖南娄底中考改编,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 写等类型,《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是一篇通讯。 B.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 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 公淳厚朴实的品质、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真实记叙了莎莉 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 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 · ··3.(2019四川凉山中考,6—8)文言文阅读。(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 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 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 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 (2)(★★☆)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苦等 重重困难。 ·· · ·· ·· · · · ·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 习,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 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                                                                                                                     答案 (1)A (2)C (3)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 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解析  (1)A.是:这样。B.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 愚公。C.足:脚/足够/值得。D.以:介词,因为/认为/连词,用来。故选A。 (2)文章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 学精神。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并没有表现出他的机 智。故C不正确。 (3)要紧扣关键词语,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 畅。该句把握住关键词语:“寓”,寄住;“逆旅”,旅舍;“再食”,两顿伙 食。并注意添加主语“我”。1.(2019浙江衢州中考,13,★★★)下面这则短文的顺序已被打乱,请按正确 句序排列。(2分) ①王亦学之。 ②有人向张华说此事。 ③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④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 ⑤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一共五句话,因为是文言文,首先要弄清楚 这几句话的意思,然后就好排列了。这几句话的大意是:①王朗也效仿他这 样做。②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③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学的是些皮 毛,越学与华歆的差距就越大。”④华歆在蜡日这天曾召集子侄们设宴饮 酒。⑤王朗常常在见识气度方面推崇华歆。我们会发现,第⑤句总领全段, 意为王朗很推崇华歆,这就引出了下文他对华歆的模仿,所以后面是④①, 故事内容到此结束,接下来是借张华之口对此事进行了评价,所以后面紧接 着是②③。 答案 ⑤④①②③2.(2019贵州黔东南中考,11—14)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14分)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雍也》)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 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 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一箪食               ·②人不堪其忧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右备容臭                (2)(★★☆)翻译句子。(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                                                                                                                     (3)(★★☆)[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答:                                                                                                                                                                                                                                                                                                                                                                                 (4)(★★★)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 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4分) 答:                                                                                                                         · · ·答案 (1)①盛饭食的竹器 ②忍受 ③同“披”,穿着 ④指香气 (2)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3)对比中更能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甲文对比中突出了颜回 甘于平淡的高洁;乙文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辛,学习意志的坚定。 (4)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受世俗利益的干 扰和诱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要牢固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 力拼搏,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不能被眼前的欲望阻碍,要持之以恒地做 好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能力。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以及通假字的分析和理解。第①题中的“箪”是盛饭的容器,多用 竹制成。本题直接作答即可。第②题中的“堪”有“可以,能够”“经得 起,忍受”等意思,本题则要联系具体的语境以及上下文进行解答。第③题 中的“被”为通假字,解题时先写出所通的字,然后联系上下文释义。第④ 题中的“臭”音xiù,意思是“气味”,联系语境以及上下文进行解答即 可。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翻译出重点 词语的含义。如“寓”,住在;“日”,每天;“之”,的。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问对比的作用,对比写法在这 两段文字中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甲文“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把他人与颜回进行对比,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人格;乙文“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突出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苦,但 自己仍不羡慕舍友,因为“以中有足乐者”。综上可得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本题有两问,分开答,避免混 乱。其次,第一问中“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根据文本中的句子作答,通过颜 回和宋濂两人都能忍受他人不能忍受的,来表现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都不 受外界所干扰。第二问其实是问你的想法与收获,应先明确:一定要围绕两 文的中心来答。按照这个思路来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作者“缊袍敝衣”,处在“皆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联系生活,谈谈你 的看法。 