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课件

ID:10979

大小:7.55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19-10-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1 古诗三首出 塞 王 昌 龄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资料宝库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 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 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 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 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王昌龄(698-757),字 少伯,长安(今属西安市) 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 任汜水尉、校书郎,天宝元 年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贬 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 龙标。他著有《王昌龄集》, 被誉为“七绝圣手”。 作者简介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 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 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 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 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 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 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写作背景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整体感知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会有节 奏地朗读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重点词语 出 塞 【唐】王昌龄 未还:没有回家 关:边关 但使:只 要,要是 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 入侵的骑兵 汉:汉朝秦:秦朝 度:越过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意思 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 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 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 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 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 消除。远离家乡的士兵不 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 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 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 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 乡的亲人来。 诗句赏析 (战士对战争的怨恨,对家乡和 亲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期待。)这两 句诗句反映了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 们久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同情。 想象: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面对明 月会想些什么?李广的典故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的先 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射 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 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 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英 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 边疆,被誉为“飞将军”。 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 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 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 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爱兵如子。 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他深受边关军民的爱 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 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作者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诗人借这个故事希望朝廷起任良 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 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凉 州 词 王 翰凉州词是什么意思呢? 凉州词就是古代凉州这个地方 唱歌的歌词。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 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 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 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他恃 才不羁,性情豪放,以豪放之 情写军中生活。 作者简介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整体感知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将要 战场 您 不要 自古以来 [唐]王翰 传说周穆王时西 域胡人用晶莹的白玉 精制成的酒杯,有如 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琵琶:弹拨乐器,源于波拉伯,汉代经 西域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 上。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 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 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 琶声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有 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 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 活着回来的。 诗句意思“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 助兴的习俗。 诗句赏析 诗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到一个 怎样的场面?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 人们豪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 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 写出了边关既热闹又紧张的、悲壮的氛围。 诗句赏析 即使喝醉了躺卧在沙场上,你们也不要见笑, 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能够返回?今朝有酒就 让自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 及时行乐的洒脱,也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 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豪放 和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气概。 理解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该诗描写边塞生活,即暗示古代 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 豪迈的悲壮意味。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 情调。阅读时注意,后两句尤其要读得 音韵悠长,感情激昂。 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描写战士们战前饮酒的 情景,表达了戍边战士早已把生死 置于度外的情怀。 中心思想夏 日 绝 句 李 清 照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宋朝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 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 者。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居住在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 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 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 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 度过寂寞的晚年。 作者简介[宋]李清照 整体感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杰:人中 的豪杰。 鬼雄:鬼中 的英雄。亦:也。 重点词语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 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 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 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 及六国贵族为王。 资料补充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 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 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 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 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 垓下(gāi),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 江镇)边自刎而死。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 做鬼中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 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诗句理解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 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 人杰: 鬼雄: 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 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中的英雄。 合作探究2.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给我们 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 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 猛,无人能比。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 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 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 切地干到底。3.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 “不想”“不能”? 不能,“不肯”一词,写出了 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 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 “人杰鬼雄”之名。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 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 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 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 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4.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 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的( ),采用了 ( )表现手法,诗人用了( )个典故。赞颂了 ( ),讽刺了( ), 表达了诗人( )。 南宋 李清照 借古讽今 三 项羽的宁死不屈 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出塞》《夏日绝句》。 课后作业 2.用自己的话说说《出塞》《凉州词》 《夏日绝句》的意思。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 崛起:兴起,奋起。 崛起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 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 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 人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 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 三、四届主席。 