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第24讲 孔子与老子(共21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第24讲 孔子与老子(共21张PPT)

ID:51988

大小:1.3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0-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 儒、道 两家思想都形成于 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导 言 第 24 讲 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简介: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 鲁国人,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论语 · 为政 》 思想 内容 具体内容 方法 目的 政治思想 核心 仁 礼 政治 哲学 教育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广泛理解体贴他人。 “忠恕”之道 调整人际关系 , 稳定社会秩序 。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 正名 ” 恢复西周时期等级名分制度 一、孔子的学说 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主张 对鬼神敬而远之 ,优先探讨和解决 人世间实际问题 。 主张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①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教育不分贵贱 ②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③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 学习方法 :反复复习,持之以恒,学思结合等。 1 、思想内容 —— “ 仁 ”“ 礼 ” 忠恕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己欲立而立人 ” “ 己欲达而达人 ” 正名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 道德 ,礼是社会的 规范 :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1.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 《 史记孔子世家 》 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为什么不受重视? ①春秋时期,宗法礼乐制度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克己复礼”的主张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 ②诸侯争霸,统治者需要强化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 ③周王室衰微,恢复周礼的主张缺乏政治保障。 ( 1 )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讦; ( 2 )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诸侯争霸的需要。 探究 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积极意义 : ( 1 ) “仁” 的思想,有利于执政者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爱人”的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利于 家庭的和睦 ,对我们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有一定借鉴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对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有借鉴意义。 ( 2 ) “礼” 要求人们安于上下尊卑的社会地位,这 有悖于公平正义的人文精神 ,但遵守礼仪和道德准则,客观上 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的建设,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 (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准则,有利于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 ( 4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一定的 人本理念 。 ( 5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对当今我国的 “以德治国”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6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体现了 教育公平的平等意识 ,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 7 )孔子思想中的“民无信而不立”的诚信观念、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 消极影响: 尊崇以周“礼”作为社会规范,落在社会变革之后,是保守的代表;在倡导“礼”和“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时,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主张“入世”的同时强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正视矛盾,不具有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 孔子拜谒老子 老子及道家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东周典藏史官,主要思想体现在 《 道德经 》 中。 《 道德经 》 石刻书法 1. 哲学思想: ( 1 )认为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 的绝对权威。 ( 2 )提出了 辩证法 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 政治主张: ( 1 ) 主张 “无为而治” ,以“无事取天下”。 ( 2 )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的 小国寡民 的社会,还主张对百姓进行 愚民统治 。 无为≠不为 ( 不妄为 ) 二、老子的思想 1. 老子的 “ 道 ” 是指什么? 3. 老子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什么? 4. 老子倡导的 “ 无为而治 ” 具体内容是什么? 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①统治者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②向往原始纯朴风气、统治者实行“愚民政治” 巩固检测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 2. “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 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 老子 《 道德经 》 思考: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开创了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先河; ③他的辨证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智慧,对后世的哲学、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 ⑤ “ 无为而治 ” 的思想对约束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对 当代的政治民主化 也有指导意义; ④在人生观上, “ 守静 ”“ 不争 ” 的处世之道,培养 了 人们深沉持重的品格、淡于名利的胸怀、百折不挠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 ②他否定 “ 天命 ” 权威、崇尚自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璞归真,对于人们 探索自然规律、推进绿色发展 有深远的影响; ⑥他希望社会倒退,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让百姓无知才好管理的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点: ① 都反对苛政和过度压迫百姓; ① 老子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宇宙本体论;孔子重人与人的关系,由此建立了伦理学; 不同点: ② 在治国方案上:孔子主张以德治民,维护礼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对“礼”持否定态度; ③ 都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方案; ④ 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 ② 都不迷信“天命”,远鬼神而重人事; ③ 孔子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思想:“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教育: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温故知新、坚持不懈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 老子 孔子 课堂小结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