答:                                                                                                                                                                                                                                                                                                                                                                                答案 (示例1)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要树立目 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充实而快乐。为实现这个目标,所有的 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2)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 (示例3)他以学习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专心 好学,实在是难能可贵。 解析 开放题,只要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如果 能从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吃穿这一角度说一说,效果会更好。(2019山东临沂中考)学校某班级同学为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起草了一份实 施方案。请你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1)—(4)小题。 ××中学×班2019年红色研学实施方案(节选) ①为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 班将组织以“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红色沂蒙人”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 动。 一、研学目的 ②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情 景体验、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学习红色沂蒙知识,进一步理解沂蒙精神的 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二、研学方式及内容 ③研学方式:校外集中研学与校内自主研学相结合。 ④研学内容:听一场沂蒙精神辅导报告,学唱一首沂蒙民歌,讲一个沂蒙红 嫂的故事,参观一座沂蒙精神展览场馆,考察一座红色故居,赏一部歌剧 《沂蒙山》,写一篇研学心得体会。 三、研学时间 ⑤校外集中研学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校内自主研学时间自主安排。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3)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研学后的心得体会,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 上补写一个句子。 本次研学,让我的学习通道全部打开了。我赏红色歌剧,如沐和煦春风,净 化了我的审美情趣;    ,    ,        ;我写红色心得,如经炉 火淬炼,坚定了我的红色信仰。巍巍沂蒙山,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我要不断地留下自己的红色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沂蒙人。 (4)在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你的同学A嘻嘻哈哈,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 律。假设让你去提醒A同学遵守纪律,你会说什么?(60字左右) 答:                                                                                                                                                                                                                                                                                                                                                                                答案 (1)⑤ 删掉“大约”“左右”中的一个。 (2)② 将诗句后面的句号移到后引号的前面。 (3)(示例1)我观红色场馆,如逢久旱甘霖,滋养了我的家园情怀 (示例2)我 听红嫂故事,如见长明航塔,校正了我人生的航向 (4)(示例)A同学,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 此,我们要尊重先烈。遵守参观纪律,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⑤句,“大约”“左右”意 思相同,属于语意重复,去掉其中的一个。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辨析与修改能力。陆游说的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完整且独立使用的一句话,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3)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首先要弄清原句子的结构,这个句子共有三 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如沐和煦春风”是比喻句,本体是“红色歌剧”,喻 体是“和煦春风”,语意前后构成因果关系。第三个分句的本体是“红色 心得”,所以在仿写时,围绕“红色”先写一个比喻句,再阐释所用喻体的 功能或效果。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劝说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同时 还要把握住“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这一关键点。另外,还要把让A 同学这样做的原因表达出来。语气要委婉得体。第三单元 词四首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作家作品 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 名政治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 遮》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 家,豪放派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 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石钟山 记》等。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主要作品有《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著有《稼轩长短句》。 4.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代 表作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 《满江红》这首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 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 渡日本留学。中心意旨 1.《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 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 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对一次出猎壮观场面的描写,借历史典 故抒发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期盼重新得到朝廷 重用的愿望。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军营中火 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 国无门的愤懑之情。4.《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 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苦闷 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尽显巾帼英雄的豪迈气概。 结构思路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矛盾苦闷 表达技巧 渔家傲·秋思 意境典型而独创。 就上阕来体会,我们一闭眼就仿佛真的看到了词中的这座孤城。那是人烟 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青烟,悲壮的号角和 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 下阕的意境同样动人。它主要由人的活动构成。