人物介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 年时立下的志向。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 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并能 立下大志是分不开的。他立下这个志向的 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是什 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我们一 起来看课文。1.识记生字词,理解“中华不振”“租界”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 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目标疑惑 训斥 胸怀 赞叹 jué shěn fàn wèi sù xī huái zū huò chì 字词乐园 崛起 沈阳 模范 魏校长 严肃 清晰 淮安 租界竟然 抱负 胸怀 追问 赞叹 屈辱 果真 非凡 响亮 哭诉 指望 撑腰 围观 劝慰 不幸 体会 分量 左顾右盼 若有所思1.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 ) 2.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 ) 3.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 ) 4.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 5.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 ) 6.劝说安慰。 ( ) 7.指向左右两边看。可以用来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 ) 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 模范 疑惑不解 左顾右盼 胸怀 若有所思 热闹非凡 劝慰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 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 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整体感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件事? 第二件(10--14自然段): 第一件(1--9自然段): 第三件(15--17自然段): 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志: 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伯父让周恩来没事不要到租 界去玩,这让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平 的待遇,却无处说理,从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1.自读课文第1—9自然段。 2.画出“同学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周恩 来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句子。 3.思考: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区别? 课文精读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的回答是 …… 同学们的回答是思考:同学们读书的目的与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 周恩来: 同学们: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把个人的 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 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 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 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为了自己 为了国家 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而读书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 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 ··· ·· 这一部分讲在( ),周恩来在全班同 学面前表明志向——“( )” ,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并号召大家向周恩来学习。 修身课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什么呢 ? 小结回顾1.指名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 2.理解“中华不振”的意思,了解周恩来 为什么事而疑惑不解? 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 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 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租界 ?什么叫“租界地”? 租界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我们国家 以“租借”的名义划出的由他们管辖的地 区。在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就有英租界、 法租界等。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 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 说什么。 中华不振 ? 中华不振兴 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领土不完整, 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中华不振”的含义: 课文11-14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 ( )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 着气说“( )”,这使他( ),难以忘怀。 周恩来 中华不振 疑惑不解 小结回顾分组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 读完后思考也可互相交流:周恩来又亲眼 看见了什么事,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的含义?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 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 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 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 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 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外国人横行霸道,中国人倍受欺凌)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中华不振” 的含义是什么呢? 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 弱,领土不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 义的欺凌。 课文15-17自然段这一部分讲周恩来在( )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 ), 而围观的中国人都( )。这使他真正体会 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租界 洋人的欺侮 敢怒不敢言 小结回顾 小结回顾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 贫穷落后,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国家 都欺负我们。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 占我们的国士,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 非常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 常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中却被外国人欺辱, 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 圈占土地建造楼房 强占租界横行霸道 欺凌中国人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 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 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没有多久, 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 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 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 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想一想,说一说 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他在想: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为什么却让洋人欺压 中国妇女? 他在想: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为什么竟不敢给 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实强烈刺激着他的心,国家 不兴才让人民遭受奇耻大辱,他想:我一定要好好 读书,将来让中国崛起。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合作探究 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 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 ,这使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 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洋人的 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 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 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周恩来立志要“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 ,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注意写清楚理由。 课后作业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拓展延伸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 下,筹到一笔赴日本 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 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 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由天津乘 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 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suì)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阅读链接23* 梅兰芳蓄 须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 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 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出这是 什么吗?嗯,对了,京剧,京剧是我 国的国粹。 新课导入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 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 三鼎甲“榜首”。 你知道京剧吗?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 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 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 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别署 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 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 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 艺术家之一。他与程砚秋、尚小云、 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 梅 兰芳位列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剧照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 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 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先 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 术流派,世称“梅派”。 代表作:《贵妃醉酒》 《天女散花》《嫦娥奔月》 《霸王别姬》等。 李大同,(1911—), 山东省招远县人。1936年加 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 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 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作者简介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理解 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 3.