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
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于温度与反应方向的关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H<0 ,△S>0,所有温度下反应自发进行 B. △H>0 ,△S>0,所有温度下反应自发进行
C. △H<0 ,△S<0,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D. △H>0 ,△S<0,所有温度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 2C(焦炭)+O2(空气)=2CO;② Fe2O3+3CO
=2Fe+3CO 该炼铁工艺中,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其主要原因是( )
A. CO 过量 B. CO 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C. 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D. CO 与 Fe2O3 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3.可逆反应:A+B ⇌ C,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ΔH、ΔS 的判断正
确的是( )
A. ΔH>0、ΔS>0 B. ΔH<0、ΔS<0 C. ΔH<0、ΔS>0 D. ΔH>0、ΔS<0
4.某化学反应其△H=+122 kJ/mol,∆S=-231 J/(mol·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C.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5.关于下列过程熵变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B. 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
C. H2O(g)变成液态水, D. CaCO3(s)加热分解为 CaO 和 CO2(g),
6.在平衡体系 2NO+O2 ⇌ 2NO2 中通入 18O 组成的氧气,重新达到平衡后则 18O( )
A. 只存在于 O2 中 B. 只存在于 NO2 中 C. 只存在于 O2 和 NO2 中 D. 存在于 NO、O2、NO2 中
7.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 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 kJ·mol-1)
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H0 D. ΔH0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体系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 B. 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
C. 吸热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 D. 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
9.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 2HBr(g) H2(g)+Br2(g)反应,下列四个图中可
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0.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0.5mol N2 和 1.5mol H2 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ΔH =-92.4 kJ•mol-1 ,
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
A. 等于 92.4 kJ B. 等于 46.2 kJ C. 大于 46.2 kJ D. 小于 46.2 kJ
11.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 ⇌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N2 ,H2 ,
NH3 的浓度分别为 0.1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N2 为 0.2mol/L,H2 为 0.6mol/L B. N2 为 0.15mol/L
C. N2 , H2 均为 0.18mol/L D. NH3 为 0.4mol/L
12.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 SO2 溶于水和 H2SO3 分解 B. H2 和 I2 化合生成 HI 和 HI 分解
C. SO2 跟 O2 化合生成 SO3 和 SO3 分解 D. H2O 电解生成 H2 和 H2 燃烧生成 H2O
13.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
A. 部分反应 B. 任何反应 C. 可逆反应 D. 气体反应
14.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 X 和气体 Y 各 0.16mol 充入 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 ⇌ 2Z(g)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 2min 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1·min-1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K=1.44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 0.2molZ,平衡时 X 的体积分数增大
15.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 0℃ (T=
273K)和 1.01×105Pa 的室内保存,它能否变成灰锡(已知:该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焓变和熵变分别是△H
=-2181 kJ·mol-1 , △S=-6.61J·mol-1·K-1;当△H-T△S