简单来说,为国为家的白 发将军,面对浊酒而陷入沉思,战士们在寒夜中徘徊,泪痕说明他们内心的 苦闷。这样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入侵的特殊的历史阶 段,是具有典型性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 1.以景衬情,意境壮阔。 词作上阕描绘盛大壮观的出猎场面,“左牵黄,右擎苍”,勾画出一位善猎 的赳赳武夫形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九个字便写出了武士的风采 与浩大的声势,展现出一幅豪情万丈的出猎图,为下文期望为国杀敌、报效 国家做好铺垫。2.风格粗犷,词风豪放。 词作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 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雄阔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 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豪放风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构思奇特,虚实结合。 全词采用了虚实结合、以虚为主、正反相衬的表现手法。词中只有首尾 两句“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是实,中间几句全是梦中景象。词 中的军营、犒军、军乐、阅兵、战马、弓弦,都是在追忆中以虚拟之笔绘 成的多彩图画。作者以虚写的梦境来展现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以实写的 现实来表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之情,含蓄而又直率。2.巧用对比,突出主题。 词作前九句绘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酣畅淋漓,直至结句始转笔换意,戛然 而止。“可怜白发生”更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读来余味无穷, 让人扼腕。 满江红 运用典故,意蕴深厚。 作者在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借此表达自己的心情。如“为篱下黄花开 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句子,表明自 己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可谓别具匠心。又如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 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下阕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自抒情怀。他身负重任,防守危 城,天长日久,难免有故乡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 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这浓浓的乡愁。乡愁由何而来呢?“燕然 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又 谈何容易?“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说尽了词人矛盾、复杂的心情。 2.《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如何表现“老夫”的“狂”态的? 这首词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 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以“老 夫”自嘲,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缎做的帽子,身披貂皮 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显 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腾,腾空越野,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 姓也来了,来看他们所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 的行猎图啊!太守备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 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像孙权当年一样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 阔场面,表现出英雄气概。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 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 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和从未消 失的英雄本色。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壮”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结句 “可怜白发生”是否与“壮”的风格不一致? “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的豪放壮美:分食牛肉,演奏悲凉苍劲之 曲,秋季点兵的壮大场景。 “壮”在人物超凡的本领: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 弓,冲锋陷阵,勇猛雄健。 “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国家,为国立功,成就英名。“可怜白发生”, 不是一味地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 结句“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 回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壮志难酬。看似消沉,其实仍是壮语, 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4.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 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 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 “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加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5.《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①所抒发的感情,都与爱国紧密联系,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② 表现风格上,都表现了豪放、开阔和雄壮的意境。 (2)不同点:①《渔家傲·秋思》主要表达一种苍凉悲壮之情;②《江城子· 密 州出猎》侧重表达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③《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更多的是表达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古今对译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 边塞的秋天到了,它的景物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向衡阳飞雁去②无留意。四面边声③连角起, 去,没有留恋之意。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的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⑤。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城门紧闭。 [注释]    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②衡阳雁去:即 “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 回雁峰而止。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④千 嶂:层峦叠嶂。⑤闭:关闭。 [评析] 上阕描写边塞环境的凄凉。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喝一杯浊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 勒①归无计。羌管②悠悠霜满 平胡的功绩,归期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人不寐③,将军白发征夫泪。 地,征人难以入睡,将军战士头发花白,流下热泪。 [注释]    ①燕然未勒: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勒,刻石记功。东 汉大将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②羌管:羌 族的一种乐器。③寐:入睡。 [评析] 下阕抒发忧国思乡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①聊②发少年狂,左牵黄③,右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张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 擎④苍⑤,锦帽貂裘, 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千骑⑥卷⑦平冈⑧。