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蓄须 压迫 纠 缠 邀请 骚扰 xù pò jiū chán yāo rǎo jù qiān dìng nìng yāo wàng 字词乐园 拒绝 签 订 宁可 要求 妄想1.在世界上很出名。 ( ) 2.可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 3.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 在家里,很少出门。 ( ) 4.使不安宁;扰乱。 ( ) 5.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6.原指衣服被靴帽等划破的裂缝,后用来说明在做 某种事上露出的弱点。 ( ) 闻名世界 纠缠 深居简出 骚扰 斩钉截铁 破绽 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一 再拒绝日本人的邀请,不登台演戏的事。 整体感知①避居香港,不再登台演戏。 ②香港沦陷,蓄须明志,拒绝演出。 ③回到上海,多次拒绝为日本演出。 ④自伤身体。 ⑤抗战胜利,登台演出。 开火车读课文,想象课文写了梅兰芳哪 几件事?并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课文解读 为了国家民族,放弃了生命一样重要的 事业,可以看出梅兰芳把国家利益放在了第 一位,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 1.“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 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合作交流2.梅兰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蓄须的? 梅兰芳是在日本人多次逼迫他登台演 戏未果、且他已经用尽了拒绝借口没有办 法的情况下蓄须的,以表示对帝国主义的 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3.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1)被日本人逼迫上台演出的时候,打伤寒 预防针自伤身体来拒绝演出; (2)返回上海,长期不演戏,只好卖房养家。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 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 民族气节。他视民族存亡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同时,也体现了他具有坚韧精神。虽然生活十分 艰难,但他认定了一个信念,就始终坚持,“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了 坚忍不拔。 从侧面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 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 1.“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 站着看。 ”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 梅先生演得好吗? 各抒己见2.你从梅兰芳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 体会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 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 操照耀着万代千秋。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 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在战乱的时代有为了国家而放弃自己 的事业,甚至生命的梅兰芳。此时此刻, 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做 些什么呢?你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想做的,拿张纸写下来。 小练笔1.将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查找有关梅兰芳的其它事迹。 3.搜集历史上爱国、有民族气节的人 物极其事迹。 课后作业“塞上咽喉” “军事重镇”你知道我国的 是哪里吗?24* 延安,我把你追 寻新课导入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 延安,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史册,启迪后人的 经典。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激荡山 河的革命浪潮曾经从这里席卷全国,延安,也因此被称为 革命圣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这里革命的 足迹历历在目,看着这一切,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 的诗句: “延安,我把你追寻”,诗人在追寻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 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学习目标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笔 名祁星,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 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 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 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 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简介延安 昔日 春笋 茅屋 yán xī sǔn máo kàng huáng dàn 脊梁 土炕 辉煌 元旦 字词乐园 明媚 䦆头 mèi jué 翩翩归来 满目琳琅 茁壮成长 毫不犹豫 雨后春笋 顶天立地 灿烂辉煌 1.轻快地来临。 ( ) 2.健康地成长。 ( ) 3.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 ( ) 4.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 ) 5.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 人注目。 ( ) 6.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 ) 7.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 ) 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灿烂辉煌 雨后春笋 顶天立地 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追寻” , 是在追寻什么呢 ? 整体感知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 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丁冬的/ 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奧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亳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 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 /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全诗围绕“追寻延安精神”,可以分为几部分 ? 第一部分(①②节):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③④节):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⑤⑥节):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1.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延安,实际上说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 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比喻 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 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离不开的关系) 课文精读2.诗人用了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 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 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 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四是“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课文精读 延河是黄河的一 条支流,它流经延安。 当年人们常在延河上 漫步,讨论革命。 枣园在延安西北,曾 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 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 就是在这里写的。 枣园梨花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 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 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 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 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 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 加强理解诗句内涵。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 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 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 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 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3.第二节小诗有什么特点? 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 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 事物,好像同这些事物在当面讲话, 显得非常亲切。追 寻 你 丁冬的流水 梨花的清香 讲话的会场 开荒的䦆头 人民早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毛主席等同志在这里从事革 命活动 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 革命的正确领导 延安,实际上说的是延安精神, 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 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 所不可缺少的精神。 课文精读4.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 很多很快,这里比喻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比喻 5.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满目琳琅”形容家用电器,如各种 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数量 很多,质量很好。 课文精读高楼大厦——破旧的茅屋6.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 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 ”的。跟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 鲜明的对照一样,这一节里“毫不犹豫丢掉”与“ 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反复说明,落后的 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 课文精读7.诗的五、六节主要讲了什么? 诗的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 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这里 说的延安是指延安精神。 课文精读1.思考诗中“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 ” “宇宙”、 “老牛破车”、“脊梁” 分别代表什么? 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新科技; 现代化事物);“宇宙’代表(宇宙般无限的世 界,无限的空间);“老牛破车”代表(过去的 落后平常);“脊梁”代表(延安的精神)。 合作探究2.“延安,我把你追寻”,诗人到底在追寻什么呢?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 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 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的互相关心、互相爱 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 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 富。我们要继承发扬它。 合作探究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 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 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 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 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课堂小结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怎 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 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 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 取,乐于奉献。 小练笔1.听过《南泥湾》这首歌吗?可以 找相关的音乐资料试着唱一唱。 2.课外搜集一些与延安相关的资料, 了解延安的历史发展。 课后作业

资料: 215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