为报⑨倾城⑩随 带领众多随从席卷小山冈。为了报答众多百姓 太守 ,亲射虎, 相随,我要亲自拉弓射虎,就像当年的孙权一样(英姿 看孙郎 。 勃发,意气豪放)。 [注释]    ①老夫:作者自称。②聊:姑且,暂且。③黄:黄犬。④擎:举 着。⑤ 苍:苍鹰。⑥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⑦卷:席 卷。⑧平冈:平坦的山冈。⑨报:报答。⑩倾城: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 州的最高长官。 孙郎: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据《三国志·吴书·吴主 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评析] 叙写作者出猎的情景和射猎的张狂。 酒酣①胸胆尚开张②。鬓微霜③, 酒意正浓时,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双鬓已生出白发, 又何妨!持节④云中⑤, 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 何日⑥遣冯唐⑦? 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够遣冯唐式的人物来 会⑧挽雕弓⑨如满月, 让我像魏尚一样再次受到重用呢?我终将把有彩绘的弓拉得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⑩。 面向西北,平定来扰的西夏军队。 [注释]    ①酒酣:酒意正浓。②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③ 微霜:稍白。④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⑤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 蒙古托克托东北。⑥何日:什么时候。⑦冯唐:人名,汉文帝时的一位郎 官。《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 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 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 ⑧会:终将。⑨雕弓:饰以彩绘的弓。⑩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 掠”(《晋书·天文志》),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评析] 抒写作者猎后的酣畅和报国的壮志,将自己满怀壮志、报效国家 的激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① 醉梦里挑亮油灯细看宝剑,梦中回到响着号角声的连营②。八百里③分麾下④炙⑤,五十弦⑥翻⑦塞外 众多军营。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响亮雄壮的军乐(鼓 声⑧,沙场⑨秋点兵。 舞士气),这是秋天时在战场上阅兵。 [注释]    ①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②连营: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③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 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④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⑤ 炙:烤熟的肉食。⑥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⑦翻:演奏。⑧塞外声: 悲壮粗犷的军乐。⑨沙场:战场。 马作的卢①飞快,弓如霹雳②弦惊。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了却③君王天下事④,赢得生前身后名⑤。可 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只可惜 怜⑥白发生! (我壮志未酬)白发已生了许多! [注释]    ①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载:刘备 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②霹雳:响雷,震 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③了却:了结,完成。④天下事:这里指 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⑤名:美名。⑥可怜:可惜。 [评析] 此词开篇至收尾,全写军营与沙场的战斗生活,上下贯通,一气呵 成。满江红 秋 瑾 小住①京华②,早又是中秋佳节。 我在京城暂时居住,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③。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④,八年风味⑤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徒⑥思浙⑦。苦将侬⑧强派 (如今一个人)徒然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 作蛾眉⑨,殊⑩未屑 ! 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很不屑啊![注释]    ①小住:暂时居住。②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③秋容如 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④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 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项羽夜闻四面汉 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 北京的事。⑤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 年。⑥徒:空,徒然。⑦思浙:思念浙江故乡。⑧侬:我。⑨蛾眉:女子细长而 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⑩殊:很,甚。 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 心做女子。 [评析] 回忆过往生活。 身不得,男儿列①,心却比,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男儿烈②。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③。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激动。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④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 当磨折。莽红尘⑤何处觅 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 知音?青衫湿⑥! 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    ①列:属类,范围。②烈:刚正,不轻易屈服。③因人常热:为 别人而 屡屡激动。热,激动。④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 地。⑤莽红尘:莽莽人世。⑥青衫湿: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 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评析] 思虑前途。走近“仁”文化 素养呈现 “仁”“义”不分家。“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以孔子和孟 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核心。“仁”即“仁爱”,它是孔子对社会政治、伦 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走近“仁”文化,便是对 传统思想文化的最佳传承与理解方式。(文化传承与理解) 素养解读    “仁”,由“人”和“二”两个字组成,两个人在一起,不分等 级,不分地位,不分你我,亲密无间,就是“仁”。孔子说,仁是“爱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仁者无敌”,即有仁爱 之心的人会无敌于天下。因为他们的爱心爱行,足以感天地、泣鬼神、服 人心。“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本单元所学课文,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 诠释了“仁”字的内涵,但了解这些还不够,因为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其“仁”文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 走近“仁”文化,了解真正的真善美,提升审美鉴赏力;走近“仁”文化,在 活动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走近“仁”文化,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从而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获得文化传承 与理解的动力与热情。 典例剖析     例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 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 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陛下)有 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答:                                                                                                                                                                                                                                                  “仁”行世间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 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答:                                                                                                                                                                                                                                                  解析 (1)“二”是平行的两横,意为“平等”,加上前面站着的“人”,能 看出这个字的本义是“人人平等”。“(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的 “仁”用的是引申义,意为“博爱”“慈善”等。 (2)①“孝”指孝顺,善事父母,“悌”指敬爱兄长。此句写出了对亲人的 爱。②从“曰:‘伤人乎?’不问马”可知孔子对他人的关爱。③“听萧 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郑燮对于百姓的关爱。④“仁术”是“仁 爱之道”的意思,与后面“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相联系,写出了对万物的 爱。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意思是“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 百姓而爱惜万物”,写出了对亲人、民众与万物的爱。 (3)所提倡议要与“‘仁’行世间”有关,符合中学生实际,具有可行性,有 积极意义。答案 (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a.爱亲人;b.爱他人;c.爱民众;d.爱万物。(或a.亲亲;b.仁民;c.爱 物。或a.血缘之爱;b.人际之爱;c.物我之爱。) (3)(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逸 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 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等)。[参考译文] ①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②家里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到家,赶忙问:“有没有伤到人?” 却不去问马匹的损失。   ③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怀疑是百姓啼饥号寒 的怨声。   ④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 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再看到它们死去。 ⑤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塞外(sài)   千嶂(zhàng)  麾下炙(huī) B.羌管(qiāng)   的卢(dí)         燕然未勒(yān) C.不寐(mèi)     弦惊(xuán)  锦帽貂裘(qiú) D.了却(liǎo)     擎苍(qíng)   俗子胸襟(jīn) 答案    C 弦xián。 · · · · · · · ··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千嶂里(     ) (2)老夫聊发少年狂(     ) (3)酒酣胸胆尚开张(     ) (4)八百里分麾下炙(     ) (5)五十弦翻塞外声(     ) (6)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 答案 (1)层峦叠嶂 (2)姑且,暂且 (3)还 (4)军旗下面,指部下  (5)演奏  (6)我解析 翻译要结合句意,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 · · · · · · ·3.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       ,      (朝代)著名      家、文学 家。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      ,      (朝代)著名文学家。苏词 境界开阔,气象雄伟,是      词派的代表。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代)词人           。他与      并称“苏辛”。 (4)《满江红》的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她号竞雄,别署            。 答案    (1)范仲淹 (宋)北宋 政治 (2)苏轼 (宋)北宋 豪放 (3)南宋  辛弃疾 苏轼 (4)秋瑾 鉴湖女侠 解析 文学常识可以分类识记,务求准确,答题时不要写错别字。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寐(   )     右擎苍(   ) 锦帽貂裘(   ) 鬓微霜(   )     麾下炙(   )  殊未屑(   ) 答案    mèi qíng qiú bìn huī xiè 解析 注意“擎”字读二声。另外注音时要注意字母书写及声调标注的 规范性。 ·· ·· · ·2.默写填空。 (1)四面边声连角起,       ,           。 (2)老夫聊发少年狂,       ,       ,         ,         。 (3)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               ,         。 (4)算平生肝胆,         。           ? 答案 (1)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 骑卷平冈 (3)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4)因人常 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解析 注意字的正确写法,如“嶂”“苍”“锦”“冈”“襟”等。避免 写成同音字或形近字。3.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  ) ①辛弃疾 ②范仲淹 ③温庭筠 ④柳宗元 ⑤苏轼 ⑥白居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③⑤ 答案    C 辛弃疾为南宋词人,范仲淹是北宋文学家,③④⑥同为唐代诗人, 苏轼是北宋词人、文学家。1.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俗子/胸襟谁/识我?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答案    B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A.俗子胸襟/谁/识我?C.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2.根据对诗词的理解填空。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           。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 是          ,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的坦 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 境相似的句子是    。 (4)秋瑾在《满江红》中写自己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的句子是             ?          !答案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 勒归无计 (2)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3)长烟落日孤城闭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默写能力。根据篇名和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句以及标 点符号确定所填词句。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句有“边地荒凉”“戍边难 归”“对家乡的眷念”“杀敌报国”“意境相似”“知音难觅”“泪湿 衣襟”等。3.请分别写出下列词句中词人借“酒”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      ) (2)《江城子》中“酒酣胸胆尚开张”。(      ) (3)《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      ) 答案 (1)思乡之情 (2)胸宽胆壮 (3)渴望从军杀敌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1.中国古代诗人常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拟 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答案    C C项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秋瑾,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 B.《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我们还学过他的《醉翁亭 记》。 C.《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他和哥哥苏洵、父亲苏辙同在唐宋 八大家之列。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他和 词中所提到的陈同甫同为抗战派。 答案    A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C.父亲苏洵、弟弟苏辙。D. 辛弃疾是南宋人。3.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词朗诵活动,你认为下面四种字体哪一种 最适合作宣传海报的标题用字?请先指出你所选的是哪一种书法字体,然 后简要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     我选       ,这是       字体。我选择它的理由是:                                                                                                                                                                                                                                                                              答案 (示例1)A 楷书 该字体形体方正,书写工整规范,与我国古典诗词 讲究形式整齐(对仗工整、结构精致)的特点相一致,且易于辨认,适于宣传 用字。 (示例2)B 草书 该字体笔画连带,流畅飘逸(灵动洒脱/如行云流水/更具 有艺术性),与诗词的浪漫情怀相得益彰。 (示例3)C 篆书(或“小篆”) 该字体笔画繁复(采用繁体字书写),古朴雅 致,能体现古典诗词的厚重典雅和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示例4)D 隶书 该字体形体扁平,庄重大气(笔画顺势变化,一波三折),字 体美观,适合宣传用字,且与诗词整齐之中不乏变化(讲究格律而不拘泥于 格律)的特点相呼应。 解析 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并从其笔画特点,给人的感受等角度阐明理由 即可。4.(2018山东泰安中考,18—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 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 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 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 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解析 (1)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 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词景物的特点。接下来具体描写塞下秋景 之“异”,即“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 毫无稍事逗留之意。故A项“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 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这里的悲怆情调重在 “思乡思亲”方面,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表 达较为含蓄。因此C项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 批判”有误。 答案 (1)A (2)C (3)D(3)首先分析例句,“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了边地的寒冷,侧面表达了戍 守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 情。据此可以确定例句使用的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D项“露从今夜 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 之情。所以D项使用的也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故选D。1.(2019北京门头沟一模改编,1、3、4)学校举行“走近苏轼”的主题活 动。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1)(★★☆)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擅长写行书、 楷书。下面是同学们对苏轼的《寒食帖》的赏析,请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   A.字体方正稳健,用笔雄健有力,犹如铮铮铁骨。B.字体古朴典雅,字形修长,笔画圆润。 C.字体大小参差,笔势高低起伏,痛快淋漓。 D.行文疏密有度,笔画连绵,如骤雨旋风。 (2)(★★☆)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苏轼的 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 舞袖翩翩, ①    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婉转, ②    撼 ③    风雨寒。 A.①影 ②声 ③云霄   B.①影 ②声 ③半天 C.①声 ②影 ③云霄  D.①声 ②影 ③半天 (3)(★★☆)王国维提到的“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学家,“子 美”是      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1分)答案 (1)C (2)B (3)杜甫解析 (1)《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 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 当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写 的。书法通篇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帖》 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A.“字体方正稳健”赏 析有误。B.“笔画圆润”有误。D.“笔画连绵”有误。故选C。 (2)根据对联的内容“舞袖翩翩”,后面①空应是“影”;下联“歌喉婉 转”,②空应用“声”。上联中的“千尺”,下联中③空应用“半天”来 对。故选B。 (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2.(2018江苏扬州宝应二模,9,★★☆)语言实践活动。(4分) 以下是CCTV-1《中国诗词大会》的一道题目,要求根据图片联想诗词名 句。选手甲的答案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选手乙的答案是“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你做一回“嘉宾”评点:哪位选手的答案更为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答案 选手甲答案更为合理。理由:图片画面是月圆之夜,人物对着明月而 举杯饮酒。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而作《水调歌头》,画面正切合 “把酒问青天”;李白《静夜思》没有提及饮酒。 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 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理 解两位选手的答案,可以看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中“明 月、把酒”更符合画面内容和意境。3.(2019河南第二次模拟大联考,18—1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 画面。(3分) 答: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 (1)(示例)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场 面惊险激烈。 (2)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无奈年老体迈、壮志难酬的抑 郁、愤慨之情。 解析 题(1),首先要理解词句的大意;然后发挥想象,对词句大意“添枝加 叶”,使其语言生动、优美,且具有画面感。题(2),通读全词,理解其大意;然 后结合词意体会词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以及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 的情感。本词上片回忆当年战争生活,充满雄壮的气势;下片“可怜白发 生”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运用对比,突出了因年老体衰而报国无门的悲 愤之情。1.(2019浙江诸暨3月阶段检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写出汉 字或拼音。(4分) 宋词三五成句,四六成情。或细(nì)     婉约,如“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 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抒发物是人非的怅(wǎng)     之情;或豪迈奔放,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抒发对昔日英雄的无限怀念和敬仰 之情;抑或戏谑滑(jī)     ,如“劝得官家(皇帝俗称)真个醉,进酒犹呼万 岁”,抒发对神圣君主的嘲讽之意……宋词如一阵清风掠     过我们心的 湖面,泛起阵阵涟漪。 ·答案 (1)腻 惘 稽 (2)lüè 解析 “腻”不要写成“贰”,“惘”不要写成“枉”,“稽”是左右结构 的字,“掠”不要误标作“li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细(nì)       怅(wǎng)       滑(jī)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掠      过 ·2.(2019湖北咸宁三校3月联考,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时隔数百年,我们依然会被文天祥 誓死报国、忠贞不渝的气节震撼。 B.秋瑾,别署鉴湖女侠,女中豪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 句激越慷慨,尽显巾帼英雄的本色。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静谧,清新宜人,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 画,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D.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所作之词前期多写其闺阁生活,婉 约细腻;后期多悲叹故国旧事,情调感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 前期词作代表。答案    C  C项缺主语,在“把此联……”前加主语或“把此联”改为“被”。3.(2018江苏泰兴实验初中二模,7—8)阅读翁绶的《陇头吟》一诗,回答问 题。(6分)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 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 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①俱是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②。 [注]    ①横行:趾高气扬,横行霸道。②未央:本为汉宫名,借指宫殿, 这里代 指朝廷。(1)(★★☆)首联和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边塞荒凉、萧条之景,表现了征人对家乡亲 人的思念之情。 (2)那些能够封侯的人都横行无忌,却没有人斩楼兰为国建功。表现了作者 对朝廷统治阶层的愤怒、不满之情;同时希望有人平定边患,报效朝廷,表 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解析    (1)首先理解首联和颔联的大意,根据这四句诗表面写景,实则抒发 “思乡”之情可确定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分析其作用,即具体回 答借助什么景,抒发什么情。 (2)要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关键词“横行”以及该联采用的是反 问句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1.(2019湖北十堰中考,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B.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好汉引诱对方上 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词,又称长短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 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明了一年中气候变化和 农事季节。“清明”“端午”都属于二十四节气。 答案    D “端午”不属于二十四节气。2.(2019江西中考,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 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                 A.“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 力,不负众望。” B.“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 楼’。” C.“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 时’。” D.“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 望。”答案    B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对鲁肃轻视自己有些不满, 这话也带有骄傲的语气。使用错误。B.“更上一层楼”,意思是继续努力, 创造更好的成绩,切合“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的期望。使用正确。C.“长 风破浪会有时”,这是李白在苦闷、彷徨的情况下的希望,这句话也不适合 引用在此处。D.“九万里风鹏正举”,诗人因为厌恶这个世界,才有了借助 “长风”逃离到天上去的愿望。使用错误。3.(2019贵州安顺中考,9—11)阅读《满江红》,完成(1)—(3)题。(7分)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 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这首词的作者是         。(1分)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 的画面。(3分) 答: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答:                                                                                                                                       答案 (1)秋瑾 (2)(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 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3)(示例1)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 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 前途的担忧。(示例2)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 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解析 题(1),注意“瑾”字的偏旁是“王”。题(2)考查诗歌意境描绘能 力。首先理解词句大意,然后加入合理的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切忌描绘的画面不能直白地翻译出来。注意词句中的意象“黄花”“秋 容”的描述。题(3)考查古诗名句赏析能力。“青衫湿”借用了白居易 《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直抒胸臆,抒发 了作者在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4.(2018湖南娄底中考,15—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 用?(4分) 答: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 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4分) 答:                                                                                                                                                                                                                                                   答案 (1)上阕描绘了壮观(威武)的打猎场面;“狂”字贯串全词(是词眼), 奠定了奔放、豪迈的感情基调(描绘了词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其他说法 言之成理亦可) (2)运用典故(比喻),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解析 题(1)考查对意境的把握与用词的赏析能力。第一问,“左牵黄,右 擎苍”“射虎”的描写,可见写太守出猎;“少年狂”“千骑卷平冈”“倾 城随太守”描写出了壮阔场面。第二问,全词写出猎的装备、随行、队 伍、胆气、愿望,都表现了“狂”,因此,“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 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奠定了感情基调。题(2)考查赏析修辞手法及内 容的能力。第一问,这几句话运用了典故或比喻手法,指代敌人。第二问, 作者表示将要紧握有彩绘的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 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 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1.(2019黑龙江哈尔滨中考,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将“发挥”改成“发扬”。 B.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将“增加”改为“培养”。 C.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删掉“或许”或“可能”。 D.为了迎接建国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 在“征文”后加“活动”。答案    A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 或在“考试”后面添加“能否”。2.(2017河南中考,18—1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2分) 答: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2分) 答:                                                                                                                                                                                                                                                   答案 (1)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解析 (1)先确定题材,这是一首写边塞的词,这类诗词往往表达思乡之情; 然后抓住句中关键词“家”“归”确定写了思乡情;再综合其他信息,完整 作答。“燕然勒功”是典故,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功业未建,归期无法估计,表达的是对建立功业的 渴望。(2)从手法角度来说,视听结合;从景物特点来说,写出了黄昏时分边 塞空旷凄清的特点;从结构作用来说,此句位于上阕末尾,为下阕抒情做铺 垫。3.(2019甘肃兰州中考A卷,7—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好事近·梦中作① 秦 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 龙蛇,夭矫②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    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②夭矫:形容姿态 伸展 屈曲而有气势。 (1)(★★☆)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分) 答: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 动。 C.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 绪。 答案 (1)(示例)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 动。(2)A解析 题(1)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描绘能力。首先应从关键词入手理解诗句, “花动一山春色”中,“动”是个灵动的机关,由点及面,把“花”极度放 大,本是一枝红艳露凝香,刹那间竟然被幻作“一山春色”。眼界骤然开 阔,只见群芳摇曳、满目春光。其次描写所展现的情景,要用形象的语言突 出情景特点,意思对即可。题(2)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着眼词的题 目,由“梦中作”可知,词的上片是写词人梦中看到的美景,而不是真实的 见闻。(2019江苏南京中考押题密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年级某班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 材料二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 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   项目 情况      民族英雄 当代英雄 动漫英雄 了解 66% 26% 89% 不了解 34% 74% 11%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材料三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32年,11680天。在江苏灌云县,一个面 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开山岛;一个小岛上唯有的生命就是王继才夫妇、 三只小狗、五条泥鳅和三只不会打鸣的公鸡;一个每天早上5点,夫妻俩就 准时在岛上举行两个人的升旗仪式;一种每天两次巡岛,观天象、护航标、 写日志的重复生活……现实不是小说,英雄亦不是众人所知、耀眼四射。 (选自2018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请概括材料一的调查结果。 答: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英雄们的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答: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提两条合 理化的建议。 答:                                                                                                                                                                                                                                                  答案 (1)该班学生更推崇动漫英雄,民族英雄次之,当代英雄知之甚少。 (意思对即可) (2)英雄具有博大的胸襟;可以为人类、民族、国家牺牲利益,乃至献出生 命;在平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经年累月默默奉献,执着坚守。(意思 对即可) (3)①不要遗忘民族英雄,要传承他们的精神;②要关注身边的英雄,向他们 学习。解析 题(1),分析统计表要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以及表 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 得到判断,如此题以“‘我心目中的英雄’问卷调查”为陈述对象。找到 “情况”和“项目”两个栏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得出结论。注意 结论应为具有规律性、趋势性的表述,不能出现数值。 题(2),材料二中“俗子胸襟谁识我”是说英雄具有博大的胸襟;“身”与 “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的显著变化,表达了英雄的抱 负、志向。而材料三中的王继才夫妇在岛上坚守32年,说明英雄能在平常 工作中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经年累月默默奉献。 题(3),建议的目的要明确,即帮助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建 议要具有可操作性。  古诗词中不乏“秋”字。班内开展与“秋”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 1.下面四幅“秋”字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    2.秋天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       ,其主要风俗是赏菊和登高。 3.金秋九月,学生进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人生旅途。展开想象,描绘那时你 心中的秋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 答:                                                                                                                                                                                                                                                  1.答案    B 隶书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画演变成为方折的笔画,字形由修 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 泼、风格多样的气息。隶体字一般容易识别。 2.答案 重阳节 解析 秋天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但中秋节没有赏菊和登高的习俗, 有这种习俗的应是重阳节。 3.答案 (示例)九月一到,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它踮起脚尖掠过树 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飘到校园。在这醉人的季节里,我也将 迎来金色的收获。 解析 表达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围绕中心,运用修辞,70字之内。

资料: 215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